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98)
- 2023(9343)
- 2022(8503)
- 2021(8054)
- 2020(6832)
- 2019(15927)
- 2018(16046)
- 2017(30934)
- 2016(17023)
- 2015(19257)
- 2014(19147)
- 2013(19000)
- 2012(17284)
- 2011(15443)
- 2010(15182)
- 2009(13647)
- 2008(13173)
- 2007(11171)
- 2006(9596)
- 2005(8108)
- 学科
- 济(63005)
- 经济(62935)
- 管理(46525)
- 业(43725)
- 企(37102)
- 企业(37102)
- 方法(32343)
- 数学(27973)
- 数学方法(27519)
- 学(17057)
- 农(15815)
- 中国(14863)
- 财(14808)
- 业经(13707)
- 地方(12553)
- 贸(11761)
- 贸易(11756)
- 易(11418)
- 理论(11362)
- 和(11174)
- 农业(10614)
- 环境(10332)
- 技术(10326)
- 务(9976)
- 财务(9914)
- 财务管理(9896)
- 制(9715)
- 企业财务(9343)
- 教育(9041)
- 划(8998)
- 机构
- 大学(238359)
- 学院(235994)
- 管理(95695)
- 济(84943)
- 理学(83785)
- 经济(82892)
- 理学院(82836)
- 管理学(81071)
- 管理学院(80680)
- 研究(78152)
- 中国(55683)
- 科学(53914)
- 京(51921)
- 农(42027)
- 业大(41328)
- 所(40200)
- 研究所(37292)
- 财(37005)
- 中心(34934)
- 农业(33152)
- 江(32967)
- 北京(32783)
- 财经(30669)
- 范(30659)
- 师范(30362)
- 院(29181)
- 经(27893)
- 州(27194)
- 技术(26695)
- 师范大学(24512)
- 基金
- 项目(171861)
- 科学(133008)
- 基金(123509)
- 研究(120446)
- 家(109421)
- 国家(108564)
- 科学基金(92453)
- 社会(72095)
- 社会科(68174)
- 社会科学(68153)
- 省(67804)
- 基金项目(66441)
- 自然(63960)
- 自然科(62424)
- 自然科学(62409)
- 自然科学基金(61260)
- 划(57269)
- 教育(54912)
- 资助(51910)
- 编号(48958)
- 成果(39056)
- 重点(38144)
- 部(36356)
- 发(35480)
- 创(35178)
- 科研(33776)
- 课题(33698)
- 计划(33024)
- 创新(32771)
- 大学(31354)
共检索到327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兆林 王骏 周金池
为探索研究油松的新方法,该文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油松针叶为材料萃取萜烯类化合物,以α蒎烯、β石竹烯为研究的重点,采用单因子变化的实验方法,通过GC和GCMS监测,改变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找到最佳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15MPa、萃取温度40℃和萃取时间20min,是从油松针叶中萃取以α蒎烯和β石竹烯为代表的萜烯类化合物得率较高的萃取条件.与水蒸气蒸馏相比,该实验方法省时且样品收率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书勤 张相 张明 张力平
为了对林业副产物兴安落叶松树皮利用更加充分,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对兴安落叶松树皮进行萃取,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萃取物成分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经150min超临界CO2萃取可基本将3.00kg兴安落叶松树皮中的油脂萃取干净,萃取物得率可达3.325%;通过气质联用技术共鉴定出44种物质,含量较高的几种化合物是5,6-二羟基-β胡萝卜素(36.30%)、树脂酸及其衍生物(27.60%)、泪杉醇(17.14%)、香叶基芳樟醇(12.51%)。该萃取物成分与普通松脂有明显的区别,具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桃 陈新 徐旭 李龙 何舟 胡海
【目的】考察从华山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松针挥发油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对松针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超临界CO2萃取松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萃取压力34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2h。【结论】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松针中挥发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提取率为1.549%,提取率高、分离效果好,所得挥发油为淡黄色澄清透明油状物。
关键词:
华山松松针 挥发油 超临界CO2萃取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志
研究了影响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白芨组分的各种因素,获得了CO2流体萃取白芨组分的最佳工艺。以干粉减少量,萃取物质量和薄层层析(TLC)对萜类的检测作为萃取指标,以压力,温度,夹带剂种类和萃取时间作为影响因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设计实验,研究超临界萃取的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的适宜萃取温度为55℃,压力为25 MPa,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多因素正交实验表明,萃取温度为55℃,压力为20 MPa,萃取时间为1.5 h,夹带剂乙醇用量为干粉的1.5倍(g/mL比值)为最佳萃取工艺流程,在该条件下的萃取率为0.77%。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清 郑小严 黄红霞 李斌 陈镇方 陈绍军
采用单因素与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具有抗氧化抗衰老作用的乌饭树叶总黄酮的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18 MPa,萃取时间1.5 h,萃取温度50℃,夹带剂乙醇浓度75%,CO2流量20 kg.h-1,夹带剂添加量5 mL.g-1.验证试验表明,乌饭树叶总黄酮平均提取率为73.10%(n=3,RSD=3.58%),证明该条件确为最佳提取条件.
