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795)
2023(18602)
2022(15563)
2021(14187)
2020(11802)
2019(27053)
2018(26975)
2017(51013)
2016(28352)
2015(31941)
2014(32034)
2013(31426)
2012(29078)
2011(26227)
2010(26224)
2009(24301)
2008(23733)
2007(21292)
2006(19065)
2005(16956)
作者
(83763)
(69866)
(69305)
(66175)
(44868)
(33611)
(31483)
(27179)
(26806)
(24966)
(23994)
(23772)
(22612)
(22214)
(21749)
(21650)
(20869)
(20696)
(20096)
(20054)
(17391)
(17390)
(16943)
(16121)
(15676)
(15610)
(15568)
(15499)
(14147)
(13941)
学科
(110839)
经济(110675)
管理(79158)
(76277)
(60079)
企业(60079)
方法(44292)
(39451)
数学(37712)
数学方法(37257)
中国(33156)
(29580)
业经(28262)
(26638)
农业(26218)
地方(26191)
(25659)
理论(18324)
(17873)
贸易(17861)
(17723)
环境(17690)
银行(17656)
(17578)
(17228)
(17116)
金融(17111)
(17037)
(17013)
财务(16936)
机构
大学(402830)
学院(399619)
(153779)
管理(151736)
经济(150001)
研究(141306)
理学(130379)
理学院(128778)
管理学(126362)
管理学院(125646)
中国(104566)
科学(89845)
(88101)
(74055)
(73047)
(72247)
研究所(65823)
中心(64222)
业大(63226)
(61767)
农业(57309)
财经(57181)
北京(55730)
(55658)
师范(55045)
(51810)
(51602)
(50778)
经济学(46185)
(45136)
基金
项目(274743)
科学(214780)
研究(199011)
基金(197817)
(174216)
国家(172723)
科学基金(146751)
社会(124409)
社会科(117385)
社会科学(117355)
(107358)
基金项目(105360)
自然(95848)
自然科(93534)
自然科学(93508)
自然科学基金(91822)
(91447)
教育(90308)
编号(81305)
资助(80107)
成果(66899)
重点(62318)
(59549)
(59437)
课题(56917)
(56291)
创新(52594)
科研(52486)
国家社会(50937)
(50838)
期刊
(177939)
经济(177939)
研究(120833)
中国(84086)
(71065)
学报(69501)
科学(63228)
(55654)
管理(55013)
大学(52396)
学学(49187)
农业(47582)
教育(46975)
(36554)
金融(36554)
技术(32887)
业经(30381)
财经(27609)
经济研究(26468)
问题(24709)
(23516)
(23160)
图书(21382)
(21153)
科技(19618)
理论(18718)
资源(18623)
业大(18452)
现代(18224)
技术经济(17524)
共检索到603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赖舒琳  周钰荃  袁媛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发展阶段,超大城市人口老龄化进程较为显著。本文以超大城市广州为例,选取城区社区太平通津社区和农村社区黄沙塘村,调查分析两老龄化社区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发现:①两社区居住环境、人口年龄结构、老年人口社会经济属性及代际关系差异显著,但老年人口迁居特征与意愿一致。②两老龄化社区都由非老年人口基数下降、非老年人迁出和老年人留守共同作用形成,但农村社区还存在老年人回流现象。③两老龄化社区形成原因共同点与差异性并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睿颖  张俊玉  方舟  
全球变暖引发的超大城市极端天气灾害对国民经济及人民生活有严重影响。文章以广州为例,利用1952~2010年广州市逐日温度与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年平均温度、极端高温天气日数、年平均降水量、极端降水天气日数的十年为间隔的变化趋势;并通过正态性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广州市年平均温度和降水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欧阳慧,缪磊磊  
超大城市土地资源的短缺迫切要求实现土地的优化配置。本文以广州市为例,从土地优化配置要顺应城市空间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一角度入手,分析了在土地优化配置中的人口再分布、人口优化配置、新旧区之间的人口流迁、暂住人口和老年人口等问题,并提出了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晓东   李欢   穆镁锐   麦凤霞  
