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46)
2023(3424)
2022(2848)
2021(2650)
2020(2147)
2019(4702)
2018(4844)
2017(8056)
2016(4745)
2015(5527)
2014(5977)
2013(5631)
2012(5267)
2011(4707)
2010(4841)
2009(4259)
2008(4349)
2007(4210)
2006(3647)
2005(3327)
作者
(15596)
(12905)
(12718)
(12265)
(8421)
(6391)
(5838)
(5143)
(5014)
(4902)
(4564)
(4486)
(4380)
(4207)
(4159)
(4052)
(3955)
(3922)
(3856)
(3807)
(3340)
(3285)
(3281)
(3195)
(3078)
(3075)
(2837)
(2818)
(2784)
(2770)
学科
(17436)
管理(17120)
(15288)
经济(15273)
(14957)
企业(14957)
技术(11132)
技术管理(5848)
方法(5734)
(5341)
理论(4623)
中国(4619)
教学(4395)
数学(4351)
数学方法(4280)
(4273)
业经(4176)
(4040)
农业(3812)
教育(3584)
(3432)
(3223)
贸易(3220)
(3148)
(3031)
财务(3014)
财务管理(2996)
学法(2792)
教学法(2792)
企业财务(2786)
机构
学院(70118)
大学(67094)
研究(23520)
管理(23438)
(23106)
经济(22358)
理学(19166)
理学院(18945)
管理学(18498)
管理学院(18371)
中国(16983)
科学(16105)
(15399)
(15220)
(13638)
(13618)
业大(12717)
技术(12594)
农业(12513)
研究所(12095)
中心(11082)
(10744)
(10732)
(10642)
(9477)
北京(9394)
师范(9349)
职业(9140)
(8099)
财经(8039)
基金
项目(42792)
研究(32007)
科学(31595)
基金(27229)
(24818)
国家(24586)
科学基金(19699)
(19557)
社会(17240)
社会科(16245)
社会科学(16241)
教育(15691)
(15604)
编号(14533)
基金项目(14182)
自然(12857)
自然科(12555)
自然科学(12554)
自然科学基金(12322)
成果(11778)
资助(11062)
课题(10771)
重点(10202)
(10181)
(9643)
创新(9550)
(8896)
计划(8619)
(8607)
项目编号(8585)
期刊
(29943)
经济(29943)
研究(20094)
中国(19648)
(14800)
教育(13844)
学报(13737)
技术(11085)
科学(10986)
农业(10827)
(10072)
管理(9950)
大学(9702)
学学(9004)
(5983)
业经(5342)
职业(5330)
技术经济(5323)
图书(5311)
科技(5235)
(5117)
论坛(5117)
(5016)
金融(5016)
业大(4466)
(4195)
经济研究(3987)
财会(3975)
书馆(3893)
图书馆(3893)
共检索到114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华泽田  郝宪彬  王彦荣  张忠旭  
产量优势不强、品质差、制种产量低是困扰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难点问题,本研究对近十年来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现状及成果进行了总结与回顾。根据高产、优质、高异交性等育种目标,立足于育种实践,提出符合辽宁省杂交粳稻配组理论方法及亲本选育策略,同时对现在杂交粳稻育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阶段杂交粳稻发展需要解决的攻关课题,为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研究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忠旭  马兴全  李全英  李如海  姚继攀  张丽颖  张雪  梁传斌  高焕勇  
回顾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的历史,论述了北方超级杂交粳稻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创新。在育种方法上主要通过"籼粳架桥"、粳爪交次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理想株形、生态育种等多种途径培育杂交粳稻新品种,选育了继C57和C418之后又一个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恢复系C2106,以其配组育成的超级杂交粳稻新组合辽优2006、辽优2016、辽优9906、辽优5206等在辽宁乃至北方稻区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表现高产、优质、抗逆等优点。同时介绍了辽宁省超级杂交粳稻育种的特色和所取得的成果、存在问题及前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米湘成  邹应斌  赵炳然  卢正川  
