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29)
2023(8622)
2022(7248)
2021(6608)
2020(5560)
2019(12394)
2018(11967)
2017(22156)
2016(12407)
2015(13726)
2014(13047)
2013(12718)
2012(12085)
2011(10598)
2010(10530)
2009(9760)
2008(9719)
2007(8796)
2006(7739)
2005(6955)
作者
(40039)
(33384)
(33290)
(31229)
(21252)
(16548)
(14939)
(13205)
(12756)
(11729)
(11447)
(11203)
(10906)
(10670)
(10506)
(10346)
(10333)
(10078)
(9728)
(9578)
(8654)
(8244)
(7955)
(7656)
(7620)
(7421)
(7410)
(7244)
(6894)
(6870)
学科
(46531)
经济(46465)
管理(33836)
(32877)
(26410)
企业(26410)
方法(21941)
数学(19333)
数学方法(19075)
(16070)
贸易(16065)
(15796)
(13952)
(13667)
(13208)
中国(12482)
(12013)
业经(9906)
(8913)
农业(8751)
(8501)
出口(8494)
出口贸易(8494)
技术(7799)
(7552)
财务(7541)
财务管理(7516)
地方(7319)
(7225)
银行(7171)
机构
大学(179684)
学院(176229)
(70510)
经济(69178)
研究(65891)
管理(62291)
理学(54435)
理学院(53746)
管理学(52501)
管理学院(52229)
中国(48731)
科学(45451)
(44403)
(38596)
(35999)
农业(35823)
业大(34868)
研究所(33276)
(31017)
中心(29558)
(26685)
财经(24934)
北京(23803)
(23732)
农业大学(23664)
(22881)
经济学(22408)
(22333)
(21432)
师范(20942)
基金
项目(125238)
科学(96563)
基金(92560)
(86211)
国家(85512)
研究(79614)
科学基金(70720)
社会(51312)
自然(49618)
基金项目(48763)
社会科(48672)
社会科学(48658)
自然科(48544)
自然科学(48521)
(48132)
自然科学基金(47718)
(41997)
资助(38168)
教育(35843)
重点(28788)
编号(28572)
计划(27074)
(27016)
(26196)
(25973)
科研(25412)
创新(24469)
科技(24295)
(23636)
大学(22562)
期刊
(72539)
经济(72539)
研究(47845)
学报(43413)
(39207)
中国(35485)
科学(35043)
大学(31156)
学学(29886)
农业(26391)
(23705)
管理(22499)
(15034)
(14853)
金融(14853)
教育(14528)
经济研究(13079)
业大(12849)
财经(12571)
技术(12345)
(11431)
(11297)
业经(11134)
农业大学(10907)
(10840)
问题(10160)
国际(10132)
科技(9485)
世界(8282)
技术经济(8264)
共检索到260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成  黄一帆  陈庆  马玉芳  俞道进  林珠灿  郭素华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比较了普通粉碎和超微粉碎对鱼腥草中主要功能性成分金丝桃苷和槲皮苷溶出量的影响.色谱条件为:Sh im adzu 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和1%(体积分数)冰醋酸(体积比为16∶84)、流速1.0 m.m in-1、检测波长360 nm.结果表明,超微粉碎不会改变鱼腥草固有的功能性成分,还能提高金丝桃苷和槲皮苷的溶出量,超微粉分别比细粉提高34.45%和40.21%.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健  马玉芳  俞道进  黄小红  姚金水  黄一帆  
鱼腥草经60目粉碎和300目超微粉碎后,用激光粒度仪测量粒径,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形态学特征,比较鱼腥草细粉和超微粉的显微特性差异.结果表明:鱼腥草超微粉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松密度增加,电镜下观察基本无完整细胞存在.可见,鱼腥草经超微粉碎后,粉末颗粒细微均匀,绝大多数细胞破壁,达到了超微效果.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张爱莲  钱慧琴  诸燕  吴令上  斯金平  赵强  
为了揭示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种质资源中槲皮素量变异规律,为鱼腥草优良品种选育奠定基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2个种源鱼腥草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并分析植物形态特征、地理位置和生长性状与槲皮素质量分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鱼腥草中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存在显著差异,与植物形态存在一定的关系,与植株高度显著相关,与地理位置和植株地径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鱼腥草种质资源槲皮素的质量分数存在一定的变异规律。针对鱼腥草中槲皮素选择新品种时,应重点考虑鱼腥草植株的形态特征和植株高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方芳   方玉鹏   孟娜   石文立   王妍   李勤凡  
