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5)
2023(10907)
2022(9093)
2021(8624)
2020(6891)
2019(15716)
2018(15235)
2017(27655)
2016(15652)
2015(18201)
2014(17966)
2013(17287)
2012(16719)
2011(15791)
2010(15857)
2009(14397)
2008(14232)
2007(12675)
2006(11556)
2005(11017)
作者
(44155)
(36891)
(36761)
(35331)
(23858)
(17755)
(16843)
(14489)
(14469)
(13405)
(12879)
(12464)
(12176)
(12049)
(11850)
(11390)
(10988)
(10850)
(10755)
(10743)
(9716)
(9189)
(8871)
(8639)
(8390)
(8338)
(8278)
(8230)
(7691)
(7602)
学科
(68564)
经济(68504)
管理(36930)
(34694)
中国(27216)
(24457)
企业(24457)
方法(21871)
(21118)
地方(19282)
数学(18965)
数学方法(18803)
业经(15062)
(14799)
贸易(14783)
(14646)
(14350)
农业(14000)
(13241)
(13109)
教育(13010)
(12345)
(12117)
银行(12100)
(11919)
(11850)
金融(11848)
环境(11321)
地方经济(10638)
理论(9936)
机构
大学(224778)
学院(219729)
(96182)
经济(94312)
研究(89184)
管理(75511)
中国(66693)
理学(63117)
理学院(62219)
管理学(61207)
管理学院(60767)
(50896)
科学(50791)
(45476)
(42740)
研究所(41053)
中心(38934)
(38128)
(35371)
师范(35094)
(34516)
北京(33964)
财经(33305)
(31960)
经济学(30823)
(30411)
农业(29449)
业大(29399)
师范大学(28483)
(27633)
基金
项目(139430)
科学(109760)
研究(109032)
基金(98403)
(85517)
国家(84699)
科学基金(70559)
社会(69720)
社会科(65853)
社会科学(65840)
(53468)
教育(52228)
基金项目(50127)
(46285)
编号(44507)
自然(40812)
资助(40637)
自然科(39818)
自然科学(39808)
成果(39611)
自然科学基金(39110)
(35978)
课题(33678)
重点(32846)
(32700)
发展(29679)
国家社会(29233)
(29174)
(28893)
大学(28436)
期刊
(115076)
经济(115076)
研究(79046)
中国(58144)
教育(43236)
(37285)
学报(34339)
科学(31733)
(30774)
管理(28990)
大学(27268)
农业(26165)
(23793)
金融(23793)
学学(23760)
经济研究(19156)
技术(18665)
业经(17864)
财经(17389)
(15268)
问题(15127)
(14475)
(14104)
世界(14045)
图书(13609)
国际(12905)
(11013)
论坛(11013)
职业(10280)
书馆(10238)
共检索到3652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史静寰  
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已成为最富革命性的生产和发展要求,具有学习力进而转化为创造力的人才成为决定国家命运和人类未来的核心力量。基于大学生学情调查、以"学"(学生、学习)为本的教育质量研究在国内、外发展很快。通过对国内、外既有研究进行了梳理,结合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提出用"质量治理"统筹学情调查的新思路。以清华大学为例,通过分析"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CCSS)"的研究框架和实施过程,对如何提高学情研究水平,使学情调查超越具体工作局限,成为大学质量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提出具体建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史秋衡  文静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契合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本文以就业能力培养的USEM模型为基础,通过国家大学生学习情况问卷设计与调查,从实证的视角深入剖析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和就业理念。调查表明,我国高校亟须改善大学生就业理念感知的内外部环境,以优化就业能力各要素的培养绩效为切入点,把就业能力提升的内容融入人才培养模式之中,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纾  
"大学生学习性投入"是近20年来大学生学习与发展领域中的关键概念,对于探索大学教育过程及其有效性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在大学影响力模型的分析框架之下,采用"中国大学生学情调查"(NSSE-China)2009年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取向的路径分析方法,建构了包括大学生教育过程"输入"、"过程"、"输出"三大类变量的因果关系模型,重点考察研究型大学中学生学习性投入对学习收获的影响机制。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性投入作为"过程"变量对学生学业收获的影响比院校环境和学生家庭背景等"输入"因素的影响更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各维度对学生学习收获的作用机制及影响大小各不相同。因此,院校教育质量的改进,应当以院校主...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娟婷  张海波  
为深入了解北京高校大学生发展信心的现状,分析大学生自我发展信心的变化,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式对10所北京高校的1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编制大学生发展信心指数。研究发现北京高校大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所在学校、所学专业及学习能力发展信心较足;但对自己的外语水平和家庭背景缺乏自信,并对社会发展状况持悲观态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华峰  赵琳  郭菲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数据,通过与非第一代大学生的比较,全面分析第一代大学生的个体及家庭特征、大学前学习特征以及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行为特点。希望能够为更具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证依据,为促进高等教育过程性公平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文  
