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56)
2023(6918)
2022(5756)
2021(5106)
2020(4148)
2019(9112)
2018(8621)
2017(15683)
2016(8866)
2015(9272)
2014(8830)
2013(8599)
2012(7633)
2011(6908)
2010(6797)
2009(6056)
2008(5905)
2007(5007)
2006(4365)
2005(3557)
作者
(29275)
(24506)
(24499)
(22978)
(15230)
(12019)
(10719)
(9604)
(9302)
(8451)
(8386)
(8016)
(7889)
(7745)
(7704)
(7472)
(7468)
(7325)
(6897)
(6881)
(6443)
(5891)
(5733)
(5619)
(5493)
(5366)
(5355)
(5256)
(5134)
(4998)
学科
(32427)
经济(32395)
管理(25255)
(22360)
(16814)
企业(16814)
方法(15352)
数学(13810)
数学方法(13671)
环境(11140)
(10508)
(10110)
中国(7799)
业经(7768)
(7663)
(7517)
贸易(7517)
农业(7426)
(7345)
(6606)
生态(6163)
地方(6012)
技术(5814)
(4982)
资源(4977)
产业(4943)
(4827)
(4696)
财务(4693)
财务管理(4688)
机构
学院(126148)
大学(125644)
(48788)
经济(47980)
研究(46685)
管理(45922)
理学(41376)
理学院(40807)
管理学(39892)
管理学院(39699)
(35185)
科学(34627)
中国(32207)
农业(28328)
业大(28318)
(26190)
(25613)
研究所(24370)
中心(20455)
农业大学(19278)
(18823)
(17665)
(16982)
财经(16174)
科学院(16022)
(15852)
(15771)
北京(15767)
(15478)
师范(15113)
基金
项目(98708)
科学(76725)
基金(72818)
(69093)
国家(68562)
研究(61532)
科学基金(56647)
社会(40505)
自然(40045)
基金项目(39600)
(39460)
自然科(39059)
自然科学(39041)
社会科(38546)
社会科学(38534)
自然科学基金(38380)
(34278)
资助(28147)
教育(27005)
重点(23281)
计划(22330)
(21516)
编号(21319)
(20942)
科技(20433)
(20426)
科研(20031)
创新(19677)
(18983)
国家社会(17716)
期刊
(46949)
经济(46949)
学报(32891)
(30524)
研究(28237)
科学(26777)
大学(22629)
学学(22082)
中国(21307)
农业(20811)
管理(13860)
(12848)
(11815)
业大(9962)
业经(8868)
农业大学(8291)
(8204)
经济研究(8038)
科技(7975)
资源(7787)
林业(7689)
教育(7474)
财经(7412)
技术(7297)
(7259)
金融(7259)
中国农业(6586)
问题(6424)
(6354)
自然(5866)
共检索到1662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严俊  王莹  Y.Gutterman  E.Nevo  程剑平  
为探讨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野生二棱大麦物候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斯皮尔曼秩相关性(Spearman’s Rho Correla-tion)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s)方法,研究了起源地生态地理因素对以色列6个群体16个生态型野生二棱大麦的物候期及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粒重与起源地的14个生态地理因素中的8个因素有显著相关性(P<0.05),生长期、旗叶面积、株高、穗长、芒长和每穗小穗数分别与纬度、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湿度和年平均蒸发量等因素有显著相关性(P<0.05);生态地理因素中的水分、温度和地理因素对野生二棱大麦的11个物候期及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程晓彬  赵钢  薛文韬  程剑平  E.Nevo  严俊  
为给川西高原青稞育种寻求新的种质资源,对起源于约旦不同地区16个群体的48个基因型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3449 m地方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有群体都能正常生长且适应性很强,不同群体间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差异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物候期及各农艺性状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对物候期间、农艺性状之间以及物候期与农艺性状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各物候期间呈显著正相关,百粒重与出苗期无相关性,株高与穗长和百粒重无相关性,芒长与百粒重呈负相关,芒长与穗长呈正相关,穗长与百粒重无相关性。野生二棱大麦良好的性状和差异性特征,可以为川西高原青稞品种改良提供极其丰富的基因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金华  于亚雄  刘丽  程耿  胡银星  程加省  
对2004年至2007年云南省6个试点共计146品种次不同棱型大麦进行产量构成因素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麦的平均产量是六棱>二棱高秆>二棱矮秆;有效穗二棱矮秆最高且变异系数(c.v.%)最小,六棱最低但c.v.%较大;穗粒数是二棱矮秆最低且c.v.%最小,六棱大麦最高但c.v.%最大;千粒重最高的是二棱高秆且c.v.%最小,六棱大麦的千粒重最低。3种类型大麦3因素与产量的相关性大小都是千粒重>有效穗>穗粒数;3因素间的相关性有正有负。偏相关分析同样表明千粒重与产量的偏相关系数最大,所有材料、二棱矮秆、二棱高秆和六棱大麦千粒重每增加1个单位(g),产量分别增加1...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琳  李先德  孙东升  
