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50)
2023(5531)
2022(3832)
2021(3271)
2020(2437)
2019(5147)
2018(5424)
2017(10475)
2016(5842)
2015(6406)
2014(6430)
2013(6124)
2012(5463)
2011(4827)
2010(4725)
2009(4249)
2008(4115)
2007(3854)
2006(3789)
2005(3564)
作者
(16340)
(13741)
(13704)
(13026)
(8690)
(6407)
(6205)
(5323)
(5314)
(4824)
(4738)
(4535)
(4493)
(4364)
(4338)
(4317)
(4134)
(3959)
(3931)
(3925)
(3470)
(3387)
(3292)
(3145)
(3119)
(3087)
(3061)
(2988)
(2804)
(2804)
学科
(24285)
经济(24256)
管理(15528)
(14579)
(10529)
企业(10529)
中国(10367)
(10060)
业经(7344)
地方(6976)
(6561)
农业(6422)
环境(5980)
方法(5770)
(5555)
发展(5177)
(5169)
(5015)
(5001)
数学(4683)
数学方法(4635)
产业(4393)
(4361)
银行(4353)
(4223)
(4174)
(4074)
(3990)
金融(3989)
信息(3762)
机构
学院(77551)
大学(76563)
(32495)
经济(31727)
研究(29904)
管理(27353)
理学(22729)
理学院(22482)
中国(22462)
管理学(21984)
管理学院(21859)
科学(17706)
(16682)
(15471)
(14908)
(14789)
中心(13726)
(13481)
研究所(13297)
业大(11962)
农业(11718)
(11152)
财经(11110)
(11018)
师范(10902)
北京(10479)
(10379)
(10084)
(10084)
经济学(9981)
基金
项目(51484)
科学(40415)
研究(38580)
基金(36408)
(31981)
国家(31703)
科学基金(26919)
社会(25412)
社会科(24011)
社会科学(24004)
(21037)
基金项目(18883)
(17041)
教育(16556)
自然(15906)
编号(15626)
自然科(15527)
自然科学(15522)
自然科学基金(15223)
资助(13538)
成果(12732)
(12638)
重点(11788)
课题(11355)
国家社会(10952)
(10800)
(10485)
发展(10475)
(10311)
创新(10204)
期刊
(41490)
经济(41490)
研究(24981)
中国(19180)
(16154)
学报(12927)
科学(11604)
(11242)
管理(11176)
农业(10624)
大学(10008)
教育(9413)
学学(9375)
(9185)
金融(9185)
业经(7472)
技术(6766)
经济研究(6762)
问题(5576)
(5512)
财经(5235)
(4558)
(4275)
现代(4221)
图书(3972)
科技(3842)
农村(3594)
(3594)
(3592)
农业经济(3568)
共检索到1262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新型城镇化建设课题组  
未来10~20年,我国快速增长的城镇人口及其生产消费需求,与有限的资源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新型城镇化必须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宜居、充满活力的绿色城镇化道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双悦  
一、"绿色城镇化"理念的形成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首先是在2013年12月12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双悦  
一、"绿色城镇化"理念的形成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首先是在2013年12月12~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新立  
2016年1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和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六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千企千镇"工程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通知》。《通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批示精神,号召企业、事业单位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积极进行特色小镇建设:强调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资本有效地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中来。认真落实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郑新立  
2016年12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和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六单位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千企千镇"工程推进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通知》。《通知》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特色小镇的重要批示精神,号召企业、事业单位与地方政府开展合作,积极进行特色小镇建设:强调要发挥市场导向作用,鼓励社会组织和资本有效地参与到特色小镇建设中来。认真落实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吴振山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地位",强调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的理念。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将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进程,走一条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绿色城镇化"道路势在必行。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城镇化是各国实现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重要标志,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王牌"力量,它能够为创造巨大的内需投资提供动力和空间并更好地改善民生。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我们需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主要表现为新核心、新理念、新动力、新方式、新格局、新重点等六个"新"。走好新型城镇化道路,必须正确认识城镇化发展规律,结合中国城镇化的特殊性,牢固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降低城镇化门槛,建设包容性城镇,积极完善城镇化战略格局,多渠道筹措城镇化资金,积极深化制度改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普玲   李炎泽  
以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国家审计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家审计功能发挥显著提升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且绿色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提升起着中介效应。进一步从地区异质性来看,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国家审计功能发挥仍有利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文章从新型城镇化的影响因素及国家审计的经济后果两个方面弥补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同时为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了依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宣烨  彭婕  
本文基于2011~2020年26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深入剖析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并从绿色创新视角探究数字经济影响新型城镇化的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工具变量估计、排除外生政策冲击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基于地理位置和城市特征的异质性分析显示,沿海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机制检验表明,不同于非核心内容创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突破性绿色创新助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显示,数字经济对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人口城镇化和环境城镇化发展的提升效果并不明显。本文结论对深化数字经济发展和协调城乡二元关系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梁浩  张峰  梁俊强  
城镇化是现阶段推动我国实现内向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尽快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新型城镇化模式进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成为迫切要求。文章通过分析绿色建筑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关系,指出绿色建筑产业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进而提出绿色建筑集中建设及其产业的集聚发展是探索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有效途径,并重点阐述了绿色建筑产业新城在新型城镇化模式探索中的独特优势。然后将绿色建筑产业新城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概念进行全面解析,并详细回答了为什么建设、如何建设、是否可以推广、如何推广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绿色建筑产业新城作为重要模式为全国不同地区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对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探索具有积极的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杨春玉  吴琼  高玲  葛察忠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本质上是绿色城镇化,绿色城镇化是我国传统粗放、无序式城镇化发展模式适应生态文明要求的转型与变革。在评述总结我国及国际上典型国家绿色城镇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绿色城镇化建设战略框架应包括普及生态文化、维护和保育健康安全的自然环境、建设生态型人居、推行绿色低碳生活、加速产业生态化以及建设运营绿色基础设施六大重点领域。指出绿色城镇化进程需解决好发展质量与速度,空间格局优化等六大关键问题。建议绿色城镇化要以建设成为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为根本目标,推进实施城镇生态环境总体规划,重视科研创新对绿色城镇化发展的科技支撑功能,积极在浙江、贵州等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蕊  杨光磊  邓莹  
文章利用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全局DEA-SBM模型下对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GML)指数分解出绿色技术进步指数,根据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新型城镇化水平,运用全面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三大地区差异明显,绿色技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东部地区比在中西部地区要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颜淑婧  张赢丹  毕爱琦  高楠  李馨怡  王旭  
文章以住建部颁布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为依据,通过对北方新型城镇化试点进行的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北方地域特色确定出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出了北方新型城镇化中绿色建筑的评价系统。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蕊  杨光磊  邓莹  
文章利用2000-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在全局DEA-SBM模型下对全局曼奎斯特-卢恩伯格(GML)指数分解出绿色技术进步指数,根据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新型城镇化水平,运用全面广义最小二乘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测度。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水平虽然在不断提高,但三大地区差异明显,绿色技术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推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在东部地区比在中西部地区要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冯奎  贾璐宇  
一、产业政策。一是政府应多出台扶持低碳高新绿色产业的相关政策,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产业结构,以低碳高新产业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竞争力上给予支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国家相关部委应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联合开展工业绿色发展重点项目推荐工作,共同支持一批重点项目。二是积极发展绿色建筑,降低能源消耗,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