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80)
- 2023(16845)
- 2022(13933)
- 2021(12742)
- 2020(11007)
- 2019(25124)
- 2018(24393)
- 2017(46100)
- 2016(25416)
- 2015(28384)
- 2014(27906)
- 2013(27722)
- 2012(25720)
- 2011(23054)
- 2010(23070)
- 2009(21819)
- 2008(22140)
- 2007(20026)
- 2006(17470)
- 2005(16121)
- 学科
- 济(112978)
- 经济(112856)
- 业(95844)
- 企(84594)
- 企业(84594)
- 管理(84405)
- 方法(51924)
- 数学(42707)
- 数学方法(42414)
- 财(34169)
- 农(33844)
- 业经(32790)
- 中国(30267)
- 务(24400)
- 财务(24379)
- 财务管理(24344)
- 农业(23622)
- 企业财务(23128)
- 贸(22919)
- 贸易(22905)
- 制(22581)
- 易(22316)
- 学(20583)
- 技术(19916)
- 和(18416)
- 划(17812)
- 策(17589)
- 理论(17447)
- 银(17409)
- 银行(17345)
- 机构
- 学院(374998)
- 大学(373710)
- 济(163549)
- 经济(160716)
- 管理(145741)
- 研究(128452)
- 理学(125571)
- 理学院(124242)
- 管理学(122432)
- 管理学院(121749)
- 中国(101274)
- 京(78787)
- 科学(78037)
- 财(74660)
- 农(72993)
- 所(66465)
- 研究所(60349)
- 财经(60198)
- 业大(58824)
- 中心(58444)
- 农业(58097)
- 江(56017)
- 经(54937)
- 经济学(51005)
- 北京(49439)
- 经济学院(46284)
- 院(45022)
- 财经大学(44632)
- 范(43867)
- 州(43578)
- 基金
- 项目(246912)
- 科学(195324)
- 基金(183390)
- 研究(174426)
- 家(162297)
- 国家(160924)
- 科学基金(137626)
- 社会(114137)
- 社会科(108309)
- 社会科学(108275)
- 基金项目(96815)
- 省(94649)
- 自然(90226)
- 自然科(88304)
- 自然科学(88271)
- 自然科学基金(86827)
- 划(80282)
- 教育(78763)
- 资助(74663)
- 编号(67875)
- 重点(55835)
- 部(55310)
- 成果(54017)
- 创(53815)
- 发(52674)
- 业(50688)
- 创新(49733)
- 国家社会(48600)
- 科研(48069)
- 教育部(47155)
- 期刊
- 济(178881)
- 经济(178881)
- 研究(107522)
- 中国(71139)
- 农(66180)
- 学报(63517)
- 财(61267)
- 科学(58040)
- 管理(56339)
- 大学(47240)
- 学学(45116)
- 农业(44772)
- 融(36345)
- 金融(36345)
- 财经(31467)
- 技术(30731)
- 教育(29749)
- 经济研究(29599)
- 业经(29412)
- 业(27217)
- 经(27213)
- 问题(23933)
- 贸(21393)
- 技术经济(21066)
- 世界(19435)
- 版(18611)
- 国际(18590)
- 商业(17760)
- 统计(17536)
- 现代(16969)
共检索到5579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康志勇
文章使用2001~2007年微观企业数据分析中国地方政府经济赶超行为与要素市场扭曲对就业的影响,发现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和要素市场扭曲共同导致资本密集型产业超常发展,并诱发有偏的技术进步,形成资本要素对劳动力要素的替代,最终造成经济快速增长而就业吸纳能力下降。检验结果显示,赶超行为和要素市场扭曲是抑制中国制造业企业就业量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并对不同规模企业就业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因此,作者认为,应纠正经济发展中的赶超行为、缓解要素市场扭曲,以逐步实现符合地区资源禀赋的技术进步,最终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作用从而增加就业。
关键词:
赶超行为 要素市场扭曲 就业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鲁 刘乃全
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数据,本文利用生产法估算制造业企业成本加成并实证检验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成本加成的净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制造企业成本加成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从时间滞后性看,抑制效应具有随滞后期数增加而逐步衰减的趋势特征;从企业异质性看,抑制效应表现出民营企业高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高于内资企业,出口企业高于非出口企业;从行业异质性看,对高新技术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抑制效应表现出由高及低的特征;从区域差异性看,抑制效应主要集中在我国中部和东部地区,且可以凭借区域经济一体化来调节和改善。因此,应加快推进要素市场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以此激发企业市场活力,促进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冼国明 石庆芳
利用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GMM方法,考察了2000—2009年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投资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一是要素市场扭曲与中国投资之间呈倒"U"型关系,要素市场扭曲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地方投资;二是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投资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本文的研究对推进要素市场化和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转变投资拉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投资 市场化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邹涛 李沙沙