自2008年起,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大学生学习投入研究的发展。在此期间,学界关于学习投入的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形成两组重要的内涵维度:一是基于个体的学习投入和基于互动的学习投入;二是行为投入、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本研究结合两组维度提出理解中国大学生学习投入的新框架,并配合CCSS对测量工具的改进,验证了新框架下的学习投入结构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姚利民  
用团体问卷法调查了 94 72名大学生的学习状况 ,以百分数作为统计指标。发现 :大学生意识到了学习责任 ,并在努力学习 ;他们上大学的动机比较复杂 ,主要是为了自己而求知、掌握实用本领 ;他们渴望并将多数时间用在掌握实用本领上 ,以适应社会需要 ;大学教育存在妨碍大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严重问题。认为这些发现对大学促进大学生学习和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教育教学改革有参考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调查情况概述本次调查对象为2011届毕业生。通过对省、高校、学生三级进行分层抽样,确定各省各调查学校的调查样本。调查的内容涵盖求职基本情况、就业满意度、就业影响因素、就业指导与就业服务、就业政策以及创业情况等6个方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2014中国大学教师调查"发现:中国大学教师具有年纪轻、学位获得时间短、博士比例高、学术近亲繁殖重、来自农村乡镇的多、父母教育程度和职业层次低、感觉工作压力大、满意度较高的归纳性群体特征;具有周均工作45小时、年均收入近11万元、三分之一的人住政策房、三分之一的人没有出过国、五分之一的人有可能不再选择本职业、教学、科研偏好为2∶8、认可的教学、科研、服务权重为4∶4.5∶1.5的数据性职业特征。调查结果表明,大学教师职业最具公平性但仍需多样化背景的人加入,入职门槛高但需提高其职业发展条件,职业特性明确但要求教师个体更为努力的学术追求。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燕  刘栋  曲艺  
普及化高等教育与精英高等教育的质量观存在显著差异,而其关键则在于大学生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本研究立足中国社会和高等教育情境,基于院校影响力理论,构建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的理论概念模型,并以此编制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问卷。问卷包含四个维度:作为过程的课程与教学、学生投入、大学治理环境,以及作为结果的学生职业发展。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证明问卷的结构与理论模型拟合良好;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和信度分析进一步验证了问卷的质量。中国大学生职业发展问卷可作为我国在读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测量工具。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攀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人数激增,新的就业形势下,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严峻的就业形势对高等院校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寻职业指导的规律,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及时、全面、科学的指导,成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要任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伟  
受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信息化的影响,当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呈现复杂化、多元化、非线性的特点,这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客体力量失衡、介体不完善、环体有待优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构成要素出发,探索建立适应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侯慧君  林光彬  
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关系到大学生就业,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活力和未来。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服务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战略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促进青年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途径;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支撑和有效手段。甚至有学者认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电芝  徐振华  刘金光  张姣  黄颀  李宇青  
对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发展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性别角色双性化、未分化和单性化各约占三分之一,传统占优势的单性化已让位于非单性化,理想的双性化与最差的未分化同步增长,其比例远高于男性化和女性化,男性化比例男大学生高于女大学生,女性化比例女大学生高于男大学生,传统性别角色的影响在减弱但依然存在;学生干部和非学生干部性别角色都有所发展,但发展的趋势不同;男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略优于女大学生,不同专业对男大学生性别角色有一定影响,理科专业有助于男大学生双性化特质的形成,文科专业有利于男大学生男性化特质的形成,理科女大学生和文科女大学生性别角色发展没有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对个体性别角色的发展有显著影响,民主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边文霞  
在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面前,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发展需求问卷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在校大学生对就业并未丧失信心,相反他们提出了特点鲜明且务实的潜在发展需求,即"择业需求"、"情绪调试需求"、"学习需求"、"自我发展需求";通过所构建的大学生发展需求结构方程模型,不仅揭示了在校大学生具体需求与潜在需求间的内在关系,而且特别揭示了在校大学生潜在发展需求间的联系,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及相关机构改善其支持服务体系提供借鉴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