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86)
- 2023(11323)
- 2022(9532)
- 2021(8638)
- 2020(6942)
- 2019(15330)
- 2018(15180)
- 2017(28082)
- 2016(15105)
- 2015(16780)
- 2014(16862)
- 2013(16763)
- 2012(16355)
- 2011(15001)
- 2010(15289)
- 2009(14000)
- 2008(13584)
- 2007(12274)
- 2006(11327)
- 2005(10619)
- 学科
- 济(84991)
- 经济(84926)
- 管理(36546)
- 业(32205)
- 地方(28961)
- 中国(24256)
- 企(22801)
- 企业(22801)
- 方法(21605)
- 农(20903)
- 数学(18591)
- 数学方法(18429)
- 业经(18131)
- 地方经济(17067)
- 学(15783)
- 农业(14833)
- 发(12969)
- 环境(12965)
- 制(12924)
- 融(12862)
- 金融(12860)
- 银(12451)
- 银行(12431)
- 行(12137)
- 财(11844)
- 贸(11684)
- 贸易(11669)
- 易(11050)
- 和(10474)
- 产业(9698)
- 机构
- 学院(217446)
- 大学(214742)
- 济(96769)
- 经济(94606)
- 研究(86702)
- 管理(75456)
- 中国(66781)
- 理学(62004)
- 理学院(61096)
- 管理学(60120)
- 管理学院(59693)
- 科学(51863)
- 京(48259)
- 所(44872)
- 财(41794)
- 研究所(40255)
- 中心(38589)
- 农(37112)
- 江(36495)
- 范(32244)
- 师范(31959)
- 院(31799)
- 财经(31613)
- 北京(31370)
- 经济学(30112)
- 业大(29767)
- 州(29237)
- 农业(28554)
- 经(28362)
- 省(28093)
- 基金
- 项目(136820)
- 科学(106362)
- 研究(103333)
- 基金(94893)
- 家(82980)
- 国家(82237)
- 科学基金(68724)
- 社会(65349)
- 社会科(61842)
- 社会科学(61829)
- 省(55403)
- 基金项目(49935)
- 划(46299)
- 教育(45633)
- 编号(42045)
- 自然(41282)
- 自然科(40167)
- 自然科学(40151)
- 自然科学基金(39355)
- 资助(37794)
- 发(37404)
- 成果(34408)
- 重点(31927)
- 课题(31282)
- 发展(30374)
- 展(29860)
- 部(28944)
- 创(28000)
- 国家社会(26911)
- 创新(26362)
- 期刊
- 济(129270)
- 经济(129270)
- 研究(73603)
- 中国(53603)
- 农(35547)
- 财(31333)
- 学报(31316)
- 科学(30717)
- 管理(30466)
- 教育(26770)
- 融(24608)
- 金融(24608)
- 农业(24371)
- 大学(23627)
- 学学(21967)
- 技术(21436)
- 经济研究(20143)
- 业经(19814)
- 问题(16233)
- 财经(16049)
- 经(14184)
- 业(13327)
- 资源(12984)
- 技术经济(12140)
- 贸(12011)
- 世界(11562)
- 国际(11561)
- 发(10944)
- 现代(10669)
- 图书(10522)
共检索到366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海山 汪阳
稳定的外部自然环境是保障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易洪涝地区的经济发展动态,通过构建2000-2013年的地区平均夜间灯光亮度指标,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防洪功能的经济效益。研究发现,三峡工程防洪功能的发挥显著提高了易洪涝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机制分析表明,土地开发强度的提升,以及随后产生的工业发展和人口集聚,是促进易洪涝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进一步研究发现,三峡工程从整体上促进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充分发挥了应有的经济社会效益,还保障和助力了长江经济带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防洪功能 经济效益 长江经济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纯志
三峡工程与沿江经济发展刘纯志专栏按语: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已由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正式开工、这项工程的建设将对大半个中国特别是沿江带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为了跟踪这一跨世纪工程动语向,本刊特辟"三峡采风"专栏,将连续报道有关三峡工程的...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梁福庆 刘福松
在阐述三峡工程库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库区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有效途径:努力转变和创新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城镇低碳经济,加大植树绿化力度、提高碳汇能力,有序实施生态移民,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碳交易机制;提出了三峡库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有关建议: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生态文明建设意识,推进法规政策建设、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统筹规划、实施低碳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加强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强宣传教育、凝聚共识、共同参与和实施低碳经济。
关键词:
环境经济 三峡库区 低碳经济 探讨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国安 熊心康
三峡工程建设的巨额投资及由此产生的巨大市场需求,犹如核极的巨大能量,成圈层状由三峡地区扩展至宜昌、恩施等鄂西地区,辐射到武汉、荆州、荆门、襄樊、黄石、鄂州等鄂中、鄂北、鄂东地区,拉动了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湖北省内四大市场的发育和壮大,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2002年,包括秭归、兴山、巴东、夷陵四县区的湖北三峡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0.4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1992年增长7.36倍,年均增长19.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7.31亿元,增长10.42倍,年均增长26.4%;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37.41亿元,增长4.67倍,年均增长16...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湖北省 经济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严玲
分析了湖北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利因素,阐述了三峡工程所具有的防洪、发电、航运等主要功能的发挥以及工程建设的连带效应将带来的巨大效益对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影响。提出了选择长江沿江为重点开发轴线,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构想
关键词:
三峡工程 经济可持续发展 湖北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谈广鸣
介绍了长江监利至武汉河段的基本情况,指出:由于洞庭湖入湖水沙变化、荆江裁弯以及三峡工程的兴建等原因,这一段的江湖态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和未来的近百年内将会一直处于变动之中。根据1998年洪水中长江监利、城陵矶和螺山三站所反映出的小流量高水位的特点,认为发生洪灾的主要原因是该河段河床淤高和流动条件变化,而流动条件的变化又包括了洲湾壅水、涨落水绳套曲线、干支流顶托、下游溃口分洪,以及边界条件变化等等。初步探讨了三峡工程建成前后本河段的几点防洪对策:加固加高堤防,有限地改善洪水的蓄泄条件,继续做好分蓄洪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三峡工程的防洪调度方案可适当考虑长江1996年型洪水,以及洲湾顺直过流的可能...
