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40)
- 2023(13577)
- 2022(11767)
- 2021(11078)
- 2020(9343)
- 2019(21844)
- 2018(21292)
- 2017(41319)
- 2016(22263)
- 2015(25124)
- 2014(24701)
- 2013(24801)
- 2012(22804)
- 2011(20656)
- 2010(20308)
- 2009(18715)
- 2008(18110)
- 2007(15513)
- 2006(13445)
- 2005(11867)
- 学科
- 济(95811)
- 经济(95710)
- 管理(62614)
- 业(60452)
- 企(49040)
- 企业(49040)
- 方法(47954)
- 数学(42909)
- 数学方法(42558)
- 中国(25693)
- 农(23966)
- 财(23511)
- 贸(19097)
- 贸易(19087)
- 业经(19035)
- 易(18562)
- 学(18495)
- 地方(17015)
- 农业(16185)
- 制(15298)
- 务(15179)
- 财务(15119)
- 财务管理(15095)
- 企业财务(14449)
- 环境(14439)
- 技术(13852)
- 和(13774)
- 融(13690)
- 金融(13688)
- 理论(13574)
- 机构
- 大学(323615)
- 学院(317879)
- 济(136383)
- 经济(133912)
- 管理(128632)
- 理学(112778)
- 理学院(111569)
- 管理学(109868)
- 管理学院(109307)
- 研究(109151)
- 中国(81112)
- 京(68551)
- 科学(65563)
- 财(59432)
- 所(54026)
- 农(49754)
- 研究所(49670)
- 财经(49240)
- 中心(47959)
- 业大(47274)
- 经(45187)
- 北京(43597)
- 江(42709)
- 经济学(42158)
- 范(40819)
- 师范(40473)
- 院(39342)
- 农业(39244)
- 经济学院(38272)
- 财经大学(37079)
- 基金
- 项目(222461)
- 科学(176296)
- 基金(164933)
- 研究(161960)
- 家(143989)
- 国家(142873)
- 科学基金(122992)
- 社会(104338)
- 社会科(99152)
- 社会科学(99125)
- 基金项目(87534)
- 省(82962)
- 自然(79835)
- 自然科(78022)
- 自然科学(78003)
- 自然科学基金(76652)
- 教育(73838)
- 划(71121)
- 资助(68770)
- 编号(64163)
- 成果(51683)
- 部(50757)
- 重点(49495)
- 发(46631)
- 创(45955)
- 教育部(43942)
- 国家社会(43873)
- 课题(43511)
- 创新(42889)
- 科研(42691)
- 期刊
- 济(139394)
- 经济(139394)
- 研究(95069)
- 中国(54755)
- 学报(50049)
- 科学(46588)
- 管理(45273)
- 农(43838)
- 财(42776)
- 大学(38172)
- 学学(35877)
- 教育(31937)
- 农业(31151)
- 融(26010)
- 金融(26010)
- 技术(25808)
- 财经(24072)
- 经济研究(23607)
- 经(20511)
- 业经(20319)
- 问题(18534)
- 贸(16722)
- 业(16715)
- 技术经济(16058)
- 图书(15981)
- 理论(15362)
- 世界(14915)
- 国际(14808)
- 科技(14723)
- 统计(13906)
共检索到4528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董艳 张大永 蔡栋梁
本文基于中国对外投资提出了两个命题:即中国在投资中是否对非洲国家(地区)存在偏好性;同时,对非洲国家的投资如何受到目标国经济、地缘、政治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实证中采用极限边界分析法来确定稳健显著的投资决定因素。结论证明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投资不存在偏好性,而主要取决于目标国经济、市场及能源储量。此外,本文还发现有些风险在中国对外投资行为中未受到足够重视。这将是中国跨国企业在未来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挑战。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极限边际分析法 非洲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海森 谢杰
中国与非洲农业在资源、市场和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过50年的发展,中非农业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双方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而且具有很大的潜力。文章系统分析了影响中非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运用引力模型验证了距离、人口、经济规模以及政策等因素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不同影响,指出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符合林德定理,双方需求与产品越相似,则潜在的贸易量越大,并基于引力模型估计了双方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和合作重点。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娟 刘钻石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民营企业在非洲的东道国分布、海外企业的职能和类型,探讨了它们在非洲的市场进入模式。研究发现中国民营企业倾向于投资中国已经密集投资的国家;中国民营企业更多地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而不是农业和采矿业;民营企业因更多选择以子公司的企业类型进入非洲市场而承担更高风险。我们又通过实证研究,比较分析2002~2010年期间,中国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决定因素。研究发现:中国民营企业主要受到市场寻求动机,而不是资源寻求动机的驱动;东道国与中国的文化临近性有助于中国企业向非洲投资;中国企业在非洲是风险偏好者。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岩 马利灵 钟昌标
本文通过整合资源观与制度观,分析中国投资非洲的决定因素。根据中国2003~2009年对非洲投资国别流量数据进行的经验分析表明:东道国资源不是影响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唯一决定因素,东道国和母国制度因素也对中国投资非洲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中国信贷政策、双边投资与税收协定、非洲国家贸易政策、商业自由度、劳工自由度、财政自由度以及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资源与基础设施,对于中国对非洲投资影响尤为显著。本研究对中国对非洲投资独特的决定因素做出了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论解释,对政府制定非洲投资政策和中国企业国际化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葛顺奇
本文根据东道国吸引外资的特征,设定三项指标,在非洲选择一组国家誉为领先者国家。这组国家各方面情况不尽相同,但近年来在吸引外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作者撇开领先者国家间的表面差异,探讨了东道国影响外国直接投资(FDI)的综合因素。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概括了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方面应该注重的问题和政策选择。
关键词:
领先者国家 对外直接投资 跨国公司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沈军 包小玲