【目的】探索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中是否存在产槲皮素的内生真菌。【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对鱼腥草内生真菌进行分离培养,分离纯化后收集菌丝利用薄层色谱(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其代谢产物中的槲皮素,并分析其产量。采用形态学和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分析鉴定产槲皮素的内生真菌。【结果】从鱼腥草不同部位共分离得到9株内生真菌,其中由根中分离得到的菌株YXC-G1具有产生槲皮素的能力,为笋顶孢属(Acrostalagmus sp.)真菌,菌丝中槲皮素的含量为8.296 mg/g。【结论】从鱼腥草根部分离到1株产槲皮素的内生真菌YXC-G1,其可作为生产槲皮素的备选菌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宏超  范光丽  穆祥  胡格  索占伟  
通过检测金丝桃苷对SLT-Ⅱe诱导的大鼠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TXA2)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探索中药复方有效成分金丝桃苷对仔猪水肿病的疗效机制。将培养的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不同质量浓度金丝桃苷处理组等6个组,采用ELISA法测定了培养3,6,9和12 h时细胞上清液中PGI2、TXA2及PAF质量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金丝桃苷处理组对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过量分泌PG12、PAF无明显的抑制作用;1和5μg/mL质量浓度金丝桃苷处理组对SLT-Ⅱe诱导肠黏膜微血管内皮细胞TXA2的分泌具有明显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飞虎  袁林颖  李中林  张玲  邓敏  
以蒸青绿茶为原料,比较分析了其超微粉碎前后和贮藏过程中水分及主要内含成分变化。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后300目、800目茶粉水分含量均明显下降;茶多酚、叶绿素的含量均略有下降并随目数的增大而降低;氨基酸、咖啡碱的含量均略有下降,但目数大的降低反而较少;可溶性总糖、水浸出物含量均明显增加并随目数的增大而上升。两种贮藏方式(常温、低温冷藏)贮藏过程中对300目的茶粉茶多酚含量影响不大,但对800目来说,低温贮藏方式的茶多酚含量基本保持平稳,而常温状态下的茶多酚含量在后期急剧下降;300目茶粉常温贮藏下氨基酸一直是下降的趋势而低温贮藏的氨基酸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800目超微绿茶粉的氨基酸含量在两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华  曹龙奎  
在理论分析液流超高压超微粉碎工艺参数对粉碎效果影响的基础上,以液流工作压强、液流动力粘度和粉碎次数为主要影响因素,以超微粉碎后物料的比表面积为指标,进行了长白山野生黑木耳超微粉碎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了试验指标与粉碎工艺参数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参数组合对粉碎效果的影响。进而采用优化设计方法,得到超微粉碎的优化工艺参数组合,在工作压强P=127MPa,粉碎次数n=3次,物料粘度μ=145μm条件下,超微粉的比表面积可达1797m2.kg-1,平均粒径小于5μm。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善元  王健  蒋春茂  
试验Ⅰ:将180羽11日龄非免疫健康三黄鸡随机分为5组。第Ⅰ~Ⅲ组分别注射高、中、低剂量(4、2、1 mg.kg-1)的新鱼腥草素钠(sodium new houtluyfonate,SNH)注射液;Ⅳ组和Ⅴ组分别为白细胞介素2(IL-2)和生理盐水对照。所有动物于14日龄以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弱毒活疫苗滴鼻进行第1次免疫,2周后加强免疫1次。于第1次免疫后的7、14、21、28、35和42 d测定各组动物的抗NDV血凝抑制抗体水平以及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比值。结果表明,SNH能显著提高鸡体抗NDV抗体水平和外周血CD4+/CD8+淋巴细胞比值(P<0.05),并以中...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蓝云龙  吴令上  裘波音  高燕会  斯金平  
采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对全国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主产区23个种源24个样本进行研究,旨在阐明鱼腥草的遗传关系和遗传多样性,为鱼腥草新品种选育、品系鉴别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6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23条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共检测到165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128条,占总条带的77.58%,平均每条引物可扩增到7.1条带,多态性条带5.5条,说明鱼腥草种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通过聚类分析,可将鱼腥草样本分为3个类型,其分类和鱼腥草的形态特征等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同一类型中遗传多样性与种源的地理分布存在一定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坤  钟军  熊兴耀  仇萍  曾维军  