关键词:
水位 流量 防洪 对策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宏伟
研究目标:提出规范性的重大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评价体系。研究方法:采用扩展的生产函数模型和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运用1993~2008年三峡工程投资数据以及湖北省和重庆市1997年、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系统测算三峡工程建设的区域经济影响。研究发现:三峡工程建设有效拉动了库区经济增长,带动了湖北省、重庆市建筑业及其后向关联产业快速发展,并形成明显的乘数效应,居民劳动报酬水平相应提高。研究创新:系统研究了重大建设项目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理论基础、影响内容和方法体系,并以三峡工程为例探索重大建设项目区域经济影响评价的应用实践。研究价值:为重大建设项目的区域经济影响评价提供规范的分析框架,增强重大建设项目决策依据的科学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林良沛
为研究我国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获取影响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深圳1979-2014年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数据,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通过二因素线性动态回归模型及函数变换方法,实证检验出深圳生产函数各主要参数,指出常住人口与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深圳GDP的两个重要因素。文章指出,为保持城市发展的惯性和动力,超大型城市首先要保持劳动力总量处于一个合理的水平,持续改进劳动力质量;第二,要建立鼓励固定资产定期更新的机制,增加资本投资;第三要不断鼓励科技革命和创新,放大科技在生产函数中的乘数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炯光
以三峡工程重庆库区为例,依据比较详实的资料,从投资增长与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增长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动等几个方面,研究了1997—2003年三峡库区区域经济发展的状况、特征和问题。研究表明,三峡库区进入二期移民阶段后,投资增长迅速,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经济增长率略高于西部和重庆,但投资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程度很高。近几年三峡库区人均GDP与重庆市的相对差异有所缩小,但绝对差异在扩大,库区仍然是一个落后的欠发达地区。库区产业结构变动迅速,结构变动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建筑业、第三产业上升很快,而工业发展缓慢,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研究还揭示出三峡库区区县发展水平差异很大,...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移民搬迁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金凤君
基础设施及其所形成的环境是人类自己营造的基础物质环境之一 ,是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四方面系统阐述了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基础设施的引导与从属功能、带状经济的激发器和助推器等观点 ,分析了基础设施在改善生产环境与效率、空间经济集聚与扩散中的作用 ,以及基础设施短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同时归纳总结了我国国土范围内已经形成的基础设施走廊的基本概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永柏
可持续发展观念应该正确理解,研究可持续发展不能脱离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在分析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频繁的洪水灾害、偏低的防洪能力、落后的社会经济水平及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从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发电效益、航运效益以及三峡工程效益发挥的可持续性方面,研究了三峡工程对长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同时论述了三峡工程的建设对长江中上游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及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为三峡工程的建设符合我国当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全面促进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工程。
关键词:
三峡工程 长江流域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国庆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三峡区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分析三峡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同在。农业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乏力、地理区位劣势明显、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等是三峡区域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三峡工程即将建成、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和中部地区的崛起、后发优势等又为三峡区域农村经济发展创造了大好机遇。面对机遇与挑战,三峡区域必须制订切实有效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推动小城镇建设,实施“开发移民”和“教育移民”,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坚持“科教兴农”。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万信武 刘有权 曹光毅
一九九二年四月三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兴建三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由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实际情况和国家财力的可能,选择适当时机组织实施。一个几十年的梦想和几代人努力的三峡工作就要动工兴建,全国人民为之振奋,湖北人民为之欣慰,宜昌人民感到自豪。作为宜昌的林业工作者更是感到,服务三峡工程,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李炯光 何凌云 崔广平 徐素环
论三峡工程对万县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四川三峡学院李炯光何凌云崔广平徐素环万县市位于三峡水库的腹心地带,是整个三峡库区淹没损失最大、移民迁建任务最重的地区,可以说在全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还没有一种外在的力量比三峡工程的带来的影响更巨大。本文将从三峡工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开工建设至今17年来,中央财政在三峡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建设,以及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给予了长期不懈的巨大支持。2009年,三峡工程按照设计要求全面竣工,开始转入"后三峡"时期,全面发挥出了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