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78)
- 2023(11810)
- 2022(9852)
- 2021(9179)
- 2020(7623)
- 2019(17614)
- 2018(17764)
- 2017(34414)
- 2016(19037)
- 2015(21376)
- 2014(21590)
- 2013(21125)
- 2012(18953)
- 2011(16895)
- 2010(16662)
- 2009(15040)
- 2008(14719)
- 2007(12701)
- 2006(11004)
- 2005(9595)
- 学科
- 济(74443)
- 经济(74362)
- 管理(53568)
- 业(50669)
- 企(42027)
- 企业(42027)
- 方法(34124)
- 数学(29320)
- 数学方法(28942)
- 农(20667)
- 中国(20490)
- 业经(17807)
- 财(17461)
- 学(17078)
- 地方(15476)
- 农业(13863)
- 理论(12865)
- 制(12556)
- 贸(12377)
- 贸易(12370)
- 和(12092)
- 易(11984)
- 技术(11648)
- 环境(11476)
- 务(11321)
- 财务(11251)
- 财务管理(11235)
- 企业财务(10586)
- 银(10346)
- 教育(10314)
- 机构
- 大学(266174)
- 学院(263931)
- 管理(106094)
- 济(100045)
- 经济(97759)
- 理学(92455)
- 理学院(91439)
- 管理学(89632)
- 管理学院(89181)
- 研究(87133)
- 中国(63177)
- 京(57250)
- 科学(56599)
- 财(44414)
- 所(43662)
- 农(43461)
- 业大(41373)
- 研究所(40102)
- 中心(38942)
- 江(37652)
- 财经(36287)
- 北京(36028)
- 范(35604)
- 师范(35270)
- 农业(34079)
- 经(32976)
- 院(31958)
- 州(30967)
- 经济学(29133)
- 师范大学(28568)
- 基金
- 项目(186261)
- 科学(145666)
- 研究(135500)
- 基金(134468)
- 家(117417)
- 国家(116425)
- 科学基金(99913)
- 社会(83673)
- 社会科(79139)
- 社会科学(79119)
- 省(72829)
- 基金项目(71956)
- 自然(66015)
- 自然科(64456)
- 自然科学(64441)
- 自然科学基金(63252)
- 教育(61648)
- 划(61463)
- 编号(55884)
- 资助(55002)
- 成果(44946)
- 重点(41357)
- 部(40173)
- 发(39305)
- 创(38280)
- 课题(38001)
- 科研(35679)
- 创新(35672)
- 项目编号(34465)
- 大学(34347)
- 期刊
- 济(108285)
- 经济(108285)
- 研究(76347)
- 中国(47409)
- 学报(44570)
- 农(40212)
- 科学(40197)
- 管理(38439)
- 大学(33500)
- 财(32312)
- 学学(31383)
- 教育(30519)
- 农业(28239)
- 技术(22742)
- 融(19843)
- 金融(19843)
- 业经(18240)
- 财经(16943)
- 经济研究(16863)
- 图书(16059)
- 问题(14610)
- 经(14271)
- 业(14213)
- 科技(13614)
- 理论(13426)
- 版(12629)
- 实践(12544)
- 践(12544)
- 技术经济(12493)
- 现代(12221)
共检索到3762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星彩 葛红光 郭小华 甄宝勤
在压力24-30 MPa和温度400-500℃条件下,以Cu2为催化剂、H2O2为氧化剂、在连续流管式 反应器中进行了催化超临界水氧化偏二甲肼试验,研究温度、压力、停留时间和Cu2质量浓度对偏二甲肼氧化降解 的影响结。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水中偏二甲肼能被有效去除。偏二甲肼的去除率随反心温度和压力的升高、停留时间 的延长和Cu4质量浓度的增大而提高。当压力为30MPa、温度为450℃、停留时间为3.9 s、Cu-质量浓度为15 mg/L时,COD去除率可达97.8%。
关键词:
超临界水氧化 偏二甲肼 Cu- 催化剂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朱建鲁 吴佳凌 胡其会 李玉星
利用特征线法对超临界CO2的管道特殊工况进行了模拟,旨在让学生学习新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手段,并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CO2运输作为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中的中间环节,承担着将CO2从捕集地输送到封存地的任务。其中最常用的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该文建立了以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为基础的描述管道内一维气体流动的数学模型,采用特征线法进行求解,利用MATLAB编程计算,对CO2管道进行了操作模拟。该过程能够使学生掌握特征线法,了解超临界CO2管道运行规律,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关键词:
特征线 CO2管道 特殊工况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彩娥 许克勇 李元瑞 李婷婷 李卫星
【目的】研究猕猴桃籽油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为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和进一步富集其中α-亚麻酸奠定基础。【方法】用动态相平衡法研究压力在20、25、30、35MPa,温度为35、40、45℃,水分含量为2.6%、4.08%、5.6%、6.0%、7.67%、9.23%时猕猴桃籽油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变化规律。【结果】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的转变压力约为27.8MPa;压力在30MPa、35MPa,温度为40、45℃时,猕猴桃籽油的溶解度为8.9~11.2g·kg-1CO2;较适宜的萃取条件为压力30~35MPa、温度40℃;超临界CO2萃取猕猴桃籽油时物料的水分含量应保持在5%~7...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子木 江泓升 诸葛伟林 钱煜平 张扬军
超临界二氧化碳(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S-CO_2)Brayton循环是中温高压循环,采用该循环可回收利用燃气涡轮和内燃机等交通动力系统的高温排气能量,从而提高动力系统效率。压缩机高效稳定运行对S-CO_2 Brayton循环的循环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从实验、一维流动分析、三维流动特性和流动控制4个方面综述了S-CO_2离心压缩机流动特性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关于工质临界点附近的剧烈物性变化对压缩机内部流动带来的问题及其研究内容,同时总结了S-CO_2离心压缩机流动特性的相关研究,并提出未来S-CO_2离心压缩机流动特性的研究重点。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时海香 仲山民 吴峰华
为了得到萃取常山胡柚Citrus paradisi‘Changshan Huyou’天然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规模化、产业化提取常山胡柚天然色素提供理论依据,以常山胡柚外果皮为原料,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对常山胡柚天然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并对提取中的若干关键因素如萃取时间、萃取压力、夹带剂(体积分数为95%乙醇)用量和萃取温度等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到了常山胡柚天然色素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时间2 h,萃取压力25 MPa,夹带剂(体积分数为95%乙醇)用量300 mL,萃取温度35℃。提取后将色素液烘干至恒质量,从而计算其得率,常山胡柚天然色素的提取率为3....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张超星 谭宗颖 朱相丽 万昊
【目的/意义】更好地利用web of science中提供的作者关键词及增补关键词以便得到更为准确的情报分析结果。【方法/过程】利用情报工作中的常用分析工具对比了作者关键词、增补关键词及两者结合的关键词所产生的分析结果的异同及其与实证领域发展特点的吻合程度。【结果/结论】给出了不同情报分析目的下选择合适关键词类别的相关建议。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丰俊 王建中 王宪昌 王建军
由于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 ,核桃蛋白又容易变性 ,所以普通的油脂制取方法对该产品品质有不利的影响 .根据核桃油的品质特性 ,该试验对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核桃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 .通过对萃取压力、萃取温度、物料粒度、萃取时间 4个操作条件的试验探索 ,得出了最佳操作工艺参数 :压力 32MPa、温度 4 0℃、物料粒度 30目 (即粒径约为 0 5mm)、萃取时间 3 5h .采用该工艺制取的核桃油完全可以达到一级食用油标准 ,也符合欧洲经济共同体 (EEC)对核桃油的要求 .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 萃取 核桃油 萃取率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谭晓梅 白建文
一、中国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发展与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有75%的电力来自燃煤发电。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中国一直很重视发展煤电技术,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随着先进燃煤技术的推进,在电力产能不断提高的同时,单位电量的能耗也在不断下降。从2003年到2009年,短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欣新 李国民
