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37)
- 2023(5914)
- 2022(4742)
- 2021(4766)
- 2020(3849)
- 2019(8450)
- 2018(8537)
- 2017(13946)
- 2016(8688)
- 2015(9883)
- 2014(10066)
- 2013(9221)
- 2012(8682)
- 2011(8117)
- 2010(8612)
- 2009(7615)
- 2008(7494)
- 2007(7202)
- 2006(6685)
- 2005(6277)
- 学科
- 济(27812)
- 经济(27789)
- 管理(21888)
- 业(21471)
- 教育(20194)
- 企(18233)
- 企业(18233)
- 中国(14966)
- 技术(13008)
- 学(12423)
- 理论(10518)
- 方法(10445)
- 数学(8120)
- 数学方法(7999)
- 教学(7647)
- 财(7141)
- 农(6857)
- 技术管理(6319)
- 业经(5803)
- 发(5759)
- 制(5572)
- 发展(5083)
- 展(4954)
- 研究(4896)
- 农业(4816)
- 经济学(4706)
- 贸(4677)
- 贸易(4673)
- 和(4636)
- 易(4519)
- 机构
- 大学(128987)
- 学院(120719)
- 研究(46910)
- 济(42385)
- 经济(41278)
- 管理(36666)
- 教育(30274)
- 理学(30094)
- 京(29672)
- 理学院(29570)
- 管理学(28962)
- 管理学院(28649)
- 中国(28525)
- 范(28052)
- 师范(27911)
- 科学(27451)
- 所(24067)
- 师范大学(23124)
- 研究所(21647)
- 江(21473)
- 财(20547)
- 北京(19877)
- 中心(19299)
- 技术(17930)
- 州(16410)
- 院(16212)
- 农(16104)
- 财经(15900)
- 职业(15132)
- 业大(14812)
- 基金
- 项目(70790)
- 研究(60401)
- 科学(56682)
- 基金(47251)
- 家(40633)
- 国家(40143)
- 教育(36461)
- 社会(35818)
- 社会科(33504)
- 社会科学(33494)
- 科学基金(32778)
- 省(28514)
- 编号(26653)
- 划(26302)
- 成果(25866)
- 基金项目(23196)
- 课题(22135)
- 年(18744)
- 资助(18576)
- 自然(18280)
- 部(17873)
- 自然科(17871)
- 自然科学(17867)
- 重点(17825)
- 自然科学基金(17570)
- 规划(16666)
- 项目编号(16503)
- 发(16447)
- 教育部(16093)
- 性(15978)
共检索到207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张务农
人性假设是教育学构建的根本性问题。有何种人性论假设,就有何种儿童观,进而影响教育学理论论证的起点。由于后人类主义打破了“人”的概念,承认人与技术的平等地位,认为人的存在方式有可能从“人-技术”共生演变为“技术主导”,因此其隐含的人性论假设乃是“技术人假设”。文艺复兴以来种种人性论假设均从不同视角体现了人类中心主义,因而基于这些人性假设构建的教育学大致可以纳入“人文主义的教育学”,而技术人假设解构了“人”,超越了人文主义之于“人”的概念,使教育学面临没有人文主义的挑战。技术人假设有助于教育学阐明现代技术尤其是智能化教学技术工具的应用对教学主体、教学认识过程、教学价值的影响,并生发出新的教育学研究问题。但教育学的回应不应囿于后人类主义,而应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实践论的指引下重塑教学主体论、教学认识论和教学价值论。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李美凤 李艺
当前多元视角的教育理论研究中存在着技术视角的缺席,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对话难的局面。从人文主义的技术视角来看,教育与技术具有内在一致的品性,且二者在双向互动过程中实现"一体两面"的辩证统一。这为教育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分工与对话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
人文主义 技术视角 教育 一体两面 对话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赫鲁晓夫时期前苏联进行了大幅度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加强了学校与生活的联系;学校教育重点转向提高教学效率。这场改革使得苏联教育学研究的方向也转向关注儿童的发展,充满人文关怀的人文主义教育理念回归教育学研究,人文主义重现苏联教育学。
关键词:
教育改革 教育学从儿童出发 人文主义回归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沈小勇
在技术与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训练主义盛行,教育性不足的问题。基于教育性与训练性的这种内在矛盾,作为一种专业教育的技术教育,在人文主义的视野下应当立足于学生专业成长与和谐发展的双重价值角度,主张专业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技术教育的训练不仅是一个技能的习得训练,更是一个充满精神体验和道德生成的训练。应当使技术教育作为学生"自我本质力量的表现",逐步成为学生个体情感、意志和活动中的个性化主观表现,最终统一到作为整体的学生职业行动上来,实现"以人为本"的技术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大伟
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苏联开始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在教育学中的影响进行批判和进行以"加强学校与生活的联系"为宗旨的教育改革,苏联教育学发展转向人文主义。在这样的背景下,凯洛夫以自己的"方式"开始检讨他的"没有儿童的教育学",他的这一转变标志着一个"特殊时代"的教育理论——凯洛夫教育学的终结。
关键词:
凯洛夫教育学 凯洛夫检讨 人文主义教育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范涌峰 廖其发
比较教育学面临文化屏障和文化殖民两种文化上的规约,这种文化上的规约似乎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比较教育学的学科合理性和解释力。然而实际上,文化规约并不意味着比较教育学学科合理性的消融。超越文化规约的根本途径恰恰在于以主体间性哲学作为理论基础,以文化作为立足点和基本视野进行比较教育学研究;此外,比较教育研究者还须致力于提升自身国际化的文化素养和东西方话语转换技术,建立基于主体间性哲学理念的比较教育学话语言说秩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祝刚 王语婷
