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8)
2023(1919)
2022(1721)
2021(1626)
2020(1519)
2019(3454)
2018(3492)
2017(6416)
2016(3922)
2015(4463)
2014(4408)
2013(4496)
2012(4319)
2011(3991)
2010(4025)
2009(3689)
2008(3727)
2007(3331)
2006(2883)
2005(2627)
作者
(14147)
(12074)
(11875)
(11338)
(7452)
(5941)
(5404)
(5029)
(4544)
(4455)
(4175)
(4038)
(4015)
(3982)
(3957)
(3932)
(3476)
(3471)
(3363)
(3348)
(3279)
(3087)
(3078)
(2873)
(2755)
(2696)
(2681)
(2645)
(2638)
(2620)
学科
(13681)
经济(13669)
(9845)
管理(8889)
(7415)
企业(7415)
方法(7096)
数学(6205)
数学方法(6163)
(5580)
(5363)
中国(3474)
(3299)
农业(3144)
地方(2920)
(2897)
贸易(2897)
(2773)
业经(2676)
(2631)
(2505)
(2166)
技术(2127)
环境(2092)
关系(2085)
理论(2067)
(2056)
植物(1975)
(1950)
(1943)
机构
学院(57859)
大学(57486)
研究(24335)
(21607)
(19386)
经济(18886)
科学(18832)
管理(18528)
农业(17512)
中国(17072)
理学(16235)
理学院(15938)
管理学(15440)
管理学院(15374)
(15193)
业大(14902)
研究所(14201)
(13164)
农业大学(10898)
中心(10339)
(9870)
(9834)
科学院(9314)
(9066)
(8492)
北京(8307)
(8054)
(7949)
实验(7728)
技术(7688)
基金
项目(41347)
科学(30397)
基金(28453)
(27991)
国家(27732)
研究(25037)
科学基金(21256)
(17249)
自然(16104)
自然科(15708)
自然科学(15699)
自然科学基金(15441)
基金项目(15252)
(15061)
社会(13786)
社会科(12879)
社会科学(12874)
资助(11989)
教育(11419)
计划(10401)
科技(10311)
重点(9920)
编号(9547)
(9079)
(9048)
(8866)
(8570)
(8462)
科研(8412)
创新(8056)
期刊
(21352)
经济(21352)
(20309)
学报(17852)
农业(14212)
科学(13315)
中国(13233)
研究(13147)
大学(11903)
学学(11529)
(8394)
管理(6457)
业大(5924)
(5592)
教育(5552)
农业大学(4932)
(4353)
中国农业(4145)
业经(3988)
技术(3982)
林业(3858)
(3755)
金融(3755)
科技(3561)
资源(3303)
自然(3198)
世界(3088)
财经(2947)
问题(2896)
经济研究(2865)
共检索到85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松  陈强  刘俊林  杨文彬  李彦  陆正铎  
对粮、粮、豆立体多熟种植超吨粮田生产中,玉米地上1~4节茎粗、棒三叶、穗位以上叶面积、棒三叶和穗位以上叶质重、株型和穗型指数等15个性状因子与穗粒数和穗粒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这15个性状均与其穗粒数和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计算了第4节茎粗、穗位叶、穗位以上叶面积、穗位以上叶质重和穗型指数扩大单位量级后的增产效果。与此同时,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穗粒数和穗粒重的逐步回归模式,其间二者共同性状因子是第4节茎粗、棒三叶面积、穗位以上叶质重和穗型指数,可视为二式的主导制约因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全志  丁艳锋  黄丕生  凌启鸿  
采用田间和水培试验的方法,对水稻生育中后期不同器官的含氮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根、茎鞘、叶各器官的含氮量与后期穗粒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抽穗前10 d 顶四鞘及抽穗期各叶位叶片含氮量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之间, 穗后19 d 顶二、顶三鞘的含氮量与千粒重、单株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顶二鞘的含氮量可作为后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诊断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锦忠  张洪生  赵延明  宋希云  王新勤  
【目的】从穗粒重与果穗三维几何关系的角度探索籽粒产量的制约因素,寻找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的途径。【方法】利用图像处理技术采集了10个品种的果穗几何特征,分析了穗粒重对果穗几何特征组合的回归,以及穗粒重与穗大小特征的相关性。矩形度定义为果穗面积占其外接矩形面积的比例,分别与穗长+穗粗、穗面积、穗体积组合建立回归方程。【结果】上述3种组合方程,分别解释了品种间籽粒产量总变异的77.7%、70%和78.7%,矩形度的贡献大于或者约等于穗大小几何特征。同样结构的回归方程在矫正品种产量后,解释了环境间籽粒产量总变异的81.3%—82.0%,矩形度的贡献小于穗大小几何特征。穗大小对籽粒产量的简单决定系数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明亮  洪德林  薛林  胡加如  黄小兰  江建华  郭媛  
