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
- 2023(224)
- 2022(207)
- 2021(177)
- 2020(154)
- 2019(356)
- 2018(325)
- 2017(492)
- 2016(264)
- 2015(354)
- 2014(332)
- 2013(330)
- 2012(302)
- 2011(331)
- 2010(287)
- 2009(279)
- 2008(302)
- 2007(230)
- 2006(218)
- 2005(229)
- 学科
- 济(1120)
- 经济(1116)
- 业(749)
- 财(631)
- 管理(624)
- 中国(599)
- 收入(539)
- 企(530)
- 企业(530)
- 学(470)
- 国民(448)
- 方法(432)
- 国民收入(426)
- 富(394)
- 财富(394)
- 农(384)
- 教育(372)
- 数学(341)
- 数学方法(334)
- 农业(320)
- 制(255)
- 理论(250)
- 业经(234)
- 策(234)
- 体(200)
- 劳(189)
- 劳动(185)
- 融(179)
- 金融(179)
- 划(178)
- 机构
- 大学(4460)
- 学院(3922)
- 济(1884)
- 经济(1847)
- 研究(1595)
- 管理(1528)
- 理学(1270)
- 理学院(1243)
- 管理学(1243)
- 中国(1242)
- 管理学院(1229)
- 京(1104)
- 财(938)
- 所(822)
- 科学(803)
- 北京(793)
- 师范(779)
- 范(779)
- 研究所(724)
- 财经(698)
- 师范大学(648)
- 经(647)
- 经济学(626)
- 中心(610)
- 江(586)
- 农(573)
- 教育(569)
- 经济学院(546)
- 院(525)
- 财经大学(522)
共检索到80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赵磊  
                                    
                                
                            
                            我在拜读了孙祁祥同志《市场经济与竞争机会的平等》(见《经济研究》1993年第8期,以下简称孙文)一文后,获益匪浅。尤其是孙文就竞争机会平等体制含义的理论阐发,以其独道的见解令人耳目一新。但是,对于孙文有关起点平等与竞争机会平等的联系,我还心存一些疑问。在此提出来,希望得到孙祁祥同志及学术界同仁的点拨。 起点不平等,机会能平等吗?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陈静  王海平  
                                    
                                
                            
                            中文书名目录排列方法之我见─—与梁平等同志商榷陈静,王海平(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211800)《图书情报知识》1994年第1期刊登了梁平等同志撰写的《关于中文书名目录排列法的题问》一文(下称《问题》),读后深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所感动。但笔者对...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一兵  
                                    
                                
                            
                            机会平等对能否实现共同富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利用机会集概念来检验机会不平等的程度,阐述了机会集的定义及估计方法,并采用非参数核函数方法,根据实际情况用MonteCarlo模拟隔代收入分布,在此基础上计算机会集。通过检验这些机会集的特征,表明父亲收入的高低对子女机会及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旨在减少机会不平等的措施。
                            关键词:
                                
                                    
                                    
                                        机会集  核函数  收入流动性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八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中方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孙尚清因工作过度劳累突发疾病,经紧急抢救无效,于4月29日在京逝世,终年65岁。孙尚清的遗体5月8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江泽民、李鹏、乔石、朱镕基送了花圈,朱镕基、胡锦涛、李铁映、温家宝、王光英、罗干向孙尚清遗体告别。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莹  吕光明  
                                    
                                
                            
                            在Roemer的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下,本文首先将基于参数回归不平等分解的Fields法和Shapely值法拓展运用到机会不平等的测度研究中,然后采集CHIP2008城镇数据构建努力集和环境集,对机会不平等引致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及决定因素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1由Fields法和Shapely值法估计得到的各因素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程度排序大体一致。相对而言,环境集中的性别和地区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机会不平等引致程度的决定因素;Shapely值法相比Fields法对收入不平等的分解更加合理准确,因此更适用于估计机会不平等对收入不平等的引致程度。2基于Shapely值法估计得到的机会不平等引致城镇总体收入不平等程度在1/3以上。尽管机会不平等引致程度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上述总体判断。以上结论对我国城镇收入不平等的调控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莹  
                                    
                                
                            
                            基于直接法机会不平等测度,将收入不平等分解为机会不平等与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分析了三者的变动趋势,并进一步探析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根源,研究机会不平等与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在收入不平等的上升与下降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采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研究发现:1989—2011年间,中国居民机会不平等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收入不平等的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女性内部的机会不平等程度高于男性;以2000年为分界点,1989—2000年间农村居民机会不平等高于城镇,2000年之后城镇高于农村;西部地区的机会不平等程度较低,而东部地区机会不平等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对收入不平等变动的根源探析发现,公平合理的不平等在收入不平等变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收入不平等的下降阶段,公平合理不平等的贡献率远高于机会不平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孙祁祥  
                                    
                                
                            
                            一、竞争机会平等的体制含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包含了许多质的规定,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涵就是以大锅饭为特征的平均主义必须让位于以优胜劣汰为特征的竞争机会的平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衡量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在中国真正建立起来了的标志,就是看竞争机会平等的机制是否在经济生活中运行。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凤岐  
                                    
                                
                            