利用采集于湖南省怀化地区11个乡镇的16个鱼腥草种质,先按照采集地分组再聚类,组内按比例法取样并依据各组的多样性指数,初步构建了怀化鱼腥草核心种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核心种质24个性状的特征值、符合率、遗传多样性指数的t检验来检测核心种质.结果表明:初选核心种质占总体材料的15%~20%;性状的符合度均达84%以上,除地上茎的直径和分枝数、地下茎的分枝数和节间长、叶长和叶柄长外,其他性状的变幅吻合度达80%以上.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洪杰  张绍英  
研究了湿法超微粉碎对非水溶性成分质量分数分别为70%和90%的大豆膳食纤维素微粒结构和物理性质(持水力、膨胀力、黏度等)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胶体磨对大豆膳食纤维素进行超微粉碎可获得粒度为4~20μm的细小颗粒。物料在湿状态下呈硬脆特性,在外力作用下一般发生刚性断裂。非水溶性成分质量分数为70%的大豆膳食纤维素的持水力在磨齿间隙大于15μm时随纤维素粒度减小逐渐上升,而在磨齿间隙为15~5μm时随纤维素粒度减小呈下降趋势,但膨胀力和黏度则随纤维素粒度减小显著增大;非水溶性成分质量分数为90%的大豆膳食纤维素粒度减小后持水力和黏度都降低,但膨胀力增加。超微粉碎使二者的结构都发生整体性破坏,但聚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可小丽  李庆勇  黄秋标  王淼  衣萌萌  刘志刚  卢迈新  
为了解罗非鱼-鱼腥草共生系统中鱼草不同配比对池塘水质及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构建了相同池塘覆盖面积不同鱼腥草种植密度(350、450、600和0 g/m~2)(M1)和相同种植密度不同池塘覆盖面积占比(5%、10%、15%和0%)(M2)的两种养殖模式。通过在以上两种模式养殖条件下,研究各组对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以及水体和鱼体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探讨了罗非鱼-鱼腥草池塘共生系统中鱼草的相对最佳搭配比例。结果显示,在M1实验模式下,不同密度组鱼腥草浮床均能显著改善养殖水体氨氮(NH_4~+-N)、亚硝氮(NO_2–-N)、硝酸氮(NO_3–-N)、总氮(TN)、总磷(TP)、正磷酸盐(PO_4~(3–)-P)等水质指标,且在3个月养殖周期内,初始种植密度为450 g/m~2的鱼腥草浮床组与350和600 g/m~2实验组相比,效果相对更加稳定。16S rRNA V4区的高通量测序分析显示,M1模式下各组鱼腥草均能显著优化鱼体肠道和水体的菌群结构,并增加菌群多样性,且养殖时间越长,优化效果越明显。相同月份中,实验组450和350 g/m~2比600 g/m~2优化效果相对更稳定。在不同月份下,环境变化对罗非鱼肠道及水体细菌多样性的影响大于鱼腥草浮床对养殖水体的影响。在M2实验模式中,各组鱼腥草浮床均能显著净化罗非鱼养殖池塘水质,其TN、TP、NH_4~+-N、NO_2~–-N、NO_3~–-N和PO_4~(3–)-P等均呈曲线变化。研究表明,在该养殖周期内,鱼腥草覆盖面积为10%的实验组对养殖水体NH_4~+-N、NO_3~–-N、TN、TP以及PO_4~(3–)-P等指标的净化效率较实验组5%和15%稳定。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覆盖面积鱼腥草浮床均能增加养殖水体和鱼体肠道的微生物多样性,相对而言,10%覆盖面积组的效果更稳定。此结果为完善罗非鱼-鱼腥草共生养殖模式的鱼草配比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钟军  张寒  熊兴耀  
以4种不同光质(红光、蓝光、黄光、绿光)为光源(白光为对照),研究出苗后30 d和60 d的鱼腥草幼苗叶片结构和光合荧光特性对不同光质的响应。结果表明:与CK相比,黄光、蓝光、红光处理下鱼腥草幼苗的叶片厚度及叶片的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绿光处理下的却表现为降低;与30 d的幼苗相比,60 d幼苗的叶片厚度在蓝光处理下的增幅最大;蓝光处理下鱼腥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均表现最高,白光处理的次之,绿光处理的最小;在不同光质下,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呈显著性差异;蓝光处理下的光合荧光参数(F0、Fm、qP和NPQ)均大于白光处理的,说明蓝光处理最有利于鱼腥草叶片结构和光合荧光特性的改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放  李炎林  钟军  熊兴耀  
以鱼腥草(Houttuynia cordata Thunb)的地下茎为材料,通过外植体消毒、不定芽诱导、不定芽增殖、生根和驯化移栽,建立鱼腥草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链霉素+0.5 g/L青霉素钠浸泡12 h+70%乙醇浸泡30 s+0.1%氯化汞处理12 min+0.1%氯化汞处理10 min的灭菌效果最好;在MS中添加0.5 mg/L NAA和2.0 mg/L 6–BA最适合不定芽的萌发和生长;添加0.5 mg/L NAA和1.0 mg/L 6–BA的MS培养基均能有效促进不定芽的增殖;在MS培养基中添加4~5 mg/L GA3,能促进鱼腥草不定芽的伸长和增殖;NAA促进丛生芽生根的效果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单体江  王伟  余炳伟  王小晴  吴春银  翁道玥  崔紫宁  王军  
【目的】为了分析和鉴定鱼腥草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方法】本文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甲醇冷浸提取法分别提取鱼腥草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通过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抑菌圈法和TIC-MTT-生物自显影法分别测定挥发油和乙酸乙酯层次生代谢产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鱼腥草挥发油的得率为0.09%,从鱼腥草挥发油中共鉴定出49个组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3.35%,主要成分是β-蒎烯(23.65%)、2-十三烷酮(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