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60)
2023(8319)
2022(6943)
2021(6555)
2020(5306)
2019(11855)
2018(11588)
2017(21956)
2016(12249)
2015(13557)
2014(13615)
2013(13306)
2012(12800)
2011(11802)
2010(12471)
2009(11637)
2008(11482)
2007(10791)
2006(9940)
2005(8570)
作者
(35720)
(29901)
(29809)
(28448)
(19146)
(14217)
(13581)
(11587)
(11462)
(11130)
(10369)
(10091)
(9767)
(9524)
(9477)
(9029)
(8844)
(8753)
(8718)
(8563)
(7664)
(7460)
(7273)
(7162)
(6849)
(6756)
(6691)
(6639)
(6252)
(6148)
学科
(47702)
经济(47547)
(34006)
管理(30699)
(28971)
(23751)
企业(23751)
农业(19004)
方法(16248)
中国(16179)
业经(15741)
(13221)
(12254)
数学(12137)
数学方法(11898)
(11496)
地方(11182)
(10794)
理论(9521)
及其(9170)
(9146)
银行(9123)
(8916)
(8826)
(8693)
(8545)
贸易(8541)
(8427)
金融(8425)
(8316)
机构
学院(177369)
大学(174707)
(71675)
经济(69853)
研究(65839)
管理(64911)
理学(54815)
理学院(54154)
管理学(53065)
管理学院(52729)
中国(50097)
科学(39249)
(37306)
(36442)
(35595)
(33637)
研究所(30312)
中心(30294)
(29538)
农业(27155)
财经(26696)
业大(26343)
(26146)
师范(25961)
(24088)
北京(23603)
(23420)
(22807)
(21677)
经济学(21240)
基金
项目(113146)
科学(89068)
研究(87242)
基金(80532)
(69706)
国家(68966)
科学基金(58057)
社会(56306)
社会科(51928)
社会科学(51911)
(44870)
基金项目(41570)
教育(39812)
(37643)
编号(37230)
自然(35052)
自然科(34232)
自然科学(34219)
自然科学基金(33617)
成果(32742)
资助(32565)
课题(26743)
(25487)
重点(25445)
(25292)
(22940)
(22857)
国家社会(22324)
(21719)
教育部(21512)
期刊
(91646)
经济(91646)
研究(56438)
中国(40891)
(40608)
学报(27842)
科学(27133)
农业(26794)
(25872)
教育(23673)
管理(22455)
大学(21958)
(21175)
金融(21175)
学学(20636)
业经(17663)
技术(14160)
经济研究(13023)
财经(12837)
问题(11736)
(11163)
(11089)
(10662)
农业经济(9926)
农村(9851)
(9851)
世界(9207)
(8869)
社会(8476)
(8212)
共检索到282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卞成日  芦恒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早已成为各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作为现代性直接后果的老龄化问题没有首先在现代文明的中心地城市出现,而是在落后村落率先发生,尤其在东亚国家表现得更为突出。乡村超老龄社会的来临,使东亚国家直面乡村社会联结机制的解构、公共服务体系的退缩、农业生产劳动力供给的阻滞等社会问题。韩国为了积极应对乡村超老龄化,经历了临时救护至奠定基础、基本确立至稳步发展、多元共存至统筹发展三个阶段,建构了具有较强社会性色彩的老龄政策体系,这对完善中国老龄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应以法律法规为支撑,系统谋划具体实施计划,趋向老龄政策的法制化和规范化;倡导培育多元化的社会组织,因地制宜制定老龄政策,发挥政策传递过程中的枢纽性作用;以生产性老龄政策为导向,建立乡村互助养老体系,重构乡村共同体,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王晓璐  傅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人口开始了加速老龄化的过程。随着日本人平均寿命的延长和人口出生数量的逐年下降,日本的老龄化率逐年攀升,2007年日本老龄化率达到21.5%,进入了超老龄社会。截至目前,全世界仅有日本一个国家进入了超老龄社会。超老龄社会对日本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影响,带来多方面经济因素的变化。从这种意义上说,超老龄社会意味着将面临新的经济结构,并且对正在发生老龄化的国家有着深远影响。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沈茂英  杨萍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城乡倒挂,乡村人口老龄化超前于城镇。乡村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我国乡村社会的常态,应对乡村人口老龄化挑战是当下和今后乡村工作之重点。本文认为,乡村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乡村老年人口具有规模大、增长快、以留守老人为主等特点,呈现出较高比例的社会劳动参与率、较低比例的社会保障水平与较高比重的高隔代照料负担等特点,生存危机凸显、生存风险加大。为此,应从公共政策和制度上进行调整与完善,以实现农业发展、社会进步与老年人口养老保障的协调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党俊武  
