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9)
2023(9343)
2022(7685)
2021(7094)
2020(5762)
2019(13079)
2018(12464)
2017(24646)
2016(13098)
2015(14548)
2014(14403)
2013(13961)
2012(12960)
2011(11852)
2010(12458)
2009(12045)
2008(11315)
2007(10452)
2006(9625)
2005(9113)
作者
(35010)
(29021)
(28586)
(27703)
(18591)
(13644)
(13184)
(11099)
(10942)
(10727)
(9941)
(9515)
(9483)
(9334)
(9259)
(8965)
(8501)
(8454)
(8306)
(8196)
(7335)
(7081)
(6911)
(6785)
(6658)
(6624)
(6380)
(6313)
(5803)
(5728)
学科
(48253)
经济(48170)
(42398)
管理(41779)
(36811)
企业(36811)
(26717)
金融(26717)
(24856)
银行(24854)
(24164)
中国(22508)
(18420)
(17067)
方法(15969)
(15503)
业经(13352)
数学(13227)
数学方法(12977)
地方(12804)
(11985)
(11875)
财务(11833)
财务管理(11811)
企业财务(11314)
中国金融(11228)
(10505)
农业(10285)
(10150)
贸易(10135)
机构
学院(180204)
大学(178381)
(78577)
经济(76786)
管理(68463)
研究(61804)
理学(57398)
理学院(56806)
管理学(56056)
管理学院(55672)
中国(55320)
(42493)
(37058)
科学(32350)
财经(31635)
中心(30605)
(29681)
(28795)
(28542)
研究所(26191)
经济学(24505)
(24352)
北京(23983)
(23521)
(23495)
师范(23335)
(23299)
财经大学(23251)
(22679)
银行(22540)
基金
项目(109420)
科学(86981)
研究(86500)
基金(79078)
(66704)
国家(66070)
科学基金(57206)
社会(55609)
社会科(52724)
社会科学(52714)
(42171)
基金项目(39936)
教育(39409)
编号(36106)
(35313)
自然(34024)
自然科(33183)
自然科学(33176)
资助(32711)
自然科学基金(32643)
成果(31651)
课题(25808)
重点(24828)
(24709)
(24699)
(23935)
(23352)
(23192)
国家社会(22849)
项目编号(22500)
期刊
(92723)
经济(92723)
研究(61206)
中国(40967)
(37759)
金融(37759)
(33968)
管理(28039)
(23290)
教育(22562)
科学(21544)
学报(20699)
大学(17162)
财经(16432)
学学(15995)
业经(14936)
经济研究(14705)
技术(14660)
农业(14404)
(13989)
问题(11477)
(10510)
国际(10102)
理论(9455)
现代(8925)
(8448)
论坛(8448)
实践(8440)
(8440)
世界(8278)
共检索到2967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占梦君   谢莉花  
职普融通是构建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当前,职普融通的工具性价值已在我国得到普遍认可,但对其应然价值取向与本体目标分析的研究较少。基于马克斯·韦伯的理性二分法,职普融通在价值取向上应克服极端的工具主义倾向与片面的价值主义倾向,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二重维度的统一。在目标向度上,应逐步超越工具理性,从追求兼具横向与纵向平衡的产业人才结构到建构基于主动选择的类型分流教育,最终落实、统一到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终身成长与全面发展上来。在推进策略上,应指向产业、教育与人的基础性、中介性与终结性三重目标维度,通过完善教育外部结构、内部结构与时空结构来推进职普融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金毅伟  
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提出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总体目标。"合纵连横"的现代职教体系中,普职融通是整个体系建设的重要维度,这既有历史的基础,又是时代特点的新要求,更是普职融通的机制建设和实施途径的探索创新,需要进一步增强学校办学基础和各项保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鄢烈洲  陈绍华  
新《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学校、企业、政府、研究机构等从不同视角给予学理阐释和政策释义,引发职业教育现象级的新热点,达成新法站位高、立意深、观念新、内涵广等跨界共识。但仍有研究偏重实践维度的阐释,理论框架嵌入不足。本文运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性二分法理论,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两个维度对新《职业教育法》进行了剖析解构与理性思辨,并对其价值取向和法律逻辑等进行再认识。据此提出,虽然新《职业教育法》从立法层面是一部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善治良法,但在实施层面,仍需借助地方立法、非均衡赋权政策试验等,重点完善省级层面职业教育中观政策生产供给,消除法律留白和政策叠加,使新《职业教育法》赋予的权利、义务落地生根。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敏   苏悦文  
职普融通是一个发展性的概念,其内涵特征与教育强国进程存在着价值趋同,这要求在新的背景下思考职普融通的时代价值、现实困阻与发展策略。职普融通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通道,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变量,具有实现个体现代化的价值属性。但是,我国职普融通在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融不进”“融不通”“融不好”等多重困境。由此,应将“中国式”发展内涵嵌入职普融通发展逻辑;细化顶层设计,保持职普融通结构的内部平衡;提升职普课程融合水平,确保职普融通内涵式发展;完善职普融通要素保障机制,强化融通内生力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延伟  
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加速演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间的联系日趋紧密。加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沟通、衔接和融合,已成为时代的必然选择,普职融通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国家教育体系优化的重要政策话语和改革方向。普职融通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内涵:普职融合、普职沟通和普职衔接。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推进普职融通的根本价值追求,是指引相关政策和教育改革实践的核心价值导向。推进普职融通是教育制度层面的改革、协调与重构,要积极探索以机构重建优化学校教育制度,以要素融通丰富教育体系,以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教育管理制度。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匡瑛  
