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01)
2023(5799)
2022(4882)
2021(4358)
2020(3594)
2019(7818)
2018(7472)
2017(13712)
2016(7491)
2015(8018)
2014(7761)
2013(7461)
2012(6582)
2011(5970)
2010(5694)
2009(5253)
2008(4982)
2007(4183)
2006(3611)
2005(2990)
作者
(24644)
(20646)
(20558)
(19212)
(12846)
(10079)
(9091)
(8187)
(7710)
(7027)
(6964)
(6767)
(6637)
(6586)
(6332)
(6326)
(6228)
(6166)
(5960)
(5772)
(5373)
(4993)
(4778)
(4742)
(4621)
(4515)
(4454)
(4417)
(4216)
(4081)
学科
(27076)
经济(27045)
管理(22271)
(21388)
(16614)
企业(16614)
方法(13244)
数学(11840)
数学方法(11740)
(8371)
(7471)
中国(7242)
(7088)
(7082)
贸易(7079)
(6922)
业经(6516)
农业(5889)
技术(5550)
环境(5416)
(4779)
(4778)
财务(4769)
财务管理(4764)
(4610)
银行(4572)
企业财务(4526)
地方(4383)
产业(4289)
(4285)
机构
大学(108227)
学院(107533)
(41686)
管理(41227)
经济(40967)
研究(37250)
理学(36887)
理学院(36446)
管理学(35662)
管理学院(35498)
(27576)
中国(27192)
科学(26720)
业大(23196)
(22732)
农业(22309)
(19649)
研究所(18534)
中心(17309)
(16784)
农业大学(15407)
(14879)
财经(14162)
北京(13813)
(13443)
(13056)
经济学(12490)
(12372)
(12217)
科学院(12167)
基金
项目(82461)
科学(64172)
基金(61316)
(57349)
国家(56883)
研究(51292)
科学基金(47765)
自然(33968)
社会(33932)
基金项目(33351)
自然科(33208)
自然科学(33194)
自然科学基金(32646)
(32404)
社会科(32300)
社会科学(32291)
(28094)
资助(23859)
教育(23188)
重点(18862)
计划(18284)
编号(18216)
(17738)
(17136)
(17060)
科研(16681)
创新(16622)
科技(16523)
(15623)
国家社会(14765)
期刊
(38748)
经济(38748)
学报(26557)
研究(24986)
(23579)
科学(21384)
大学(18996)
中国(18729)
学学(18354)
农业(15976)
管理(13771)
(12149)
(8690)
业大(8275)
技术(8051)
(7613)
金融(7613)
经济研究(7192)
业经(7111)
农业大学(7039)
(6932)
教育(6709)
科技(6687)
财经(6547)
(5555)
商业(5401)
问题(5369)
资源(5366)
林业(5174)
技术经济(5047)
共检索到144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丹焱  崔翔  邹俊  陈应泉  王贤华  杨海平  陈汉平  
木焦油是生物质热解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超临界乙醇提质木焦油能够有效降低木焦油的分子量,有利于木焦油的进一步利用。以湖北鄂州生物质热解多联产示范基地的木焦油为原料,在高温高压反应釜上深入研究反应温度对超临界乙醇系统在氢气氛围下提质木焦油的影响,其中反应温度分别为280,300,320,340℃。采用气相色谱法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法对原料和热解产物进行分析。采用固定床模拟GC-MS气化室的实验,定义吹扫出去的成分为轻质油组分,残留的成分为重质油组分。结果表明,在超临界乙醇系统下,木焦油的绝大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陶红秀  解新安  郑朝阳  汤成正  战晓青  
【目的】研究亚/超临界乙醇自由基对玉米秸秆纤维素液化的作用机理。【方法】利用间歇高压反应釜,在反应温度200~320℃、反应时间30min条件下,对比研究亚/超临界乙醇液化和热裂解下反应温度对玉米秸秆纤维素产物收率的影响,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分别对产物中重油和轻油的组成、原料和固体残渣特性等进行分析。【结果】1)与热裂解相比,当反应温度为320℃时,玉米秸秆纤维素在亚/超临界乙醇作用下,重油产物收率由5.0%上升至13.8%,固体残渣收率由29.7%下降至17.8%,乙醇自由基促进了玉米秸秆纤维素液化,同时抑制了残渣的生成。2)玉米秸秆纤维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逾泽  吕欣  
【目的】优化小麦和玉米秸秆的亚临界水处理条件,并考察最优条件下处理残渣的酶解和发酵特性。【方法】采用亚临界水法分别处理小麦和玉米秸秆,以水可溶部分的总还原糖含量为响应值,通过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处理温度和时间,并研究最优条件下2种原料处理后的残渣的同步酶解和发酵生产乙醇过程。【结果】小麦和玉米秸秆的最优亚临界水处理条件分别为:194℃,0min和190℃,0min;在此条件下,处理后小麦秸秆中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比处理前减少44.9%,4.9%和74.7%,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对应的3种成分含量分别比处理前减少34.2%,7.2%和69.5%。小麦秸秆的残渣酶解-发酵率优于玉米秸秆,小麦...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张雪飞  蒋康  吴超凡  刘克非  吴庆定  