文章在提出“社会构架”这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构架之间的关系,认为老龄社会是从人口年龄结构和社会构架关系的角度来识别人类社会形态的一个新范畴。通过比较青年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人口年龄结构及其相对应的社会构架的差异,从形态学的角度描述和分析了老龄社会的基本特征,即老龄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主体构成,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以及文化价值导向等方面区别于青年型和成年型两类社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权平  
韩国作为东亚现代化"雁阵"中的"居中者",其乡村振兴实践具有示范和启示意义。通过对韩国乡村振兴政策的展开进行梳理和评价,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变迁包含着明显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形成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韩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演进逻辑大体经过了颁布《农业基本法》和"新村运动"(1952—1979年)、颁布《农业·农村基本法》和乡村工业化(1980—2003年)、制定《农业·农村综合对策》和归农归村(2004年至今)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展现出从社会政策依附于产业政策,到在产业政策中设计出相对独立的社会政策,再到社会政策成为乡村振兴的基本依托,最终完成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转向。把握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阐释韩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体系,其政策实践还可以为东亚其他国家提供经验和镜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权平  
韩国作为东亚现代化"雁阵"中的"居中者",其乡村振兴实践具有示范和启示意义。通过对韩国乡村振兴政策的展开进行梳理和评价,发现20世纪50年代以来韩国乡村振兴政策体系的变迁包含着明显的乡村振兴社会政策形成过程。从时间维度上看,韩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演进逻辑大体经过了颁布《农业基本法》和"新村运动"(1952—1979年)、颁布《农业·农村基本法》和乡村工业化(1980—2003年)、制定《农业·农村综合对策》和归农归村(2004年至今)等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演进过程,展现出从社会政策依附于产业政策,到在产业政策中设计出相对独立的社会政策,再到社会政策成为乡村振兴的基本依托,最终完成乡村振兴的社会政策转向。把握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更加全面地阐释韩国乡村振兴社会政策体系,其政策实践还可以为东亚其他国家提供经验和镜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穆光宗  
老年需求和老年价值是触及老龄问题“根须处”的两个基本问题。针对“六个老有”的政策目标框架 ,构建了老年需求结构的理论假说 ,认为在老年人的需求结构中 ,存在着五类十三种需求 ,即生存需求 ,感情需求 ,发展需求 ,价值需求和归宿需求。强调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发展性需求和价值性需求 ,这些需求的满足是 2 1世纪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一 ,“满足老年需求 ,促进老年发展”有可能成为未来长寿社会的基本共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付伯颖  齐海鹏  
韩国是OECD成员国之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韩国政府提出了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调节贫富差距和完善地方税制为目标,以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消费税和财产税为主要手段的一揽子税制改革方案,为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税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李子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适应人口变化趋势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应然选择和必然之路。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叠加长期存在的“城乡倒置”现象,使得农村地区已有近1/4的区域率先进入超老龄社会,其共同面临劳动力与人才老化、乡村发展能力弱化以及养老服务需求增加的现实挑战。为应对挑战,超老龄农村依靠尚存的人口机会窗口与内生的资源禀赋维系发展。在此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外部资源输入的方式支持乡村发展,以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弥合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差距。然而,内生资源形塑的区域差异与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整齐划一”的发展模式导致的匹配“错位”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实现超老龄农村的乡村振兴并最终达成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本研究从保障基本、深入发展和城乡融合三个阶段契合超老龄农村不同的发展基础,探索适合超老龄农村的乡村振兴道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鹏   李子洋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也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适应人口变化趋势是中国式现代化与乡村振兴的应然选择和必然之路。