为提供评判超级杂交水稻理想株型的方法和手段 ,以 Visual C+ +为工具 ,利用图像识别技术 ,提供了超级杂交水稻理想株型经图像的二值化、细线化处理、提取了株型的骨架信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林建荣  宋昕蔚  吴明国  程式华  
【目的】针对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存在的生育期偏长、结实率偏低、制种产量较低等问题,开展籼粳亚种间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创新与实践。【方法】通过籼粳渐渗杂交,选育花时早、柱头外露高的粳型保持系,进一步转育高异交率粳型不育系。通过籼粳渐渗杂交、广亲和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籼粳成分定向选择等技术手段,选育穗型大、茎秆粗壮、广亲和性好、恢复谱广的籼粳中间型广亲和恢复系,并比较与普通粳稻恢复系在主要农艺性状、程氏指数、广亲和特性、广亲和基因、恢复谱等方面的差异。采用"粳不籼恢"和"籼不粳恢"2种配组方式,比较两者的光温反应类型表现与异交结实率差异。利用粳型不育系春江16A、籼型不育系五丰A与CH58、C8...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华凤  张武汉  舒服  何强  
南方稻区的杂交中稻生产是中国水稻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育种技术路线正确,中国率先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亲本选育、新组合配制、育种技术体系的建立和推广应用上所取得的进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了在广适性组合较少、推广力度不够,影响超级杂交稻的快速发展,以及高产、优质和高抗有机结合的组合少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从拓宽水稻遗传基础,选育广适性组合、发掘特异种质资源,选育综合性状优良的超高产组合、建立轻型化配套栽培技术体系,加强推广力度3个方面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并讨论了中国在超级杂交中稻育种中应加快已有研究成果的转化,选育具有广适性、综合性状优良的超级杂交中稻组合,加强第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才林  
江苏省杂交粳稻的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1982和1983年,先后参加华东地区和南方稻区杂交粳稻协作攻关,选育出盐优57V、徐优3-2、六优1号、六优3-2等首批杂交粳稻组合,但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种子生产体系,这些组合未能在生产上发挥应有的作用。1996年以后,杂交中粳和杂交晚粳的选育,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杂交中粳走出低谷,打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杂交晚粳的品质改良取得重大突破;杂交粳稻繁殖制种技术取得较大进展。但目前江苏的杂交粳稻仍然存在增产优势不突出、抗性较差;不育系育性不稳定、杂种纯度差;制种产量低、种子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今后江苏杂交粳稻研究应主攻高异交率不育系和强恢复系选育、加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立云  
超级杂交稻育种的创新思维提出了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设想,即超级亲本选育——超级杂交组合选育——超级杂交制种,并详细阐述了各步骤的标准和实现其目标的技术路线;提出了水稻光温敏不育机理新设想:即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是主效不育基因与其位置相近的发育感光基因或(和)发育感温基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育基因位点(微效不育基因)可影响两用核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的高低.按照超级杂交稻育种三步法的技术路线,成功选育了父本996和两用核不育系C815S两个超级杂交稻亲本,利用前者选育出适合长江中下游稻区作双季早稻种植的超级杂交早稻组合陆两优996,用后者选配出C两优87和C两优396等增产幅度大、极有应用前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家奎  
对长江上游超级稻的穗粒结构、冠层特征、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等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在超级杂交稻材料构建和组合选育上的主要进展进行了总结。提出了长江上游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的"偏籼型"、"偏大穗+偏大粒"、"厚秆壁+V-型叶"、"前披后直动态株型结构"、"不育系与恢复系性状合理分工"等超级稻育种的思路与方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广春  孟维韧  全东兴  陈温福  