【目的】为探究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能,为生物油基再生沥青的制备与储存奠定基础。【方法】采用软化点试验、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组分分析试验和红外光谱试验测试并比较了基质沥青、木焦油基再生沥青和RA-102再生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及其性能变化规律。【结果】热储存作用可提高沥青的软化点而降低其稳定性,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热储存稳定性弱于基质沥青、强于RA-102再生沥青。热储存可提高沥青的复数模量并降低其相位角。木焦油、生物质纤维及增塑剂的协同强化作用可提高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抗变形能力,进而表现出较好的弹性。沥青的胶体状态与热储存时间有较大关联,热储存时间的延长会使沥青产生一定程度的老化,沥青由溶胶态转变为溶-凝胶态。沥青的胶凝指数随热储存时间延长而升高,导致流动性降低,沥青变得脆硬。热储存作用促使沥青发生氧化反应,高温条件下沥青的芳香分官能团峰强度降低而羰基和亚砜基官能团峰强度升高,沥青内部组分发生变化。【结论】与RA-102再生沥青相比,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再生剂相不易与沥青相产生分离,在搅拌均匀的前提下,木焦油基再生沥青的可储存时间更长,使用性能更稳定。热储存对再生沥青使用性能有一定程度的削弱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应尽可能缩短再生沥青的高温储存时间,并在拌制混合料前搅拌均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谭晓梅  白建文  
一、中国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技术发展与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有75%的电力来自燃煤发电。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中国一直很重视发展煤电技术,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随着先进燃煤技术的推进,在电力产能不断提高的同时,单位电量的能耗也在不断下降。从2003年到2009年,短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苏锶如  薛俊杰  马中青  蔡博  张文标  袁世震  卢如飞  
【目的】生物质气化技术是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利用技术。研究气化温度对气化产物特性的影响机制,构建气化产物特性的演变规律,对中国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方法】以玉米Zea mays秸秆、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壳和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等3种农林生物质废弃物为原料,以空气为气化剂,采用自制的微型固定床气化装置,开展3种生物质的气化多联产研究,系统研究了不同气化温度(700、800、900℃)对气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对气化三相产物(可燃气、生物质炭与焦油)特性的影响机制。【结果】随着气化温度从700℃增加至900℃,可燃气的质量产率逐渐增加,而生物质炭和焦油的质量产率逐渐减小。较高的气化温度有利于提升可燃气的热值。在3种原料中,马尾松可燃气的热值最高,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质量分数分别为40.03%、18.27%和18.29%,低位热值达13.58 MJ·m~(-3)。随着气化温度的增加,生物质炭中的碳元素质量分数增加,氢元素质量分数下降,灰分质量分数大幅增加,其中马尾松炭的热值最高,达到29.7 MJ·kg~(-1)。随着气化温度的增加,3种原料的气化液体产物中酸类、醇类、醛酮类、呋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逐渐减小,而芳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大幅增加,其中马尾松的芳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达到61.12%。【结论】气化温度对生物质气化三相产物的产量及特性有显著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气化温度对提高生物质可燃气热值及气化效率至关重要。图6表2参25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邱坚  李坚  刘一星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对木材-SiO2醇凝胶复合材的干燥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受到木材的包围,木材-SiO2醇凝胶复合材的超临界干燥工艺条件最终确定为动态和静态干燥温度为50℃,动态和静态压力为25MPa,动态干燥时间为180min。经扫描电镜观察,木材-SiO2气凝胶在微观上有良好的网络结构,SiO2气凝胶与木材有良好的结合并保持木材的孔隙结构。通过透射电镜观测,所制备的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材料中的SiO2气凝胶是由直径约13~300nm的SiO2颗粒构成的连续网络结构。超临界CO2流体干燥的木材-SiO2气凝胶复合材表现突出的增容现象,由于紫椴与西南桤木结构不同,两者的增容率有较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庸  于华忠  杜亚填  张敏  曾健青  萧浪涛  
采用超临界CO2流体技术对虎杖中白藜芦醇进行萃取,获得了初步萃取条件:萃取釜压力25MPa,温度50℃;解析釜压力5.7MPa,温度46℃,用无水乙醇及CY(自制)作为改性剂,同时用HPLC对萃取物进行白藜芦醇含量测定,可知CY作为改性剂效果最佳.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颖  王欣  王馥  
