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3)
- 2023(8606)
- 2022(7050)
- 2021(6349)
- 2020(5220)
- 2019(11474)
- 2018(10785)
- 2017(20403)
- 2016(11408)
- 2015(11828)
- 2014(11594)
- 2013(11270)
- 2012(10163)
- 2011(9061)
- 2010(8872)
- 2009(7810)
- 2008(7694)
- 2007(6628)
- 2006(5599)
- 2005(4668)
- 学科
- 济(41203)
- 经济(41157)
- 业(30960)
- 管理(30714)
- 企(24267)
- 企业(24267)
- 方法(20985)
- 数学(19109)
- 数学方法(18855)
- 农(11755)
- 财(11723)
- 学(11013)
- 中国(10157)
- 贸(9336)
- 贸易(9336)
- 业经(9208)
- 易(9131)
- 农业(8088)
- 技术(7799)
- 务(7670)
- 财务(7647)
- 财务管理(7635)
- 制(7579)
- 企业财务(7336)
- 银(6765)
- 环境(6733)
- 银行(6706)
- 地方(6474)
- 融(6457)
- 金融(6456)
- 机构
- 大学(160435)
- 学院(159963)
- 济(62298)
- 经济(61182)
- 管理(58239)
- 研究(56953)
- 理学(52134)
- 理学院(51494)
- 管理学(50370)
- 管理学院(50109)
- 农(40784)
- 科学(40656)
- 中国(39638)
- 业大(33520)
- 农业(32864)
- 京(32456)
- 所(30689)
- 研究所(28939)
- 财(26788)
- 中心(25213)
- 财经(22537)
- 江(22306)
- 农业大学(22296)
- 经(20802)
- 院(20710)
- 经济学(19682)
- 北京(19347)
- 省(18979)
- 范(18710)
- 室(18383)
- 基金
- 项目(121880)
- 科学(94530)
- 基金(90355)
- 家(84576)
- 国家(83933)
- 研究(76300)
- 科学基金(69858)
- 社会(50090)
- 自然(49294)
- 基金项目(48313)
- 自然科(48254)
- 自然科学(48235)
- 省(48107)
- 社会科(47703)
- 社会科学(47685)
- 自然科学基金(47432)
- 划(41354)
- 资助(36392)
- 教育(34901)
- 重点(28107)
- 编号(26815)
- 计划(26685)
- 部(25836)
- 创(25785)
- 发(25300)
- 科研(24797)
- 创新(24252)
- 科技(24220)
- 业(23060)
- 国家社会(21893)
共检索到213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启训 邱蕊 毛延妮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探讨了提取温度和时间及超声波输入功率对茶树菇可溶性糖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原料粒度、相同料水比的条件下,温度和时间对提取量的影响较大,提取量随超声波输入功率的增大而提高.超声提取茶树菇可溶性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5℃,提取时间35 m in,超声波输入功率100 W.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科 方仕茂 刘忠英 杨婷 戴宇樵 田小强 杨胜全
选取不同树型古茶树鲜叶样品15个及红茶样品13个,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探究加工对古茶树红茶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古茶树鲜叶和红茶中共检出10种可溶性糖,大叶种鲜叶和红茶的总糖含量分别为(47.01±7.77)、(16.20±2.46) mg·g~(-1),中小叶种鲜叶和红茶的总糖含量分别为(12.61±4.89)、(10.39±0.73) mg·g~(-1);大叶种鲜叶中葡萄糖、D-果糖、D-阿拉伯糖、L-鼠李糖、D-山梨醇、蔗糖的含量与中小叶种鲜叶的差异显著;与鲜叶相比,大叶种和中小叶种红茶中葡萄糖和D-果糖等单糖的含量显著增加,蔗糖含量显著减少.感官审评结果显示,古茶树红茶甜醇滋味的特征突出.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白艳 刘青梅 杨性民
试验采用响应面法分析研究不同量盐酸浓度、提取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可溶性钙提取的影响,以探讨盐酸对鳗鱼骨可溶性钙提取的效果。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盐酸浓度3.06mol/L,提取温度45.90℃,反应时间1.9 h。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回归模型,失拟项不显著,该回归模型拟合程度好。经试验验证,钙提取率为22.75%,与理论预测值(22.60%)接近。显著性分析可见:盐酸浓度对钙提取率影响不显著;提取温度对钙提取率影响显著;反应时间对钙提取率影响极其显著。响应面法分析:盐酸浓度和提取温度交互作用对钙提取率影响不显著;盐酸浓度和反应时间交互作用对钙提取率影响显著;提取温度和反应时间交互作用对...