本文依据适应性价格预期理论,构建了以播种面积度量的中国大麦供给反应模型,并运用2009~2012年中国11个大麦主产区的面板数据对大麦供给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滞后一期大麦价格、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大麦播种面积以及大麦一小麦价格比是影响大麦供给的重要因素;大麦供给缺乏短期价格弹性,但富有长期价格弹性;滞后一期大麦播种面积和滞后二期大麦播种面积都对当期大麦播种面积产生了显著正向的影响,表明大麦供给具有一定的刚性;大麦一小麦价格比对大麦供给也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比较收益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民的大麦种植决策。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雨烟  王颜波  
CBF(C-repeat-binding factor)是植物响应低温胁迫的主要转录因子.本研究对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大麦CBF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比较分析,并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CBF基因的结构、系统发育、染色体定位、顺式作用元件以及共线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转录数据分析了该基因在不同胁迫条件下以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经鉴定,小麦、野生二粒小麦、大麦CBF基因分别为75、31、19个.CBF基因具有很强的保守性,编码蛋白为亲水蛋白,绝大多数具有单一外显子结构,在第5染色体上集中分布;CBF基因家族存在片段串联重复和染色体倍加现象;不同CBF基因具有不同顺式作用元件.在不同胁迫条件下CBF基因表达水平不同,不同组织中的CBF基因表达水平也不同.由此推测CBF基因结构和功能出现分化可能是植物对不同环境的自适应结果,片段串联重复和染色体倍加是CBF基因家族扩张的驱动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贾小玲  孙致陆  李先德  
[目的]大麦价格剧烈波动会直接影响大麦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和大麦产业的平稳发展,研究大麦价格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提升大麦产业链相关主体识别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大麦产业的健康发展。[方法]文章先采用HP滤波法和ARCH类模型分析了2011年4月至2017年2月我国大麦价格波动特征,然后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了我国大麦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结果]我国大麦价格波动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样本期内总体上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我国大麦价格具有显著的波动集聚性,我国大麦价格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在该文选择的影响因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小玲  孙致陆  李先德  
本文基于12个省份大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大麦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6,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样本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不存在非常显著的省际差异;大麦生产各投入要素中,农资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大,人工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小;户主受教育程度、更换大麦品种频率和对大麦种子的满意度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麦种植面积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地区样本农户的技术效率显著低于中部地区样本农户。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强化科技支撑、加快良种良法推广和加强政策支持等提高大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小玲  孙致陆  李先德  
本文基于12个省份大麦种植户的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本农户大麦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0.86,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样本农户大麦生产技术效率不存在非常显著的省际差异;大麦生产各投入要素中,农资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大,人工投入的平均产出弹性最小;户主受教育程度、更换大麦品种频率和对大麦种子的满意度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大麦种植面积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东部地区样本农户的技术效率显著低于中部地区样本农户。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燕强  韩正康  
