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
- 2023(201)
- 2022(129)
- 2021(187)
- 2020(125)
- 2019(266)
- 2018(288)
- 2017(522)
- 2016(212)
- 2015(164)
- 2014(138)
- 2013(117)
- 2012(115)
- 2011(116)
- 2010(132)
- 2009(140)
- 2008(161)
- 2007(161)
- 2006(153)
- 2005(103)
- 学科
- 济(1209)
- 经济(1208)
- 主义(555)
- 学(541)
- 经济学(462)
- 政治(411)
- 中国(404)
- 克(359)
- 思(359)
- 马克(359)
- 马克思(359)
- 马克思主义(344)
- 总论(332)
- 社会(322)
- 制(304)
- 政治经济(286)
- 政治经济学(286)
- 问题(267)
- 现代(248)
- 和(247)
- 管理(240)
- 体(238)
- 理论(236)
- 教育(235)
- 思想(214)
- 体制(188)
- 策(185)
- 革(185)
- 及其(178)
- 政策(175)
- 机构
- 大学(3237)
- 学院(3119)
- 济(1761)
- 经济(1740)
- 研究(1283)
- 中国(966)
- 经济学(846)
- 财(734)
- 科学(712)
- 经济学院(664)
- 所(634)
- 社会(631)
- 主义(626)
- 管理(598)
- 京(593)
- 财经(590)
- 思(579)
- 克(574)
- 马克(571)
- 马克思(571)
- 马克思主义(571)
- 师范(562)
- 范(562)
- 研究所(554)
- 经(527)
- 社会科(514)
- 社会科学(512)
- 师范大学(480)
- 义学(478)
- 科学院(477)
共检索到55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灼基
由高海燕博士撰写的《经济发展与公有制的变革及演化》一书,近期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早在1988年7月,作为她的博士论文的答辩教授,我已经指出并肯定了如今已成书的这篇博士论文的独特创意和新颖的思路.事隔5年,对此仍然记忆犹新.由于种种原因,这部论著姗姗来迟与读者见面,虽有一些婉惜之感,但还是值得幸庆,它毕竟赶上了中国新一轮改革的浪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国友 李椿
萌发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劳动价值论之争,实际上是对传统劳动价值论的宣战,为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迎来了春天。随着历史条件的显著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的充分发展,劳动价值论开始了一元与多元的争论。新劳动价值一元论则是在继承劳动创造价值这一本原的创新,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完善与发展;而多元论则试图夸大物化劳动的条件作用,片面强调效率,弱化公平,推崇市场至上。十多年的论争昭示世人:理论自身发展的逻辑就是不断被后人超越。
关键词:
反思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劳动价值论 争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仲建维
所谓"国情派"认为新课程改革是以西方理论和话语为平台,来构建中国课程改革的思想和话语框架,并以此指导中国的学校课程和教学实践。在对此加以否定的同时,"国情派"为课程改革确定了三个方向来寻求理论基础:重新回到凯洛夫教育学主线、回归文化传统寻找课程教学理论资源和扎根现实教育国情。但回到凯洛夫教育学主线是走不通的僵路,回归传统和扎根实践却又非所谓"国情派"所独倡,而是教育学人共同标举的永恒课题,不过这两个方向,并不能否定学习和借鉴西方课程教学理论这一教育主潮。
关键词:
课程论争 课程教学本土化 凯洛夫教育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现代科学知识的最基本的特性是客观性。对知识客观性的内在信仰和追求产生了认识论上的"客观主义"。从知识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知识与"认识主体"的关系和作为认识基础的实践这三个维度来考查,客观主义认识论与建构主义认识论存在着根本的分歧。尽管面临着客观主义阵营的种种责难,从客观主义迈向建构主义,实现教学认识论的变革与超越,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期刊] 改革
[作者]
塞风 向松祚
本文的目的是拟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论证明确的产权结构是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产权理论不仅有深入系统研究的必要,而且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是以揭示社会经济制度的财产权利结构(产权结构)为其最显著的特色,我们完全应当而且有可能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创建社会主义公有制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姚黎明
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财富的不断增长,使金融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庞大的金融体系扩大了财富概念的外延,改变了传统财富形态。从物质财富到虚拟财富的转换,带来现代社会公平机制的深刻变化。社会公平不仅限于社会生产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也涵盖了金融体系中财富运动是否合理。金融体系健康有活力的财富运动使经济社会未来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机会共享成为可能。因此,金融超越了公平与效率之争,金融共享能够更大范围地促进社会公平。实现金融共享并不容易,必须汲取西方金融自由化的教训,加强社会主义金融监管,让金融创新回归服务大众的当代本质。
关键词:
