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88)
- 2023(6062)
- 2022(4789)
- 2021(4786)
- 2020(3615)
- 2019(8241)
- 2018(7634)
- 2017(12690)
- 2016(8148)
- 2015(9497)
- 2014(9845)
- 2013(8528)
- 2012(7760)
- 2011(7079)
- 2010(7784)
- 2009(6685)
- 2008(5278)
- 2007(4814)
- 2006(4441)
- 2005(4243)
- 学科
- 融(24118)
- 金融(24118)
- 中国(21547)
- 银(20851)
- 银行(20849)
- 行(20374)
- 教育(19981)
- 济(16080)
- 经济(16068)
- 管理(13310)
- 业(13252)
- 企(11070)
- 企业(11070)
- 中国金融(10822)
- 理论(10549)
- 教学(9938)
- 财(7646)
- 制(7457)
- 地方(6087)
- 学法(5687)
- 教学法(5687)
- 学(5610)
- 农(5492)
- 务(5490)
- 财务(5477)
- 财务管理(5472)
- 方法(5410)
- 企业财务(5300)
- 业经(5044)
- 发(4980)
- 机构
- 学院(95500)
- 大学(92032)
- 研究(33991)
- 教育(29740)
- 济(28650)
- 经济(27600)
- 中国(25707)
- 范(23863)
- 管理(23780)
- 师范(23754)
- 职业(23311)
- 京(20678)
- 技术(20472)
- 师范大学(19680)
- 理学(19553)
- 理学院(19240)
- 管理学(18638)
- 管理学院(18448)
- 科学(17523)
- 中心(16740)
- 职业技术(16486)
- 江(16447)
- 所(16059)
- 财(16036)
- 技术学院(15269)
- 研究所(14510)
- 银(14165)
- 州(14067)
- 北京(14051)
- 融(13737)
- 基金
- 项目(56250)
- 研究(54389)
- 科学(45304)
- 教育(36401)
- 基金(34208)
- 社会(29501)
- 社会科(27694)
- 社会科学(27688)
- 家(27336)
- 编号(27334)
- 国家(26860)
- 省(26048)
- 成果(24839)
- 课题(23835)
- 划(23084)
- 科学基金(22589)
- 年(21541)
- 规划(17023)
- 基金项目(16432)
- 性(15921)
- 项目编号(15869)
- 重点(15263)
- 度(15254)
- 发(14316)
- 部(14018)
- 资助(13977)
- 研究成果(13686)
- 阶(13558)
- 段(13511)
- 阶段(13478)
共检索到162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家乐 朱德全
科教融汇是推动高职教育抓住时代先机、获得战略主动、实现质态跃迁的关键举措。科教融汇从理念走向具象必须以课程作为中转站,而课程发挥其重要作用在于能够调和科技与教育融汇过程中产生的多元冲突,综合表现为一种“课程秩序”。这些冲突的调和,要求高职教育科教融汇课程在价值秩序上能够形成“求用→求真→求善”的价值位阶、在结构秩序上构建“横向跨界-纵向自生”的结构体系、在主体秩序上确立“行政-市场-专业”的最佳生态位、在制度秩序上织就“历时连续-共时联通”的制度网络、在评价秩序上塑造“主体协同-方式互补”的评价格局。这五大秩序的生成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从无形到有形再到无形、从自发到计划再到自发的过程,其又依赖于高职教育科教融汇课程组织、制度、资源、实践等方面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
高职教育 科教融汇 课程秩序 具象逻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菊霞 任君庆 彭振博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重要论述为科教融汇视域下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提供了政策基础与现实依据。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实践中呈现出校企主体功能效益差异、管理权力运行向度单一、利益平衡机制缺失等问题表征,实际上是由于协同创新价值认同缺失、权力分配失衡、利益共享不均衡等治理不足所致。外溢性的公共价值达成、异质性的多元主体协同及柔性的网络化秩序建立共同构成了高职教育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的逻辑。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校企协同创新治理现代化应通过建立“产科教”融合的治理价值理念、保障协同创新治理主体话语权、建立协同创新治理机制、构建基于自组织的协同创新场域等路径推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童世华 崔延强
科教融汇既是科技创新的新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新理念与新途径。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强调高等职业教育以三大发展战略和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为导向,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双重维度上实现与科学技术创新和使用的融会贯通。然而,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在落实科教融汇理念的过程中,却在制度层面存在缺乏针对科教融汇的制度供给、在主体层面存在行动主体科教融汇意识及科研能力薄弱、在场域层面存在校内校外融汇性教育资源缺乏、在结构层面存在科教融汇目标与过程机制不畅等问题。因此,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应从完善科教融汇的制度、打造科教融汇的队伍、丰富科教融汇的资源、健全科教融汇的机制出发,推动科教融汇理念的有效落实。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白玉婷 李中国
科教融汇体现了职业教育服务创新驱动战略的发展宗旨,重点关注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融合汇聚的新能量、新动态、新变化和新发展。科教融汇符合科学探究的底层逻辑,是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催化剂,也是推进新兴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智力保障。将“科与教”的制度、内容、载体相融合,资源、流程、成果相汇聚,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科教共同体、完善科教制度设计等途径,强化科研机构和职业院校结合紧密度,加强教学与科研的互动联系,提升科教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教融汇 协同创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静蓉
自发秩序理论认为社会秩序由自生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组成。高等教育秩序也是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的统一,自发秩序表现为"学术自由、高校自治"的传统,计划秩序表现为学校行政权力的强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加大。
关键词:
高等教育秩序 自发秩序 计划秩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玉娜
增强适应性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科教融汇的提出不仅将高职院校科研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层面,而且强调了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与产业行业密切关联,为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新方向。目前,高职院校在科教融汇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学与科研分离、科研与产业匹配度低、整体科研水平不高等问题。为此,需要聚焦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科教融汇,聚焦科研内涵建设助力科教融汇,聚焦科技服务产业深化科教融汇,从而不断增强高职教育适应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科教融汇 高职教育 适应性 科研 教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思琪 匡瑛
