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93)
2023(5175)
2022(4086)
2021(3730)
2020(2792)
2019(6361)
2018(5993)
2017(9970)
2016(4973)
2015(5119)
2014(4989)
2013(4844)
2012(4358)
2011(3941)
2010(3964)
2009(3713)
2008(3423)
2007(3253)
2006(2788)
2005(2290)
作者
(14151)
(12060)
(11813)
(10936)
(7502)
(5659)
(5071)
(4491)
(4473)
(4238)
(4089)
(3991)
(3766)
(3726)
(3591)
(3468)
(3466)
(3430)
(3407)
(3352)
(2922)
(2892)
(2775)
(2740)
(2697)
(2667)
(2558)
(2514)
(2507)
(2317)
学科
(23054)
(20992)
企业(20992)
管理(20530)
(19080)
经济(19067)
技术(13587)
技术管理(11168)
(9598)
业经(8986)
农业(7148)
中国(7006)
方法(5712)
(5379)
地方(5122)
农业经济(4323)
(4127)
理论(4075)
数学(4042)
数学方法(4003)
(3919)
(3906)
(3824)
产业(3737)
发展(3619)
(3608)
(3454)
银行(3446)
(3358)
(3278)
机构
学院(71882)
大学(69525)
管理(30460)
(27492)
经济(26878)
理学(26611)
理学院(26339)
管理学(25982)
管理学院(25827)
研究(22226)
中国(16144)
(13912)
科学(13774)
(11894)
(11574)
(10587)
业大(10462)
中心(10166)
(10059)
(9534)
师范(9464)
财经(9288)
研究所(9229)
(9202)
(8684)
北京(8438)
商学(8428)
(8423)
技术(8418)
商学院(8332)
基金
项目(51972)
科学(42578)
研究(39999)
基金(37015)
(32369)
国家(32029)
科学基金(28369)
社会(26736)
社会科(25280)
社会科学(25277)
(22956)
基金项目(20174)
(18150)
(18138)
教育(18045)
自然(17293)
自然科(16961)
自然科学(16957)
自然科学基金(16710)
创新(15693)
编号(15153)
资助(12215)
(11927)
成果(11866)
重点(11671)
(11661)
课题(11532)
(11064)
国家社会(10994)
(10610)
期刊
(33022)
经济(33022)
研究(20693)
中国(18253)
管理(14084)
(12364)
科学(11892)
教育(11140)
学报(10509)
大学(8837)
(8785)
农业(8609)
学学(8326)
科技(7899)
技术(7561)
业经(7374)
(5186)
金融(5186)
技术经济(4850)
经济研究(4577)
财经(4403)
(4323)
(4069)
论坛(4069)
(4039)
(3919)
(3868)
问题(3589)
现代(3509)
商业(3507)
共检索到106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炜  
乡土小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主线。赵树理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农民的生存形态来书写农民生活,拓展了乡土文学的大众化和现实性,反映了当时社会农民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真实内心欲求、困境与向往。文章通过分析赵树理的创作风格和思想特征,解读赵树理"亲农"的情感核心特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纪阳  
从陈映真的“华盛顿大楼”系列小说出发,将陈映真作为乡土文学的特殊个案,置于六、七十年代台湾乡土文学的流变和七十年代末乡土文学论战的背景中考察,探讨陈映真介入乡土文学的独特方式,以及他之所以被称为乡土文学作家的内在心理机制和现实因素;并简要勾勒台湾乡土文学由盛而衰的历史过程,揭示陈映真在这一过程中所处的特殊的历史环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翠平  
我国最早提出乡土文学概念的是鲁迅先生,他开启了乡土写实与乡土抒情两种题材小说的源头。乡土文学追忆作家的童年及故乡生活,叙述更多的是乡愁。乡土文学代表了一个时代,它伴随着社会的变化与作家创作实践的变化而产生。最初乡土文学的作者并不是扎根在乡土的作家,而是从乡下流寓到北京、上海等都市,受到城市现代生活与现代文明洗礼的青年们。正因为他们远离了家乡,渐生了牵挂与思念,才有了创作动力。他们在作品中对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闵珊华  
文学与数学是文理两科的代表科目,两者之间似乎并无联系可言,然而许多文学创作者却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数学思维方法,一但发现个中奥秘,你会发现编故事并非一件难事,只要你掌握了——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程光炜  
"赵树理方向"是中国当代文学史所独有的现象。本文先是梳理这一提法的来龙去脉,继而触及赵树理忠于农村现实的小说与早先建构的评价系统之间存在矛盾的原因,最后提出它的深层症结是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成规难以兼容而造成的。本篇文章一定程度上回溯了当代文学建构的过程,与此相关的分析线索亦带有重新反思的意味。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敬华  