关键词:
鳗鱼骨 钙 响应面分析法 钙提取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牛文娟 肖卫华 刘贤 冯纶 范崇欣 韩鲁佳
为确定秸秆可溶性糖测定时样品的最佳前处理条件,研究单因素对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可溶性糖得率的影响。利用中心组合试验(Box-Behnken)和响应曲面法(RSM)对主要前处理参数进行优化,并得到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固液比(秸秆质量与水体积比)、水浴温度、提取时间和存放时间对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可溶性糖得率影响显著(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曹红星 张大鹏 王家亮 张如莲 杨子琴
本研究利用2年生的油棕幼苗为试验材料,进行30 d的模拟低温处理。以自然处理为对照(CK),根据对照的日变化规律,最低温度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16℃(T1)、12℃(T2)、8℃(T3),取第1片新叶、第5片老叶,叶柄和根部为取材部位,测定其干重的可溶性含糖量。结果表明,油棕幼苗可溶性糖含量随处理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其变化幅度为新叶>叶柄与根部>老叶。T1处理对可溶性糖含量及分配影响不大,T2处理的影响较为明显,T3处理导致油棕植株的死亡。该研究结果为探明油棕在不同低温处理下可溶性糖转运与分配的变化特性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油棕 低温胁迫 可溶性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碧青 张黎明 毛艳玲 张金彪 邢世和
以相似地形条件、相同成土母质和土壤类型的两个品种(黄旦和福云6号)茶园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H2O(室温)、H2O(70℃)和KCl(2 mol.L-1)3种提取方法研究两个品种茶园土壤可溶性有机氮(SON)含量差异.结果表明,茶园不同土层3种提取方法的土壤SON含量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SON含量大小均表现为:KCl(2 mol.L-1)>H2O(70℃)>H2O(室温);H2O(室温)、H2O(70℃)、KCl(2 mol.L-1)提取测定的黄旦和福云6号茶园上层(0-15 cm)土壤SON含量分别比下层(15-30 cm)高9.62%、17.93%、11.64%和36.57%、46.2...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旭敏 张超 马强 敬廷桃 刁源 曾顺德 姚永红
干制茶树菇是延长其保质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适宜的干燥方法是提高其干制品质的重要保障。本试验以市售干制茶树菇为对照,应用热风干燥(60℃)、真空干燥(70℃)和远红外干燥(70℃)等3种方法干制茶树菇,研究这3种干燥方法对茶树菇复水比、外观品质和游离氨基酸等干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同干燥方法对茶树菇干制样品的复水比、外观品质、色泽和游离氨基酸等干制品质影响较大。其中,茶树菇干制样品复水比(Rf)大小依次来源于远红外干燥(70℃)、热风干燥(60℃)、对照1#、对照2#和真空干燥(70℃);干制样品及其复水后的外观品质优劣依次来源于远红外干燥(70℃)、热风干燥(60℃)、真空干燥(70℃...
关键词:
茶树菇 干燥方法 干制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尹旭敏 张超 李晓英 张玲 姚永红 敬廷桃 马强 曾顺德
干制茶树菇是延长茶树菇保质期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采用4种不同干燥方法对茶树菇进行干燥处理,研究茶树菇干燥过程中的干燥曲线、失水曲线、复水比、干制品质的变化和特性。结果表明:对茶树菇4种不同干燥方法干燥效率和失水速率顺序依次为远红外干燥>热风干燥>自然干燥>真空干燥;复水性效果依次为真空干燥(60℃)>远红外干燥(70℃)>热风干燥(60℃)>自然干燥。根据干燥效率、干制品的复水性和品质等综合考虑,茶树菇干燥方法和温度组合首选温度70℃远红外干燥、其次为温度60℃热风干燥方,不宜选择真空干燥和自然干燥。
关键词:
茶树菇 干燥方法 干燥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晓辉 任丽萍 张春荣 王金利 侯建宇
以紫花苜蓿为试材,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Cd2+胁迫对不同茬期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可溶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重金属Cd2+胁迫剂量的加大,3茬紫花苜蓿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呈倒"N"形规律变化,即降-升-降的变化,这与重金属诱导下紫花苜蓿的防御机制有关。3茬紫花苜蓿的可溶性糖含量不同,依次是第1茬>第2茬>第3茬,3茬紫花苜蓿的叶绿素含量不同:低浓度Cd2+下,第2茬>第1茬>第3茬;高浓度Cd2+下,第2茬>第3茬>第1茬。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苜蓿的收割,导致Cd流失,胁迫作用减弱或者是多种影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双 赵星海 叶祥盛 张丽梅 徐芳森 石磊 丁广大
