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6)
2023(1165)
2022(980)
2021(822)
2020(724)
2019(1497)
2018(1478)
2017(2123)
2016(1556)
2015(1678)
2014(1679)
2013(1647)
2012(1483)
2011(1435)
2010(1339)
2009(1269)
2008(1267)
2007(1095)
2006(889)
2005(756)
作者
(7113)
(5895)
(5831)
(5588)
(3705)
(3013)
(2625)
(2269)
(2255)
(2179)
(2061)
(2030)
(1991)
(1963)
(1956)
(1920)
(1794)
(1729)
(1727)
(1719)
(1714)
(1682)
(1514)
(1487)
(1427)
(1372)
(1371)
(1305)
(1293)
(1282)
学科
(2451)
管理(2418)
(2217)
经济(2217)
(1959)
(1613)
企业(1613)
水产(1146)
方法(1095)
环境(1069)
(1048)
(1023)
动物(992)
(909)
数学(889)
虫害(876)
数学方法(868)
(813)
动物学(785)
病虫(771)
病虫害(771)
及其(764)
中国(707)
(685)
(682)
防治(631)
(629)
教育(595)
(594)
植物(584)
机构
学院(22106)
大学(21832)
(11965)
研究(10853)
科学(10556)
农业(9800)
业大(8227)
(7299)
研究所(7017)
中国(6461)
农业大学(6414)
(6150)
实验(5996)
实验室(5792)
重点(5495)
(5476)
(5417)
(5259)
技术(4901)
中心(4500)
科学院(4405)
管理(4083)
(3930)
(3893)
(3821)
工程(3812)
经济(3785)
理学(3649)
(3593)
理学院(3544)
基金
项目(18460)
(13109)
国家(13020)
科学(12505)
基金(12091)
科学基金(9447)
(8559)
研究(8295)
自然(8275)
自然科(8097)
自然科学(8091)
自然科学基金(7933)
(7406)
科技(6460)
基金项目(6202)
计划(6074)
资助(5304)
专项(4853)
重点(4818)
(4788)
(4384)
科研(4157)
教育(4115)
(3985)
技术(3824)
农业(3784)
(3697)
创新(3514)
社会(3424)
社会科(3161)
期刊
学报(12262)
(11284)
大学(7981)
学学(7892)
科学(7757)
农业(7675)
中国(5521)
业大(4476)
(4223)
农业大学(3708)
(3596)
经济(3596)
研究(2956)
(2911)
自然(2778)
中国农业(2656)
林业(2605)
自然科(2501)
自然科学(2501)
教育(2170)
科技(2120)
农林(1975)
(1975)
科技大(1839)
科技大学(1839)
农业科学(1741)
(1735)
管理(1643)
农学(1451)
华北(1451)
共检索到310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石统帅  吴小杰  钟明旭  赵海桃  邱隽蒙  符群  
【目的】为高效制备黑果腺肋花楸果实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提高其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获得与传统提取方式相比更加环保且活性优良的提取方法。【方法】以黑果腺肋花楸果为原料,以ABTS~+·和OH·清除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双水相法萃取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成分的工艺,以V_C为阳性对照,分别测定了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对OH·、ABTS~+·和DPPH·清除率的IC_(50)值,并分析提取物中多酚、黄酮、花青素与抗氧化的相关性。【结果】黑果腺肋花楸抗氧化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1 g/mL,硫酸铵质量浓度0.31 g/mL,乙醇体积分数43%,超声功率510 W,超声时间50 min;此时提取物对2种自由基平均清除率为(59.36±0.80)%,其中OH·清除率为(51.77±0.97)%,ABTS+·清除率为(65.20±1.43)%,较单一双水相法和常规醇提法均有显著提升。在此条件下,黑果腺肋花楸提取物得率为(12.67±0.43)%。提取物中多酚、黄酮、花青素含量分别达到了(128.75±0.85)、(47.70±0.74)、(19.95±0.67)mg/g。提取物对ABTS~+·、OH·和DPPH·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0.614、2.273、0.386 mg/mL。【结论】超声辅助双水相法较超声辅助醇提法的ABTS~+·清除率提高了8.24%(P <0.01)。超声辅助双水相提取法能高效制备黑果腺肋花楸中活性成分,并保持其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晓霞  李建科  张研宇  
【目的】研究蚕蛹油(silkworm pupa oil)超声波辅助萃取的最佳工艺、蚕蛹油的理化性质、影响蚕蛹油氧化的因子和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类提取物对蚕蛹油的抗氧化效果。【方法】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建立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数学模型,获得最佳萃取工艺;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蚕蛹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不同因子和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提取物对蚕蛹油抗氧化稳定性影响。【结果】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响应曲面分析得出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02W,超声时间20min;超声温度40℃[0],在此...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崔明晓  王晓晨  王玉  邬军文  刘克海  