以葡萄籽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对葡萄籽油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其最佳工艺条件是:葡萄籽粒度40目,含水量4.62%,压力30MPa,萃取温度43℃,萃取时间93min,一级分离压力30MPa,分离温度45℃;二级分离压力6MPa,分离温度35℃,葡萄籽油的萃取率为93.3%。超临界CO2提取的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0%,亚油酸含量高达67.8%。对得到的葡萄籽油进行理化指标测定,结果显示超临界CO2萃取得到的葡萄籽油的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溶剂法提取精炼后的葡萄籽油。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贤  薛文通  
试验研究了超临界CO2 萃取小麦胚芽油时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 循环量对小麦胚芽油萃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萃取压力对萃取率的影响大于温度 ;在萃取压力为 2 0~ 3 8MPa范围内 ,萃取压力对萃取率影响非常明显 ,随着压力的增大萃取速率显著加快 ;萃取小麦胚芽油的最佳萃取温度为 3 8~ 43℃ ;在低CO2 循环量条件下 ,萃取速率主要受分离速度的影响 ,并随循环量的增加 ,萃取速率加快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常伟  林星  汪雪琴  蔡政汉  吕建华  黄彪  
以杉木屑为原料,研究磷钼酸在亚/超临界甲醇条件下的催化液化性能,并探讨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杉木屑用量对杉木屑液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磷钼酸在亚/超临界甲醇条件下具有很好的催化液化性能.在150 m L甲醇、0.5 g催化剂、1 g杉木屑、240℃条件下反应30 min,液化率达到93.32%.采用SEm、FT-iR和gC-mS对液化残渣、轻油和重油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残渣主要是由木质素或木质素衍生物组成;而液化产物轻油主要是由酯类、酚类、醛类、酮类等组成,主要是由纤维素及半纤维素与甲醇反应得到;而液化产物重油中的酚类物质主要是由木质素液化反应得到.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范守城  张云茹  
酵母菌在乙醇发酵过程中,随着发酵进行乙醇逐渐积累将抑制发酵过程的进行,导致酵母菌的生长速率和发酵效率下降。为了消除发酵过程的这种抑制作用,根据乙醇的易挥发性,可以用N2作为载气,将发酵液中乙醇载出,从而降低发酵液中的乙醇浓度,提高乙醇发酵效率。本试验研究了在不同底物浓度条件下,乙醇气提发酵过程中发酵性能随时间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葡萄糖浓度从50 g/L增加到150 g/L,乙醇产量逐步增加,葡萄糖消耗完全;但当葡萄糖浓度达到200 g/L时,残余葡萄糖量增加,乙醇产量下降;而在气载条件下当葡萄糖初始浓度为150 g/L时酵母菌乙醇发酵性能最好,同时载气能有效消除产物乙醇对酵母菌乙醇发酵的...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许欣新  李国民  
对提取工艺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温度、CO2流量等因素对冬凌草甲素萃取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萃取压力以25 M Pa为宜;萃取温度以55℃为宜;萃取的最佳时间范围为2.5~3 h;分离温度以40℃为宜;CO2流量在60 kg/h时为萃取的最高值,但有波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荣  王艳  任吉君  周小梅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利用正交设计,对影响罗勒挥发油萃取工艺参数(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以及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罗勒挥发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是:萃取压力为12MPa,萃取温度为45℃,萃取时间为2h,萃取率达0.761%.所获得的挥发油呈黄色半透明状,具芳香味.采用GC-MS对挥发油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0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萜类物质,占总量的96.64%.相对含量最高的是芳樟醇,占69.83%,其次分别是(+)表-双环倍半水芹烯(6.73%)和1,8-桉叶油素(5.01%).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桃  陈新  徐旭  李龙  何舟  胡海  
【目的】考察从华山松松针中提取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松针挥发油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对松针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超临界CO2萃取松针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参数:萃取压力34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2h。【结论】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松针中挥发油,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的提取率为1.549%,提取率高、分离效果好,所得挥发油为淡黄色澄清透明油状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