要素价格市场化是有效发挥市场竞争选择机制、实现企业优胜劣汰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前提。基于中国经济转型时期要素价格扭曲和企业剧烈更替并存的特征事实,利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研究了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要素价格扭曲显著阻碍了企业有效市场退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要素价格扭曲对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的阻碍效应在所有制、规模、行业、地区和生产率等异质性企业间呈现出显著差异。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影响机制检验结果进一步表明,要素价格扭曲主要通过资本偏向效应、收益扭曲效应、融资约束缓解效应和寻租激励效应等途径显著阻碍了企业有效市场退出。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要素价格扭曲和企业市场退出之间的内在关系,而且为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矫正要素价格扭曲、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参考。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含明
文章将企业异质性同要素价格扭曲整合到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框架中,从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对企业选址的机理进行了探析。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的大样本截面数据,采用序数Probit回归,首次在微观层面考察了市场潜能和要素价格扭曲对于不同生产效率的企业选址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效率较高的厂商在选址时更倾向于市场潜能较高的城市;(2)省域要素价格扭曲水平越高,效率对于企业选址高市场潜能城市的正向影响越大;(3)除平均工资水平外,其他控制变量均影响显著。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卢树立 何振
解决僵尸企业问题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切入点。本文基于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和地区层面宏观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市场扭曲对僵尸企业形成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金融市场扭曲会显著促进僵尸企业的形成;区分企业所有制后发现,金融市场扭曲显著促进了国有企业中僵尸企业的形成;区分资本密集度后发现,金融市场扭曲显著促进了高资本密集度企业中僵尸企业的形成;机制检验结果发现,金融市场扭曲会使得金融资源和政府补贴向国有企业倾斜,并且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利润率。基于上述分析,本文认为,要解决僵尸企业问题,必须加快金融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市场扭曲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僵尸企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王江波 谭周令
从要素市场扭曲的视角分析了中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额保持高速增长而企业研发投入长期不足这一现象的形成机制,并从企业微观层面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对出口企业研发行为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企业对廉价生产要素的过度依赖;在考虑市场竞争后,要素市场扭曲对处于低竞争程度行业中的企业研发抑制作用更强。
关键词:
要素市场 市场扭曲 出口企业 研发行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宗明 吴正倩
资源错配是供给侧扭曲的重要表现,也是阻碍能源产业经济效率提升的重要羁绊。能源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但其相对滞后的市场化进程阻碍了产业经济效率的提高。为了准确厘清资源错配对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首先对能源产业现状进行了剖析,通过半参数估计发现能源行业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资源错配扭曲。基于中国能源产业现状,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不仅可以考虑传统的资源错配要素,而且能够对中间产品这一未涉领域的错配状态进行分析。基于中间产品框架的计算结果表明,忽略中间产品资源错配将导致TFP损失被低估33%以上。在理论计算基础上,本文利用1998—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中间产品扭曲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控制关键变量后,结果仍然显示中间产品市场扭曲能够显著提高能源产业的资源错配程度,中间产品市场的扭曲度增加1%,能源产业的效率损失将提高2.2%—2.4%左右,稳健性检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同时,就资本和劳动这两类传统意义上的错配因子而言,资本市场的扭曲程度也会显著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但劳动力市场扭曲的作用并不显著。另外,政府干预强度的增加也显著降低了能源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这说明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向和领域都需要进一步斟酌。本文的研究在理论和经验上就中间产品错配对能源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进行了详实的考察,这对于纠正能源产业的要素市场扭曲、科学引导和加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蒋含明
