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20)
2023(3573)
2022(2880)
2021(2951)
2020(2291)
2019(5503)
2018(5581)
2017(8628)
2016(5942)
2015(6603)
2014(6567)
2013(5372)
2012(4994)
2011(4579)
2010(4706)
2009(3711)
2008(3515)
2007(3222)
2006(2927)
2005(2727)
作者
(11881)
(9791)
(9670)
(9667)
(6255)
(4746)
(4637)
(3992)
(3805)
(3661)
(3478)
(3301)
(3227)
(3154)
(3111)
(3056)
(3052)
(2953)
(2933)
(2905)
(2727)
(2467)
(2430)
(2355)
(2309)
(2260)
(2228)
(2183)
(2059)
(2027)
学科
教育(18357)
(13193)
经济(13188)
中国(11215)
管理(8368)
方法(6309)
(6272)
理论(6052)
数学(5720)
教学(5650)
数学方法(5624)
(4662)
(4168)
企业(4168)
(4015)
发展(3756)
(3635)
(3634)
(3493)
研究(3454)
技术(3379)
地方(3323)
(3239)
改革(3147)
思想(3100)
高等(3028)
业经(3024)
政治(2974)
思想政治(2821)
政治教育(2821)
机构
大学(69616)
学院(63139)
教育(26082)
研究(26012)
(20212)
师范(20164)
(19363)
经济(18642)
管理(18221)
师范大学(17105)
(16149)
理学(15697)
理学院(15407)
管理学(14990)
管理学院(14819)
科学(13932)
中国(12133)
(12126)
职业(11088)
研究所(11073)
中心(11018)
北京(11010)
技术(10720)
(10328)
教育学(10086)
(9381)
(9325)
上海(8404)
(7874)
研究院(7728)
基金
项目(41481)
研究(39149)
科学(34474)
基金(27103)
教育(26616)
社会(22591)
(22373)
国家(22043)
社会科(21158)
社会科学(21154)
编号(19059)
成果(18414)
科学基金(18393)
(16441)
(16073)
课题(15992)
(13848)
基金项目(13249)
规划(11953)
项目编号(11716)
(11395)
重点(11030)
教育部(10780)
资助(10462)
(10417)
(10241)
(10178)
研究成果(10171)
(9939)
自然(9289)
期刊
教育(44384)
研究(30971)
中国(22403)
(18113)
经济(18113)
职业(10634)
技术(9417)
学报(7068)
技术教育(7005)
职业技术(7005)
职业技术教育(7005)
大学(6952)
(6930)
科学(6236)
管理(5576)
图书(5149)
(5067)
论坛(5067)
高等(4934)
成人(4666)
成人教育(4666)
(4647)
学学(4560)
高等教育(4372)
(4350)
发展(4070)
(4070)
财经(3890)
书馆(3735)
图书馆(3735)
共检索到105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田凌晖  
PISA在本质上是一项政策评价工具,其超越了分数和排名,为在国际视野中检视教育政策及其实践提供了参照维度和标杆。借助PISA提供的教育公平测度,审思上海作为建设中的国际大都市的基础教育发展问题,发现并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提升学校体系对不同社会群体的包容性和国际文化兼容性,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上海基础教育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陆璟  
数学是PISA 2012的主要领域,本文基于数学领域的测评结果,从教育结果公平、克服多样化挑战、学习机会公平、教育配置公平四个方面来评价上海基础教育公平情况。本文重点研究学生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ESCS)与数学成绩关系、ESCS与数学学习机会的关系、ESCS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关系以及教育结果和学习机会的校间均衡情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陆璟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从三个方面评价教育公平:学习结果的平等、教育资源分配的公平、克服学生背景的学习公平。用上海2009年PISA数据对这三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上海在学习结果平等上优于OECD平均,但在教育资源分配的垂直公平上仍存在不足,学生经济社会背景占优势的学校仍然能够获得较多、较好的教师资源;在克服学生背景的学习公平上,学生家庭社会经济文化地位对上海学生个体的阅读成绩影响低于OECD平均,但学校之间生源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存在明显的分层现象,并且对学校平均成绩有极显著的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朱小虎  张民选  
本文根据人口统计数据对上海外来人口在基础教育中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上海PISA测试中"新上海人"所占的比例和成绩水平。PISA 2012的测试结果表明,外来人口同样参与了上海PISA测试且成绩表现优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顾明远  
近几年来教育公平问题受到社会极大关注。这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极不平衡导致的。一个国家在教育资源极度贫乏时,只能集中资源办好一批学校,以便快出人才。这就是20世纪80年代初重点学校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贤  谢少华  
本研究将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障碍区分为价值障碍、权力障碍、改革本身的实际障碍和心理障碍等四大类,针对四类障碍的具体表现分别探讨超越的基本策略。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辛涛  田伟  邹舟  