后殖民主义转向是国际上比较教育学最近几十年重要的研究与发展趋势。作为批判文化学的三大重要理论基础,新东方主义、“亚洲作为方法”与南方理论为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提供了重要理论资源。它们从知识社会学的视野批判了目前“西方作为方法”的全球学术等级结构,促进了国际知识生产的“去西方化”和民主化。比较教育学的后殖民主义转向可丰富比较教育学多元的“参考体系”,打破全球化背景下“东方—西方”与“南方—北方”之间的知识等级秩序;讲好中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故事,向世界传播中国教育改革经验;丰富比较教育学的理论研究视角,促进学科研究范式的更新;加快构建以“亚洲作为方法”和以“中国作为方法”的比较教育学知识生产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满忠坤
学科归属问题是教育学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关乎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合理性,规约着学科构建的有效性。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划分学科类型的根本依据,确证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厘清教育学学科归属的前提和依据。教育学不仅不应归为社会科学,而且归为人文社会科学的提法也不妥当。以"人的培养"为核心的"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是教育学独特的研究对象,它规约了教育学是基于理解和认同的人文科学属性。确证教育学的人文科学归属,旨在强调教育研究的价值涉入和"主体赋予性",有助于警醒教育研究中的"科学主义"、"文化虚无主义"等方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熊和平 段俊吉
未来主义雕塑是未来主义文艺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有颠覆文化传统、讴歌革命与科技、青睐多元材料等特点。我国校园雕塑的未来主义表现为"腾飞与天空""机械与动力""劳动与力量"等三种系列。此类作品所表达的意向性"未来"表征了现代人的激进与焦灼的心态。从本质上说,未来主义教育学是以经济快速发展为指向的工业教育学。反思未来主义校园雕塑及其教育学意蕴,需要秉持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这样有助于重建校园雕塑的多元景观。
关键词:
未来主义 校园雕塑 教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甘永涛 王新华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出发,分析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缘起,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后现代教育学的概念表述、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中唯本论、建构论等派别的观点,最后介绍了其他派别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批判性观点。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后现代 教育学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文军
“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源于英语 ,泛指欧美发达国家中主张男女平等的各种思潮。①这一思潮的发展经历了上百年的时间 ,从18世纪现代主义开始盛行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 ,女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主要特征是 ,否定了经典女性主义“男女平等”的概念 ,从“平等”观走向“差异”观 ,承认男女之间的差异 ,以此为基础 ,分析男女性之间的关系 ,从女性的独特性出发 ,来看待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后现代女性主义的兴起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是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本文拟对后现代女性主义教育学的本质论与构成论的观点进行简要述评
关键词:
后现代 女性主义 教育学 本质论 构成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项贤明
教育学的科学化乃至其作为学科独立存续所面对的最主要威胁之一,便是模糊的学术边界对其论域的清晰性以及知识的有效性的消极影响。造成学科边界模糊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育学以学校这一不完全的时空框架来限定其研究对象而造成的研究对象迷失,这也进而使其失去了基本的理论焦点。在教育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等社会科学的一级学科层次上,所有的学科都在研究同一个对象,即人的社会活动,因而这些学科之间的边界是理论上的而非具体对象的边界。教育学与社会科学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界,就在于它是从人的社会活动对人生长发展的意义和作用这一独特的
关键词:
教育学 学科 社会科学 边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钢
一 教育学(pedagogy)一词,源于希腊语的教仆(pedagogue),专指照料年幼男孩的奴隶。由于“教育学”是从“教仆”这个词派生出来的,而它又作为关注教育过程的应用艺术,很少受到尊重,所以从词源上看,“教育学”没有深奥的“科学”涵义。在赫尔巴特之前,也确实很少有人把它当作科学,仅将其看作是对教育活动的议论、感想和设想。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坤庆
文章通过考察西方“人文主义”一词的演变,揭示出“人文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哲学价值观与教育的密切关系,并从当代西方人文主义教育存在的事实出发,探讨了人文主义教育的价值取向及其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
人文主义 教育 价值取向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华
论及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教育学只是普通教育学的简称,在这种意义上,高等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完全是并列的关系。要想摆脱这种逻辑上的困境,使得“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成为客观的事实,重建完备的教育学是必需的前提。
关键词:
教育学 普通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