超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扩展蔓延的前沿区域,是亟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场域。论文以广州市白云区为例,借助FROM-GLC10 LULC数据产品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灰色关联度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1985—2020年白云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城市空间演变的过程、特征、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超大城市边缘区的治理路径与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 1985—2020年,白云区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快速增长和耕地、林地和草地面积减少,耕地与建设用地此消彼长的特征极为显著。(2)研究时段内,白云区建设用地呈现出“急剧扩张”“高速稳定扩张”“扩张减缓”“低速扩张”4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与特征。建设用地扩展受到中心城区辐射的显著影响,呈现由南向北扩展的空间态势。(3)超大城市边缘区空间演变受到自然因素、地理区位、经济发展、要素投入、政策制度等因素影响,多种因素共同驱动超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和空间演变。(4)新时期中国超大城市边缘区治理应以革新治理理念、完善内容目标、创新手段模式、健全体制机制等为重点,有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城乡共治、多元共治、整体智治和基层自治。研究结果可为新时期中国城市规划、建设和现代化治理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常春  卢幸芷  雷钧钧  孙为民  
大城市边缘区作为城乡功能过渡与要素交汇区,经济社会持续演变,空间冲突日趋激烈,生态文明与城乡共同繁荣语境下加强空间冲突与协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典型案例韶关市转溪村,主要采用2008与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2018年问卷调研数据和环境抽样检测数据,从用地空间、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等维度,解析大城市边缘区城乡空间冲突特征及成因机制,提出城乡统筹与空间协调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研究区用地变化与冲突明显,城镇用地快速增长,侵占优质区位,农村用地空间明显缩减,生态位不断缩窄。2018年村域建设用地中城镇用地占比高达60.79%。(2)城乡经济差距与冲突显著,外来企业带动作用小,村庄经济发展滞后,城乡收入和公共服务差距大。转溪村人均收入仅为曲江区农村平均水平的50.94%,村民对公共服务满意度低。(3)城市工业等企业嵌入,导致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水污染,61.37%的受访村民认为外来企业破坏环境或干扰生活。(4)城乡空间冲突是多维冲突的交织复合体,主要受城乡地域功能分工、乡村多元价值认知、空间组织与统筹治理、城乡协同发展制度供给等因素影响。(5)应基于生态文明进行功能协调,促进城乡等值发展。基于城乡统筹开展空间重构,优化三生空间治理。基于共同繁荣建立协同机制,保障乡村发展权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琳  蒙美昀  杨莹  郝珊  
基于居住常态理论模型,从居住情感体验的两个方面——掌控体验和舒适体验判断老年人是否处在舒适居住环境,以及面对不舒适不协调的居住环境时会采取的两种应对方式——行为策略和思维策略入手,对广州耀华社区(城市型)和新基村(乡村型)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就地养老行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养老设施相对完善的城市型社区老年人的居住情感体验评价低于养老设施缺乏的乡村型社区,这与城市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生活成本和生活期望值偏高、居住状态不理想和居住面积偏低有密切关系。面对不协调居住环境时,贫困空巢独居的老年人更可能采取行为策略;而其他特征老年人所采取的应对方式呈现明显的城乡差异:城市型社区的老年人会王动采取行为策略,而乡村型社区老年人则会采取思维策略或在居所与健康状况不吻合时被动采取行为策略;引起城乡差异的原因是退休导致城市型社区老年人角色改变。城市型社区老年人的就地养老行为是积极的,而乡村型社区老年人的就地养老行为是消极的。据此对居住常态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形成体验策略判断—居住常态判定—就地养老类型选择的解释框架,以期对其他城乡社区老年人就地养老行为研究和理论方法借鉴提供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祁新华  程煜  陈烈  
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作为城市化前沿地带,大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系统的演变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探讨其动力机制可以为人居环境优化调控提供理论依据。以广州市为例,从不同角度将人居环境演变动力划分为三类,宏观层面的动力(城市化、全球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发展、市场体制的确立);政府层面的驱动力(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城镇发展政策、城市空间重构、产业结构调整、行政区划调整、大型项目投资);城市内部不同地域相互作用力(核心区推力、乡村推力、边缘区自身吸引力),并构建了综合动力机制的概念模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连绪  苑大勇  
