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2)
2023(290)
2022(220)
2021(230)
2020(205)
2019(382)
2018(369)
2017(652)
2016(413)
2015(424)
2014(450)
2013(455)
2012(415)
2011(357)
2010(428)
2009(391)
2008(357)
2007(392)
2006(313)
2005(268)
作者
(1706)
(1536)
(1454)
(1382)
(927)
(713)
(617)
(608)
(576)
(561)
(551)
(500)
(496)
(494)
(486)
(477)
(465)
(457)
(442)
(439)
(414)
(408)
(374)
(351)
(341)
(331)
(330)
(325)
(325)
(315)
学科
(815)
(645)
经济(643)
管理(590)
(565)
(565)
森林(565)
(564)
(483)
企业(483)
(429)
理论(314)
(296)
及其(294)
(291)
教育(287)
方法(284)
(277)
生态(273)
其他(266)
虫害(264)
(260)
(254)
中国(241)
(241)
病虫(239)
病虫害(239)
(237)
防治(237)
业经(223)
机构
大学(5919)
学院(5663)
研究(3124)
科学(2861)
林业(2487)
(2066)
中国(2039)
业大(2032)
研究所(1980)
(1975)
(1800)
(1625)
(1494)
农业(1432)
研究院(1429)
管理(1378)
科学研究(1367)
(1325)
实验(1290)
(1265)
北京(1249)
实验室(1216)
重点(1146)
(1121)
理学(1098)
理学院(1067)
中心(1025)
管理学(1008)
(1005)
管理学院(1001)
基金
项目(4731)
(3439)
国家(3416)
科学(3093)
基金(3074)
研究(2324)
科学基金(2321)
自然(2032)
(2000)
自然科(1959)
自然科学(1957)
自然科学基金(1923)
基金项目(1665)
(1660)
科技(1618)
计划(1295)
资助(1251)
专项(1177)
重点(1144)
科研(1076)
教育(1013)
社会(984)
技术(928)
社会科(876)
社会科学(875)
林业(868)
(810)
课题(782)
(768)
(762)
期刊
学报(2921)
林业(2620)
科学(2606)
大学(2235)
学学(2181)
(1654)
研究(1542)
(1491)
经济(1491)
中国(1079)
业大(991)
农业(962)
科技(826)
教育(735)
科技大(710)
科技大学(710)
(701)
科学研究(642)
(639)
管理(629)
北京(621)
(605)
林业大学(602)
农林(504)
(504)
中南(481)
中南林(456)
自然(455)
(437)
自然科(424)
共检索到9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程光炜  
"赵树理方向"是中国当代文学史所独有的现象。本文先是梳理这一提法的来龙去脉,继而触及赵树理忠于农村现实的小说与早先建构的评价系统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因,最后提出它的深层症结是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成规难以兼容而造成的。本篇文章一定程度上回溯了当代文学建构的过程,与此相关的分析线索亦带有重新反思的意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炜  
乡土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线。赵树理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的生存形态来书写农民生活,拓展了乡土文学的大众化和现实性,反映了当时社会农民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真实内心欲求、困境与向往。文章通过分析赵树理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特征,解读赵树理"亲农"的情感核心特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胜洲  
本文通过提出产业相对兴衰的概念,探索性地对产业经济学中经常出现的新兴产业、成熟产业、衰退产业以及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等进行了定量描述。首先,本文提出应该将产业兴衰区分为自然兴衰和相对兴衰两个方面,然后分别采用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和产业相对兴衰曲线来对其进行描述。最后,将上述两条曲线结合在一起,比较了产业自然兴衰与相对兴衰的不同特征和相互关系。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高柏  
本文重点分析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对美国国内政治经济的影响,美元关键货币地位与美国为国际经济提供流动性而导致的国际收支赤字,最终导致了国际金融秩序中流动性创造机制的铸币税问题和国际贸易秩序中国际收支调整机制的"善意忽略"(benign neglect)问题。这些制度性缺陷在三个方面影响了美国:首先,联邦政府把政策自主权放在首位,通过发行大量债务同时为多重政策目标融资,由此产生的美国政府预算赤字和联邦债务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的主要来源;其次,美国金融业强调信用创造方面的竞争力,把社会上的各种资产债券化,进行高杠杆放贷,逃避政府监管,这些做法直接造成的变化导致了次贷危机的爆发;最后,受到美元关键货币地位的影响,再加之美国制造业引领全球生产体系的发展,这就造成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和欧佩克成员国为核心的全球储蓄过剩,随着跨国企业大举在海外投资,美国制造业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被严重削弱。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吕宛青  刘明  