对提取工艺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CO2流量等因素对冬凌草甲素萃取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以25 M Pa为宜;萃取温度以55℃为宜;萃取的最佳时间范围为2.5~3 h;分离温度以40℃为宜;CO2流量在60 kg/h时为萃取的最高值,但有波动.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志
研究了影响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白芨组分的各种因素,获得了CO2流体萃取白芨组分的最佳工艺。以干粉减少量,萃取物质量和薄层层析(TLC)对萜类的检测作为萃取指标,以压力,温度,夹带剂种类和萃取时间作为影响因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正交设计实验,研究超临界萃取的优化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单因素实验的适宜萃取温度为55℃,压力为25 MPa,夹带剂为无水乙醇,多因素正交实验表明,萃取温度为55℃,压力为20 MPa,萃取时间为1.5 h,夹带剂乙醇用量为干粉的1.5倍(g/mL比值)为最佳萃取工艺流程,在该条件下的萃取率为0.77%。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钱学仁 李坚
在半连续实验装置上 ,运用非等温动态萃取技术 ,进行了木材亚 超临界乙醇 (有或无水 )萃取特性的研究 ,主要考察了压力和水对木材亚 超临界乙醇萃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木材主要萃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 1阶段温度范围为 2 0 0℃~ 2 80℃ ,在 2 5 0℃左右萃取物生成速率有极大值 ;第 2阶段温度范围为 2 80℃~ 380℃ ,在 35 0℃左右萃取物生成速率有极大值 ,该阶段同时生成大量气体。提高压力或增加混合溶剂中水的摩尔分数均能使木材转化率和萃取物产率增加 ,气体产率降低。压力效应主要体现在 2 5 0℃以后 ,而水效应主要体现在 30 0℃以前。通过温度、...
关键词:
木材 亚临界萃取 超临界萃取 乙醇 水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李玉星 滕霖 胡其会 赵青
放空流程设计是高压管道设计的必要环节,基于Joule-Thomson效应原理,设计了用于放空过程研究的撬装实验装置,进行了超临界CO_2多级放空实验研究。综合考虑了管道强度、节流管末段稳压、瞬态喷射力及噪声安全防护等因素,确保实验安全可靠。实验研究了多级放空过程中管内流动参数的变化规律及管外气云喷射扩散规律,为超临界CO_2管道放空设计提供的新思路。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湘洲 张炎强 张金玲 罗正
建立姜黄油及姜黄色素的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在超临界CO2萃取姜黄油前处理工序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微波法提取姜黄色素过程中各操作参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比较组合工艺与其他工艺在提取条件、产品得率、纯度等方面的差异。优化后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温度45℃,料液比1∶11,乙醇体积分数80%,时间2min,姜黄色素得率达到3.22%。超临界-微波联合提取工艺完成了姜黄油和姜黄色素的分步提取,而且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姜黄油和姜黄色素的提取、分离同时实现的效果,更有利于后期精制。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怡 陈鑫 林旭 郑宝东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柚籽精油,研究了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及CO2流量等因素对柚籽精油得率的影响,进行最佳工艺优化;同时对柚籽精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为16 L.h-1、萃取时间1 h,精油得率达33.90%。气象色谱分析表明,柚籽精油中饱和脂肪酸占32.11%、不饱和脂肪酸占66.65%.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柚籽 精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谭云 胡铁 贾媛 吴红 黎继烈
为了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缬草油的优化工艺条件,以缬草油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设计,探讨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对缬草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压力21 MPa、CO2流量20 L/h,萃取温度45℃条件下,萃取90 min,缬草油得率为(4.250±0.003)%,与模型预测值接近,表明所建回归模型可靠。
关键词:
缬草 缬草油 超临界CO2萃取 响应面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