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终身教育理念的背景下高职教育自身也要进行不断变革。当前,高职院校是城市社区教育空间的拓展,服务社区是提升高职院校自身能力的必要路径,推进产城融合、校社互通、政社互联,对资源、人群、文化等进行整合,形成可持续的高职发展理念。为实现高职院校的终身教育使命,需要在联盟构建、品牌打造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进行拓展,以高职教育不断繁荣城市的经济文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冯艳芬  董玉祥  刘毅华  王芳  
城市郊区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受大城市经济辐射影响较大,农地流转具有独特性,并对其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有着较大影响。本文以广州市近郊番禺区为例,通过调研13个镇(街)467家农户的农地流转情况,获知番禺区农地流转特点:①农户流转意愿强,农户流转率高达75.59%;②流转价格集中在(1.20~2.25)×104元(/年·hm2),流转年限大部分低于5年;③流转主体主要为村委及村民,流转方式以租赁居多;④户均流转规模较小,流转面积为0.07~0.33hm2的占57.22%;⑤流转手续简单,规范性不强,仅有67.99%的农户签订流转合同。采用Logistic模型,从农户个人特征、家庭状况、资源禀赋、区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玲,欧阳慧,陈耀森,林文生  
本文根据广州 2 0 0 0年对暂住人口和出租屋的全面登记资料 ,已发表文章中可获得的北京、上海的流动人口资料 ,比较分析三大城市流动人口的特点。广州具有流动人口增长速度快、平均滞留期短、聚集在城乡结合部和居住出租屋的比例高、女性所占比例高、以务工为主的就业人口及相当于本地劳动力的比例高等特点 ,增加了对广州流动人口管理、特别是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管理的难度。本文认为 ,改变城市产业结构 ,可以减少低素质外来工的比例和总量 ,但无法杜绝他们进入城市。因而将对外来工聘用单位和对流动人口居住地的管理相结合 ,将对流动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与改变城乡结合部常住人口户籍和用地的二元管理体制相结合 ,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管理的关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彭涛  易晓峰  
提出了大城市外围地区的概念,认为纳入广州市辖区范围的花都区是典型的大城市外围地区。从产业、人口与城市化、建设用地、区域性大型交通设施等方面分析了花都区作为大城市外围地区二重性的特征,指出其根源在于不同层次政府的发展目标的差异,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罗浩  钟国平  丁滴  
在快速城市化的现实态势下,大城市对地下空间存在多方面的需求。首先,地下空间对大城市的发展具有安全意义。其次,地下空间可为大城市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另外,地下空间可为完善大城市的综合功能提供条件。分析了广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并结合发达国家的相关理论和经验进一步阐述了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前景。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陈琳  谭建辉  吴开泽  崔智海  
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广州市大型保障性住房社区———金沙洲社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入户访谈与问卷调查,并应用SPSS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目前保障性住房社区的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政府主导保障性住房社区物业管理、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物业管理提早介入及吸引高水平物业服务企业参与管理等对策;针对居住人群的特殊性,提出了完善社区公建配套设施、为困难家庭提供物业费补贴、引入社工组织及加强对一线员工的专业技能培训等措施;最后,针对保障性住房中的商业设施,提出了加强经营性物业资产管理以实现社区持续发展的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晨熹  
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研究是近年来城市管理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以上海为例,以对上海外来流动人口特征分析和类型划分为基础,阐述其管理意义,并在社区理论、人口理论和管理理论的指导下,探讨大城市外来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内容、模式、机制和保障条件,并试图建立起社区化管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谭玲玲  吴群琪  
运用运输经济学理论和方法,从出租车企业、出租车司机、出租车运价、出租车自身特征四个角度对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以广州市的调研数据为例进行说明,得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对出租车行业的基本属性认识不到位、服务定位不准确、发展逻辑不清晰等,在此基础上提出只有加快构建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合理引导城市交通需求、创新出租车行业管理体制、提高出租车司机准入门槛才能解决现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