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93)
2023(11151)
2022(9516)
2021(9051)
2020(7820)
2019(18375)
2018(18211)
2017(35053)
2016(19406)
2015(22383)
2014(22539)
2013(21450)
2012(19519)
2011(17552)
2010(17455)
2009(15944)
2008(15675)
2007(14109)
2006(11593)
2005(9930)
作者
(53259)
(44698)
(44441)
(42529)
(28195)
(21449)
(20746)
(17688)
(16860)
(15820)
(15115)
(14883)
(14106)
(13988)
(13801)
(13618)
(13432)
(13224)
(12826)
(12755)
(10961)
(10808)
(10656)
(10235)
(10111)
(10019)
(9890)
(9697)
(9034)
(8922)
学科
(77713)
经济(77623)
管理(52163)
(47615)
方法(39580)
(38330)
企业(38330)
数学(35739)
数学方法(35266)
中国(22005)
(19335)
(18901)
地方(16398)
业经(14547)
(14121)
(14108)
贸易(14105)
(13627)
农业(12871)
理论(12667)
(12228)
财务(12184)
财务管理(12151)
(12037)
企业财务(11514)
(11338)
环境(11194)
教育(10417)
技术(10374)
(10189)
机构
大学(269783)
学院(267145)
(107600)
经济(105166)
管理(103971)
理学(90549)
理学院(89460)
管理学(87606)
管理学院(87105)
研究(84580)
中国(61823)
(58411)
科学(52179)
(47108)
(42016)
(41234)
中心(40802)
业大(40634)
(38743)
财经(38474)
研究所(37702)
(37083)
师范(36756)
北京(36546)
(34975)
农业(33297)
经济学(33207)
(31164)
(30806)
经济学院(30256)
基金
项目(184298)
科学(145685)
研究(135128)
基金(133192)
(114560)
国家(113584)
科学基金(99165)
社会(85073)
社会科(80630)
社会科学(80607)
(72823)
基金项目(71674)
教育(65088)
自然(64901)
自然科(63456)
自然科学(63439)
自然科学基金(62273)
(61563)
编号(55754)
资助(54468)
成果(45255)
重点(41338)
(40976)
(38982)
课题(38633)
(38568)
大学(36504)
科研(35877)
创新(35844)
教育部(35528)
期刊
(108436)
经济(108436)
研究(74439)
中国(50099)
学报(39685)
(37681)
科学(36335)
教育(35747)
(35664)
管理(35483)
大学(31159)
学学(28429)
技术(24512)
农业(24358)
(19488)
金融(19488)
财经(18771)
业经(17545)
经济研究(17359)
问题(16577)
(16174)
图书(14828)
(13513)
统计(13392)
技术经济(13077)
(12474)
理论(12275)
(12106)
商业(11940)
资源(11917)
共检索到3779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冯乐安  杨春利  
总结了影响超大城市高校学生流动意愿的4个因素,即人口因素、区位因素、自致性因素和先赋性因素。发现人口因素中性别和年龄、区位因素中生源地、先赋性因素中父辈政治面貌和职业、自致性因素中政治面貌和专业对大学生流动意愿具有显著影响。表明在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影响流动意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先赋性因素和自致性因素都有显著影响,展现出超大城市具有更好的流动开放性。通过对北京“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流动趋势分析,发现近年来部分高校毕业生留京比例在逐渐降低,但是进入上海、广东就业的比例在提升。北京“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同是超大城市的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就业,说明高校毕业生在超大城市之间的流动有进一步均衡的趋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李升  黄造玉  
根据国家卫计委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文章对北上广深超大城市流动老人的流动特征和生活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流动特征方面:北上广深的流动老人在户籍来源上存在差异,京沪主要是非农业户籍的流动老人,广深则更多是农业户籍的流动老人;流动老人流入地选择有"就近"倾向,京沪表现为周边地区跨省流动,广深则省内流动比例较大;流动老人的流动时间存在城市差异,相较于广深城市,京沪两地更偏于"长期化";流动老人的流动原因主要为照顾晚辈、养老和务工经商,选择"养老"的更多为非农业户籍流动老人,选择"务工经商"的更多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郑文杰  李忠旭  
本文根据北京市200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从个体特征、就业收入情况、生活及家乡状况四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市新生代农民工返乡意愿较为强烈,有62.35%的样本选择返乡。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性别、平均月收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对其意愿存在显著负影响,归属感和是否有对象或配偶对于其意愿有显著正影响,家乡就业机会和居住满意度等因素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卓   王延涛   罗雅楠  
随着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的发展,快递外卖骑手从业者规模越来越大,其精神健康状况对快递外卖等新业态和劳动力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针对北京地区非京籍快递外卖骑手的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精神健康调查,运用二分类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从劳动权益侵害、职业身份歧视两个方面,分析影响骑手精神健康风险的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骑手普遍面临较高的精神健康风险,而劳动权益侵害、职业身份歧视是损害骑手精神健康的重要因素;劳动权益侵害、职业身份歧视不仅直接损害骑手精神健康,而且通过降低社区融入水平、加剧孤独感间接损害骑手精神健康,其中社区融入是关键,职业身份歧视对孤独感的影响要通过社区融入实现;骑手劳动过程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社会生活中职业身份歧视对骑手精神健康的损害,比职业场域中劳动权益侵害的损害更严重。为进一步降低骑手精神健康风险,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组织支持,确立和保障骑手劳动权益;另一方面,要加强正向引导宣传,优化社会保险和保障制度设计,消除社会公众的偏见和歧视,为骑手工作和生活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帮助骑手形成职业认同,产生自我认同,获得社会认同。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德利  
改造和利用既有国铁资源发展市郊铁路是解决超大城市人口及功能过度集中、引领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促进“1小时通勤圈”建设的有效手段。以环北京通勤圈建设为例,从空间布局、交通支撑、功能引导、机制保障四个层面提出市郊铁路引领超大城市“1小时通勤圈”建设的框架模式。提出构建“轨道通勤走廊+自立型城市圈”的通勤圈新空间结构,形成梯度合理的“中心—外围”圈层布局;补齐市郊铁路通勤出行短板,支撑通勤圈的快速通勤需求;推动高端服务功能落地通勤圈,避免简单化的产业功能承接;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解决通勤圈一体化管理、建设、发展等核心问题。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振宇  赵烨  
