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22)
- 2023(5840)
- 2022(5230)
- 2021(4695)
- 2020(4320)
- 2019(10156)
- 2018(9875)
- 2017(19284)
- 2016(11097)
- 2015(12707)
- 2014(13062)
- 2013(13147)
- 2012(12724)
- 2011(11661)
- 2010(11817)
- 2009(11158)
- 2008(11358)
- 2007(10559)
- 2006(8916)
- 2005(8002)
- 学科
- 济(47633)
- 经济(47588)
- 业(27891)
- 管理(27094)
- 方法(24717)
- 数学(21974)
- 数学方法(21767)
- 企(21383)
- 企业(21383)
- 农(13627)
- 学(12497)
- 中国(11399)
- 财(11378)
- 贸(9996)
- 贸易(9992)
- 易(9681)
- 地方(9484)
- 农业(8954)
- 业经(8834)
- 制(8332)
- 和(7485)
- 银(6939)
- 银行(6903)
- 务(6866)
- 财务(6849)
- 财务管理(6826)
- 融(6670)
- 金融(6666)
- 行(6534)
- 理论(6525)
- 机构
- 大学(169682)
- 学院(167841)
- 济(67326)
- 经济(65854)
- 研究(63082)
- 管理(59697)
- 理学(51179)
- 理学院(50523)
- 管理学(49476)
- 管理学院(49176)
- 中国(45321)
- 科学(42739)
- 农(41491)
- 京(36980)
- 所(35782)
- 农业(33719)
- 研究所(32932)
- 业大(32227)
- 财(29514)
- 中心(28582)
- 江(26848)
- 财经(23637)
- 北京(23087)
- 院(21876)
- 农业大学(21721)
- 范(21463)
- 经(21292)
- 师范(21160)
- 省(21059)
- 经济学(20832)
- 基金
- 项目(112058)
- 科学(85146)
- 基金(79513)
- 研究(75186)
- 家(72374)
- 国家(71834)
- 科学基金(58424)
- 省(45298)
- 社会(44932)
- 社会科(42480)
- 社会科学(42463)
- 基金项目(42266)
- 自然(39960)
- 自然科(39029)
- 自然科学(39012)
- 划(38524)
- 自然科学基金(38309)
- 教育(34613)
- 资助(33589)
- 编号(29999)
- 重点(26140)
- 成果(24957)
- 发(24567)
- 部(24443)
- 计划(23849)
- 创(22654)
- 科研(22563)
- 科技(21772)
- 课题(21380)
- 创新(21357)
共检索到2462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满中 陈良碧 张会勇
本研究利用超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及亲本(93-11、培矮64S)和已完成基因组测序的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所配的籼粳杂交稻及亲本为材料,采用包含36926个单一基因的的寡聚核苷酸基因芯片进行亲本和杂交组合基因表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优培九杂交组合中发现3488个差异表达基因,在Nipponbare/93-11组合中只发现有2416个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基因表现为多基因修饰模式,主要有加性效应,高或低亲本的显性效应,超显性和低显性.两优培九杂交组合中表现为加性效应有2317个主要差异基因,而Nipponbare/93-11组合中只有1055个主要差异基因表现为加性效应.两个杂交组合的差异...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优势 基因芯片 差异表达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辛业芸 袁隆平
【目的】对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影响产量及其构成因素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进行定位,在此基础上探讨亲本培矮64S和9311的遗传差异与水稻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间的关系,以探明水稻产量杂种优势的分子预测途径。【方法】应用经单粒传法获得后续世代的219个培矮64S×9311 F8重组自交系(RILs)株系材料与亲本培矮64S回交,并选用151个分布于水稻基因组12条染色体上的SSR多态性标记,构建回交群体RILs BCF1;构建基因组总长为1 617.7 cM、标记间平均距离10.93 cM和含151个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和自由度不等的单向分组方差两组法、三组法分析,用SAS软件ANOVA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红梅 周新跃 陈杰 李海林 邱颖波 刘建丰
为探明籼型杂交稻光合特性的杂种优势,以30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为材料,对其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间和杂交稻组合的光合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亲本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净光合速率,组合间变异系数最大的是气孔导度,亲本和组合间的变异系数均以叶绿素a/b比值为最小;杂交稻组合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的平均数均大于亲本的平均数,有利于高光合速率杂交稻品种(组合)的选育;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具有正向平均中亲优势,其中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具有正向超高亲优势,胞间CO2浓度具有负向超亲优势,蒸腾速率和叶绿素a/b比值具有正向竞争优势;杂交稻组合的蒸腾速率与其父本值...
