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0)
2023(12967)
2022(10703)
2021(9920)
2020(8070)
2019(18357)
2018(18057)
2017(35564)
2016(18862)
2015(21203)
2014(21096)
2013(20624)
2012(18617)
2011(16743)
2010(17091)
2009(15910)
2008(15756)
2007(14574)
2006(12506)
2005(11546)
作者
(53775)
(44807)
(44643)
(42608)
(28576)
(21390)
(20238)
(17068)
(16827)
(16292)
(15139)
(15075)
(14359)
(14209)
(14011)
(13777)
(13151)
(13145)
(12956)
(12717)
(11118)
(10878)
(10872)
(10095)
(10073)
(10032)
(9990)
(9837)
(9072)
(8614)
学科
(81773)
经济(81674)
管理(60469)
(58024)
(49486)
企业(49486)
方法(35953)
数学(31485)
数学方法(30907)
(21660)
(20793)
(20702)
中国(20542)
业经(20131)
(14864)
贸易(14853)
(14751)
银行(14737)
地方(14451)
(14445)
金融(14442)
(14290)
(14282)
(14141)
(13621)
理论(13126)
(13050)
农业(13017)
财务(12993)
技术(12984)
机构
学院(272916)
大学(268321)
(116781)
经济(114473)
管理(106269)
理学(91221)
理学院(90319)
研究(89859)
管理学(88674)
管理学院(88154)
中国(69880)
(56119)
(55873)
科学(51478)
(44560)
财经(43896)
(41290)
中心(41258)
(40867)
研究所(39786)
(39675)
业大(37167)
经济学(36232)
北京(35214)
(32890)
(32817)
财经大学(32679)
经济学院(32542)
(32289)
师范(31960)
基金
项目(179201)
科学(143058)
研究(132397)
基金(131064)
(113068)
国家(112196)
科学基金(97846)
社会(85785)
社会科(81658)
社会科学(81638)
(71306)
基金项目(67868)
自然(62344)
教育(61413)
自然科(60978)
自然科学(60964)
自然科学基金(59912)
(58770)
资助(54617)
编号(52953)
成果(42475)
重点(40492)
(39799)
(38921)
(38714)
(37744)
课题(37603)
创新(36195)
国家社会(35620)
教育部(34731)
期刊
(132429)
经济(132429)
研究(82258)
中国(55743)
(44495)
管理(43146)
(38198)
学报(37802)
科学(36840)
大学(29944)
(29659)
金融(29659)
学学(28561)
教育(28191)
技术(25672)
农业(25407)
业经(23569)
经济研究(22996)
财经(22685)
(19651)
问题(16772)
商业(14796)
统计(14271)
技术经济(13987)
(13897)
(13506)
(13450)
理论(12664)
现代(12214)
科技(12177)
共检索到411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聪聪  
基于超大规模市场在产业链韧性中的优势体现,本文以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有利于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增强,该结论在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增强存在滞后性,受产业结构和金融发展等外部性因素的影响明显;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能够通过提升市场化水平和市场整合水平增强流通产业链韧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庄宗武   叶振宇   张可云  
产业链龙头企业是超大规模市场中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主体。本文从集聚外部性的视角考察了产业链龙头企业对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对超大规模市场在该过程中的调节效应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产业链龙头企业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而超大规模市场能够强化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相关的劳动力池、中间投入共享和技术外溢效应是产业链龙头企业发挥作用和超大规模市场调节效应的重要机制。在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过程中,超大规模市场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中间品共享和技术外溢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但与产业链龙头企业的劳动力池之间存在替代效应。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充分利用产业链龙头企业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探索制造业劳动生产率提升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建成  陈强远  程玲  黄丹蕾  
在加快推进国内大循环的情境下,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关系到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建立。针对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如何影响国内统一大市场形成的问题,本文基于世界银行中国投资环境调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数据库、我国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库等数据构建的微观匹配大数据,从贸易、生产、投资和研发合作4个维度检验了地区信任对统一大市场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间的信任水平提升能显著提高被信任地区企业成为对方贸易伙伴、上下游主要供应商、被投资企业以及研发合作伙伴的概率,从经济合作网络层面推进了区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本文从文化经济学视角切入拓宽了信任问题研究范畴,为如何打造统一大市场提供了信任这一非正式制度的思路和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杜宇玮  
充分挖掘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以及内需的创新引致作用,是新形势下中国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关键在于,从消费规模、需求结构、供给质量和制度环境着手,解决出口导向型经济下居民消费水平偏低、传统产业体系下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开放条件下本土商品市场竞争力缺失、地区本位下本土企业可得市场空间不足等因素导致的有效需求规模不足问题。这根本上需要分别通过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产品建设和产业投资、消除国内市场分割等方面的制度创新和体制机制改革,从而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促进和优化投资需求以及促成国内市场一体化发展来实现。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  马建堂  张军扩  
经济超大规模性,是一个经济体依托超大规模的人口、国土空间、经济体量和统一市场所形成的叠加耦合效应,在运行效率、产业构成、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全球影响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特性。经济超大规模性使我国在生产率持续提高、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高水平创新创业创造、孕育世界级都市圈和城市群以及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等方面具备了比较优势。我国的经济超大规模性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最大范围地动员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统筹布局区域发展、重视基础产业发展、持续丰富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所取得的。未来要充分依托和发挥经济超大规模性优势,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全球地位的提升,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从"超大"到"超强"的转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谢洁萌   陈林昊  
本文选择2010-2021年我国23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使用多期DID方法,剖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效应。结果显示,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具有正向影响。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中西部城市与资源型城市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由机制分析结果可知,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创新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增强流通产业链韧性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英杰  
