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5)
- 2023(745)
- 2022(653)
- 2021(652)
- 2020(466)
- 2019(1015)
- 2018(1020)
- 2017(1568)
- 2016(1007)
- 2015(1197)
- 2014(1329)
- 2013(1226)
- 2012(1122)
- 2011(876)
- 2010(974)
- 2009(925)
- 2008(896)
- 2007(789)
- 2006(651)
- 2005(629)
- 学科
- 稻(2118)
- 管理(1887)
- 业(1574)
- 济(1502)
- 经济(1501)
- 教学(1309)
- 企(1261)
- 企业(1261)
- 理论(964)
- 学法(789)
- 教学法(789)
- 学(736)
- 方法(734)
- 学理(689)
- 学理论(689)
- 农(685)
- 数学(591)
- 数学方法(549)
- 计算(524)
- 算机(494)
- 计算机(494)
- 机化(456)
- 计算机化(453)
- 制(432)
- 农业(422)
- 技术(421)
- 财(386)
- 划(371)
- 人事(358)
- 人事管理(358)
- 机构
- 学院(15332)
- 大学(14897)
- 农(7025)
- 研究(6217)
- 农业(6162)
- 业大(5217)
- 科学(5078)
- 所(4214)
- 农业大学(4097)
- 研究所(3941)
- 业(3625)
- 京(3598)
- 中国(3466)
- 技术(3437)
- 省(3382)
- 管理(3257)
- 工程(3111)
- 室(3065)
- 实验(3023)
- 江(2977)
- 理学(2812)
- 实验室(2807)
- 理学院(2761)
- 中心(2715)
- 重点(2663)
- 济(2658)
- 管理学(2535)
- 科学院(2529)
- 管理学院(2520)
- 经济(2506)
共检索到22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建民
超级稻育种的目标是在水稻矮化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取得突破的基础上,通过理想株型的构建结合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来实现寻求水稻单产、品质、适应性的新突破。作物分子设计育种是通过各种技术的整合与集成,对作物从基因(分子)到整体(系统)不同层次进行设计和操作。将分子设计育种的知识和手段应用于超级稻育种,可以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培育出更多、更好的超级稻品种或杂交组合。因此,对水稻分子设计育种的基本理论和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展望了分子设计育种对提升传统育种效率和培育超级稻新品种的前景,指出了未来超级稻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
超级稻 分子设计育种 育种效率 新品种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仁崔
国际水稻研究所的超级稻育种福建农业大学杨仁崔主要产稻国的工业化进程在蚕食着这一地区的稻田。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的育种家十分清楚,要回应世界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挑战,根本出路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水稻单产的提高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新品种高产潜力的提高。...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张文忠 马殿荣 张树林
综合评述了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认为培育和推广超级稻,是继株型改良和杂交稻育种之后,提高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水稻单产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途径。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在常规超级稻育种和超级杂交稻育种两方面都已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地创造出一批新株型优异种质,培育出一批优质抗病的超级稻新品种和新组合。这些超级稻新品种、新组合已广泛地应用于水稻生产实践,并已取得较好的增产效果。
关键词:
水稻 理想株型 超级稻育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唐亮
对30年来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进展与前景进行了综合评述,认为在"利用籼粳稻杂交创造新株型和强优势,通过复交优化性状组配聚合有利基因,选育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的超级稻"育种理论与技术路线确立之后,中国在常规超级稻育种和超级杂交稻育种都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地创造出一批新株型优异种质,培育出105个通过农业部认定的超级稻新品种和新组合。在大力推广超级稻品种的同时,高度重视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努力构建产学研紧密衔接的超级稻技术创新与示范推广机制。通过选育和推广优质、高产、广适、抗逆的超级稻,中国再次实现了水稻单产水平的新突破,综合生产能力继株型改良和杂交稻育种之后有了进一步提高,为中国稻作科...