采用7日龄公雏进行三系列实验,对照组分别饲喂含大麦31%,50%和66%的基础日糖,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粗酶制剂0.2%,0.1%和0.1%,持续饲喂14d。结果表明,粗酶制剂添加于大麦基础日粮可显著提高雏鸡增重(P<0.05),且使其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显著升高(P<0.05),生长激素(GH)含量及T3/T4值有上升趋势,而对胰岛素(Ins)和甲状腺素(T4)含量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敏  向永生  鲁剑巍  
【目的】研究生石灰用量对酸性土壤(pH3.9)降酸效果和大麦幼苗生长的影响,以期明确适宜的生石灰用量,为酸性土壤改良及生石灰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于华中农业大学盆栽场进行,采用土壤培养和盆栽试验方法,依据Ca(OH)2滴定法计算出石灰需要量,设置不施生石灰和生石灰用量0.3、0.9、1.8、2.4和4.8 g·kg~(-1)等6个处理,分别于培养后10、20、30、40、50、60、70和90 d取样8次,监测土壤p H、土壤交换性酸总量、土壤交换性H+含量和土壤交换性铝含量动态变化;于培养后第90天播种大麦,2周后进行观测,研究不同生石灰用量改良后的土壤对大麦幼苗生物量、根系形...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佳岚  李春杰  
为探究不同水分条件和内生真菌互作对牧草型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采用温室盆栽法模拟田间最大持水量(FWC),共设6个水分梯度(50%、60%、70%、80%、90%和100%FWC),对带内生真菌(E+)与不带内生真菌(E–)的乡土草新品种‘河西’野大麦和东北地区优质品种‘萨尔图’野大麦(SA) 3种材料进行试验处理。结果表明:1)野大麦的株高、分蘖数、叶长、茎粗、叶面积、叶绿素含量、根长、干重等农艺指标随着水分含量增加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各材料在80%FWC处理下获得最大值,整体与70%FWC差异不显著(P>0.05)。2)同一水分处理下不同材料的分析表明,‘河西’野大麦的茎粗、分蘖数、株高、叶长、叶面积及地上干重等牧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萨尔图’野大麦,且‘河西’野大麦品种中E+各指标均显著高于E–(P <0.01)。研究发现,70%和80%FWC为野大麦生长适宜含水量,80%FWC在农艺性状上效果最优,70%FWC节水高效,且野大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一定耐涝能力;带有内生真菌的‘河西’野大麦为此次试验中生长发育更具优势的牧草品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婧怡  曹芳芳  李先德  
基于1995—2020年贸易数据,利用HP滤波法、CMS模型分析了中国大麦进口贸易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大麦进口贸易波动方向发生了4次转换,由此划分出5个贸易阶段,且波动方向转换的频率持续加快,波动幅度持续扩大;中国大麦进口长期趋势值的快速增长及实际进口量的上下起伏是引起贸易波动的重要缘由;世界大麦出口规模的扩张难以有效填补中国大麦需求的快速增长,反而由于出口规模的不稳定引发了贸易波动;中国未能及时根据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调整进口来源,未能充分利用新兴大麦出口市场抑制贸易波动;中国具有较好的进口引力基础,但受到贸易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进口引力的作用效果未能与国内市场供需变化相匹配,进而经常引起贸易波动。因此,中国应适时调整进口市场结构,注重新兴市场的培育与运用;进一步发挥进口引力优势,联动国内外两个市场,更好满足国内大麦需求。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婧怡  曹芳芳  李先德  
基于1995—2020年贸易数据,利用HP滤波法、CMS模型分析了中国大麦进口贸易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大麦进口贸易波动方向发生了4次转换,由此划分出5个贸易阶段,且波动方向转换的频率持续加快,波动幅度持续扩大;中国大麦进口长期趋势值的快速增长及实际进口量的上下起伏是引起贸易波动的重要缘由;世界大麦出口规模的扩张难以有效填补中国大麦需求的快速增长,反而由于出口规模的不稳定引发了贸易波动;中国未能及时根据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调整进口来源,未能充分利用新兴大麦出口市场抑制贸易波动;中国具有较好的进口引力基础,但受到贸易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进口引力的作用效果未能与国内市场供需变化相匹配,进而经常引起贸易波动。因此,中国应适时调整进口市场结构,注重新兴市场的培育与运用;进一步发挥进口引力优势,联动国内外两个市场,更好满足国内大麦需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振国  沈其荣  管红英  王震宇  沈康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NaCl胁迫下施氮对大麦幼苗Na+、K+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植株生长的影响.Nacl处理降低幼苗N、K+累积量.施N(100,200mg/kg)可以减少幼苗地上部的Na+含量,增加含K+量和K+向上运输的选择性,降低第3叶的电解质渗出率;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生长速率及幼苗干物重均因施氮而提高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曹莹  姚祥  陈水红  李春杰  
以我国北方优良耐盐牧草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杀菌剂甲基托布津对野大麦内生真菌共生体的生长及生理生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甲基托布津稀释500倍浸泡种子8 h后播种,出苗率显著降低(P<0.05),从85%降至72%,幼苗带菌率显著降低(P0.05);杀菌剂处理后野大麦的C、N、P含量较蒸馏水浸种对照分别显著降低了4.87%、10.99%、13.50%(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