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32)
- 2023(12013)
- 2022(9572)
- 2021(8507)
- 2020(7025)
- 2019(15246)
- 2018(15128)
- 2017(28010)
- 2016(15815)
- 2015(17542)
- 2014(17504)
- 2013(16666)
- 2012(15219)
- 2011(13505)
- 2010(13449)
- 2009(12177)
- 2008(12072)
- 2007(10779)
- 2006(9472)
- 2005(8649)
- 学科
- 济(56445)
- 经济(56365)
- 管理(43840)
- 业(41220)
- 企(32320)
- 企业(32320)
- 方法(22216)
- 数学(19098)
- 数学方法(18889)
- 农(18842)
- 中国(18645)
- 财(17264)
- 学(16262)
- 业经(14198)
- 制(13754)
- 农业(12555)
- 贸(11273)
- 贸易(11269)
- 体(11098)
- 银(11001)
- 易(10955)
- 地方(10942)
- 银行(10931)
- 务(10588)
- 财务(10552)
- 财务管理(10532)
- 融(10372)
- 行(10371)
- 金融(10365)
- 企业财务(10033)
- 机构
- 大学(222651)
- 学院(222033)
- 研究(84870)
- 济(84651)
- 经济(82778)
- 管理(77340)
- 理学(66775)
- 理学院(65896)
- 管理学(64330)
- 管理学院(63965)
- 中国(62383)
- 科学(57702)
- 农(55760)
- 京(48748)
- 所(46505)
- 农业(44670)
- 业大(43285)
- 研究所(42724)
- 财(39298)
- 中心(37486)
- 江(34798)
- 院(30965)
- 财经(30787)
- 北京(30250)
- 省(29482)
- 农业大学(29088)
- 范(28115)
- 经(28105)
- 师范(27549)
- 州(26930)
- 基金
- 项目(156900)
- 科学(120791)
- 基金(113100)
- 家(105161)
- 国家(104319)
- 研究(103802)
- 科学基金(85860)
- 社会(65126)
- 省(62354)
- 社会科(61565)
- 社会科学(61546)
- 基金项目(59466)
- 自然(58933)
- 自然科(57621)
- 自然科学(57596)
- 自然科学基金(56580)
- 划(53681)
- 教育(47028)
- 资助(45333)
- 编号(39527)
- 重点(36550)
- 发(33713)
- 计划(33298)
- 部(32910)
- 创(32526)
- 成果(31598)
- 科研(31078)
- 创新(30585)
- 科技(30099)
- 业(29132)
共检索到333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源 黄天然 黄永强 黄明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番鸭源多肽经加工处理(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pH值)和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阐明超声(1 050 W)与未超声处理在番鸭源多肽加工和消化后抗氧化活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方法]采用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和pH值处理番鸭源多肽,测定加工后的抗氧化活性变化;采用标准静态体外模拟消化的方法处理番鸭源多肽,测定消化前后的分子量分布、游离氨基酸含量、肽含量、表面疏水性、抗氧化能力和二级结构等指标,以探究热处理、pH值和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后番鸭源抗氧化肽的稳定性。[结果]与未超声组相比,经超声处理后的番鸭源多肽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并且在不同pH环境中均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此外,超声处理后的番鸭源多肽经模拟胃肠消化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13.31 mg·100 g-1,肽含量增加7.02%,表面疏水性增大5.42,DPPH·清除能力增大6.31%,总抗氧化能力FRAP值增大4.14 μmol ·g-1,β-结构比例增大3.90%。[结论] 超声处理后番鸭源多肽的稳定性增强,与未超声组相比能表现出更高的抗氧化活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艾霖 林琼妮 张若兰 洪鹏志 周春霞
为了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以罗非鱼分离蛋白(TPI)为乳化剂,高压均质制备负载叶黄素(200μg/mL)的TPI乳液,探讨不同pH (3.0、7.0和10.0)条件下,热处理(70℃,30 min)对乳液粒径、乳析指数、叶黄素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处理导致TPI乳液的粒径减小,液滴分布均匀,贮藏稳定性增强。pH3.0时,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稳定性差,叶黄素降解,乳液色泽明显变化。而在pH 7.0和10.0条件下,70℃热处理不会造成叶黄素降解,4℃贮藏28 d无明显分层。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游离脂肪酸释放速率加快,pH 7.0时,经过热处理后,乳液的叶黄素生物利用率由18.65%±1.06%提高至35.69%±2.06%。pH 7.0时,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量和生物利用率达94.22%±0.60%和35.69%±2.06%,ATB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59.17%±0.66%。研究表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结合热处理可以提高TPI乳液负载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保护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为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毅菲 熊传喜 王良发