盛兴走出云南,在北京开店,这一被很多云南商业人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举措,最终成为了现实。然而,在短短的4个月之后,盛兴集团却突然深陷泥潭……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潘承烈  
企业集团不是把各成员企业各行其是的经营业绩简单的"相加"的结果,不能一味追求"做大",必须在组织管理上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使之作为一个整体去运转。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傅为群  
钱庄、银号从明朝中叶开始建成,到清初期、晚期及北洋政府时期有所发展,"废两改元"后时起时伏,直到1952年,约五百余年。它以上海为中心,江浙为两翼,长江中下游地区为基地,兼及平津、闽广、川陕等地区。它起源于兑换,其业务重心是发行庄票,广泛开展多种信用业务,并成立钱业公会。钱庄对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子舟  马艳霞  
读书社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出现的新生事物,是历史发展到一定时期的特殊文化现象。读书社分营利与公益两种性质。运营模式有加盟连锁型和文化阵地型。读书社的运营时间平均为10.6年,最长的18年,最短的3年。运营前期发展迅猛,中后期发展缓慢甚至萎缩停办。在新的历史时期,读书社的“补位”作用依然很大,读书社的优势尚无替代品取代。在未来发展战略中,各类型读书社应处理好与民营图书馆的关系,注意做好市场细分,继续走双赢的发展路线,让公益型读书社成长壮大起来。参考文献31。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胡国勇  
战后初期作为一种暂时措施的日本的短期大学,因为切合了女子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在迅速发展的同时逐渐女性化。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女性地位的提高,短期大学开始衰退。日本政府希望短期大学能够转型成为美国社区学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但在新自由主义政策导向之下,以私立为主的短期大学转型极其困难。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陶伟  
前言总部设在离纽约市不远的格林威治的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LTCM),是一家主要从事定息债务工具套利活动的对冲基金。该基金创立于1994年,主要活跃于国际债券和外汇市场,利用私人客户的巨额投资和金融机构的大量贷款,专门从事金融市场炒作,与量子基金、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高红  宁平  刘天成  张永  邹金宝  
本文以氟利昂为例,对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中立性进行了论述。科学技术本身的缺陷让人们认识到科学技术并不因为人们的善意利用而放弃对人类发展的危害。将科学技术的价值区分为功用价值与伦理价值,将有利于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更好应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赴前  刘国梁  
[期刊]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ocuments Publishing House)  [作者] 巨文忠  
本文认为区域创新最本质的含义在于一个区域是否形成了一种有利于知识流动和创造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一种与技术进步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并从区域的角度将技术创新划分为企业内部完成的和企业在区域网络中完成的两种类型,进一步提出和分析了区域创新所必备的产业集群、优质的生产要素、良性竞争环境、丰富的社会资本和高效的制度体系等五种要素。最后,本文还从内生型产业集聚和外生型产业集聚两种类型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区域创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施任梅  
《大国的兴衰》是美国史学家保罗·肯尼迪的一部力作。作者从经济与战略两方面着手,探讨了500年来世界各大国沉浮变迁的历史。由于该书提出了不少深受学术界与政界学者重视的问题,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所以,该书自1987年公开发行以来,作为一部严肃的学术专著,不仅跻身于全美畅销书的之列,而且影响超越了国界。保罗·肯尼迪这位当年牛津大学的博士、现执教耶鲁讲坛的教授,也被誉为创造了“美国出版界的奇迹的人”。面对各大国盛衰更迭的历史,作者指出,一国地位的升降虽然往往直接表现为战争的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