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503)
2023(5197)
2022(4490)
2021(4207)
2020(3497)
2019(8062)
2018(7983)
2017(15843)
2016(8545)
2015(9522)
2014(9190)
2013(9118)
2012(8784)
2011(7927)
2010(8345)
2009(7567)
2008(7671)
2007(7147)
2006(6688)
2005(6185)
作者
(23825)
(19851)
(19758)
(18965)
(12922)
(9310)
(8950)
(7485)
(7479)
(7402)
(6663)
(6575)
(6533)
(6508)
(6412)
(6115)
(5866)
(5760)
(5693)
(5619)
(5007)
(4923)
(4829)
(4621)
(4526)
(4461)
(4430)
(4306)
(4010)
(3934)
学科
(31207)
经济(31168)
管理(29032)
(28114)
(23197)
企业(23197)
(12002)
(10548)
方法(10471)
(10459)
(10430)
中国(9719)
(8896)
银行(8892)
(8624)
数学(8576)
数学方法(8406)
业经(8158)
(7680)
金融(7680)
农业(7579)
地方(7209)
(7163)
贸易(7156)
(7003)
(6695)
及其(6347)
(6234)
政策(6032)
(5963)
机构
学院(119369)
大学(117211)
(53117)
经济(51926)
管理(48190)
研究(43759)
理学(40096)
理学院(39716)
管理学(39221)
管理学院(38959)
中国(36637)
(27644)
(25124)
科学(23445)
(21837)
中心(20535)
财经(20451)
(20415)
(20026)
研究所(19294)
(18557)
北京(16105)
(15996)
(15483)
农业(15406)
业大(15318)
财经大学(14997)
经济学(14949)
(14745)
师范(14636)
基金
项目(72463)
科学(57710)
研究(56374)
基金(52722)
(45428)
国家(45012)
科学基金(38461)
社会(35601)
社会科(33802)
社会科学(33797)
(27386)
基金项目(26727)
教育(25267)
自然(23969)
(23452)
编号(23451)
自然科(23402)
自然科学(23396)
自然科学基金(23008)
资助(22116)
成果(20327)
(16887)
课题(16664)
重点(16318)
(16140)
(15497)
(14918)
国家社会(14537)
(14530)
教育部(14500)
期刊
(64514)
经济(64514)
研究(39788)
中国(26554)
(21156)
管理(20301)
(18802)
(18153)
金融(18153)
科学(15038)
学报(13972)
教育(12791)
农业(12764)
大学(11247)
业经(10664)
学学(10583)
技术(10328)
财经(10240)
经济研究(9653)
(8764)
问题(8173)
(7582)
(7032)
国际(6975)
世界(6727)
现代(6430)
理论(6128)
(5958)
论坛(5958)
技术经济(5888)
共检索到197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  [作者] 莫鸣  安玉发  
超市食品安全的政府监管主体经历了从多头监管到单一监管的转变,实现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与产业管制职能的分离。政府与超市的行为博弈模型说明,通过打击超市经营不安全食品的非法收益和增加赔偿额与处罚力度,有利于提高政府的监管效果。运用FV-RC矩阵对278个食品安全事件的实证研究表明:加工食品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最多;食品添加剂过量和致病性微生物超标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因素;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加强超市食品安全监管,应实施奖惩相容机制,抓住关键监管点,协调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与产业管制职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烨  
食品安全问题主要与四个利益主体相关:生产商、消费者、政府的监管部门、第三方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安全监管的实效与理想还存在较大差距。文章从食品安全监管优化这一目标出发,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研究了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下政府、食品企业、消费者三者间的博弈及失灵行为,以及多中心治理的第三方的行为对优化监管的可能性。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的食品安全管理优化策略。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莫鸣  安玉发  何忠伟  
通过分析359个超市食品安全事件,发现化学性污染食品、物理性污染食品、假冒劣质食品和过期食品是我国超市食品安全的关键监管问题;验收和销售是超市食品安全的关键监管环节,验收环节上食品安全事件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中混有异物、腐败变质和掺假掺杂,而销售环节主要是销售过期食品;从整体上看,超市食品安全风险主要来源于上游的食品生产企业。因而,在超市食品安全风险的控制对策上,超市要严格地规范操作要求,建立食品安全供应链;政府在严厉打击问题食品生产企业,遏制食品风险的传递的同时,也要积极支持超市与企业对接,做好食品质量信息传递工作,防止超市食品"柠檬市场"的产生。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巩顺龙  白丽  王向阳  刘战礼  
食品安全监管是消费安全的有力保障。本文剖析了监管部门与食品企业间的监管关系演进程式,指出合作监管可兼顾监管效率及监管成本,是监管关系演进的最终形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合作监管对食品安全监管制度设计的内在要求,对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进行了审视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宋英华  张羽  方丹辉  王喆  
食品安全监管涉及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真实可靠完备的情报可以实现食品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可追溯,从而保证食品安全事件从源头可控,对实现食品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食品产业链各利益主体之间的情报分布不均衡,甚至出现错误情报传递给消费者的状况,这给其生命健康带来巨大隐患。本文以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情报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食品产业链上的生产方、加工方和销售方三方之间的纵向情报流转过程,构建情报流控制的分阶段和全过程博弈模型,设计食品安全情报流控制策略,以保证销售方对生产方和加工方进行监督并提供真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曹裕  王显博  万光羽  