以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为材料,研究温度、pH对其血清酚氧化酶活力及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以L-dopa为反应底物,在试验设计的温度范围(20,30,40,50,60,70℃)内,测得酚氧化酶活力的最适温度为20℃,随温度升高酶活力迅速下降,该酶在20~40℃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热稳定性,而30℃时最稳定;该酶的最适pH 7.0,在pH 6.0和7.0的缓冲系统中表现出较强的稳定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艳 吕春茂 韩金晶 刘璐 付沁璇 徐嘉一
为选出最佳的水解蛋白酶,选用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3种蛋白酶水解榛子粕蛋白,研究单一蛋白酶和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的水解度、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氨基酸含量,对榛子粕抗氧化肽制备工艺进行优化,分析体外模拟消化前后榛子粕抗氧化肽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氨基酸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水解产物水解度分别为2.89%,6.26%,9.50%。1N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1A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2NA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和2AN复合蛋白酶水解产物水解度分别为6.31%,7.20%
关键词:
榛子粕 蛋白酶 抗氧化肽 氨基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艾霖 林琼妮 张若兰 洪鹏志 周春霞
叶黄素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但因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易受环境的影响,其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以罗非鱼分离蛋白(tilapia protein isolate,TPI)为乳化剂,高压均质制备负载叶黄素(200 μg/mL)的TPI乳液,探讨不同酸碱度(pH值为3.0、7.0和10.0)条件下,热处理(70 ℃,30 min)对乳液粒径、乳析指数、叶黄素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处理导致TPI乳液的粒径减小(P < 0.05),液滴分布均匀,贮藏稳定性增强。pH 3.0时,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稳定性差,叶黄素降解,乳液色泽明显变化;而在pH 7.0和10.0条件下,70 ℃热处理不会造成叶黄素降解,4 ℃下贮藏28 d无明显分层,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游离脂肪酸释放速率加快,pH 7.0时经过热处理后乳液的叶黄素生物利用率由18.65% ± 1.06%提高至35.69% ± 2.06%(P < 0.05)。pH 7.0时,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量和生物利用率达94.22% ± 0.6%和35.69% ± 2.06%,ATBS自由基清除能力59.17%± 0.66%。研究表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结合热处理可以提高TPI乳液负载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保护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为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艾霖 林琼妮 张若兰 洪鹏志 周春霞