利用江苏省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育成的玉米3个自交系S1、S3和S7组配的2个组合S1×S3和S3×S7的P1、P2、F1、B1、B2、F26个世代,运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和6个世代联合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玉米穗粒重和百粒重性状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穗粒重性状在2个组合中均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以主基因遗传为主。百粒重性状在S1×S3组合中表现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在S3×S7组合中表现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自交系S3在穗粒重性状上含有比S7或S1效应...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边少锋  赵洪祥  徐克章  孟祥盟  王晓慧  
【目的】对雨养条件下影响春玉米"吨粮田"产量的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吨粮田"的增产因素。【方法】选用先玉335,采用增加种植密度、二次追肥和化学调控3项"吨粮田"栽培技术,在吉林省东部湿润冷凉区,连续3年进行"吨粮田"和常规田栽培玉米大田试验,通过栽培技术的改进研究"吨粮田"的光合生产能力,探讨"吨粮田"的增产因素。【结果】在雨养条件下,当种植密度为9万株/hm2时,"吨粮田"春玉米的平均产量由12 535.5 kg/hm2提高到16 876.5 kg/hm2,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33.37%。分析其增产因素,认为通过增加密度提高了叶面积指数(LAI)、单位面积的光合能力及干物质积累量,使最大LA...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立  欧阳西荣  
对北方地区引进的40个普通玉米品种的产量和产量性状进行了相关及回归分析,以评价不同产量水平的品种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之间的产量有极显著的差异.玉米品种单株产量与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回归关系显著,与每穗粒数的相关显著性最高,穗长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也达显著水平.高产玉米品种的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较高,生育期稍长,植株繁茂性较好,抗旱性较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丽华   翟立超   崔永增   董志强   崔英淑   张经廷   贾秀领  
为明确灌水量对玉米生产的影响,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以本地区多年来参考作物平均需水量(ET0)为基础,于2020,2021年在旱棚条件下设置T1(60%ET0)、T2(80%ET0)、T3(100%ET0)、T4(120%ET0)、T5(140%ET0)、T6(160%ET0)、T7(180%ET0)、T8(200%ET0)共计8种灌水处理,分析了灌水对玉米产量及构成、植株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灌水,玉米产量及构成、穗长、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自由水含量、株高、穗位、穗高系数、光合势及结实率表现为增加趋势,其中产量和穗粒数随着灌水的增加显著增加,而叶片和穗轴中物质分配比例表现为下降趋势。高水处理(T5~T8)下VT与R6期玉米叶片的叶绿素、水势变化率较小,处理间株高、穗位高无显著差异,穗高系数稳定。与T3相比,灌水量减少20%和40%可引起产量显著下降,而增加同比例灌水,玉米产量变化低于减少灌水后的产量降低值,该条件下的结实率变化与产量变化一致,而供水效率随着灌水的增加而降低,灌水量超过T6处理的供水效率下降超过20%。相关分析表明,玉米产量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开花期水势及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与其他因素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因此,玉米可通过灌水改善穗部性状、籽粒干物质分配比例及植株发育理化性状等实现产量提升,在本区域生育期平均需水量基础上增加灌水40%~60%可实现产量和效率最大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丽华  贾秀领  姚海坡  张经廷  张丽华  梁双波  
为了筛选限水灌溉条件下较优的灌溉集成模式,明确其高产的植株生长特点,2015-2016年在河北藁城采用密度×灌溉施肥方式×收获期三因子裂区试验,研究了2个密度条件下微喷灌和管灌2种集成节水模式对夏玉米产量和植株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喷灌节水技术模式明显优于管灌模式,该模式少量多次的灌水施肥使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较高,产量较管灌2年平均高3.4%6.5%,并且收获期越晚玉米微喷灌模式的增产效应越明显;该模式较高的产量主要来自花后的光合物质积累量,而其生育后期茎叶物质运转率明显低于管灌。微喷灌模式少量多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晓阳  卫晓轶  陈浩  刘坤  谢惠玲  郭战勇  付志远  李卫华  
【目的】鉴定玉米株高等植株性状的杂种优势位点为优良玉米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一套以综3为供体,许178为受体的单片段代换系群体及其与轮回亲本许178的测交群体,于2014年在河南浚县、新乡、长葛3个试点进行田间鉴定,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散粉后对株高、穗位高、叶片数进行测定。利用Duncan’s多重比较和t测验分别对玉米株高、穗位高和叶片数进行QTL分析和杂种优势位点分析。【结果】单片段代换系的测交群体在主要植株性状上均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株高在浚县、新乡和许昌点的中亲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包和平  毕成龙  李颖  王利强  