本文重点考察金融发展与国家风险两大因素在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ODI)中的作用。基于2006-2011年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对非洲国家整体而言,中国在非洲的ODI兼含资源寻求和市场与效率寻求动机,金融发展指标不足以构成中国在非洲ODI的影响因素,中国ODI具有很强的风险偏好性。对有股票市场非洲国家而言,中国的ODI更多地表现出市场与效率寻求动机,股市流动性越高的国家越容易吸引到中国ODI的流入,中国ODI具有很强的金融风险偏好性。据此,本文提出加强非洲前瞻性研究、实现中国ODI效率导向型战略提升、给予对外投资的民营企业更多政策支持以及倡导理性投资等建议。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金融发展 国家风险 非洲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任培强
针对国际上某些对中资企业在非洲投资就业效应的质疑,本文分析了外资在东道国的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质量效应,研究了中资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就业效应。在创造就业岗位方面,中资企业为非洲东道国创造了较多的普通就业岗位,并不存在大范围雇用中国籍劳工的现象,中国投资有利于缓解非洲各国大量低技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思语 孟庆强
基于以下两个问题: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动机是什么?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因素是影响中国对非洲投资的关键因素吗?利用计数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动机及决定因素。结果显示,国有企业对非洲投资的直接动机是寻求市场,非国有企业在非洲投资的目的是寻求市场和寻求效率,因而非洲东道国的自然资源因素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活动没有显著影响。同时还发现,中国企业倾向于在与中国有经济合作关系且宏观经济稳定的东道国进行投资,而不倾向于在制度环境较差的东道国进行投资;中国与东道国签署并实施的BIT没有对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活动产生影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莫莎 刘芳
文章从理论上回顾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以非洲33个国家为样本,运用2002~2006年的数据,建立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与贸易之间关系的面板数据(Panel Data)模型,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对非洲国家直接投资与贸易存在着互补效应;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进一步拓展非洲市场有利于创造中非合作双赢局面。
关键词:
对外直接投资 进出口贸易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申晓方 杜群阳 温静 倪云蕾
近年来,中国在非洲的投资迅速增长,引起世界广泛关注。据中国商务部统计,1996年中国对非洲投资仅为5600万美元,2005年增至15亿美元,2011年则达到了150亿美元。对此,国际舆论褒贬参半。但评论者通常认为,中国对非洲的投资主要是国有企业在基建、能源、矿业开采等领域的投资。不少人担心这类投资过多依赖双方政府高层达成的协议,缺乏市场竞争的透明度。有人甚至批评中国在通过这种对外投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田泽 董海燕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南线的实施,中非贸易与投资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论文聚焦中国对非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问题,采用非洲48国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并按照非洲各国投资环境进行分类,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混合回归模型,通过对非投资贸易效应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对非洲直接投资贸易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距离负效应也较为明显,并且投资贸易效应因国别和区域存在明显的差异,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中国 非洲 对外直接投资 出口贸易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慕绣如 李荣林 孟寒
笔者在Heckman模型的基础上,运用2003年~2013年中国对非洲52个国家的投资面板数据,全面分析了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动机。结果发现:东道国市场规模、劳动力成本、资源禀赋及东道国制度环境都是影响中国对其投资的重要因素;中国对非洲的投资在投资选择阶段和规模性投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投资动机,资源寻求只是其中之一;东道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别会对不同投资动机的OFDI的选择和规模产生不同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董艳 樊此君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GMM估计和分位数回归方法,考察了中国对非洲国家援助对其投资的影响。在控制了市场、资源、人口、开放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这些因素之后,结果显示中国对非援助与投资的关系随着援助类型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独特的趋势:投向社会基础设施部门的援助会加速促进中国对非投资的增长;投向经济基础设施部门的援助对投资的影响呈先升后降的倒"U"型趋势;与此同时,直接流向东道国生产性部门和政府的援助与中国对非投资则呈"U"型关系。
关键词:
援助 对外投资 非洲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高金田 刘冬
文章运用G-L指数和GHM分类方法,通过对2000~2010年中国与非洲25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的测算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各国来看,中国与非洲12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趋势明显;而从农产品各章目来看,中非农产品贸易则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同时,GHM分类方法显示中非农产品贸易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型产业内贸易特征。此外,回归模型表明市场结构与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呈负相关关系,而人均收入差异、国家贸易政策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与非洲 产业内贸易 G-L指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郑燕霞
非洲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阻碍了非洲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成为非洲各国领导人的共识和政府政策的努力方向。非洲各国已积极开展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并积极呼吁国际社会帮助改善其基础设施状况。中国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融资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国将大力推动非洲大陆的互联互通,提出中国和非洲共同打造非洲基础设施建设的三大网络,即高速铁路网络、高速公路网络、非洲区域网络,为中非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非洲 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运输 中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