以大石花菜(Gelidium pacifium Okam.)为原料,通过超声辅助提取多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多糖工艺,并建立回归模型。确定了大石花菜多糖提取最佳条件为超声温度85℃、超声时间50 min、液料比36 m L/g,多糖得率约为31%。并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2,2,’-联氮双二铵盐自由基(ABTS+)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为指标,考察了大石花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大石花菜多糖具有抗氧化活性,且与其质量浓度呈正相关。与水提法相比,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率更高,提取时间更短,且多糖抗氧化活性更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符群  徐明慧  王振宇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红松种鳞多酚类物质以高效获取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酚。以多酚得率、DPPH·清除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超声时间、超声温度、超声功率对多酚得率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多酚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nHnken法设计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提取红松种鳞多酚的数学模型回归显著,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52 min、超声温度53℃、超声功率300 W。在此条件下,多酚得率可达27.80 mg/g,多酚得率与同温度水浴240 min得率相同,提取时间缩短2 H。此条件下提取的松多酚对DPPH·清除的iC50值为20.72μg/m ...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罗玉芳  祁建民  方艺贞  杨慰恩  陈美霞  
采用单因素试验分析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超声波辅助提取菜用黄麻色素的工艺条件,用Fenton法测定菜用黄麻色素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影响色素提取的因素为料液比>超声频率>提取温度>提取时间;(2)提取的最佳条件为使用60∶40(V/V)的0.1%盐酸和95%乙醇作为提取剂,料液比1∶80(g.mL-1),超声频率为中频,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为60℃;以此工艺条件提取色素的产率达25.04%;(3)该色素溶液还原力强,具有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OH的活性,在色素浓度为0.20 g.L-1时,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的清除率为70.11%,对.OH的清除率为8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迪  赵铭钦  姬小明  段宾宾  张晓蕴  刘乐  
对超声波辅助萃取杭白菊挥发油的工艺进行研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探讨超声波辅助萃取杭白菊精油的最佳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提取温度为50℃、超声提取功率为70 W、超声提取时间为25 min、提取次数为2次时提取效果最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孙德彬  方飞雄  
采用超声波辅助连续萃取的方法,以120#汽油和苯的混合物作为萃取液,萃取聚氨酯涂料甲组分中的游离二异氰酸酯(TDI)。并用响应面法建立回归方程对萃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功率为200W、萃取温度为85℃、萃取时间为54min、萃取液用量为4.8∶1的条件下,萃取后涂料中游离TDI的含量为0.503%,比相同工艺条件下无超声波辅助萃取的降低了0.44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丽华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在东北山樱桃核总黄酮成分分离纯化中的应用,并确定最佳萃取条件。【方法】采取单因素试验,分析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聚乙二醇-硫酸铵质量比、pH、温度对东北山樱桃核总黄酮成分得率的影响,对双水相萃取条件进行优化筛选,并对筛选出的聚乙二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最佳体系分离纯化东北山樱桃核总黄酮成分的效果进行检验。【结果】在聚乙二醇相对分子质量为400、m(聚乙二醇):m(硫酸铵)=1:1.5、pH为5.6、温度为50℃的条件下,东北山樱桃核总黄酮成分的得率最高,两相间平均分配系数为130.66,东北山樱桃核总黄酮的平均得率为99.95%。【结论】在最佳双水相萃取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柏宏伟  成军  杨柳  姜奕晨  曹庆芹  张卿  秦岭  
【目的】研究板栗雄花序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及抑菌效果,为其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基础。【方法】用不同极性溶剂对板栗雄花序乙醇浸膏进行萃取分离,得到石油醚萃取物、二氯甲烷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4个部分;并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醇提物及不同萃取物的抗氧化能力,以滤纸片琼脂扩散法和共培养测定抗菌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核磁共振波谱法(NMR)鉴定出板栗雄花序中的鞣花酸(EA),并对其进行初步定量与结构分析。【结果】1)通过系统提取法得到板栗雄花序醇提物提取率为16.6%,其他4种萃取物提取率在2.6%~26.2%,其中乙...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成霞  孙燕  蔡灿  王香港  吴红  
以黑果腺肋花楸(Aronia melanocarpa)为试验材料,选用田园土、泥炭土、珍珠岩和黄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基质配比对黑果腺肋花楸成苗率以及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苗基质对黑果腺肋花楸出苗率、苗高、地径、主根长、侧根数和高径比等形态指标以及根系活力、可溶性糖、淀粉和蛋白质等生理指标的影响差异显著,综合分析各项指标,筛选出适合黑果腺肋花楸容器育苗的栽培基质为田园土(40%)+泥炭土(30%)+黄沙(30%)、田园土(40%)+珍珠岩(30%)+黄沙(30%)、田园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岑晓斐  贾国晶  曾继娟  朱强  靳磊  惠学东  梁斌  