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爆裂玉米吉爆902(吉812×吉704)的P1、P2、F1、B1:2、B2:2和F2:3 6个世代百粒重的遗传。结果表明:百粒重性状的遗传适合D-2模型,即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爆裂玉米的百粒重是由1对独立主基因控制的加性遗传,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d=0.078 5,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d]=0795 2,多基因显性效应为[h]=1.495 3。B1:2、B2:2和F2:3 3个世代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2.96%,51.42%和70.3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7.63%,34.41%和12.81%。说明B2: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璐璐  明博  谢瑞芝  王克如  侯鹏  李少昆  
【目的】玉米籽粒脱水速率快、收获期含水率低是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基本要求。穗部性状是玉米遗传基础的直观表现,与籽粒脱水有较紧密的联系,探寻二者之间的关系、明确影响籽粒脱水速率的关键指标,对于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选育和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黄淮海夏玉米区当前主推的22个品种为研究对象,按苞叶、籽粒、穗轴和穗柄等部位将穗部性状分为41个指标参数,于2015—2016年进行连续观测,并与衡量籽粒脱水快慢的5个参数(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籽粒总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籽粒含水率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41个穗部指标在品种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部分指标与籽粒脱水特征密切相关。苞叶长度与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显著负相关,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显著正相关;"苞叶长度/果穗长度"与生理成熟后籽粒脱水速率显著负相关;果穗夹角与籽粒总脱水速率显著正相关;穗轴生理成熟期含水率与籽粒生理成熟期、收获期含水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穗粒数与生理成熟前籽粒脱水速率、总脱水速率分别达到极显著、显著水平的负相关关系;"果穗长度/行粒数"与籽粒生理成熟前、后和总脱水速率分别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生理成熟期百粒干重与籽粒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穗部其他性状与籽粒脱水速率、生理成熟期和收获期籽粒含水率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黄淮海区域现有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差异较大,苞叶短、穗轴生理成熟期含水率低、果穗夹角大、穗粒数少、籽粒小等穗部特征有利于籽粒脱水,可为适宜机械粒收品种的筛选和选育提供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晓燕  董树亭  高荣岐  张海艳  
以4种不同类型的玉米(Zea mays L.)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类型和同一类型不同粒位子粒胚乳细胞增殖动态与粒重的关系。胚乳增殖动态可用Richards方程拟合。不同类型玉米胚乳细胞数有明显差异,表现为普通玉米(豫玉 22号)>甜玉米(甜玉6号)>爆裂玉米(爆裂1号)>糯玉米(黄糯1号);不同粒位胚乳细胞数表现为中部>下部>上部。同一类型玉米粒重与胚乳细胞数呈极显性正相关,不同类型玉米间则胚乳细胞数与其他因素一起决定粒重。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怀树  
被调掉的220亩吨粮田又复位四川省苍溪县陵江镇三青村肖家坝上220亩肥沃的耕地,紧靠嘉陵江边,212国道从中穿过,七十年代就建成了吨粮田。前些年由于种粮效益低下,1993年受行政干预,下令公路沿线一刀切,将良田调整为果园,220亩吨粮田就这样出嫁了。...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时西民  
吨粮田建设与开发的思考安徽泗县农广校时西民一、吨粮田建设与开发的实践意义吨粮田建设与开发是90年代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实现科技兴农、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实践表明,它的建设与开发,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它是一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群瑛  胡昌浩  王振林  晏明君  翟乃翠  
采用掖单2号玉米良种,于春季在温室中溶液培养。试验为四个处理,即-N、-P、-K、和全素(ck)。在叶片出现典型缺素症状时观测。结果表明:玉米缺乏N、P、K,植株矮小,干重降低;叶肉细胞小,叶绿体超微结构发育不良,形态异常;叶绿素含量少,光合强度降低,氨基酸合成受到影响。其中尤以缺N者影响最严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