山西作家群"山药蛋派"在中国百年乡土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与价值。在山西乡村全域旅游发展战略下,山西乡土文学蕴含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绽放时代审美精神、提升景观文本价值、保存史料与人文守护、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乡土文学资源的开发使精英文化转变为大众文化,有效更新社会观念,繁荣乡村文化,影响乡村深层次的社会文化结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定爱  杨华  
现代作家许地山的"圣徒"情结不仅体现在他对亡妻林月森生前死后的情愫及自我人格追求上的严于律己,还表现为他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爱情圣徒"与"道德圣徒"形象。许地山的"圣徒"情结源自于一种用德性重建时代精神的努力。"圣徒"人物的塑造表达了许地山等现代学人在重塑民族性格、探寻民族前途方面执著的求索和思考,其构成了许地山小说浪漫主义特色的一个方面,但也不可避免地对他的文学成就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国城  
徐霞客的贡献主要是在地理学和地貌学,但是他在游记文学创作方面也有独到的成就。内容上,更重要是,他在描写各种奇险壮丽自然风光的同时,有机地记述了作为审美主体的探险家发掘这种自然美,追求这种自然美的探险过程,人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旁观者的印象,而是执着发掘的探索精神与藏奇蕴秀的自然美的结合。艺术上,他能吸收前人和同代人游记创作的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俐欣  
大数据以其强大的数据储存与分析手段影响了影视文学的创作与评估,使影视文学的主题日益多样化,并带有娱乐化、大众化的倾向。同时,文学书写的方式也从重语言向重画面改变,而对于经典文学的改编也颠覆了传统人物形象的意义生成。影视文学创作所面临的问题,亟需得到更多的重视与思考。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葛雪梅  
民俗是地域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高晓声在家乡生活长达45年,常州民俗滋养了高晓声的精神世界,进而成为高晓声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高晓声在文学创作中或穿插或化用了大量鲜活的常州民俗事项,这些散落的常州生产、生活和信仰等风情习俗,体现了常州人独特的生存智慧和鲜活的地域文化色彩,使高晓声的作品散发出恒久的美与善的艺术魅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肖霞  
森鸥外留学德国,潜心于卫生学、军医学、文学、哲学、美学、艺术的研究。回国后,积极开展社会启蒙与文明批判,在西方哲学中寻求审美与人生的价值,发表了浪漫的青春三部曲———《舞姬》、《水沫记》和《信使》,其作品表现出来的近代性和浪漫性开日本浪漫主义文学之先河,为日本近代文学的确立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是研究日本近代文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王春景  
我国学术界对于"东方文学"的研究从五四时期开端,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但其真正勃兴是源于2000年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的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兴起之后,更多的东方裔的诺贝尔文学奖和布克奖获奖者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之中,这一研究视角恰好与20世纪80年代开始席卷全球的后殖民文化理论重合,殖民问题、民族问题、历史视角和文化冲突都是东方文学中的敏感话题,进而把整个东方文学的研究方向带入到国际视野中。齐园博士、刘静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赵渭绒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的女作家,以往学界对她从多种角度进行了研究,可谓毁誉掺半。评论界一方面批评她缺乏对历史的观察与扫视,从而使文学题材局限于英国乡村的几户人家;一方面却被她作品中准确而精到的人性表达所吸引,指出她的文学作品中透露出一股稳妥从容的古典力量。她一生中创作了6部小说,她作品中关于爱情与金钱、理智与爱情的讨论在今天仍然极具价值,不断地吸引着后世的读者对其进行重读。她的人生经历对她的写作观、婚姻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她自己则在某种意义上改写与影响了英国文学的历史。研究以一种熔炉的方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伍婷婷  
乡土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主体,表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作品一直都是现当代文学创作的重点素材,在农村改革的持续推进下,涌现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文学作品。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措施,乡土文学在乡村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此,探讨了乡土文学的发展历史,分析新经济时代下乡土文学对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廖晓军  
我国新时期小说创作从“伤痕”小说到“反思”小说的历程 ,清楚地阐释了创作主体的阅历、知识、思想 ,尤其是思维能力与审美意识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起着“烛照”作用 ,作品的主题是创作主体思想意识的外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