叶黄素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剂,但因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易受环境的影响,其应用受到限制。为了提高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以罗非鱼分离蛋白(tilapia protein isolate,TPI)为乳化剂,高压均质制备负载叶黄素(200 μg/mL)的TPI乳液,探讨不同酸碱度(pH值为3.0、7.0和10.0)条件下,热处理(70 ℃,30 min)对乳液粒径、乳析指数、叶黄素含量、体外抗氧化活性和体外消化的影响。结果显示,热处理导致TPI乳液的粒径减小(P < 0.05),液滴分布均匀,贮藏稳定性增强。pH 3.0时,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稳定性差,叶黄素降解,乳液色泽明显变化;而在pH 7.0和10.0条件下,70 ℃热处理不会造成叶黄素降解,4 ℃下贮藏28 d无明显分层,经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后,游离脂肪酸释放速率加快,pH 7.0时经过热处理后乳液的叶黄素生物利用率由18.65% ± 1.06%提高至35.69% ± 2.06%(P < 0.05)。pH 7.0时,乳液游离脂肪酸释放量和生物利用率达94.22% ± 0.6%和35.69% ± 2.06%,ATBS自由基清除能力59.17%± 0.66%。研究表明,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结合热处理可以提高TPI乳液负载叶黄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保护叶黄素的抗氧化活性,为负载叶黄素的TPI乳液的开发及应用提供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晓霞 李建科 张研宇
【目的】研究蚕蛹油(silkworm pupa oil)超声波辅助萃取的最佳工艺、蚕蛹油的理化性质、影响蚕蛹油氧化的因子和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类提取物对蚕蛹油的抗氧化效果。【方法】利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建立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数学模型,获得最佳萃取工艺;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蚕蛹油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不同因子和添加不同抗氧化剂及几种天然多酚提取物对蚕蛹油抗氧化稳定性影响。【结果】通过二次回归模型响应曲面分析得出超声波辅助萃取蚕蛹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102W,超声时间20min;超声温度40℃[0],在此...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琼芬 马李一 余建兴 张重权 王有琼 安鑫南
研究温度、光照时间对辣木油抗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以此选择合理的保存方式。用石油醚浸出法制成辣木油试样,以过氧化值(POV)为试验指标,采用Sehaal烘箱法和室内自然光照射法进行试验,测定不同温度和不同受热、光照时间下的POV值并计算氧化诱导时间。结果表明:不同受热时间下测得的POV值之间的差异性不显著,而不同光照时间的POV值则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辣木油对温度比较稳定,但对光照则相反,光照时间越长抗氧化的稳定性就越差,光照氧化诱导时间仅为3.5d。提示了辣木油应在20℃左右保存并特别注意避光,在此条件下的货架期可达304d。
关键词:
辣木油 氧化性 过氧化值 诱导时间 贮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建光 李英丽 邸 葆 张健强 刘玉芳
高温胁迫下,果实表皮组织抗氧化代谢变化的总趋势是O2-和MDA含量升高,当胁迫在一定范围内,SOD和POD活性上升;超过一定限度,SOD和POD活性下降。外源自由基产生剂能够增加内源O2-的含量,同时极显著提高SOD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在45℃温度胁迫下,果实表皮组织O2-含量增加14.52%~61.70%;SOD活性提高1.07~1.66倍。不同种类外源活性氧产生剂对内源O2-含量的影响效能有所不同。碱性二亚硫酸钠可直接产生O2-,所以诱导内源O2-合成的效果更大一些。不同种类外源物质均可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果实表皮组织SOD和POD活性,提高果实的抗热性。
关键词:
外源物质 苹果 果实 高温胁迫 抗氧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天怡 刘岳飞 李彩媛 谭宏伟
以樱桃番茄"翠红"和"千禧"为材料,采用不施肥、单施有机肥、单施化肥以及有机肥+化肥配施4种处理方法,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番茄功能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施肥显著地提高了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多酚类化合物以及谷胱甘肽等功能性成分。有机肥和化肥配施比单施有机肥或化肥更有利于提高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等含量,但对总酚酸、总黄酮等多酚化合物类物质以及谷胱甘肽含量的提升效果不显著。2与对照对比,施肥处理显著提高了番茄果实中的总抗氧化活性,但不同施肥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施肥 番茄 功能性成分 抗氧化活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何慧 孙颉 谢笔钧
目的研究水溶性灵芝肽在动物体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测定MDA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大鼠血清自氧化溶血及小鼠肝线粒体肿胀度。结果当水溶性灵芝肽的剂量为0.25mg·ml-1时,对大鼠红细胞自氧化溶血的抑制率达62.33%,对溶血过程中MDA生成的抑制率达91.24%;在有或无自由基诱导剂(Fe2+或H2O2)时,0.35mg·ml-1的水溶性灵芝肽均能极显著抑制小鼠肝匀浆中MDA的生成(P<0.01),且抑制率大致相当,为60%左右;当水溶性灵芝肽剂量为1.00mg·ml-1时,对线粒体肿胀度的抑制率为90.52%,对线粒体中MDA生成的抑制率达65.42%,且呈明显剂量-...