通过种子萌发及苗期水培试验分析可溶性浓缩糖蜜(condensed molasses soluble,CMS)对水稻种子萌发及苗期生长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CMS质量浓度对水稻的发芽率无明显影响,但CMS质量浓度超过0.15 g/L时会抑制水稻生长。水稻苗期水培试验发现,正常营养的基础上施加过量的CMS使水稻的根系直径显著增加,根长、根体积显著降低,抑制磷在根系和地上部的累积,水稻根系POD、CAT活性和MDA含量显著增加。盆栽试验表明,在1/2正常施化肥的基础上施加10 g/钵CMS时,水稻的单株产量相比不施化肥和1/2正常施化肥分别增加了143%和44%,而正常施化肥的基础上施加CMS对单株的产量影响不显著。结果表明:在养分缺乏的情况下施加一定量的CMS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但是在养分充足的情况下施加CMS却不能增加水稻的产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潘冬 张玉磊 同拉嘎 李明月 李丹 韩云飞 王海微 张忠臣 金正勋
【目的】分析不同"库"容量对水稻灌浆后期叶、茎、鞘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及剑叶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Rubisco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型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寒地粳稻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穗数型高产品种‘龙稻11号’作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灌浆期分别进行不同剪穗处理,分别是无穗、半穗和全穗处理。【结果】表明,在同等的"源"条件下减小"库"容量有利于提高籽粒的粒重和成熟度,随着"库"容量的增加所需的灌浆时间就越长;没有"库"容时光合产物主要贮藏在叶、茎、鞘等营养器官中,但有"库"容时主要转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孔德栋 钟远香 沈宏亮
以1年生铁皮石斛为试材,研究了水分与光照互作对铁皮石斛生长、光合特性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含水量和光照强度处理显著影响铁皮石斛植株的生长特性;基质含水量对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影响显著,对叶绿素a/b影响不显著;光照强度对所有光合色素指标均影响显著;基质含水量、光照强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光照强度过高和过低均显著降低叶片的Pn、Gs、Tr;基质含水量、光照强度及其交互作用对铁皮石斛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同一光照强度下,可溶性糖含量随基质含水量降低而显著升高,而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左文博 吴静利 杨奇 张嘉楠 刘桂茹
本试验测定了北方冬麦区主推的22个冬小麦品种的根系活力以及根系可溶性糖含量,并测定了各品种的抗旱性,尝试寻找根系活力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与作物抗旱性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22个供试品种中,抗旱指数较高的品种有长6878、长4378、保麦9号、河农825、中旱110等;灌浆中期旱胁迫条件下的根系可溶性糖含量与作物抗旱性呈负相关,推测抗旱性强的品种在旱胁迫条件下将根部形成的可溶性糖运输至穗部灌浆,弥补由于干旱造成的光合产物量的不足。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小麦 根 根系活力 可溶性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颐 杨佳玫 王玉平 卢志伟 王忠祥 崔晓闯 杨虹琦
【目的】为了提高烟叶的醇化质量以及实现卷烟原料的可用性。【方法】对贵州中烟6个原料基地上中2个部位片烟的总糖、还原糖、烟碱和糖碱比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1)片烟醇化过程中,3个醇化库不同香型片烟的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表现为下降,变化速度最快的醇化时期是醇化612个月。此时正好处于仓贮环境温度上升的阶段,全年月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较高的醇化库可加速烟叶的总糖和还原糖的降解和转化。(2)不同醇化库不同香型片烟总糖和还原糖下降幅度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兴义库的清香型和中间香型片烟总糖和还原糖下降幅
关键词:
片烟 醇化 仓贮环境 可溶性糖 生物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郑金凤 白志英 李存东 米少艳 刘永霞
以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为材料,通过测定不同磷处理条件下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旗叶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研究低磷胁迫对相关生理性状的影响,并对控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相关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低磷胁迫下,中国春-Synthetic 6x染色体代换系及其亲本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测定的各生育时期中明显低于对照;Synthetic 6x的2A、3A、5B、7D染色体上可能存在促进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的基因;3A染色体上可能存在诱导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的基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