当前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叠加长期存在的“城乡倒置”现象,使得农村地区已有近1/4的区域率先进入超老龄社会,其共同面临劳动力与人才老化、乡村发展能力弱化以及养老服务需求增加的现实挑战。为应对挑战,超老龄农村依靠尚存的人口机会窗口与内生的资源禀赋维系发展。在此基础上,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外部资源输入的方式支持乡村发展,以解决农村发展不充分的矛盾、弥合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差距。然而,内生资源形塑的区域差异与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整齐划一”的发展模式导致的匹配“错位”现象屡见不鲜。因此,为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实现超老龄农村的乡村振兴并最终达成共同富裕与中国式现代化,本研究从保障基本、深入发展和城乡融合三个阶段契合超老龄农村不同的发展基础,探索适合超老龄农村的乡村振兴道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祖辉   李懿芸   毛晓红  
根据2020年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我国乡村老龄化率为17.72%,先于城市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我国乡村老龄化整体呈现出老年抚养比增速快、低龄老人务农比例高等特征,与国际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乡村老龄人口就业占比相对较高。分区域看,粮食主产区乡村老龄化增幅更多、老年抚养比更重、老龄就业比重更高;全国乡村老年抚养比28.13%,但粮食主产省份达31.28%。通过定性梳理乡村老龄化对农户参与粮食种植及其粮食生产行为效率等的影响,提出积极应对乡村老龄化、保障粮食安全的思路与对策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昭沄  江金启  孙学涛  
韩国新村运动对韩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韩国在快速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业农村发展落后的局面,对中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借鉴意义。从韩国新村运动发起的背景出发,系统梳理其在不同时期的政策演进,探讨其在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开展系列新村教育、完善新村组织结构、完善法律保障、开发区域特产品及观光农业等方面的典型经验。依据韩国新村运动的重要经验,中国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应重点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问题、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构建健全的组织协调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建立特色农业园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廖柳文  高晓路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重要的人口现象,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乡村发展的影响并探讨相应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乡村人口老龄化特征及原因,随后从生产、生活、生态三个视角梳理了人口老龄化对乡村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社会保障、乡村治理、消费结构、土地利用变化和生态空间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应结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从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三个维度开展乡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与适应相关研究,重点研究方向有:(1)基于人口流动视角的乡村人口老龄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2)乡村人口老龄化空间差异及其对农业现代化的影响;(3)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乡村振兴路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延中  
本文分析了我国急剧人口转变和快速老龄化的状况与趋势。本文认为,我国应当抓住人口超高龄化高峰来临前的有利对机,将不断增多的国民储蓄向长期投资类型的积累性养老金资产转变。同时,与国际资本市场合作,为经济发展提供长期动力,做好迎接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准备。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红霞  
文章从乡村微观空间视角分析乡村人口老龄化的空间进展及其影响。利用乡村层级微观数据的研究发现:目前,全国有超过78%的乡村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乡村的深度老龄化和超级老龄化急速发展的现象非常突出。利用泰尔指数的测度结果显示:乡村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区域内部差异比其区域间差异更加突出,总体来看绝大多数地区的乡村老年人口分布呈现比较分散的状态。研究指出:老龄化、乡村老年人口分布与乡村发展是乡村人口老龄化空间作用机制的3个关键因素,伴随着乡村老年人口分布的演进和深度老龄化与超级老龄化的进展,应密切关注收缩型乡村的老龄化进程,关注深度老龄化和超级老龄化乡村的发展,前瞻性应对乡村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城乡空间经济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