本文运用2002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实证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为了克服内生性,选用了样本中各个城市市委书记上任时距离退休年限作为要素市场扭曲的工具变量。回归结果表明:(1)要素市场扭曲对于城镇居民的劳动性报酬具有稳健的负向影响;(2)要素市场扭曲显著提高了我国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报酬水平,但对城镇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机会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总体而言,中国渐进性改革进程中出现的要素市场扭曲对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总结并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要素市场扭曲 收入分配 财产性报酬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高飞 李冠艺
本文考察了企业财务结构差异在资源错配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尝试在要素市场价格扭曲与企业最优化决策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为探索资源错配形成的微观机制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为此,本文以HeisH与Klenow(2009)提出的资源错配模型为基础,设计了一个由异质性企业组成的垄断竞争模型,推断出企业要素投入扭曲是要素市场价格扭曲和个体财务结构差异的共同结果,进而利用1999年~2013年制造业企业数据证实了理论假设。研究发现:在资本价格扭曲的环境下,财务状况恶劣的企业要素投入扭曲程度更严重,其生产更倾向于劳动密集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施炳展 冼国明
"对内改革"是"对外开放"的国内背景;中国"对内改革"渐进性诱发的要素市场扭曲是中国"对外开放"面临的独特约束。基于这一判断,本文从要素价格扭曲视角,利用1999—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重新审视中国企业出口行为。结论认为:中国工业企业要素价格存在严重负向扭曲并有增加趋势;东部地区、外资、港澳台资和私营企业扭曲程度最高;总体上看,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奇迹离不开要素价格负向扭曲;中国企业将国内"生产要素应得"通过低价出口形式转移给了国外消费者;贸易规模扩大、贸易结构优化的同时,更应注意贸易利益分配。
关键词:
要素价格扭曲 企业 出口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健 盘宇章
笔者以创新产出为研究视角,把要素市场扭曲分解为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两部分,以此分析这两个部分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以2000—2014年期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分别测算出其劳动力要素市场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水平,实证检验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和资本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国家层面来看,2000—2014年期间中国劳动力要素市场和资本要素市场均呈现出负向扭曲态势,并且劳动力要素市场扭曲程度显著地小于资本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劳动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康志勇
要素市场扭曲是影响中国本土企业出口的重要因素,对企业选择更多出口还是选择更高的出口数量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出口两种成本影响机制的基础上,运用中国工业部门2001~2007年的企业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选择模型实质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中国本土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的出口选择和出口数量具有相反的影响作用,刺激了更多的企业选择出口,但是抑制了出口企业出口数量的提升;分所有制视角的检验发现,上述影响对于非国有企业更加明显;在采用工具变量控制内生性以后,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珍 李平
文章利用中国微观企业数据,分析、检验了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OFDI的平均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并使用离散时间生存模型考察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OFDI相关存续时间的影响。结果发现,要素市场扭曲与企业OFDI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即要素市场扭曲促进了企业OFDI;异质性特征检验说明要素市场扭曲更倾向于促进非国有企业和高效率企业前往高治理水平东道国进行OFDI;进一步地,要素市场扭曲显著缩短了企业的OFDI准备时间和持续时间,这表明要素市场扭曲在促进企业进行OFDI的同时,受其驱动的企业可能不具备较强的国外"生存"能力。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时磊
经济高速增长与产能严重过剩相伴随是中国经济近年来的显著特征之一。使用微观企业数据检验资本市场扭曲与企业产能过剩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企业债务杠杆主要获取方式的长期债务和商业信用对企业产能过剩程度具有稳健且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资本市场扭曲的主要表现"所有制歧视"和"规模歧视"可能存在着加剧产能过剩的效应;资本市场扭曲通过商业信用的"所有制传递机制"和"规模传递机制"纠偏也具有十分显著的正向产能过剩效应。由此得出结论,资本市场扭曲及其纠偏可能是导致企业产能过剩程度严重的原因,资本市场扭曲虽然可以由商业信用渠道纠偏措施改善其要素配置效率,但这种诱发的纠偏效应具有高昂的社会成本。据此提出在合适时机逐渐...
关键词:
资本市场扭曲 纠偏效应 产能过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