关键词:
乌饭树叶 超临界萃取 总黄酮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春华 包斌 陈山乔 沈晶晶 潘镜 陶宁萍 吴文惠
为优化罗非鱼头油的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选择超临界CO2萃取罗非鱼头油的单因素水平,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罗非鱼头油的工艺条件,分析了罗非鱼头油的品质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技术萃取罗非鱼头油的最优工艺条件是压力36 MPa、温度41℃和时间3.1 h,超临界CO2流体技术优于蒸煮法、碱水解法和酶解法;罗非鱼头油的最大提取率是79.5%,其碘值、过氧化值和酸值分别是(5.36±0.15)mg/kg、(4.27±0.33)mmol/kg、(139.0±8.9)g/100g;罗非鱼头油的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王宪昌 王建军
由于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核桃蛋白又容易变性 ,所以普通的油脂制取方法对该产品品质有不利的影响 .根据核桃油的品质特性 ,该试验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物料粒度、萃取时间 4个操作条件的试验探索 ,得出了最佳操作工艺参数 :压力 32MPa、温度 4 0℃、物料粒度 30目 (即粒径约为 0 5mm)、萃取时间 3 5h .采用该工艺制取的核桃油完全可以达到一级食用油标准 ,也符合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对核桃油的要求 .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 萃取 核桃油 萃取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秋辉 王善荣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螺旋藻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螺旋藻粉萃取前后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萃取后螺旋藻腥味被去除,蛋白质含量变化不明显,氨基酸总量、脂类物质总量稍有下降,必需氨基酸含量变化不显著。同时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条件(萃取压力、时间)对脂类物质得率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提取脂类物质的最佳压力为35MPa,CO2循环时间宜控制在4h内。超临界CO2萃取的脂类物质可作为含γ-亚麻酸保健食品的添加剂。
关键词:
螺旋藻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营养成分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庸 于华忠 杜亚填 张敏 曾健青 萧浪涛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对虎杖中白藜芦醇进行萃取,获得了初步萃取条件:萃取釜压力25MPa,温度50℃;解析釜压力5.7MPa,温度46℃,用无水乙醇及CY(自制)作为改性剂,同时用HPLC对萃取物进行白藜芦醇含量测定,可知CY作为改性剂效果最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贤 薛文通
试验研究了超临界CO2 萃取小麦胚芽油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 循环量对小麦胚芽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萃取压力对萃取率的影响大于温度 ;在萃取压力为 2 0~ 3 8MPa范围内 ,萃取压力对萃取率影响非常明显 ,随着压力的增大萃取速率显著加快 ;萃取小麦胚芽油的最佳萃取温度为 3 8~ 43℃ ;在低CO2 循环量条件下 ,萃取速率主要受分离速度的影响 ,并随循环量的增加 ,萃取速率加快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怡 陈鑫 林旭 郑宝东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柚籽精油,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柚籽精油得率的影响,进行最佳工艺优化;同时对柚籽精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为16 L.h-1、萃取时间1 h,精油得率达33.90%。气象色谱分析表明,柚籽精油中饱和脂肪酸占32.11%、不饱和脂肪酸占66.65%.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柚籽 精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欣新 李国民
对提取工艺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CO2流量等因素对冬凌草甲素萃取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以25 M Pa为宜;萃取温度以55℃为宜;萃取的最佳时间范围为2.5~3 h;分离温度以40℃为宜;CO2流量在60 kg/h时为萃取的最高值,但有波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云 胡铁 贾媛 吴红 黎继烈
为了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缬草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以缬草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缬草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21 MPa、CO2流量20 L/h,萃取温度45℃条件下,萃取90 min,缬草油得率为(4.250±0.003)%,与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所建回归模型可靠。
关键词:
缬草 缬草油 超临界CO2萃取 响应面法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益强 黄彪 陆则坚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从番茄果实中提取番茄红素.研究了不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携带剂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获得超临界CO2萃取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即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CO2流量30 L.h-1,乙醇体积分数90%,萃取时间2 h.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萃取 番茄红素 携带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跃杰 贺稚非 李洪军
【目的】探讨超临界CO_2流体(SFE-CO_2)萃取兔肉腥味物质的条件,确定腥味物质的种类、组成和含量,为兔肉脱腥以及加工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萃取,以提取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定量加入内标物质2,4,6-三甲基吡啶(TMP),通过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对兔肉腥味物质进行分析鉴定。计算气味活度值(OAV),结合气相色谱-嗅闻(GC-O)和感官评价,确定兔肉腥味物质主体成分。【结果】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萃取温度为40℃时,提取率最高达到97.91%,峰面积为1.58×10~9;当萃取时间为4 h时,提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