关键词:
水稻 理想株型 超级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温福 徐正进 张龙步
以沈阳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近20年来从事超级稻育种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主线,从基本理论、育种技术及新品种选育等方面,综合评述了北方粳型超级稻育种的理论与方法,并讨论了与粳型超级稻有关的生理和遗传问题,指出开发推广超级稻是提高北方粳稻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北方水稻生产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粳稻 新株型 籼粳稻杂交 超高产育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三元 张俊国 严永峰 杨春刚 孙强 宋广树 陈莫军
总结吉林省超级稻育种3个发展阶段,即高产育种目标及技术的困惑——超级稻研究起步阶段、超级稻育种研究阶段、超级稻品种普及与育种技术发展阶段的研究进展、取得的成绩以及经验、教训。在杨守仁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理论指导下,以株型改良为契入点,提出吉林省优质超级稻育种目标,旨在为吉林省超级稻突破12000kg·hm-2新品种选育提供新的技术路线。
关键词:
超级稻 育种 株型 目标 进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式华
超级稻育种是中国自主创新的重大技术,自1996年以来,全国超级稻研究协作组在超级稻育种技术的确立、理论体系的建立、育种材料的创制及新品种选育与推广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中国超级稻育种研究之所以能创新与发展,首先,满足生产和市场需求是超级稻发展的根本目标,第二是创新了超级稻育种技术路线,第三是良种良法配套使中国超级稻得以大面积应用,第四联合协作攻关是中国超级稻创新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中国超级稻 理想株型 杂种优势 协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华安
自从农业部实施超级稻育种研究项目以来,经过10年的努力,中国超级稻育种获得全面成功。在国内基本形成了北方粳稻、南方籼稻、长江流域杂交水稻三个研究格局,其中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为代表的华南型超级稻品种选育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经农业部确认的28个超级稻品种(组合)中,华南有5个,即Ⅱ优明86、特优航1号、Ⅱ优航1号、天优998和胜泰1号,这些品种(组合)已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推广。华南型超级稻品种选育技术为三系超级杂交水稻和常规稻选育技术。三系超级杂交水稻主要通过"强恢×强恢"选育恢复系,加强抗性筛选,通过航天育种选育超级杂交水稻;常规稻选育技术则通过"半矮秆、早长、根深"、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程式华
水稻是世界特别是亚洲地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为保障粮食安全,多数亚洲国家将高产作为水稻育种的首要目标。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1]。1989年,国际水稻研究所开始了水稻新株型育种[2],后被媒体宣传为超级稻。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借鉴中国水稻超高产育种及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新株型育种经验,农业部于1996年正式启动旨在提高水稻产量潜力的"中国超级稻研究"重大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桂权 卢永根
水稻杂种的不育性是一个复杂的现象。20年来,本实验室一直从事水稻杂种不育性的遗传研究,共鉴定出6个F1花粉不育基因座位,或称特异亲和基因座位,其中的5个基因座,S-a、S-b、S-c、S-d和S-e已完成分子定位,这些基因座的基因模式为"单基因座孢子体-配子体互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培育"粳型亲籼系"来克服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不育性的设想,利用特异亲和基因人为创建了"粳型亲籼系"的水稻新种质,并建立了粳型亲籼系分子育种的技术体系。利用粳型亲籼系克服了水稻籼粳亚种间的杂种不育性,为水稻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青山 江奕君
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启动至今,对促进我国的粮食增产,提升我国水稻育种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自1996年以来,作为中国超级稻研究项目主要发起和承担单位,承担了该项目的华南稻区超级稻选育研究工作。在开创水稻生态育种并取得显著成就的基础上,经过10年攻关,再创华南超级稻育种新辉煌。先后构建出"早长、根深"超级稻株型模式和华南广适应型优质超级稻株型模式;在优质超级晚稻育种和广适型超级稻育种方面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先后育成一批达标优质超级稻,主要代表品种有:品质可与泰国优质香米相媲美的优质超级稻品种胜泰1号、我国超级晚稻育种取得突破的先锋品种桂农占和大穗高结实的广适型超级稻品种玉香油占等,这些...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虹 林晗 孙健 王嘉宇 马殿荣 唐亮 徐正进
在"理想株型与优势利用相结合"育种理论指导下,亚种间杂交为中国北方粳型超级稻增产做出了巨大贡献。以中国北方栽培粳稻品种为试材,利用籼粳特异性标记Indel与SSILP分析了不同年代与地区北方粳稻品种的籼型血缘的相对含量,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后育成品种籼型基因型频率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籼稻血缘含量与每穗粒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有效穗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进一步对籼粳杂交育成品种的8个产量与品质相关基因进行检测发现,育种家通过"选择"将控制穗粒数与粒重的籼稻增产基因GN1a、GS3部分固定于北方粳稻基因组中,淘汰了适口性差的籼稻高直链淀粉基因Waxy以及不符合北方农民收获习惯的籼稻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