为了明确水稻高产条件下的栽培模式,增加水稻产量,本研究采用规范化设计,以辽优9466为试材,研究了氮、穗肥施用、播量、插秧穴距和苗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对杂交稻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播量>插秧穴距>插秧苗数>穗肥施量。增施氮肥、适当降低栽插密度是实现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在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措施的适宜取值为:施氮量172.4~177.6kg/hm2,穗肥施量14.1~15.9kg/hm2,播量2.2~2.4粒/钵,插秧穴距484.2~515.8cm2,苗数2.9~3.1株/穴,按此栽培方案,可获得9.97t/hm2以上的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洪汝科  金寿林  谭亚玲  文建成  许红云  郭艾  黄大军  张忠林  陶光喜  陈丽娟  王樨  李铮友  谭学林  
滇1型是中国育成的第一个杂交粳稻雄性不育系。杂交粳稻的进一步发展需要解决恢复源狭窄、强优势组合少的问题。本文是围绕滇1型不育细胞质开展的种质和技术创新研究的初步总结。滇型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创新是利用立体气候条件选育育性稳定的粳稻不育系;新细胞质质源粳稻不育系的选育;分子标记筛选恢复基因新质源;种间亚种间杂交选育"籼粳型(Janpindica)"品系,拓宽杂交粳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富含铁锌杂交粳稻亲本的选育;滇型杂交粳稻组合在生产上的表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代贵金  华泽田  陈温福  徐正进  王彦荣  
由于根系研究的难度较大,根系育种相对滞后。采用盆栽的方式,对北方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根系特征进行比较,为水稻高产根系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与常规品种相比,杂交稻具有明显的根系优势,主要表现在发根力强,根系粗长,根体积、根系吸收面积、根重和根冠比都较大;常规品种则根多、根细而分枝多,根系衰退晚且慢。(2)旱稻品种发根力强、根较长,根系比表面积大,根冠比较大。(3)与粳稻相比,籼稻根较少,根体积较大,根粗长,根系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都较小,根冠比小,后期衰退早且快。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勇奇  
综述了我国引种加勒比松的情况及其杂种的生长表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的对策。加勒比松杂交育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广东湛江进行的古巴加勒比松×湿地松的杂交育种试验结果表明,杂种15年生的材积是亲本材积的1.66 2.88倍,杂种的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介于两个亲本之间。20世纪90年代初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湖南等省建立了更多的杂种对比试验林,在试验中用作对照的澳大利亚杂种松生长最快,但易受风害。杂交组合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和古巴加勒比松×巴哈马加勒比松的杂种比组合湿地松×古巴加勒比松和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古巴加勒比松的杂种生长迅速,杂种种子的发芽率很低(<30%),而且家系之间变异很大。广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袁隆平  辛业芸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德林  潘恩飞  陈长青  
在南京和洪泽两地研究了5个杂交粳稻及其亲本和3个纯系粳稻的生物量、稻谷产量和收获指数。结果表明,当杂交粳稻的亲本包括在纯系粳稻内,杂交粳稻的生物量、稻谷产量极显著地大于纯系粳稻,而收获指数相反;当亲本不包括在内,杂交中熟中粳的生物量虽极显著地大于生产上栽培的纯系粳稻,但因收获指数相反,两者平衡后,稻谷产量无显著差异。生产上栽培的纯系粳稻生物量、稻谷产量和收获指数均极显著地大于杂交粳稻亲本。纯系矮秆粳稻的收获指数极显著地大于中秆粳稻,生物量极显著地小于中秆粳稻,稻谷产量无显著差异。粳稻保持系的生物量、稻谷产量极显著地大于粳稻恢复系,收获指数相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作楣  
讨论了利用光、温敏核不育两用系的杂交稻育种途径。指出核不育两用系除育性不容易稳定外,其配合力选择受育性选择的制约,造成育种工作的低效率。核不育两用系失去了核质互作型不育系具备的自主防护和被动防护的双重功能。初步应用的低温敏不育系,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对温度临界点的压力、方向正好相反,更容易发生混杂退化。核不育两用系繁殖和制种在地域和季节上受到很大限制,而亲本种子却难以控制,可能给杂交稻种子生产带来不良后果。因此,两系法不可能取代三系法而成为杂交稻育种的主要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