关键词:
灵芝 肽 抗氧化 体外试验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丁贤 李卓佳 陈永青
从酶学分析的角度研究温度、pH值对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消化酶稳定性及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在30~50℃分别保留相对酶活力达82%、87%和90%以上,蛋白酶相对酶活力在pH值6.0~9.2达71%以上,淀粉酶相对酶活力在pH 5.8~9.0达75%以上,纤维素酶在pH值3.6~7.0保留相对酶活力达70%以上,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蛋白酶活性顺序为前肠>后肠>中肠,淀粉酶活性顺序为中肠>前肠>后肠,纤维素酶活性顺序为后肠>中肠>前肠。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获得较大活性的部位分别分布在前肠、中肠和后肠,其最适温度分别为25~30℃、...
关键词:
温度 pH值 异育银鲫 消化酶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楠 罗凡 费学谦 钟海雁
为了研究前处理对油茶籽油的抗氧化性影响,采用红外辐射对油茶籽进行不同时间与温度的处理,并测定处理前后油茶籽油和油茶籽仁油中美拉德产物抗氧化性及其含量。美拉德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的测试数据表明:1)在150℃下反应120 min时油茶籽仁油和油茶籽油清除DPPH自由基分别为82.02%和79.59%;氧化稳定时间分别为11.92 h和7.51 h,说明油茶籽油中的美拉德反应产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2)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美拉德产物丙酮醛的生成量逐渐增多,乙二醛和3-脱氧奥苏糖在150℃下才产生,乙二醛含量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含量略微增加;在150℃下反应120 min后,油茶籽油中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的含量分别为7.94μg/g和29.7μg/g;油茶籽仁油中的含量分别为14.15μg/g和51.94μg/g,后者分别是前者的1.78和1.94倍,说明美拉德反应主要在油茶籽仁中发生。3)比较发生美拉德反应的油茶籽仁油与油茶籽油的DPPH清除率与氧化稳定性发现,油茶籽仁油的抗氧化活性强于油茶籽油抗氧化活性。因此,油茶籽油中起到抗氧化作用的美拉德产物为丙酮醛和3-脱氧奥苏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平平 李仁宙 简永健 李健明 王杰
【目的】以大孔树脂纯化的核桃青皮抗氧化成分为对象,对其组分进行鉴定,并研究其抗氧化稳定性,为核桃青皮的开发和有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指标,采用D101型的大孔树脂纯化核桃青皮粗提取物,浓缩冷冻干燥后,采用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UPLC-MS)对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部分的核桃青皮纯化物进行成分分析,并通过分析P H、温度、光照、金属离子、氧化剂H_2O_2、还原剂Na_2SO_3和防腐剂山梨酸钾7种因素对核桃青皮抗氧化物质清除DPPH自由基的影响,研究其抗氧化性能的稳定性。【结果】UPLC-MS结果表明,核桃青皮中具有强抗氧化活性的主要成分为绿原酸、短叶...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召 梁元存 王利 杨洪强 李龙 孙崟崟 谢永波
为探讨酸化处理及钙对酸化处理下平邑甜茶根系抗氧化酶活性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将平邑甜茶幼苗分2组分别置于pH3,4,5,6(对照)的1/2Hoagland营养液中及3个钙离子浓度梯度(10,20,30mmol·L-1)的pH值为3的1/2Hoagland营养液中,于第0,2,3,4天分别测定抗氧化酶活性及线粒体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的SOD,CAT酶活性在处理的第2天达到最大值,POD酶活性变化不一,pH3与pH4处理在第2天达到最大值,pH5处理在第3天达到最大值;根系线粒体膜通透性、膜电位及细胞色素c/a随着酸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H2O2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低浓度外源钙(1...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