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18)
2023(15202)
2022(12540)
2021(11373)
2020(9751)
2019(22582)
2018(22204)
2017(42868)
2016(23037)
2015(26396)
2014(26438)
2013(25989)
2012(23885)
2011(21527)
2010(22151)
2009(20783)
2008(20460)
2007(18499)
2006(16467)
2005(14973)
作者
(67686)
(56698)
(56599)
(54064)
(36058)
(27071)
(25827)
(22104)
(21423)
(20312)
(19368)
(18885)
(18202)
(18096)
(17569)
(17518)
(16794)
(16728)
(16529)
(16287)
(14442)
(14013)
(13955)
(13016)
(12896)
(12703)
(12535)
(12461)
(11547)
(11208)
学科
(114970)
经济(114876)
管理(62952)
(58601)
(47539)
企业(47539)
方法(45739)
数学(40286)
数学方法(39612)
中国(28858)
(27357)
地方(25014)
(24278)
业经(23141)
(22709)
(18243)
农业(18113)
理论(17334)
(17064)
贸易(17049)
(16461)
(15251)
地方经济(14926)
(14865)
金融(14863)
(14748)
银行(14709)
环境(14552)
(14070)
(13329)
机构
大学(338109)
学院(336799)
(144829)
经济(141845)
管理(126450)
研究(117247)
理学(107952)
理学院(106705)
管理学(104441)
管理学院(103801)
中国(87784)
(71610)
科学(70805)
(64379)
(59917)
(55761)
研究所(54148)
中心(53006)
(52058)
财经(50998)
业大(48902)
(46091)
经济学(45573)
北京(45340)
(45303)
师范(44868)
农业(43538)
(41613)
(41056)
经济学院(40724)
基金
项目(218285)
科学(171466)
研究(159533)
基金(157373)
(136937)
国家(135845)
科学基金(116158)
社会(101871)
社会科(96488)
社会科学(96456)
(85875)
基金项目(81856)
教育(74809)
自然(73627)
自然科(72000)
自然科学(71982)
(71717)
自然科学基金(70646)
资助(65063)
编号(64776)
成果(53578)
重点(49804)
(48215)
(48006)
课题(45550)
(44924)
国家社会(42482)
创新(42032)
教育部(41526)
科研(41373)
期刊
(167023)
经济(167023)
研究(102396)
中国(68903)
学报(52837)
(51302)
(50986)
管理(48376)
科学(48301)
大学(40226)
教育(39569)
学学(37457)
农业(34195)
技术(32370)
(29647)
金融(29647)
经济研究(27673)
财经(26145)
业经(25469)
(22686)
问题(21585)
统计(19441)
技术经济(19023)
(18964)
(17422)
(16652)
图书(16591)
(16217)
决策(15692)
商业(15422)
共检索到513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剑锋  顾标  邓宏图  
文章对改革开放前后两个30年的整体性分析显示,与其他很多发展中国家存在对外需和外资的双重需求不同,重工业优先模式遗存的高储蓄率体制使中国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更多地表现为对外需拉动的单一需求。中国在总体并不缺乏资金的情况下,随着政府对加工贸易型FDI的优惠力度不断升级,出现了资本顺差带动贸易顺差增长的现象。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乔晓楠  冯志轩  张坷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商品之间交换量的关系或比例由其各自所包含的价值量所决定,因此,国际贸易的本质就是劳动的跨国交换。并且,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商品的价值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其中包含着两重偏离,即国别价值与国际价值的偏离,以及国际价值与国际生产价格的偏离。前者反映了生产效率的差异,后者则刻画了国际价值转移。基于上述理论,运用世界投入产出表分析中国27个生产性部门1995~2009年贸易顺差的两重偏离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实现特定贸易顺差所消耗的国别劳动时间始终高于世界必要劳动时间,但是其差距在显著缩小,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并且由于贸易结构的变化,中国的价值转出情况也得到了大幅改善。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郭广珍  张军  
本文拓展分析了Acemoglu和Robinson所忽略的平民革命组织的集体行动问题,认为革命组织的集权领导是解决其集体行动问题的一个方法,并且这种集权决策会对革命后的政治体制选择产生重大影响。我们在穷人不同质的假设下构建了新的社会演进模型。比较分析表明,在组织集权决策的约束下,革命组织的集权决策导致民主化更难以阻止革命的发生,而更容易产生一个新的集权体制社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达  
文章利用相关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强调利益异质性的基础上,借助 Hibbs(1977,1987)的派系政治周期模型与 Becker(1983)的利益集团理论,提出独立的 Hibbs Becker模型(以下简称H B模型)来分析由于决策层偏好的不同而导致的中国各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价值取向,以及不同时期相关利益集团相互之间的不同压力对决策层偏好变动的影响,为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吴宏  曹亮  
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视角,在对服务贸易自由化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就多边和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展现状以及二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由于国内与国际层面利益集团的多重作用,使得GATS与区域层面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成效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认为只有区域和多边经贸关系的协调发展,才能使中国在不同经贸利益需求条件下,灵活而合理地选择运用不同层面的策略工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严宏  田红宇  祝志勇  