                            解决受教育机会平等问题,有两种典型的方案第一,为每个人提供与其能力水平和倾向性相适应的教育;第二,为每个人提供相同的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为每个人提供相同的教育,是教育平等的基本要求;而在没有真正实现基础教育平等的时候,在选拔接受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的时候,应该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区别对待。
                            关键词:
                                
                                    
                                    
                                        教育政策  受教育机会  平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飞  
                                    
                                
                            
                            教育机会平等观念具有情境性。古代的教育机会平等观念源于自然法理念,机会平等的观念存在于个体的道德结构中。现代教育机会平等观认为教育机会平等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和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在教育社会中,高等教育机会平等作为法权,首先在于机会,而不在于平等。机会的三个隐含的要素是机会的主体、机会的目标、机会主体和目标之间的关系,平等是高等教育机会平等推论要素。高等教育机会的结构正逐渐从理论形态向高等教育政策实践演进。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机会平等  要素  结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立科  
                                    
                                
                            
                            随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然而,规模的扩大并没有改变入学机会不公平的现象,特别是来自社会弱势群体家庭子女并没有从高等教育发展中受益。影响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的因素很多,但人们拥有文化资本的多寡是影响高等教育机会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文化资本以作品、文凭、学衔为符号,以学历为制度化形态在高等教育机会和选择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拥有丰富文化资本家庭的学生多选择精英大学,拥有较少文化资本家庭的学生多选择大众化高等院校。
                            关键词:
                                
                                    
                                    
                                        文化资本  高等教育  机会平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龚锋  卢洪友  
                                    
                                
                            
                            本文提出机会平等导向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优化设计思路,即转移支付应补偿处于不利环境的地方政府,但不应补偿公共服务供给努力程度不足的地方政府。在此基础上,运用Roemer和Moreno-Ternero的机会平等分析框架,以及中国2000—2006年地级市的数据,评估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的机会平等效应,并对实现最优机会平等目标的转移支付配置方案进行测算。实证结果显示:(1)现有总转移支付有效降低了地方自有财政收入的机会不平等程度,但与最优配置方案相比,总转移支付过度向东部地区倾斜,其政策效应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2)专项补助的机会平等效应最高,税收返还的机会平等效应最弱,一般财力性转移支付的机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锋  李智  雷欣  
                                    
                                
                            
                            本文致力于检验当全体居民的努力提高之后,由外部环境差异导致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能否显著降低,从而回答"努力能否改变命运"的问题。具体而言,本文将CGSS样本按出生年代划分为"50后"、"60后"、"70后"和"80后"四个群体,采用基于随机参数Logit模型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构造所有个体均付出最高努力时的"反事实"收入分布,测算并比较实际收入分布和"反事实"收入分布的机会不平等指数,从而检验努力提高能否改善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程度。结果显示,四个出生年代居民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占比达到35%-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龚锋  李智  雷欣  
                                    
                                
                            
                            本文致力于检验当全体居民的努力提高之后,由外部环境差异导致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能否显著降低,从而回答"努力能否改变命运"的问题。具体而言,本文将CGSS样本按出生年代划分为"50后"、"60后"、"70后"和"80后"四个群体,采用基于随机参数Logit模型的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构造所有个体均付出最高努力时的"反事实"收入分布,测算并比较实际收入分布和"反事实"收入分布的机会不平等指数,从而检验努力提高能否改善收入分配的机会不平等程度。结果显示,四个出生年代居民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占比达到35%-43%;当所有个体的努力达到最高程度时,"50后"居民的收入分配机会不平等仅降低4.98%,"60后"和"70后"居民机会不平等的降幅高达50%左右,而"80后"居民机会不平等则降低22%;优势和劣势环境群体因努力程度提高而实现的收入增长幅度不同,是不同出生年代机会不平等指数降幅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本文认为,政府应致力于弱化外部环境的影响,提高努力的回报,对因外部环境不利而陷入贫困的居民进行重点救助,为弱势群体通过努力改变命运创建足够的平台和畅通的渠道。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谢小平  付康  邹文理  
                                    
                                
                            
                            文章认为,我国的低生育意愿嵌入在“望子成龙”的文化背景和机会不平等的结构性特征中;子女的成就会给居民带来荣耀和满足,但由于机会不平等的影响,付出同等努力程度后子女却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成就或回报;这时,由于子女成就的不确定性,生育意愿将受到抑制。不仅如此,从机会不平等对居民生育意愿的抑制效果看,家庭对子女成就的重视程度、社会必要养育成本和收入水平均对该抑制效果有重要影响。基于CGSS等数据,本文对系列理论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机会不平等显著抑制了我国居民的生育意愿,在更换模型设定、重新测算机会不平等和采用工具变量法等检验后,证实两者存在稳健的因果关系;(2)从影响渠道看,机会不平等会降低预期子女成就,进而抑制居民生育意愿;(3)社会必要养育成本越高,意愿生育水平越低;但即使降低了社会必要养育成本,机会不平等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仍存在,甚至在社会必要养育成本较低时,其边际作用更大;(4)从其他调节变量看,工资收入提升可缓解机会不平等对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而家庭对子女成就的重视程度则加剧其抑制效果。本文的发现有助于理解我国生育意愿偏低的特征事实,并拓展了对机会不平等及其影响的研究。
                            关键词:
                                
                                    
                                    
                                        生育意愿  机会不平等  机制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