关键词:
杂交稻 亲本 光合特性 杂种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亚莉 马继武 杨晓曦 许明辉 赵丰萍
以滇型杂交稻不育系4个、恢复系31个及其组配的31个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利用SSR籼粳特异引物研究亲本籼粳分化程度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18个位点上,4个不育系均以粳稻血缘为主,31个恢复系总体上偏粳,但含有不同成分的籼稻血缘,其籼性比率Pi为0~27.8%。亲本SSR遗传距离、籼粳差异与杂种优势相关分析表明,亲本SSR遗传距离与小区产量超父优势等7个性状相关显著;亲本的籼粳分化差异与百粒重超父优势等4个性状显著相关;亲本SSR遗传距离、籼粳差异与小区产量竞争优势相关不显著,说明SSR遗传距离、亲本籼粳分化差异与产量竞争优势无线性关系,但籼粳分化差异适中的亲本杂交,容易得到正向...
关键词:
滇型杂交稻 籼粳分化 杂种优势 SSR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强 梁康迳 郑秀平 吴志源 周天理 周元昌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桂君梅 王林友 范小娟 祁永斌 张礼霞 范宏环 金庆生 王建军
【目的】随着籼粳杂交稻育种技术的发展与完善,直接利用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培育高产的水稻品种已成为可能。利用InDel分子标记及其成熟的技术,准确地分析品种的籼粳基因型频率、籼粳属性、品种类型与竞争优势水平,对籼粳杂交稻的育种与品种类别的甄别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征集浙江省多家育种单位培育的24个籼粳杂交组合和粳粳杂交组合,选用18对InDel分子标记引物,检测水稻样品在InDel位点上的粳型基因频率,判别参试品种的籼粳属性。采用neI的方法求算参试品种的InDel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对InDel条带赋值进行主成分分析,依据第一和第二主成分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严钦泉 阳菊华 伏军
为了提高两系杂交稻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的预见性 ,以籼粳程度不同的 4个两用核不育系和 11个优良父本品系为材料 ,研究和分析了亲本籼粳程度与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关系 .结果发现 ,亲本籼粳程度与杂种超亲优势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三者之间两两相关显著 ,而亲本籼粳程度、杂种超亲优势与双亲一般配合力总效应相关不显著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籼粳程度 配合力 杂种优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强 王旭春 王洪飞 郑秀平 周元昌
利用禾谷类作物数量性状遗传模型,以6个籼型不同胞质类型的三系不育系为母本,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早籼杂交稻稻米胶稠度的种子、细胞质和母体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结果表明,稻米胶稠度遗传主要受种子直接显性遗传效应控制,恢复系明恢82和明恢89可以极显著或显著地提高杂种胶稠度.杂交早稻组合F2稻米胶稠度的总平均优势和总超亲优势,均受到种子直接基因效应和母体植株基因效应的控制.
