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09)
2023(14181)
2022(11817)
2021(10766)
2020(8608)
2019(19646)
2018(19290)
2017(37367)
2016(20172)
2015(22446)
2014(22428)
2013(22550)
2012(21355)
2011(19443)
2010(19964)
2009(18746)
2008(18374)
2007(16690)
2006(15235)
2005(14102)
作者
(57277)
(48612)
(47926)
(45454)
(30606)
(23178)
(21517)
(18714)
(18377)
(17209)
(16624)
(16090)
(15537)
(15400)
(15183)
(14808)
(14000)
(13949)
(13822)
(13712)
(12354)
(11925)
(11716)
(11215)
(10925)
(10909)
(10870)
(10649)
(9858)
(9514)
学科
(99409)
经济(99281)
(62364)
管理(53152)
(50787)
(38556)
企业(38556)
农业(33970)
中国(31854)
方法(29991)
地方(29635)
业经(26894)
数学(25809)
数学方法(25665)
(21987)
(21480)
(17818)
(17104)
(17099)
金融(17097)
贸易(17090)
(16563)
银行(16545)
(16537)
(16056)
(15500)
环境(15235)
(15034)
地方经济(14988)
技术(14744)
机构
学院(293501)
大学(288244)
(134427)
经济(131741)
管理(109797)
研究(107948)
理学(92988)
理学院(91961)
管理学(90825)
管理学院(90276)
中国(83976)
(61901)
(61644)
(61403)
科学(60090)
(53583)
中心(49483)
研究所(47563)
(46870)
财经(46659)
农业(46568)
业大(44539)
(42218)
经济学(41382)
(39061)
北京(39045)
师范(38762)
(38398)
经济学院(37259)
(36774)
基金
项目(187978)
科学(150033)
研究(144219)
基金(136446)
(116998)
国家(115923)
科学基金(99790)
社会(96261)
社会科(91224)
社会科学(91208)
(74685)
基金项目(72279)
教育(63111)
(60995)
自然(58850)
编号(58317)
自然科(57408)
自然科学(57397)
自然科学基金(56353)
资助(53542)
(47670)
成果(47530)
(42460)
重点(42340)
课题(41149)
(41000)
国家社会(40739)
发展(39690)
(39435)
(39091)
期刊
(165280)
经济(165280)
研究(96238)
中国(68295)
(65634)
(45391)
农业(44275)
科学(40647)
学报(39969)
管理(39689)
(35079)
金融(35079)
大学(32702)
业经(31513)
学学(31113)
教育(29643)
技术(24762)
问题(24536)
经济研究(24312)
财经(23350)
(21010)
(20319)
世界(17853)
(16370)
农村(16128)
(16128)
农业经济(15850)
经济问题(15551)
国际(15380)
技术经济(14935)
共检索到4713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慧  沈桂龙  汝刚  
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动力是形成产业兴旺的基础,具备条件和优势的超大城市应该做出表率并探寻出一般性的规律与经验。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中心城区的虹吸效应以及产业结构单一是超大城市农村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要增强农村产业发展动力:需要利用其区位、市场等优势,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并拓展其功能;对农业产业要进行优化升级,包括农业内部的结构优化、农产品质量提升以及品牌塑造;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产业整合、产业交叉与延伸以及新技术渗透去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在国际上,各国的路径和模式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政府都高度重视并因城施策,注重农村产业升级与产业融合,重视科技的运用。在理论分析和国际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永贵  张扬  曹胜亮  
随着大城市区域人口扩张和各城市"抢人大战"的持续升级,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等以超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集合类型,是我国城市未来发展的典型代表,我国超大城市也由此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超大城市社会治理呈现出复杂巨系统特征,以其为核心的城市群集合内部及边缘地区的社会跨界公共事务复杂多变,必须依托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跨界协同联动治理机制,动员多元治理主体在整体制度框架内开展集体行动,持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提升保障力度,方能保障超大城市社会跨界治理的有效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曹哲  邵旭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加快乡村产业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举措。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演进脉络,以“创造力—驱动力—牵引力—支撑力—聚合力”为分析框架,论证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并总结了荷兰和韩国的模式及主要做法,以资借鉴。现阶段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业融合主体间的创造力差异较大,制约了合作稳定性;技术和制度创新应用存在堵点,驱动作用发挥不充分;高品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不足,影响了需求端的牵引作用;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不完善,融合发展的支撑力不足;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聚合力作用有待提升。因此,要聚焦提升融合发展动力,强化经营主体共同参与性,打通技术和制度创新应用的堵点,加强供给高品质农产品,优化产业园区和公共服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彦波  
通过对农村超市动力机制内涵和动力因素进行分析,本文构建了"政府-企业-市场"三位一体的动力机制模型,认为我国农村超市仍处于发展的初创和成长时期,政府仍然要加强对农村超市的资金支持力度,各项政策应逐渐转向良好市场环境的塑造上,这样农村超市才能逐渐适应市场,形成企业自我持续发展的内生式增长动力。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方同影  吕鸿瑞  