【目的】通过探讨黑果腺肋花楸的抗旱性,为其在干旱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富康源Ⅰ号’和‘黑宝石’这两个品种的1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对照(CK)、轻度(T1)、中度(T2)和重度胁迫(T3)4个梯度,生长一定周期后测定其形态及生理特性。【结果】1)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富康源Ⅰ号’和‘黑宝石’的新梢长、新梢粗的生长较为缓慢甚至不生长,在T3处理下,两者新梢长较CK显著降低了26.06%、22.39%,新梢粗较CK显著降低6.75%、6.68%;而根冠比在T1时达到了最大值,且‘富康源Ⅰ号’显著高于‘黑宝石’。2)干旱胁迫30 d时,丙二醛含量持续升高,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干旱胁迫60 d,明显促进了脯氨酸的积累并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抑制了MDA含量的增长,T3时‘富康源Ⅰ号’和‘黑宝石’的POD较CK下降56.56%、58.16%,CAT较CK显著下降87.80%、34.34%。因此,2种黑果腺肋花楸可通过启动自身保护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来增强抗旱性。【结论】‘黑宝石’能够抵御中度干旱胁迫,而‘富康源Ⅰ号’更适合在轻度干旱条件下生长。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岑晓斐  贾国晶  曾继娟  朱强  靳磊  惠学东  梁斌  
【目的】通过探讨黑果腺肋花楸的抗旱性,为其在干旱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富康源Ⅰ号’和‘黑宝石’这两个品种的1年生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控制试验,设置对照(CK)、轻度(T1)、中度(T2)和重度胁迫(T3)4个梯度,生长一定周期后测定其形态及生理特性。【结果】1)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富康源Ⅰ号’和‘黑宝石’的新梢长、新梢粗的生长较为缓慢甚至不生长,在T3处理下,两者新梢长较CK显著降低了26.06%、22.39%,新梢粗较CK显著降低6.75%、6.68%;而根冠比在T1时达到了最大值,且‘富康源Ⅰ号’显著高于‘黑宝石’。2)干旱胁迫30 d时,丙二醛含量持续升高,可溶性蛋白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显著增加,提高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干旱胁迫60 d,明显促进了脯氨酸的积累并显著提高SOD的活性,抑制了MDA含量的增长,T3时‘富康源Ⅰ号’和‘黑宝石’的POD较CK下降56.56%、58.16%,CAT较CK显著下降87.80%、34.34%。因此,2种黑果腺肋花楸可通过启动自身保护酶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来增强抗旱性。【结论】‘黑宝石’能够抵御中度干旱胁迫,而‘富康源Ⅰ号’更适合在轻度干旱条件下生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史国安  郭香凤  张国海  李应贤  张益民  
以砂梨新品种金珠果梨为材料 ,对果实的主要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金珠果梨果实可食部分达 85 5 .2 g/ kg,可溶性固形物 176 g/ kg,可溶性糖 110 .6 g/ kg,总酸 5 .6 g/ kg,含有人体必需的亮氨酸、缬氨酸和赖氨酸等 8种氨基酸及丰富的 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 ;2果实生理活性物质总酚 7.32 2 m g/ g,类黄酮 0 .2 4 5 mg/ g,绿原酸 0 .4 6 7m g/ g;3金珠果梨果汁具有较强的清除 · OH的能力和抗脂质过氧化的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嘉莉  马江  肖爱华  朱仲龙  桑子阳  马履一  
【目的】研究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的萃取工艺,并对其化学组成、抗氧化及抗菌活性进行鉴定和评价,旨在为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的萃取建立一套可行的工艺体系,并为其后续的开发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以‘娇红1号’红花玉兰阴干花蕾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结合自动化质谱解卷积和保留指数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挥发油进行成分定性和定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和还原能力法评价挥发油抗氧化活性,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评价挥发油抗菌活性。【结果】阴干预处理条件下,红花玉兰花蕾挥发油萃取的最佳条件为萃取温度47℃,萃取压力40.7 MPa,动态萃取时间102 min,该条件下挥发油的萃取率为(1.217±0.014)%。GC-MS共鉴定出30种化学成分,占检测到的挥发油总量的70.65%。DPPH自由基清除法测定得到挥发油IC_(50)值为12.82 mg/mL AEAC值为198.64 mg,表明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还原力测定也得到了这一结果。抗菌试验表明,挥发油对4种供试菌抑制作用强弱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结论】首次建立了红花玉兰阴干花蕾挥发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确定了该工艺条件下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并验证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抗菌活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孟辉  邹向宇  刘国良  姜杰  金钦汉  
用敞口和密闭两种微波萃取装置,对满山红叶中有效成分总黄酮进行了微波萃取的比较研究.在乙醇体积分数为80%,敞口微波辐射时间为10 min,温度为90℃,液固比为40∶1时,萃取效率为115.6%;密闭微波辐射时间为20 min,压力为600 kPa,液固比为20∶1的条件下萃取效率为114.0%.与传统的回流提取法相比较,两种微波萃取法萃取效率都高于回流提取法,敞口微波萃取效果则更好一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