针对"互联网+食品"新兴业态产生的更为严峻的食品安全问题,本文研究政府对网络食品安全实施直接监管下的最优监管策略,以及在网络平台参与监管时政府的最优间接监管策略,并考虑了网络平台与食品企业合谋对监管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食品安全问题被发现的概率越大或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对政府影响较大时,选择直接监管策略会更优;但监管成本的增加会降低政府直接监管的动因,促使政府选择间接监管策略;比较两种策略可知,间接监管模式更能抑制平台与企业的合谋行为。此外,研究还表明在直接监管策略下,由于提高食品企业的惩罚力度会降低政府的监管强度,因此加大惩罚并不总能提高政府的效益;而在间接监管策略下,加大对网络平台的惩罚会使网络平台加大监管力度,从而提高政府的效益。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晓莉  李清光  冯蔚蔚  吴林海  
构建四级三阶段食品供应链模型,设定农户、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等多主体为理性经济主体,基于我国主要易逝食品——蔬菜和肉类供应链的物理空间结构和政府监管中抽检样品的现实情况,采用Netlogo仿真设计,分析政府对供应链各主体分别采用固定式和非固定式监管策略时,各主体的行为是否体现全景敞视主义的规训效应。研究发现,虽然监管成本较高,非固定式政府监管策略对农户采取安全生产行为影响更大,且规训效应在农户、生产商的主体行为中体现明显,可显著降低消费者对不安全食品投诉数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垚  
本文从食品供应链视角对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经济学根源进行探析,并根据当前我国食品供应链结构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可山  
确保从"田间到餐桌"实现食品的安全供给和消费,需要完善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尽管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但在监管上依然面临小规模分散经营与现代农业及食品安全间的矛盾、食品加工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不强、批发零售市场建设仍显滞后、食品冷链物流还相对落后等问题带来的监管困境,必须围绕这些问题,通过一系列体制和机制创新,加强对生产源头、食品加工企业、批发零售市场和流通过程的监管,以形成抓好源头控制、坚持共同治理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邱晓燕  施显东  李宁  李宝珠  
本文立足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现状,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认真研究,揭示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食品安全监管政策建议,为各级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喻玲  
食品具有入口特征,生命具有不可回复性,所以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与其他市场监管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食品安全监管要重在预防。食品安全监管存在一系列失灵,这也是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的原因。食品安全监管权配置的不科学"多头性",导致了监管过度、监管不足及监管不当现象同时存在。改进监管效果的最优手段不是设立新的监管部门,而是利用和整合现有监管资源。包括:信息披露、明确监管主体及其职责、加强再监管激励、完善对监管主体的财务及认识监管以及建立有效的问责机制。
[期刊] 改革  [作者] 周应恒  王二朋  
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国民生命健康、产业安全和社会稳定,然而食品安全监管缺位、监管失范和监管低效等问题阻碍了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绩效的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框架由监管体制与能力、监管机制和监管手段体系三部分构成。创新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绩效,应切实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调整,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监管保障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静  房瑞景  
食品安全溯源信息监管关系到溯源信息的有效传递以及溯源功能的发挥。本文在对中国食品安全溯源信息监管现状、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溯源信息有效监管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魏海丽  
近些年来,农村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给社会公众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及财产损失。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村食品安全管理不容忽视。我国在"十三五"规划中也将食品安全作为重点内容之一,为此本文结合农村食品安全管理现状,提出了构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优化建议,促进我国农村食品安全建设有序发展,以保障公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晓涛  孙长学  
食品安全监管诸多问题中,监管主体的设置与职能分配是核心问题。我国政府在对食品安全的管理上,基本采取以政府多个部门实行切块分段共管的模式。在这一模式的运行中暴露出部门之间的协调性问题、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食品安全监管行业参与不够问题以及食品安全监管中消费者的作用发挥问题,必须对其进行改革。改革思路是将多部门监管体系转变为综合部门监管体系,加大协调力度和完善协调机制。其具体措施:一是成立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二是对政府食品安全管理机构进行合理分工;三是充分发挥地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四是建立消费者组织、中介组织、企业和政府间相互沟通的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