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05)
- 2023(15532)
- 2022(12442)
- 2021(11660)
- 2020(9352)
- 2019(21239)
- 2018(21063)
- 2017(39966)
- 2016(21147)
- 2015(23995)
- 2014(23583)
- 2013(23135)
- 2012(20733)
- 2011(18685)
- 2010(18957)
- 2009(18065)
- 2008(18267)
- 2007(16465)
- 2006(14942)
- 2005(13865)
- 学科
- 济(96724)
- 经济(96600)
- 业(90435)
- 企(72378)
- 企业(72378)
- 管理(68538)
- 农(50472)
- 方法(36325)
- 业经(34415)
- 农业(33663)
- 中国(29444)
- 数学(27422)
- 数学方法(27228)
- 财(27005)
- 制(20718)
- 贸(18752)
- 贸易(18738)
- 务(18636)
- 财务(18602)
- 财务管理(18582)
- 技术(18296)
- 易(18286)
- 理论(17778)
- 策(17656)
- 企业财务(17555)
- 地方(16443)
- 体(16349)
- 和(15612)
- 划(15599)
- 发(15345)
- 机构
- 学院(310965)
- 大学(302327)
- 济(139223)
- 经济(136820)
- 管理(122108)
- 理学(104516)
- 理学院(103565)
- 研究(102382)
- 管理学(102324)
- 管理学院(101772)
- 中国(83651)
- 京(63104)
- 财(62676)
- 农(58545)
- 科学(56690)
- 所(49780)
- 财经(49621)
- 江(47252)
- 中心(46650)
- 经(45205)
- 研究所(44663)
- 农业(44178)
- 业大(44057)
- 经济学(42924)
- 北京(39877)
- 范(38817)
- 经济学院(38648)
- 师范(38534)
- 州(37142)
- 财经大学(36218)
- 基金
- 项目(197438)
- 科学(158376)
- 研究(153597)
- 基金(144368)
- 家(123438)
- 国家(122182)
- 科学基金(106468)
- 社会(102092)
- 社会科(96406)
- 社会科学(96381)
- 省(77162)
- 基金项目(75558)
- 教育(69166)
- 编号(63432)
- 自然(63306)
- 划(62925)
- 自然科(61906)
- 自然科学(61894)
- 自然科学基金(60866)
- 资助(57052)
- 成果(50979)
- 部(45036)
- 发(44889)
- 重点(44057)
- 创(43919)
- 课题(43167)
- 国家社会(43009)
- 业(41252)
- 制(40482)
- 创新(40292)
- 期刊
- 济(166669)
- 经济(166669)
- 研究(94518)
- 中国(64849)
- 农(62493)
- 财(49834)
- 管理(47690)
- 科学(42511)
- 农业(42372)
- 学报(40428)
- 教育(33387)
- 大学(33364)
- 业经(33025)
- 融(32447)
- 金融(32447)
- 学学(31619)
- 技术(28845)
- 经济研究(25745)
- 财经(25431)
- 问题(22417)
- 业(22283)
- 经(22197)
- 世界(18526)
- 贸(17317)
- 技术经济(17231)
- 农村(15633)
- 村(15633)
- 版(15568)
- 农业经济(15413)
- 现代(15355)
共检索到4753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明皓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鲜明品格。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将马克思主义农政理论与中国国情、农情有机结合,旨在破除西方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话语迷思,探索通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新发展阶段须构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耦合传导机制,探寻村社集体现代性转化和小农户组织化方案,同时立足县域城乡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内生为源、外生联动式发展,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爱社会多元协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保障。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转型提供了全新选择。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理论建构 实现路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明皓
“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鲜明品格。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建构将马克思主义农政理论与中国国情、农情有机结合,旨在破除西方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话语迷思,探索通往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之路。新发展阶段须构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耦合传导机制,探寻村社集体现代性转化和小农户组织化方案,同时立足县域城乡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内生为源、外生联动式发展,有为政府、有效市场和有爱社会多元协同,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保障。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农村发展转型提供了全新选择。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理论建构 实现路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雪玲 庞智强
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数字时代的现实命题。运用扎根理论对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模型,解构内在驱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信息、数字平台和数字空间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蔡雪玲 庞智强
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数字时代的现实命题。运用扎根理论对文本资料进行三级编码,构建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模型,解构内在驱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通过数字技术、数据要素、数字信息、数字平台和数字空间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数字经济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机理。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唐金武
2022年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命题,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应运而生,成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新方向。新时代以来,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与公共服务有待完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与人才队伍有待充实、农产品成本较高与农业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城乡二元结构壁垒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均衡。因此,为解决以上困境,需进一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粮食安全、食物供给、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济体制、经营主体、土地制度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提升与完善,以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式 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高原
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在乡村发展领域的集中体现,具有丰富的理论意涵。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在探索起点、基础动力和发展战略上展现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丰富了现代化所具有的规范性含义,是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现代化,是统筹效率与安全的现代化,是全体农民共同富裕、乡村社会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塑造了小农家庭和集体村社的现代形式,推动构建了城乡融合与生态和谐的新型文明社会,使传统农耕与乡土文明经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现代,是通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探索途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阳阳 李浩