<正>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应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可见,职普融通事关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全局,是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举。从教育内部而言,急需通过改革和创新普及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助力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国家的长远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我国在教育强国综合指数排名上是进步最快的国家,从2012年的第49位跃升到2023年的第21位。
关键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许建领  
瞄准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近年来逐步确立了新的思路,推行了多种新举措。职普融通,作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在以往实践基础上创造性提出的新思路,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教育选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要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其实施策略之一,即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2023年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推进职普融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蒋颜岚  徐俊生  张国镛  
职普融通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关键,也是国家近年来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职普融通对健全国民教育体系、打通人才培养“立交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当前实践来看,职普融通面临脱离义务教育阶段基础、缺乏高中阶段整体制度设计、难以打通高等教育阶段层次障碍等现实困境。据此,可从细化宏观政策指导、强化义务教育阶段的职业启蒙和劳动技能教育、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推动职普融通的发展,将职普融通真正落到实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鹏超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提高人的素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在内涵上互通、互补,在功能上互动,两者统一于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共同推进高职院校素质教育。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融合路径主要是:将价值理性科学地融入专业教育,整合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课程内容,搭建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融合的实践平台。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魏波   张睿   王成礼  
智慧社区共同体是现代信息技术驱动社区发展所形成的新的联合体,是责任、权益、信任、情感及和谐要素的融合体。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时、高效、迅速、精准的治理工具与传统社区治理相区别,但也极易滋生对信息技术治理的过度依赖或迷恋,将工具理性极化,威胁甚至破坏智慧社区共同体的形成。目前,智慧社区共同体构建的首要任务就是破解工具理性所造成的危害,预防工具理性的潜在风险,以共同体价值理性超越工具理性,逐步建成彼此认同、关爱互信、守望相助、温馨和谐的美好家园。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常宝宁  
政策工具是政府为达成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通过对我国高中阶段近30年普职融通政策的文本分析可以看出,"普职比大体相当"作为强制性政策工具主导着高中教育的发展,普职融通仅仅表现为课程的初步融合。高中教育的未来发展要立足于普职一体化的战略高度,统整设计、总体规划,从准确定位政策目标、协调政策关系、健全政策机制等方面进行设计,发挥多重政策工具的效能。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倪小敏  
普职融通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英两国政府发展高中教育的共同策略。在促进高中普职融通政策上两国表现出一些共同趋势:进行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确立了普职融通制度;加强学术基础课程的核心地位;注重普职融通学习项目的开发;促进高中普职融通向高等教育阶段延伸以及支持普职整合课程的开发。对影响两国普职融通制度形成和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提升国家竞争力、追求教育公平和科技发展是主要因素。随着时代发展,科技发展因素对美英两国高中普职融通的发展影响愈加明显,主要体现在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共同的"知识内核"扩展与普职融通的重心上移,从而使普职融通的形态发生改变。课程整合将是美英高中普职融通深化的一个重要方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家明   李寒梅  
职普融通既是我国教育结构优化和教育体系完善的关键内容,也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运用历史制度主义分析范式,以职普融通政策文本为基础,分析发现:职普融通政策经历前期渗透、探索推进、体系构建和深化发展四个时期;制度环境、社会需求和文化观念等构成职普融通政策变迁的深层结构;受退出成本、学习效应、协调效应和适应性预期影响,职普融通政策变迁体现出强劲的路径依赖特征,同时存在以重大事件为表现形式的“关键节点”。故政策制定者在推进职普融通政策创新时,需要完善配套政策体系,提升政策治理能力;健全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形成协同推进动力;优化政策实施环境,强化政策执行效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许源源  
认为MPA教育的教育目标、办学思路、课程设计和教学管理中既展示了价值理性,也包含有工具理性,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MPA教育的工具理性显得更为突出,这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提出有必要以价值理性为主导,以工具理性为载体,重构MPA教育,使之全面发展。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立新  来钇汝  秦丹  
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实践价值与发展前景,在教育领域却遭遇了巨大阻力,其根源在于当前智能教育领域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冲突与博弈。智能教育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并非不可调和,而是可以通过辩证的方法实现协同统一。智能教育应坚守“培育学生生命自觉”的使命,禁止用技术“神话”催生教育焦虑,尊重教师工作的创造性,防止技术凌驾于教师“主体”之上并把技术的工具属性强行赋予教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