本文选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探究数字物流、供应链弹性与流通产业链韧性的互动关系,旨在引导流通行业合理利用数字物流提升供应链弹性与产业链韧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中的内部弹性、客户端弹性、供应端弹性,以及产业链韧性间的回归系数均通过显著正向检验,说明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流通产业链韧性间存在正相关关系。此外,考虑产业链韧性调节作用情况下,数字物流与供应链弹性的回归系数有所增大,表明较强流通产业链韧性下数字物流有助于提升供应链弹性。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世进   任杰   司增绰  
在当前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升流通产业链的韧性是中国实现流通产业链现代化、增强经济韧性的必然要求。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探究了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显著增强了流通产业链韧性,且主要通过提升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和促进创新增强了流通产业链韧性。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流通数字化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正向影响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门槛回归结果显示,当流通数字化水平超过0.433 0时,其对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加0.092 0个单位。进一步分析发现,流通数字化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带动邻近地区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提升。因此,应大力推动流通数字化发展,提升智慧供应链发展水平,推进创新发展,同时进一步缩小地区差异,发挥领先地区的示范及带动作用,以提升流通产业链韧性。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晓东  刘洋  周柯  
提升产业链韧性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经济韧性的关键环节。产业链韧性表现为产业链的抵御风险能力与恢复能力,提升产业链韧性应有序推进补链、延链、固链、强链等。数字经济时代,新要素、新模式、新产业、新业态为产业链韧性提供了新动力。目前,我国产业链韧性提升还存在着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导致产业链不完整、要素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产业链不稳、基础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链不强等问题。鉴于此,应依托数字经济大力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加快打造新型数字示范平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注重扶持"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链向更完整、更稳定、更强健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早日实现产业链安全可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段雯惠  洪联英  
内陆型自贸区建设如何利用并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目前尚不被关注。本文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和QAP动态演变模拟方法,研究8个内陆型自贸区在国际国内双循环中的分布特征与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问题。研究发现:内陆型自贸区在联结国际国内双循环网络中的网络密度都呈上升趋势,而且内循环贸易网络中的整体网络密度更大,当前内陆型自贸区在利用国内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方面较有优势,但利用程度不足。进一步深析节点特征还发现:北京自贸区在外循环贸易网络中的影响力较大,而河南自贸区和陕西自贸区对于内循环网络的影响更显著,可以作为内陆型自贸区利用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建设重点。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良文  马艳芹  
“双碳”目标下增强产业链韧性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实现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基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引领,绿色政策、绿色金融、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为产业链韧性提升夯实要素基础、提供发展动力。然而,产业链韧性提升过程中存在堵点和卡点,体现在产业基础能力薄弱导致产业链不安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导致产业链不强健、供需存在结构性失衡导致产业链不通畅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产业链不均衡。鉴于此,应从宏观层面上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中观层面上推进区域、产业的协作创新,微观层面上发挥好市场机制和激发企业的市场活力,为实现“双碳”目标下产业链韧性提升提供动力和保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晶晶   李慧玲  
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流通产业降低成本、提升产业效率,对流通业产业链韧性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就数字经济影响流通产业链韧性的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流通产业链韧性提升,在进行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进行分位数回归检验后,发现数字经济对不同程度流通产业链韧性存在差异化影响。中介效应检验发现,资源配置效率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流通产业链韧性提高中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加大数字经济发展力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提升流通产业链韧性打好基础。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曹远征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是利用并拓展经济的超大规模性,通过规模效应使经济发展成本不断降低。超大规模性是自然禀赋的体现,通过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可将自然禀赋的超大规模性整合为经济活动意义上的规模效应。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结构下,如何加大金融创新使之更好地服务新的技术经济特性值得深思。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曹远征先生在2024年5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朗润·格政”论坛上的演讲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为演讲整理稿,获得作者授权刊发,以飨读者。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金城  
推动“补链”“延链”“强链”是产业链韧性提升与产业链安全构建的关键,而这离不开先进技术的广泛参与和规模化应用。工业智能化作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典型代表,势必会对产业链韧性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从多维度构建并测算工业智能化指数,利用样本数据定量检验工业智能化对产业链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智能化能够显著促进产业链韧性提升,且这一作用在经过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要素高效配置及知识溢出是工业智能化作用于产业链韧性的主要机制;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工业化阶段、小市场规模、沿海及北方地区工业智能化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工业智能化效果的发挥依赖于外部环境,人力资本积累与市场化改革均会增强工业智能化对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可云  庄宗武  韩峰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探讨人工智能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对于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培育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实证检验了人工智能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在这一过程中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进一步强化了人工智能的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效应。该结论在考虑极端值、控制遗漏变量、考虑国际市场和内生性等问题之后依然显著成立。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及国内超大规模市场的调节效应主要通过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降低企业平均成本、增加企业使用中间品种类等途径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效应存在于各类分样本中,且国内超大规模市场对其影响的强化作用显著存在于内销导向型企业及各类劳动密集度的企业中。研究结果有助于充分认识人工智能应用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而且能够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引导制造业智能化、推动各地区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有益的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