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当前,中国已具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济基础、组织基础和宝贵经验,但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仍需直面基本公共服务相对落后迟滞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展、人力资本储备相对薄弱弱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产业发展后劲相对不足迟滞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相对较大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信心等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现阶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若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必须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促进乡村基本具备更为现代化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生产变革,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乡村非农产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阳阳 李浩
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当前,中国已具备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经济基础、组织基础和宝贵经验,但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仍需直面基本公共服务相对落后迟滞农业农村现代化进展、人力资本储备相对薄弱弱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程度、产业发展后劲相对不足迟滞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相对较大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信心等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现阶段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若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和突破,必须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促进乡村基本具备更为现代化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促进农业生产变革,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发展;推动乡村非农产业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农业农村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远 杨艳平
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途径,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抓手。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动力变革、质量变革与治理能力变革。然而,农业农村科技属性不强、涉农资金短板凸显、人力资源难以盘活、农业农村治理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了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实践效果。对此,需遵循科技强农、金融兴农、人才助农、基层联农的总体思路,不断优化农业科技创新布局、扎实推进涉农资金投入、完善优质人才培养体系、打通农业农村现代化治理路径,全面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转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斌 张霞
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运行逻辑是扶智、扶技、扶业。面向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体现了增强农业产业链韧性、推进技能乡村建设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据此提出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践方略:完善人才链,即强化供给侧改革,筑就技能人才培养“压舱石”;提升价值链,即深化技术创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助推器”;服务产业链,即优化专业结构,把牢产业效益增值“定盘星”。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段洪成 武文 柳佳
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存在显著促进作用,且这一作用在东部地区、非粮食主产区和高科技投入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发现,要素配置效率在数字新基建驱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传导作用。门槛分析显示,在跨过数字新基建的单门槛和要素配置效率的双门槛后,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推动作用更显著。空间分析发现,数字新基建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提出完善数字新基建布局、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实施区域特色发展战略的建议,以期为扎实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参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媛 阮连杰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数字经济的纵深发展和全面拓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了新动能。在构建2011—2020年31个省区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多维度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有效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机制检验证实,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是其重要的中介传导机制,其中科技创新的影响效应较人力资本更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赋能效应呈现出“中西部>东部”的总体态势;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表现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越高,数字经济的赋能效应就越明显。分维度估计结果表明,相较于农村现代化,数字经济对农业现代化的驱动力更强劲。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金二威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发展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是助推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现阶段我国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发展困境,表现为:农业现代化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素质不高,农业现代化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农村产业结构单一,不符合现代市场发展要求等问题。据此,要找准症结所在,靶向发力,从顶层引领、内在动力和外部驱动三方面着手,完善好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设施,培育好发展现代农业的经营主体,构建好发展现代农业的共享机制,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中国式农业现代化 农业科技 现代农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楠 杨思澎 余京洋
西部地区是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区域,人才是强化西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当前西部农业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人才缺位困境尤为突出,如农业基础人才源头性缺位、农业现有人才整体性缺位、高端人才区域性缺位等。强化西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支撑,要做到完善基础教育机制,培育本土农技人才,形成地区发展内生力;发挥农林高校作用,推进学科创新和高端人才培养,助力地区发展转型;加强地区吸引力,建立健全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提升地区发展活力;提升地区建设水平,促使优秀人才扎根西部,夯实地区发展基础;瞄准关键环节用好高端人才,补足弱点短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现代化 人才支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孟朝
本文从内在逻辑及实现路径两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首先,分析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包括以人为本、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农业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农业绿色发展。随后,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如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业产业链不完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以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最后,提出了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