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86)
2023(4587)
2022(3598)
2021(3442)
2020(2426)
2019(5278)
2018(4966)
2017(9090)
2016(5159)
2015(5541)
2014(5318)
2013(4978)
2012(4609)
2011(4254)
2010(4422)
2009(4029)
2008(4204)
2007(3745)
2006(3405)
2005(3055)
作者
(14799)
(12613)
(12560)
(11995)
(8096)
(5895)
(5523)
(4827)
(4726)
(4515)
(4415)
(4344)
(4116)
(4062)
(3972)
(3780)
(3754)
(3700)
(3657)
(3611)
(3182)
(3145)
(3110)
(2989)
(2983)
(2836)
(2778)
(2666)
(2577)
(2570)
学科
(18259)
经济(18234)
管理(14574)
(13197)
(11118)
企业(11118)
(7182)
方法(6345)
业经(5808)
中国(5365)
(5242)
(4911)
数学(4839)
数学方法(4721)
(4688)
农业(4682)
(3820)
理论(3803)
环境(3787)
地方(3777)
(3404)
教育(3300)
(3185)
(3157)
财务(3153)
财务管理(3144)
(3064)
(3061)
金融(3059)
企业财务(3037)
机构
学院(75965)
大学(75563)
研究(27801)
(26452)
管理(26398)
经济(25843)
理学(23010)
理学院(22680)
管理学(22174)
管理学院(22030)
中国(19508)
科学(17849)
(15890)
(14132)
(13849)
(13397)
研究所(13101)
(11910)
中心(11863)
师范(11791)
(11727)
业大(11456)
农业(10872)
财经(10816)
(10302)
(9811)
北京(9769)
师范大学(9547)
(9274)
研究院(8255)
基金
项目(52942)
科学(42094)
研究(39596)
基金(38132)
(34123)
国家(33808)
科学基金(28181)
社会(25249)
社会科(23732)
社会科学(23720)
(20716)
基金项目(19818)
教育(18478)
(18077)
自然(17542)
自然科(17100)
自然科学(17093)
自然科学基金(16780)
编号(16096)
资助(14260)
成果(14073)
重点(12669)
课题(11999)
(11946)
(11604)
(11242)
国家社会(10540)
创新(10491)
(10428)
(10335)
期刊
(31928)
经济(31928)
研究(21266)
中国(14438)
学报(14392)
(14189)
科学(13420)
大学(10920)
教育(10858)
学学(10352)
(9821)
农业(9788)
管理(9308)
(5983)
金融(5983)
业经(5703)
(5355)
技术(5305)
财经(5209)
经济研究(4622)
(4501)
业大(4234)
(4176)
问题(4005)
社会(3831)
科技(3637)
农业大学(3520)
资源(3423)
现代(3400)
(3216)
共检索到1095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婕  戴亦欣  刘志林  廖露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邻避冲突已经成为政府政策议程和民众舆论关注的焦点。基于城市居民调查数据,选取垃圾处理场、廉租房项目、大型工业基地和大型基础设施四类邻避设施,重点比较了居民对不同类型邻避设施在邻避态度、反对原因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中国民众不再因经济利益而毫无条件地接受各类邻避设施,而是从环境保护和健康防护的角度出发对邻避设施进行综合衡量;经济补偿也不再是缓解邻避冲突的万全之策,相比之下,积极推动公民参与是缓解邻避冲突更为有效的途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田里  刘亮  
景区与社区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高度关注的领域,也是旅游目的地实现优质发展难以回避的焦点问题。研究以反映景区与社区隔离关系的旅游孤岛效应作为切入视角,解释封闭型景区与周边社区矛盾冲突的诱发原因,并构建缓和矛盾冲突的治理路径。主要结论如下:1)旅游孤岛效应关于空间与权利理论在分析封闭型景区与周边社区矛盾冲突时具有较高的适用性;2)旅游资源资本化演进过程发挥作用的极化、虹吸、封闭三种空间作用力量,使封闭型景区与周边社区关系呈现出对抗程度递增的协调型冲突、竞争型冲突、对抗型冲突三种状态;3)根据对三种类型矛盾冲突的诱因分析提出相对应的治理路径,形成缩小发展差异、降低封闭阻滞、弱化矛盾对立的三大治理思路。基于旅游孤岛效应视角分析景区与社区之间的矛盾冲突,既拓展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领域,也有助于促进目的地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还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欣怡   周亚虹  
