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1)
- 2023(265)
- 2022(270)
- 2021(220)
- 2020(215)
- 2019(500)
- 2018(500)
- 2017(994)
- 2016(558)
- 2015(553)
- 2014(481)
- 2013(470)
- 2012(434)
- 2011(362)
- 2010(433)
- 2009(336)
- 2008(330)
- 2007(250)
- 2006(234)
- 2005(201)
- 学科
- 济(1543)
- 经济(1543)
- 地方(944)
- 地方经济(607)
- 管理(592)
- 业(532)
- 农(442)
- 方法(439)
- 数学(398)
- 数学方法(394)
- 学(364)
- 企(326)
- 企业(326)
- 米(303)
- 麦(303)
- 环境(285)
- 小麦(271)
- 中国(236)
- 业经(215)
- 农业(212)
- 贸(190)
- 贸易(190)
- 玉(188)
- 稻(188)
- 玉米(186)
- 划(183)
- 城市(183)
- 玉蜀黍(180)
- 蜀(180)
- 蜀黍(180)
- 机构
- 学院(6733)
- 大学(6209)
- 农(3850)
- 研究(3725)
- 农业(3201)
- 科学(3191)
- 所(2623)
- 业大(2566)
- 研究所(2503)
- 农业大学(1967)
- 业(1955)
- 省(1946)
- 济(1892)
- 经济(1862)
- 科学院(1857)
- 中国(1841)
- 京(1744)
- 管理(1655)
- 室(1553)
- 实验(1497)
- 实验室(1453)
- 理学(1438)
- 理学院(1416)
- 中心(1405)
- 重点(1382)
- 管理学(1375)
- 管理学院(1368)
- 河(1223)
- 农业科学(1196)
- 技术(1188)
共检索到9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审定编号:2007年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冀谷27、冀谷28。冀谷27特征特性:超早熟,在中国高寒地区正常成熟生育期95d,筒形穗,穗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正理 程汝宏 师志刚 夏雪岩 张玉宗 侯升林
【目的】培育广适型超早熟、优质谷子新品种,解决中国广大高寒地区生态条件复杂、种植作物单一、效益低下、缺乏适应性广的高效作物的难题。【方法】采用目标性状基因库育种法选育出超早熟谷子新品种——超早熟3号,2007年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冀谷28。并对其超早熟的生理机制进行研究。【结果】冀谷28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突出特点:(1)超早熟。生育期间需有效积温1600℃,在河北省坝上等高寒地带正常成熟,实现了春、夏谷种植界限的北移;(2)生育期可伸缩。在海拔1400m左右的河北省坝上正常成熟;在海拔1600m,积温严重不足的河北省坝上最北端也能勉强成熟;(3)优质。在第七届中国优质食用粟鉴评...
关键词:
谷子 超早熟 生育期可伸缩 种质创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乔仁甫 曹彩云 周巧梅
冀谷17号是用冀谷9号作母本,安5498作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适口性好,抗逆性强的特点。1996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预审,1998年3月通过省决审,命名冀谷17号。
关键词:
夏谷 品种 冀谷17号 选育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审定编号:2006年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定名为冀谷25。品种来源:WR1×冀谷14特征特性:生育期86d,株高114.0cm。在留苗75.0万/hm2的情况下,成穗69.45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品种来源:豫谷1号×安2540特征特性:早熟品种,生育期84d。纺锤形穗,穗长17.8cm,千粒重2.92g;经区试自然鉴定,抗倒性三级,抗旱性二级,耐涝性二级,谷瘟病抗性为二级、纹枯病抗性三级、褐条病抗性较强为一级,谷锈病四级;白发病,红叶病,线虫病发病率分别为0.01%、0.07%、0.33%。米粒金黄,米饭细浓黏软,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大鹂
赤谷10号是内蒙古自治区首例达到国家谷子品种鉴定标准的优良品种,经多年多点品比、示范,结果表明:其稳定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较为广泛,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采取“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领导、技术人员、群众相结合;科研、推广、良种繁育相结合;技术和配套物资相结合”的科技推广措施,使该品种迅速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关键词:
谷子 优良品种 推广应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国忠 眭书祥 冯恒文 李爱国 李增书 赵丽芬 朱青竹
采用遗传上具有较大的差异、性状上互为补充的多个亲本进行复合杂交,将杂种后代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交替选择,中选稳定株系再置于不同逆境条件下进行抗逆性鉴定,最后将优系混合繁殖。利用上述方法于1977年进行杂交组配,1986年选育棉花新品种石711。该品种于1992年被河北省审定,1993年被天津市审定,1994年被国家审定并被命名为GS冀棉17。GS冀棉17在1990~1994年累计种植面积35万hm
关键词:
棉花,品种,选育,冀棉17,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中华 黄任中 林清 雷蕾 黄启中
渝椒三号是采用优势育种方法,以纯化自交系“42—2”为母本,“51”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优良组合。杂一代优势强、早熟、丰产。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分别比对照改良早丰增产61.0%和36.1%,比湘研1号增产56.8%和22.5%。抗性鉴定表现耐寒、中抗疫病。鲜椒肉厚、多汁、微辣、商品性好、耐贮运。宜春季早熟栽培。
关键词:
渝椒三号,一代杂种,杂种优势,选育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贤贵 潘光辉 杨琦凤 张赟
渝红9号是以国内外引进材料、经系谱法选育的优良株系585-1-1-1和529-4-2-1-1为父母本配制的杂种一代。该品种属自封顶类型,早熟,生长势强,叶片较稀,叶量较少;第7~8节着生第一花序,花序间叶1~2片;果实属大果型,平均单果重210 g,果面光滑,无绿果肩,成熟果红色,畸形果和裂果率较低;皮厚,耐贮运;抗TMV,中抗枯萎病;适宜长江流域春秋两季栽培。
关键词:
番茄 渝红9号 一代杂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德荣 王慧 刘巧 朱冬梅 张晓 吕国锋 张晓祥 江伟 李曼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系)播种-拔节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发育特性,探讨在育种中聚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可能性,为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迟播早熟高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2013和2013—2014年,通过比较共计18个小麦新品系及生产上部分推广品种的冬前及越冬期单株叶片数、茎蘖数,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指标等,筛选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系);2014—2015年,在适期播种(11月5日)和迟播(11月19日)条件下,研究扬麦16和其他4个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群体结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分析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品种扬麦16迟播高产的生长发育机理。【结果】2012—2013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叶片数、茎蘖数均较高,显著高于镇10216,具有前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后期灌浆速率较慢;宁09-118和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较高,灌浆持续时间长,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具有后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前期生长发育较慢。2013—2014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茎蘖数均表现较高,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最高,理论粒重最大,2个品系继续分别表现出前端和后端快速发育特性;扬麦16冬前茎蘖数高于富F101,越冬期茎蘖数与富F101无显著差异;后期最大灌浆速率大于2.0 mg/(粒·d),与镇10216差异不显著,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较好地结合了两端快速发育的特性。2014—2015年,迟播条件下,扬麦16越冬期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最大,显著高于宁麦13;在适期播种条件下,扬麦16产量低于扬麦22,与扬麦20、扬麦23和宁麦13差异不显著,但在迟播条件下产量显著高于扬麦20、宁麦13,与扬麦22、扬麦23无显著差异,与适期播种相比减产幅度最小,减产5.2%,千粒重高而稳定,达40 g以上。【结论】品种间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能够实现迟播高产,同时保证适期播种取得较高产量。扬麦16冬前生长发育快,越冬期能保持一定生长量及分蘖发生量;快速灌浆持续时间长,平均灌浆速率、峰值灌浆速率大,粒重高;迟播早熟高产,这是其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小麦 育种 迟播 早熟 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继凤 赵政文 窦铁生 胡正明 李小红 王悦
为了选育更适合于湖南省栽培条件下种植的春大豆高产优质品种,用丰产性较好、中熟偏早的春大豆品种湘春豆12号与早熟、优质春大豆品种湘春豆17号杂交,经多代选择、产量鉴定、品比试验及省内多点试验,于2006年育成了比普通早熟品种早熟6 d以上,且丰产稳产性好,适合湖南及南方类似地区种植,蛋白质、脂肪双高的春大豆新品种,2007年2月已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湘春豆25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光远 陈晓婷 余珠 付桂萍 张宗急 赵永国
为了筛选鉴定适宜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新品种,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早熟组14份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并用GGE双标图方法探讨了这些品种在8个试验点的稳产性,同时还测定了代表性品种的越冬期生物学指标和光合参数,以期解释南方早熟油菜丰产性形成的气候和生理成因。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差异较大,其中S0013的平均产量居第一位(2 191.021 kg/hm~2),而282081的产量最低(1 328.512 kg/hm~2),仅为前者的60%。联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环境(E)的平方和占主导地位(82.27%),而来源于基因型(G)的平方和占比最小(4.93%);来源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G×E)虽然偏小(10.17%)但仍然达到极显著水平。利用AMMI模型可解释G×E互作平方和的92.63%。品种的丰产性主要受降雨量影响,而品种的稳定性主要与气温有关。14个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黔杂ZW9001>黔杂J9002> C868>05V11>黔杂J9001> WB203>川杂09NH014> S0013>云油杂2号>杂1613>08SH60>282081>荣华906>131(CK);其中,S0013、C868和WB203产量最高,而282081的产量最低。各试点鉴别力依次为:玉溪>保山>吉安>南昌(宜春)>桂林>长沙>安顺。阳光131在桂林试验点的越冬期单株鲜质量最高,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_2浓度(Ci)也较高并且与小区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表明较强的光合作用可促进丰产性的形成。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参试油菜品种和不同试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为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及试点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早熟高产抗病杂交辣椒新品种─—洛椒4号洛椒4号是洛阳市郊区辣椒研究所采用早熟甜椒自交系和早熟大果型羊角椒自交系配制的一代杂种,1992年参加河南省辣椒品种区试,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显著超过对照品种湘研1号。该品种现已推广到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平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佑斌 盖钧镒 游明安
南农88-48系从高代选系73-935与美国引入种SRF400的杂种经F2~F4单籽传处理,于F5代由单株选择育成的大豆新品种,具有高产、早熟、耐病、抗倒,适应性广等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沿江、沿海地区种植。该品种荚粒分布为均匀-主茎型,开花期对光照不敏感,生育前期相对较短(占全生育期30%),而后期相对较长。叶形分布为下圆上窄,有利通风透光和适于密植。1992~1993年两年区域试验平均2163.2kg/hm2,比对照淮豆二号增产14.93%,1993年生产试验5点平均2110.5kg/hm2,比对照淮豆二号增产19.7%。栽培试验表明,在正常夏播条件下,若肥水条件较好,并辅助以某些外...
关键词:
大豆,品种,单籽传,产量,熟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