基础教育质量均衡发展是教育公平的最终体现,如何对教育质量公平状况进行科学测量是教育研究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教育结果公平的测量起源于经济领域,常用的方法有计算绝对差异量数、相对差异量数以及对相对差异量数进行分解,其中核心的方法是相对差异量数分解,它深刻反映教育的不同侧面对教育结果的影响。本文以实际数据为例计算了这三种统计指标,结果表明,学生个体差异是造成教育结果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彦淇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们对教育事业更加重视,而择校的潮流出现引起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对教育公平性造成严重影响。我国《义务教育法》中要求采用"就近入学"的升学方式,但是择校的现象屡禁不止。文章就基础教育择校视角论教育公平的意义进行分析,从择校的观点出发,分析教育公平的意义,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合理发展提供相关依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永军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中存在诸多不公平现象,一个良善的社会应当有一个好的制度设计,确保教育公平。首先,在观念上要将教育公平视为当今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核心价值,优先确保;其次,在社会体制上,要建立和完善促进教育公平的相关强制性制度和强硬保障机制;再次,在教育过程内部,也要力求实现教育公平。此外,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当特别关注与支持民间教育公平运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文华  
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制约着高等教育公平的实现。认清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以更现实的态度看待高等教育中的公平和效率。首先,基础教育人学机会的不均等决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远翔  宋旭光  张丽霞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基础教育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共服务,其财政投入是教育发展的保障,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前提。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收敛假说,利用2010—2016年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基础教育财政的空间动态收敛性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第一,不论是基础教育总体还是各级教育类型均未出现明显的σ-收敛和绝对β-收敛,但未来教育财政投入收敛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作为初步判断为进一步实证提供支撑;第二,通过检验发现,基础教育财政投入具有空间关联和溢出效应,进而构建了空间动态条件β-收敛模型。在加入区域异质性因素和空间因素后,基础教育总体以及各级教育类型的财政投入收敛性显著存在,同时空间溢出效应随着教育层级的提高而增强,相比而言,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财政收敛情况最佳,高中阶段次之,而学前教育阶段的区域投入均衡和收敛速度有待加强。鉴于此,应当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的教育财政投入均衡水平,维持或提高现阶段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投入的区域均衡水平,进而形成整体基础教育发展的结构均衡。另外,还需关注区域间的关联互动,最大程度发挥区域联动效应带来的优势。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钦太  林晓凡  张彦  
教育公平是教育强国的核心要求之一。采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探索信息化何以促进基础教育的结果公平。从实证角度验证信息化对基础教育结果公平的积极影响,证明了信息化可以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对实现教育结果公平发挥重要作用。虽然总体上信息化水平显著正向预测基础教育结果公平,但是信息化的不同要素对基础教育结果公平不同要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只有当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资源能被有效运用到信息化教学中,才能使得信息化整体上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水平、课业平均成绩和接受度产生正向影响。面向未来的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结果公平的顶层设计包括:构建供给显效、共享增效、用好优效的教育资源供给体系;完善帮扶精准、区域均衡、特色扶植的信息化城乡协同发展机制;形成共享流转、匹配精准、效率落实的信息化教师资源智力模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平  吴仲斌  
(一)现行基础教育供求机制的理论模型解释及其与现实的冲突 一般认为,对于教育,受教育者学到知识、技能后,增加了获得收入与享受生活的能力,从这一角度看,它具有消费(体现在收益上)的排他性;但是,个人受了教育后,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民主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教育具有外部性;并且在不拥挤的限度内,教育有公共商品的非竞争性。所以教育既具有公共品的属性,又具有私人品的属性,称为混合品。基础教育供求由私人决策时,由于私人成本等于社会成本,但是由于外部性使得私人收益低于社会收益,私人决策决定的最佳基础教育量低于社会最优量,导致效率损失。其逻辑结论是,基础教育因其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如果把其留...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彭红超   郑珊珊   高淑印   祝智庭   谢梦菲   陕昌群   钟丽霞   李永涛  
信息化是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还缺乏可操作的评估方案对其成效进行评估。对此,本研究首先从解析新时代教育公平的内涵入手,提出了可用于统计分析的操作性定义、勾勒了优弱势群体画像,并研制了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发展的评估模型,模型包括3个体现公平需求的一级范畴、13个技术可有所作为的二级维度和28个体现有质量之公平理念的三级指标。其次,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探究模型各级指标的适切性和权重,形成了对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构建了用于计算教育公平发展指数的数学模型,模型采用三元组(Q, IEI, IQEI)的指数形式以体现“优质”与“均衡”并重的新时代教育公平内涵。最后,通过分层抽样调查了我国东中西部8个省47个区县的126所学校,探明了信息化促进不同地区教育公平发展情况:第一,信息化促进不同地区的教育公平在“均衡”方面表现优异;第二,在“有质量的公平”上达到了一般水平,但还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在“个性教学服务”上表现不佳;第三,历经新冠疫情一役,不同地区的学校都已能够很好地提供多通道应急学习保障,并事后与校内课堂教学无缝连接;第四,不同地区学生的数字访问差异虽然很小,但因学生在校可上网学习的设备单一,这类鸿沟并没有真正弥合。为改善现状,本研究提出各地区应重点维持条件保障、酌情发展个性服务、定期监测资源公平,三管齐下提升公平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