数字鸿沟是一种新的发展不平衡,弥合数字鸿沟是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从形成因素来看,有互联网接入差异造成的数字鸿沟、数字技术应用差异导致的数字鸿沟、数据信息资源享有差异引发的数字鸿沟、数据思维方式差异引发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有代际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产业层面的数字鸿沟、企业层面的数字鸿沟、区域层面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贫富差距,带来了数字经济时代新的不平等,对公平、数据资源共享、企业技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影响。针对我国数字鸿沟形成因素和影响,需要从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的开发与普及、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区域与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差异缩小等方面进行数字鸿沟的治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玉静  
从整个社会技能型人力资本开发的角度来说,建构一个利益相关者广泛参与的技能形成体系,以一种系统性的模式把技能发展与更广泛的经济、培训和社会发展战略有效结合,为所有学习者提供终身化的技能成长路径,是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技能人才的核心诉求,也是技能人才政策发展和制度建设的必然走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姚德超  刘筱红  
结合典型案例,运用注意力转移理论对邻避现象的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邻避现象是公众注意力转移与决策参与不足共同作用的结果。城市政府公共决策对公众注意力转移与选择变化的漠视,致使公众对公共设施选址的潜在抵制状态演变为显现的抗争行为。要化解和预防邻避现象,必须开放决策过程,供多元相关主体开展友好协商,以弥合分歧。城市政府决策者应确立分享决策权的理念,通过实践的与理论的政策学习,掌握发展公民参与的、必要的管理技能,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这是参与式开放决策机制有效运作的前提条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孟飞  
我国金融发展面临着如何解决低收入群体的金融需求问题。从正规金融机构的所有权结构来看,金融排斥解决的组织形态包括商业金融组织、公有制金融组织和合作金融组织。商业金融组织基于社会责任而向低收入群体和地区提供信贷资金。美国《社区再投资法》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了立法参照。而遵循非营利性和地区化取向的公有制金融组织在解决金融排斥问题上有其独特的制度功能。我国国有银行商业化改制的后果是越来越背离农村低收入群体的金融需求。合作金融组织是普惠金融体系的核心。但是,我国农村信用合作社已经异化为地方政府控制下的商业金融机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作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着诸...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戈华清  周洁  
环境"邻避"冲突的发生并非单一消极情绪的集结与负面情绪的爆发;也昭示出随着人们对环境风险的认知不断深入,人们对污染的忍受限度在不断萎缩。虽然人们忍受污染的心理空间在不断压缩,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资源也在不断萎缩,负载污染物排放的环境容量也在不断减少,但为了社会的持续发展与基本的社会需求,有些被"污名化"的项目必须建在某个后院。因此,为了可持续发展,政府必须以法治生态化为核心,从项目的决策、规划、建设、建成验收、运营监管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法治保障"的原则,才能有效排除或消解冲突。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钟春洋  
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复建设的不和谐因素。文章在对重复建设的历史回顾的基础上,对低水平重复建设、不合理的高水平重复建设和行政性重复建设的形成机理进行了逐一分析。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消除和防范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应加强宏观调控,深化体制改革,鼓励企业走科技创新道路,逐步建立一个高效有序的市场竞争新秩序,推动企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小燕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邻避冲突作为一类特殊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在我国频繁发生。引发邻避冲突的因素十分复杂,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认知层面的影响,有效治理此类冲突事件面临特殊的困境。基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单位制的弱化、城市居民对利益和公平的关注以及邻避设施的建设逻辑,分析了邻避冲突治理所面临的四大困境,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困境的对策。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郅强  林昂扬  