一、提出动力机制观的动因从总体上看,几十年来,我国农村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但几经反复后的现状仍令人忧虑。从表层看问题不少,但从深层看到底是什么问题呢?能够促使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最佳对策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要弄清和回答这个难题,首先要探讨农村卫生事业的规律,特别是它的特殊规律。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既有福利性,又有经济性,各种社会主义经济规律,都存在于社会主义卫生事业中,而且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的经济规律办事,科学地处理好各种关系,否则必然不会有好的效果。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特殊规律,是由农村卫生事业的特点所决定的。其特点有4个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苏飞  王中华  
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三农"工作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抉择,乡村振兴战略要实现突破,乡村旅游所蕴含的巨大潜能不容忽视。本文从乡村振兴视域出发,运用主成分及文献分析法对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动力机制与发达国家经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乡村旅游可分为政府推动型、企业开发型、居民参与型、混合发展型4大基本模式。②中国乡村旅游的核心驱动力涵盖经济发达度驱动、交通便捷度驱动、环境舒适度驱动。最后,总结出益于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建议:中国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要发挥政府的核心引导作用,重视乡村资源和文化,加强相关设施与服务建设,创新旅游模式与品牌。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湘棱  
本文基于产业链视角,系统研究了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内在机理。本文首先从总体规模、发展模式、发展潜力等多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然后构建和分析了农村电商的产业链条,最后笔者基于上述内容从市场需求驱动力、国家政策保障力、农户意愿推动力、资源供给再生力系统分析了农村电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以期能为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锡文  
重庆要探索出大城市带大农村的发展道路陈锡文重庆改为直辖市,不仅是原重庆市,也是长江上游地区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我是搞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想就重庆市的农业和农村发展问题谈几点看法。一、重庆改为直辖市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任务将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保玲  王绪广  
"互联网+农村零售"发展模式既取决于企业转身触网的内在动力,也受到政府策动与农民需求拉动的影响,三者缺一不可。网上供销社模式的问题是供销合作社内在动力不足,政府越位担当主导者;田田圈模式的问题是政府缺位,未扮演好推动者角色。本文提出应从定位政府角色与明确企业功能两方面着力完善"互联网+农村零售"发展模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洁  孙世芳  
随着农村社会分工和农业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并不断发展壮大,这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对于提高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总体来看,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促进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褚素萍  
目前"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农村城镇化等等,这些命题的提出实际上已经有很多年了,但为什么一直没能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呢?这是因为它们都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三农"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经济问题,一个经济结构转变过程中各种不协调因素互相牵制、互相制约的集中体现。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特别关注于经济结构的研究,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是有益的。而农村城镇化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军  
解决县域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在于对各种动力来源进行整合,形成高效率的动力机制。以制度创新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产业对接促进农业发展、以空间集聚带动乡村繁荣,是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基本内涵。而完善农村教育培训和社保制度、发展乡镇企业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县城设施建设和经济集聚程度,则是激活县域农村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关键所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玉福  刘彦随  龙花楼  王介勇  
苏南模式是以乡镇企业兴起为主要特征的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的成功典型,代表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苏南模式演进中农村发展历程和特征,对于认识农村区域发展规律,探讨新农村建设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苏南模式的典型代表苏州市为例,深入分析了苏州农村发展进程及其动力机制。结果表明:1978-2006年,苏州市GDP呈指数增长,年均递增14.4%,第一产业比重由28.1%降为1.9%,第三产业比重由16.2%升为32.7%,农村农业劳动力比重由75.5%降为16.8%,城乡收入比由1.27扩大到2.0(但远小于全国平均值);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非农就业人口增加,极大地推动了苏州农村城镇化进程。1989-2006年的17年间,苏州市城镇用地增加了4.7倍;工业化、城镇化、产业结构升级和制度创新,构成苏州市农村发展的四大主导驱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世泰  孙峰华  
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不断趋于多元化。文章分析了其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以此来研究农村城镇化的动力机制,建立动力系统结构模型,并以烟台市为例作了实证分析。最后结合我国实际,围绕动力机制提出了我国农村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胡保玲  王绪广  
"互联网+农村零售"发展模式既取决于企业转身触网的内在动力,也受到政府策动与农民需求拉动的影响,三者缺一不可。网上供销社模式的问题是供销合作社内在动力不足,政府越位担当主导者;田田圈模式的问题是政府缺位,未扮演好推动者角色。本文提出应从定位政府角色与明确企业功能两方面着力完善"互联网+农村零售"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