关键词:
杂交早稻 胶稠度 遗传效应 杂种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洪飞 王乃元 李毓 梁康迳 仇秀丽 周卫营
【目的】研究水稻新质源(CMS-FA)不育系和恢复系的产量相关性状遗传效应和杂种优势水平,评价新型细胞质源杂交稻亲本的育种潜力。【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以新质源(CMS-FA)杂交稻系统的5个不育系为母本,5个恢复系为父本配制25个杂交组合,种植亲本和F1获得产量相关性状的试验数据。利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和MINQUE(1)法对10个产量相关性状遗传方差分量比率、遗传率、亲本加性效应和组合显性效应以及杂种优势进行剖析。【结果】新质源杂交稻产量相关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的控制,单株穗数、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剑叶长和生育期等性状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单株产量、株高和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林友 张礼霞 勾晓霞 范宏环 金庆生 王建军
【目的】准确鉴定水稻材料的籼粳属性及利用遗传距离预测杂种优势,为开展水稻超高产育种和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提供基础。【方法】利用19对籼粳稻特异插入/缺失(Ins6rtion/Deletion,InDe1)引物,对12个浙优系列杂交稻及其双亲的籼粳属性进行了InDe1分子标记鉴定,根据被检测水稻样品在多个InDe1位点上的籼型或粳型基因频率,参考卢宝荣的方法,将供试样品分别判定为"籼稻"、"偏籼"、"中间偏籼"、"中间偏粳"、"偏粳"和"粳稻"。采用Nei的方法求算1 3个亲本间(1个不育系和12个恢复系)的InDe1遗传距离,用UPGMA法进行遗传相似性聚类,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永相 刘永柱 郭建夫 王慧 陈志强
【目的】探讨应用分子标记预测杂交稻F1茎蘖成穗率的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的可行性,为杂交稻亲本的茎蘖成穗性状改良及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与成穗率QTL连锁的56个SSR标记检测了13个杂交稻亲本(7个不育系和6个恢复系)之间的遗传距离,结合42个F1杂交组合(7×6NCⅡ)的成穗率表现,对亲本间的QTL-SSR遗传距离与杂种F1的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3个亲本间的QTL-SSR遗传距离为0.15~0.53,平均为0.33;以相似系数0.65为标准可将13个亲本划分为2大类群。亲本间QTL-SSR遗传距离与F1双亲一般配合力之和呈极显著正相关(r=0.614),而与F...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建明 徐春霞 王树彦 李心文
为进一步了解蓖麻表型性状杂种优势表现特点及与亲本相应性状的关系。选用两种基因类型有明显差异的中高秆和矮杆蓖麻杂交组合的亲本CS-R6(♀)、CS-R181(♂)和CS-R63(♀)、CS-R268(♂)和它们的杂交种CS-R6.181F1、CS-R6.181F2、CS-R63.268F1为研究材料。通过田间试验,测定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及在营养体和生殖体中分配速率和成熟期13个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两种类型杂交组合的生育特点及杂种优势表现上有明显差别,CS-R6.181F1属于生殖型为主、体质型为辅的杂种优势类型;而CS-R63.268F1属于生殖型的杂种优势类型;中高秆杂交种CS-...
关键词:
蓖麻 杂交种 杂种优势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昌华 吴天华 张燕之 徐正进 郑文静 赵家铭 王辉
以4个粳型不育系和4个优良恢复系为亲本,采用NCⅡ设计,配置16个杂交组合,对其主要品质指标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稻品质性状指标多数介于双亲之间,杂交粳稻品质多数指标总体上与常规水稻接近,但品质性状可以通过组合选配得到改善。恢复系C852、C224,不育系60A、14A是品质指标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较大的亲本,因此这些亲本在育种实践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杂交粳稻品质性状均受亲本的影响,从影响程度看,多数品质指标受恢复系的影响大于不育系。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品质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利民 张建平 党照 裴新梧 党占海
【目的】研究胡麻两系杂种优势的亲本配合力遗传基础,为胡麻两系杂交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7份温敏型雄性不育系和11份国内外主栽油用及纤用亚麻优良品种为亲本材料,按照遗传交配设计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置77(7×11)份杂交组合,利用DPS软件分析两系胡麻杂交亲本14个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及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结果】胡麻两系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存在显著的遗传差异,其主要表现为加性基因效应遗传的性状有:株高、工艺长度、分茎数、分枝数、每果粒数、千粒重和含油率、油酸、亚油酸、硬脂酸、棕榈酸;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蒙 肖宁 张洪熙 冯彦侠 刘知晓 高勇 戴正元 陈建民
【目的】分析水稻强、弱优势组合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特征,探讨其与杂种优势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扬稻6号、明恢63、特青配置的9个杂种F1为材料,利用差异显示PCR技术(differential displa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D-PCR)分别分析分蘖期(叶片)、孕穗期(幼穗)、抽穗期(剑叶)的基因差异表达模式。【结果】同一时期内强优势组G1(父本扬稻6号)、中优势组G3(父本特青)以及弱优势组G2(父本明恢63)在母本特异表达(UNP1)、父本特异表达(UNP2)、F1特异表达(UNF1)、F1特异缺失表达(ABF1)4个基因差异表达模式上存在明显差异;相关...
关键词:
水稻 杂种优势 表达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