"为官不为"作为一种公共权力与责任严重脱节的政治现象,主要表现为"消极不为"、"避责不为"、"廉而不为"和"能低不为"等。其主观诱因是"不想为"、"不敢为"和"不善为",客观诱因是权力边界模糊不清、干部管理存在短板、责任追究力度不大等。基于此,治理"为官不为",首先是要加快推进建立以确权、制权为核心的权力责任清单制度,力促"为官要为";其次是要探索推行尽职免责相关制度,使得"为官敢为";再次是要健全完善干部激励机制,推动"为官乐为";最后是要科学构建干部能力提升机制,实现"为官有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袁利  
旅游生产本质上是空间生产,解释和治理旅游空间生产的非正义现象,需要充分认识旅游空间生产的构成主体及空间不正义的逻辑起点。在资本、地方行政机构、社区和旅游者四者之间,旅游空间决策和利益分配更多地在资本和权力的主导下进行,利益相关者的结构性失衡和调节保障机制的缺位,需要学界积极回应当前国内旅游的空间生产和权力关系、空间正义和空间非正义之间关系的热点讨论。借用空间生产理论来描述旅游空间生产的内涵、空间正义缺失及其根本原因,并指出需要从坚守旅游空间正义的价值取向、划定地方行政机构空间权力使用的界限、加强社区居民增权的空间博弈能力、融合旅游空间生产维度四个方面介入,方能有效解决当前旅游空间正义缺失的现象。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袁利  
旅游生产本质上是空间生产,解释和治理旅游空间生产的非正义现象,需要充分认识到旅游空间生产的构成主体及空间不正义的逻辑起点。在资本、地方行政机构、社区和旅游者四者之间,旅游空间决策和利益分配更多地在资本和权力的主导下进行,利益相关者的结构性失衡和调节保障机制的缺位,需要学界积极回应当前国内旅游的空间生产和权力关系、空间正义和空间非正义之间关系的热点讨论。借用空间生产理论来描述旅游空间生产的内涵、空间正义缺失及其根本原因,并指出治理需要从坚守旅游空间正义的价值取向、划定地方行政机构空间权力使用的界限、加强社区居民增权的空间博弈能力、融合旅游空间生产维度四个方面介入,方能有效地解决当前旅游空间正义缺失的现象。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邓燕平  
贫困问题是对以色列国家和社会发展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难题。当前,以色列社会群体分化比较明显,贫困问题逐渐凸显。部分极端正统派犹太人群体、以色列阿拉伯人群体、大屠杀幸存者群体、失业者群体构成了以色列社会主要的贫困群体。为了回应公众压力并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以色列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和税收调节的方式向贫困人口提供养老、医疗、教育、失业等社会保险;鼓励自由市场竞争,降低包括住房在内的生活成本;推动以职业培训和提高劳动参与率为基本内容的就业促进政策;发挥慈善团体的社会救助功能。当前的贫困治理对缓解贫困率和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以色列社会长期存在的宗教群体与世俗群体、犹太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鸿沟制约着贫困问题的有效解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世宏  徐应超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缺口,且缺口呈逐渐扩大的趋势。公共服务配置机制缺陷,城市蔓延式增长过快,公共服务投入不足是造成公共服务缺口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理公共服务缺口应该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机制,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商业模式创新;合理选择产业转移承接方式,控制城市规模盲目扩张;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购买规模,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文红星  周文兴  
在经济和社会转型过程中,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市社区行政性管理模式正在逐渐消失,商住小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和城市老旧院落成为城市居住区的主体。新形势下社区管理必须从社区主体出发,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逐步实现社区群众自治和社会管理创新。而只有从法律法规、政府职能、公民意识以及自治组织四个方面出发,不断完善当前体制,才能最终实现上述城市社区治理目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