农村公共产品有效供给是转型期完善农村治理的核心,本文基于新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审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理论逻辑和现实基础,认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应该通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基础、第三方推动、农户参与"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的制度供给,协调农村公共产品各供给主体之间的利益,优化激励机制设计,促进激励相容,提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绩效。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可  王维  陈仪  
本文从现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出发,探讨了行业的关税水平与该行业的外商投资水平之间的关系。本文对经典文献中的关税决定与外商投资的政治经济学模型进行了扩展,引入了内生外商投资决定机制。通过MATLAB模拟出特定数值参数下博弈的均衡解并对均衡解的性质进行讨论,为关税水平与外资水平的正向关系提供了一个理论解释,进一步均衡解是高水平均衡还是低水平均衡则取决于该行业的特定行业参数,正是这些行业特定参数的差异导致了现实中复杂的关税保护结构和外商投资水平。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高帆  
新农村建设是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一个积极回应,它包含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两个层面。从政治经济学视角出发,在经济增长方面,户籍、土地、保障等制度性因素制约到农村劳动力的有效流转,从而对劳动生产率提升和农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社会福利方面,农民的数量优势没有转化为谈判优势,对市场价格和政策制定的影响力较小,其社会福利获取以及发展程度处于不利地位。据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对相关制度性、组织性因素进行完善和改革,部分农民的真正流转和留守农民的自发组织将尤其重要。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爱平  
传统发展经济学包括早期发展经济学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古典主义思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都存在缺陷。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吸收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开展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从利益关系、主体行为、制度安排、激励结构等方面建立发展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针对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确立研究内容。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朝科  王宝珠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大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的一项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是研究乡村振兴的出发点,乡村振兴可以抽象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过程。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作为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逻辑起点,以"使用价值空间"为核心范畴,将乡村振兴过程抽象为一个"完全使用价值空间"在数量上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动态过程,由此构建一个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既定的前提条件,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实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中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和政策选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金永军  陈柳钦  万志宏  
就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制度约束以及地方债属性而言,地方债趋同于公司债而非国债。我国在地方债发行的法理基础和相关配套约束制度缺位的前提下,2009年发行的地方债实质是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国有银行等多方博弈的短期制度均衡,其发行制度和市场表现必然趋同于国债。完善我国地方债发行制度的现实路径应分两步走,即先完善地方债发行配套制度支持,后确立地方政府相对独立的财权。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邓宏图  
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导致消费结构变化,为改造传统农业提供了直接刺激。消费结构变化触发了农民的技术和产业选择,而产业选择导致农产品供给结构发生变化,这个变化诱发了价格竞争并引起组织和制度选择(竞赛),结果,由于资本与地权结构及其性质上的差异,同一地区出现多种形态的农业经济组织。由需求结构的持续变化而引致的技术竞争、产业竞争、组织和制度竞争将使新型农业代替传统农业,从而实现农业与农村社会的整体转型。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庞明礼  张风  
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被动式城镇化在客观上却成了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积聚的原因。文章通过构建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从经济逻辑、政治逻辑以及政治经济逻辑三个逻辑层面对被动式城镇化社会稳定风险的积聚、压制和风险向危机突变的机理及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正是在风险积聚和压制的相互作用下,风险积聚逐渐逼近相关利益群体所能忍受的边界,农民出于政治考量产生了"政治经济人",政府公务员出于经济考量发生寻租产生了"经济政治人",二者的共同作用导致了风险向危机的突变。为了实现城镇化的根本目的,必须内涵式发展与外延式发展并举、着力消除农民群体风险焦虑感、实现城镇化管理的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原   马九杰  
农业新质生产力意味着对农业生产要素、生产过程以及产业链上的组织、分工和协作进行创新性转化,进而在农业领域和乡村地区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长足积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巩固和完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一系列聚焦“三农”领域的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创造了必要前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实践落地,应注重技术创新与乡村物质及社会特性相适应,也应重视通过包容性的产业链变革助力新生产方式进一步转化为新增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