金融共享 社会公平 财富运动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于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经济发展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占的比重日益明显和突出,部分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所占比重甚至达到了9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的不断发展已经影响到人们对社会主义性质和前途的认识,从而增加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的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成为社会有识之士高度关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
非公有制经济 制度认同 影响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汪浩瀚
在西方经济学整个理论大厦和方法论建立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自始至终体现着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之争。这种争论的本质涉及到个人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问题 ,因为社会产生于个人的行为 ,而个人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制于其所面临的社会环境。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 ,近年来 ,这种传统的二分法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和挑战 ,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和整体主义出现某种整合的趋势。
关键词:
方法论 个人主义 整体主义 整合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义高
本文首先考察了曾任叶利钦总统教育顾问、俄罗斯教育部长的第聂伯罗夫是如何批判教育改革的“经济自由主义”导向而坚持其“社会自由主义”导向的。然后在此基础上作出了笔者的几点评析,以引发同行们的深思。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周勤 龚洁 赵驰
本文以无线宽带协议中的中国标准(WAPI)与先入标准Wi-Fi竞争为例,讨论后发国家技术标准如何实现对先入标准的超越。已有的研究认为在网络环境下先入标准拥有安装基础优势使其技术容易成为国际标准。但是,本文研究发现对于WAPI这样的后发技术标准而言,质量优势能够弥补用户安装基础的劣势,当质量领先超出临界值时,可以超越先入标准成为事实标准;同时,随着技术开放其兼容性程度提高,临界值将进一步降低,可以加速WAPI成为事实标准。本文构建网络外部性条件下非兼容性与兼容性技术竞争的基础模型与扩展模型,借助仿真验证并扩展上述结论。本文研究结论弥补了发展中国家参与标准竞争的研究不足。并提出中国应该暂缓开放无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虎涛
在演化经济学阵营中,围绕着维特所提出的连续性假设和霍奇逊等人所提出的普遍达尔文主义,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论。这种争论最初起因于经济学使用生物学隐喻的合理性,但在论战中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本体论与方法论的争论。在对生物领域和经济领域的本体论一致性的认识上,以及生物领域与经济领域是否存在因果关联上,两者是一致的,但就生物领域与经济领域如何产生因果关联,两者则存在分歧。维特的连续性假设无意中吻合了普遍达尔文主义的"诸事有因",而就意向性问题,普遍达尔文主义提供了更为深刻的见解。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俊 李成贵 党国印
探索·发展·超越——马北村经济改革与发展考察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课题组在中国农村各种发展模式千舸竞流的改革年代,马北这个长江堤下的小小村落,以其大胆的探索和别开生面的自身特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赞誉。马北村在过去的十几年中,由一个有名的穷村迅速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善勇 韦彦
关于欠发达国家应该选择何种经济发展战略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一直存在赶超战略论与比较优势战略论之争。通过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原理,提出并论证了超越这一争论的“综合优势发展战略”假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赶超战略容易造成“赶超困境”,而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则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只有实施综合考虑比较优势、分工利益和交易效率的“综合优势发展战略”才能够使经济和谐、健康地发展。也就是说,综合优势发展战略是一种基于和谐社会观的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袁康
社会主义与公有制改革袁康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没有公有制,就没有社会主义。但是把公有制等同于社会主义,却是缺乏科学性的。首先,以理论上讲,公有制的本质规定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各不相同。公有制的本质。是生产资料归联合起来的劳动者共同所有;“社会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富阁
该文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即全社会基本的生产资料归公所有。依照七七八八加总的算法来说明我国现在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但这即使能说明当前也说明不了长远。现在讲公有制为主体,已是在突出强调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相应地,保持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所必要的数量已是底线。但这并没有解决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不占数量优势,国民经济所有制结构还是不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及在此情况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又当如何科学描述的问题。实践呼唤着指导改革理论的进一步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