以北京市为例,剖析了大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演进趋势:批发交易的方式,将继续以面对面的对手交易为主,以拍卖交易为辅;交易方式的创新非常活跃,新兴交易方式不断涌现;批发市场的交易辐射力将进一步增强,交易空间日益郊区化,并进一步向集群化方向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杨卡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速度的不断加快,中国超大城市的人口发展呈现持续增长,主城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加,这种发展模式不仅给超大城市自身带来"城市病"等一系列问题,也制约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构建。研究表明,超大城市人口持续过度聚集的原因在于其吸引腹地广阔,城市中心区拥有吸引人气的商务、休闲和文化空间,其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持续显现,以及地区收入差异长期存在和郊区新中心生活服务品质不高等;因此,在人口疏散时需顺应经济和人口迁移规律,重点增强外围新城的集聚力,促进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均等,推进"主城-新城-区域"的功能一体化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玲,欧阳慧,陈耀森,林文生  
本文根据广州 2 0 0 0年对暂住人口和出租屋的全面登记资料 ,已发表文章中可获得的北京、上海的流动人口资料 ,比较分析三大城市流动人口的特点。广州具有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快、平均滞留期短、聚集在城乡结合部和居住出租屋的比例高、女性所占比例高、以务工为主的就业人口及相当于本地劳动力的比例高等特点 ,增加了对广州流动人口管理、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管理的难度。本文认为 ,改变城市产业结构 ,可以减少低素质外来工的比例和总量 ,但无法杜绝他们进入城市。因而将对外来工聘用单位和对流动人口居住地的管理相结合 ,将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与改变城乡结合部常住人口户籍和用地的二元管理体制相结合 ,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关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斌  
美国高等教育21世纪开始进入"全面国际化"阶段,学生流动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征。美国高校学生流动以"流入"为主,主要来自中国、印度和韩国等亚洲国家,大多流向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德克萨斯州,他们倾向于选择能授予博士学位的院校,学习领域集中在经济与管理、工程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及社会科学。美国出国学生中以大三、大四居多,时间绝大多数较短,主要流向英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等欧洲国家,部分开始考虑中国、日本。美国积极推动高校学生流动的原因在于维护世界领导地位,增加公立高校经费和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卡  
基于2008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连续6年2 557日的北京市各空气质量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数据,以及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街道人口数据,运用SPSS聚类、ArcGIS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运算,探析北京市城市建设对于大气污染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格局、新城建设以及城市人口分布等因素都会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微观格局产生影响,大气污染治理不应忽视调整城市建设格局这一路径,尤其需要重视城市增长、新城建设中对绿化和生态廊道的预留与保护。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邓剑伟  郭轶伦  李雅欣  杨添安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的难度也快速上升,这在超大城市表现得尤为明显。在管理上,超大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出现了体量大、需求多、差异化等新问题。在现实中,超大城市的公共服务排名也正被其他城市超越。为了回答超大城市能否提供好的公共服务这一问题,文章以北京市为例进行调查分析,通过设计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跨年度的统计数据和公众满意度,研究发现:北京市公共服务质量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但尚未达到与其城市定位相匹配的高度;随着城市的发展,北京市公共服务质量整体呈现上升的趋势,并受到公共政策的影响;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北京市城区和郊区的公共服务质量都在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非均等化现象;北京市不同领域的公共服务发展并不均衡,统计数据显示的公共服务质量与公众评价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卡  
基于2008年1月1日到2014年12月31日连续6年2 557日的北京市各空气质量监测点空气质量指数数据,以及北京市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分街道人口数据,运用SPSS聚类、ArcGIS空间分析和空间数据运算,探析北京市城市建设对于大气污染格局的影响。研究表明,城市格局、新城建设以及城市人口分布等因素都会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微观格局产生影响,大气污染治理不应忽视调整城市建设格局这一路径,尤其需要重视城市增长、新城建设中对绿化和生态廊道的预留与保护。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丛欣莹  赵娜  王旗  杨金花  李想  姜钰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全国各大高等学校的开展方兴未艾,专业课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已经成为新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至今全国高等学校已初步形成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管齐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文章立足于学生视角,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角度多个层面分析研究了"课程思政"实施的影响因素,并基于研究结果从前期课程准备和具体实施过程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齐心  
城市病主要表现在城市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紧张、公共安全弱化、生活质量下降、社会隔离加剧等方面。根据城市病的表现,本文建构了由7个表现层和25个具体指标构成的北京城市病综合测度体系,并对北京市2008-2012年的城市病状况进行了实际测度。结果显示,北京城市病的总评分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12年有较大反弹。北京是在城市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日趋紧张的条件下,逐步减轻了城市病在其他方面的一些症状。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明慧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迹象日益明显,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渐趋尾声,国际资本市场出现波动,危机后表现相对良好的新兴市场普遍面临资本大量外流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分析研究新兴市场资本流动的近况、未来趋势及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中国应对未来风险,加快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一、全球新兴市场资本流动现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受发达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