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70)
- 2023(11537)
- 2022(9719)
- 2021(8913)
- 2020(7185)
- 2019(16458)
- 2018(16284)
- 2017(30681)
- 2016(16089)
- 2015(18373)
- 2014(18323)
- 2013(18411)
- 2012(18001)
- 2011(16983)
- 2010(17224)
- 2009(15961)
- 2008(15800)
- 2007(14226)
- 2006(13237)
- 2005(12520)
- 学科
- 济(95923)
- 经济(95842)
- 管理(43940)
- 业(42947)
- 企(33966)
- 企业(33966)
- 方法(30057)
- 中国(28671)
- 地方(25714)
- 数学(25589)
- 数学方法(25423)
- 农(21326)
- 业经(19938)
- 贸(17805)
- 贸易(17790)
- 易(17226)
- 学(16658)
- 地方经济(16163)
- 制(15601)
- 融(14856)
- 金融(14856)
- 银(14642)
- 银行(14628)
- 农业(14549)
- 财(14521)
- 行(14367)
- 发(14040)
- 环境(13047)
- 和(12810)
- 策(12285)
- 机构
- 大学(248679)
- 学院(247126)
- 济(121629)
- 经济(119514)
- 研究(98123)
- 管理(91256)
- 理学(76423)
- 中国(75773)
- 理学院(75476)
- 管理学(74660)
- 管理学院(74142)
- 京(54557)
- 科学(53570)
- 财(51916)
- 所(50013)
- 研究所(44878)
- 中心(42131)
- 财经(40698)
- 经济学(39140)
- 江(37445)
- 经(36948)
- 北京(36104)
- 农(35921)
- 经济学院(34883)
- 院(34515)
- 范(34364)
- 师范(34091)
- 州(29999)
- 财经大学(29917)
- 科学院(29683)
- 基金
- 项目(151744)
- 科学(121023)
- 研究(115347)
- 基金(111486)
- 家(96280)
- 国家(95517)
- 科学基金(81090)
- 社会(77387)
- 社会科(73671)
- 社会科学(73659)
- 基金项目(57222)
- 省(55924)
- 教育(51311)
- 划(47648)
- 自然(47475)
- 自然科(46374)
- 自然科学(46364)
- 资助(46175)
- 自然科学基金(45588)
- 编号(45395)
- 发(39254)
- 成果(38779)
- 部(35110)
- 重点(34457)
- 国家社会(33414)
- 发展(32898)
- 展(32375)
- 课题(32232)
- 创(31447)
- 中国(30988)
- 期刊
- 济(147964)
- 经济(147964)
- 研究(86276)
- 中国(55308)
- 管理(38334)
- 财(36908)
- 农(34612)
- 科学(33490)
- 学报(32053)
- 融(28031)
- 金融(28031)
- 教育(26811)
- 经济研究(25222)
- 大学(25049)
- 农业(23980)
- 学学(23171)
- 业经(21894)
- 财经(21650)
- 技术(21474)
- 问题(19346)
- 经(19027)
- 贸(18162)
- 国际(17126)
- 世界(17041)
- 技术经济(14345)
- 业(13639)
- 图书(12195)
- 经济问题(12036)
- 统计(11911)
- 坛(11851)
共检索到4065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仉建涛 包晓光
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关系到一国经济发展的成败,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及其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笔者认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选择应紧密结合我国的国情,而不能完全照搬经济学的理论,任何单独一种战略都不能成为我国的主导战略选择。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汪青松 卢卫强
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受到了众多经济学家的质疑。发展中国家在采取这种战略时,最大的问题在于比较优势往往难以实现,不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如果后发国家利用后发优势,则可以弥补比较优势战略的这一难题。对于中国来说,应该立足于比较优势,利用后发优势进行不断的“学习”,使比较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竞争优势,增强其综合国力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后发优势 后发劣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文龙 彭智勇
静态和动态的比较优势分歧的焦点是贸易条件是否恶化,贸易条件又直接取决于一国技术水平进步的速度。虽然,较低技术水平的商品客观存在着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趋势,但一国可以通过不断的技术进步来优化自己的贸易条件。随着技术链的拉长,传统的重商主义或进口替代加自由贸易两阶段技术赶超模式已过时,新的技术进步模式应该根据一国资源有效配置原则分为为自由贸易,有限产业政策,有限战略性贸易政策三个阶段。中国当前的工业化水平要求只有采取第二阶段战略,才能使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柳思维 杜焱 罗会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陆善勇 韦彦
关于欠发达国家应该选择何种经济发展战略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一直存在赶超战略论与比较优势战略论之争。通过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原理,提出并论证了超越这一争论的“综合优势发展战略”假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实施赶超战略容易造成“赶超困境”,而实施比较优势战略则容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只有实施综合考虑比较优势、分工利益和交易效率的“综合优势发展战略”才能够使经济和谐、健康地发展。也就是说,综合优势发展战略是一种基于和谐社会观的经济发展战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匡小平 肖建华