科教融汇强调了科技和教育的紧密联系,强调创新的教育思维和方法,推动了现代化教育改革和发展。在职业教育领域中,科教融汇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具有人才培养精准化、教学内容丰富化、实训教学真实化、学生成长具象化和教师发展高效化的特征。为了推进职业教育与科学技术的深入融合,需要通过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探索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鼓励教师科研交流等渠道,提高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质量。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科教融汇 内涵特征 推进策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静
从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生成机制、驱动机制和运行机制出发,厘清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发展机理与运行逻辑,是构建协同并进、良性互动的科教融汇新生态的必然前提。从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生成机制来看,其致力于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重塑知识创新场景;遵循产业体系建设逻辑,凝聚技术创新优势;助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强化管理创新实践。从高等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驱动机制来看,其深受政策、环境以及要素的影响。从运行机制来看,其需加强双向耦合效应,推进学校办学模式革新;优化组织网络结构,打造科教产合作发展体系;提高科研成果转换能力,畅通多元转化渠道。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吴思红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变化,总体性国家整合模式逐步裂解并演化为弱国家弱社会整合方式,乡村秩序变得越来越弱质,并从20世纪90年代末进入了一个危机时期,直到现在才走出困境。这主要归因于国家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农民负担日益加重的困境以及相关整合因素的支撑。但是,随着一些相关结构要素的变化,当前相对平稳的乡村秩序将面临新的挑战,因此,建构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有新内容的强国家强社会整合模式是实现平稳乡村秩序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乡村秩序 社会结构 整合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俊杰 林玲
在国家大力推动科教融汇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紧密对接产业发展、直接服务经济的教育类型,具有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社会服务领域积极作为的潜力,建设职业院校概念验证中心是促进科教融合的重要抓手。通过对概念验证中心产生背景、内涵、功能进行全方位的系统梳理,考察了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实施情况,从功能定位、技术成熟度指标、服务范围和资本嫁接等角度分析了职业院校概念验证中心的建设逻辑。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概念验证中心作为主要实践案例,提出了促进职业院校概念验证中心的发展路径,旨在为职业院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创新思路,助力科教融汇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科教融汇 概念验证中心 职业院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蕙芳 奚康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科教融汇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劳动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对科教融汇的历史进程、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分析,从理论逻辑、社会逻辑和技术逻辑三个层面阐述了科教融汇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内在逻辑。科教融汇本质上是通过合理的科教资源配置,不断提高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但面临治理环境缺乏支撑、科教赋能建设不足、创新融合深度缺乏等现实困境。因此,可从实践出发,从以下方面探索科教融汇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统筹谋划顶层设计,形塑科教文化生态;多元主体积极参与,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增强人才培养供需耦合,提供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完善科研创新平台建设,创新数字技术运用场景。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先哲 卢晓中
高等教育普及化时代要求高等教育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从只注重体系内部生态平衡的共存秩序逻辑,转向体系内部生态和外部心态互洽的共荣秩序逻辑。基于该理论逻辑检视进入普及化时代的日本和美国高等教育体系可以发现二者分别遵循共存秩序逻辑和共荣秩序逻辑,并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迈入普及化时代后,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构建应遵循共荣秩序逻辑,建立"层类交错"的高等教育体系,实现体系内部的共荣;注重与国民心态相融合,实现体系内外部的共荣;在全球性体系中彰显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特有价值,兼顾本土性和世界性的共荣。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克松 席小灵
“科教融汇”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指引下,以我国“科“”教”实践探索经验为基础,切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出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应以科学知识与技术知识融汇、科学技术与教育要素融汇、科学研究与教学过程融汇为基本实践维度,建设国家需要、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贡献度、认可度。
关键词:
科教融汇 科学知识 科学技术 科学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万卫 徐静雨
科教融汇强调发挥科研的育人功能,不仅能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增加新动能,也能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赛道。高职学校科教融汇虽具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价值,但仍面临着认识不清、基础薄弱、管理滞后的阻碍。因此,建议通过树立科教融汇的观念、夯实科教融汇的基础、强化科教融汇的保障,确保高职学校科教融汇发挥最大效用。
关键词:
科教融汇 高职学校 价值 实践要求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小杰 杨镇宇
全球化的推进使得全球秩序成为现实的公共需求,如何证成全球层面的治理秩序已然成为研究全球治理首要的理论任务。霍布斯基于自然激情和自然理性,经由相互立约和共同授权,最终引出绝对主权权威,证成了主权国家层面公共的和平与安全秩序;康德基于人为善的禀赋和趋恶的倾向,经由道德基本法则而来的公共法权,在主权国家的基础上证成了国际法权层面、世界公民法权层面公共的和平与安全秩序。霍布斯和康德对秩序的证成有着相通的理路,这为今天构建全球治理秩序提供了丰厚的理论资源。
关键词:
全球治理 主权 霍布斯 康德 政治哲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