对当前及未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的分析发现,要实现经济进一步增长必须依赖消费;但消费能力低下制约了经济增长,而就业影响了收入增长与消费能力的形成,从而牵制了经济增长。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的历史原因,财税政策在缓解就业压力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在三个方面调整财税政策的着力点,可能是舒缓我国就业压力的路径之一。
关键词:
经济发展战略 失业人群 财税政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岩梅
中国经济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引起对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的深入思考,本研究在剖析了低要素比较优势战略带来的环境、收入、劳动力、技术创新等瓶颈问题后,提出要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去对待"比较优势论",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低要素的比较优势发展战略具有局限性,完全依赖比较优势理论,国家和企业都将面临一定的风险。
关键词:
比较优势 竞争优势 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陆德明 张伟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熊贤良
比较优势战略与大国的经济发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熊贤良一国经济的开放状态之所以优于封闭状态,是因为在开放的条件下,它能够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避免自己的比较劣势--这是自李嘉图以来西方传统贸易理论所提供的答案,其依据是比较优势原理。有人进一步由此引申出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波
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制造业的增长状况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中国制造业正处于“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大环境下,比较优势理论对于目前讨论和研究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策略具有宝贵的指导意义。本文将以比较优势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综合分析我国制造业的优势和不足,从而明确我国制造业在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要素禀赋 产业链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依慧
合理的产业发展战略必须立足在比较优势之上 ,而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 ,因此产业发展战略应根据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而及时调整。否则 ,则容易落入比较优势陷阱。改造传统产业 ,强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实现新的竞争优势 ,是中国产业发展两条并行不悖的路径。
关键词:
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陷阱 产业发展战略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林毅夫 孙希芳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若楠 杨波
台湾曾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在1960年代实现经济起飞,创造了多项经济奇迹。其重要成功因素,是台当局在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了不同经济策略,在充分运用自身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产业政策对经济的强力干预避免了"比较优势陷阱"。1980年代后期以来,台湾经济逐步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但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偏弱,使台湾经济增长乏力,陷入边缘化危机。对台湾服务业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显示,台湾服务业比较优势虽然弱于发达经济体,但相对大陆仍有一定优势。台湾服务业应把握这一机遇,通过深化两岸服务业合作提高台湾竞争力,避免边缘化。
关键词:
比较优势理论 台湾经济 服务贸易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蒙永胜 李跃
以技术选择指数(TCI)作为地区比较优势战略选择指标,同时选取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三大衡量指标。以1990—2012年新疆相关数据为样本,通过协整分析、VAR方差分解,研究新疆以往的发展战略选择对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增长和对外贸易的影响。综合实证结果表明,新疆违背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对外贸易、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产生了负向影响。这种发展方式导致产业结构偏离优化状态,升级缓慢,出口结构与产品结构错位,对外贸易这一比较优势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因此转变发展方式,改善要素禀赋结构是未来新疆经济发展的重点。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高俊亮
本文从产业规模角度,同时结合技术角度的分析,着重在比较优势的框架内探讨了产业规模与技术的相互影响机制,运用发展经济学和比较优势理论,在分析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取向及政策建议,包括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综合开发能源、矿产资源;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等。
关键词:
西部地区 比较优势 资源禀赋 发展战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