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5)
2023(1800)
2022(1460)
2021(1443)
2020(1013)
2019(2476)
2018(2358)
2017(4128)
2016(2394)
2015(2846)
2014(3039)
2013(2811)
2012(2714)
2011(2559)
2010(2716)
2009(2466)
2008(2583)
2007(2288)
2006(2001)
2005(2054)
作者
(7117)
(5926)
(5875)
(5684)
(3898)
(2880)
(2629)
(2344)
(2319)
(2222)
(2056)
(2029)
(1952)
(1941)
(1905)
(1883)
(1784)
(1726)
(1711)
(1709)
(1680)
(1490)
(1447)
(1399)
(1385)
(1339)
(1328)
(1293)
(1266)
(1168)
学科
(10189)
经济(10175)
管理(5790)
理论(5550)
(5217)
企业(5217)
(5115)
(4413)
方法(4224)
教学(3253)
教育(3018)
业经(2717)
数学(2517)
中国(2476)
数学方法(2412)
(2387)
(2121)
经济学(1977)
学法(1969)
教学法(1969)
(1781)
金融(1781)
(1723)
经济理论(1713)
学理(1710)
学理论(1710)
(1662)
(1627)
银行(1625)
(1580)
机构
大学(41348)
学院(40342)
(14451)
研究(14202)
经济(14078)
管理(12950)
理学(11217)
理学院(11020)
管理学(10781)
管理学院(10709)
中国(9501)
(9416)
科学(8839)
(8086)
师范(8033)
(7382)
(7318)
师范大学(6782)
研究所(6761)
教育(6351)
北京(6132)
财经(5917)
(5871)
中心(5598)
(5369)
技术(5353)
经济学(5041)
(4908)
(4866)
职业(4704)
基金
项目(23880)
研究(19158)
科学(18769)
基金(16476)
(14343)
国家(14198)
科学基金(11973)
社会(11041)
教育(10631)
社会科(10347)
社会科学(10343)
(8870)
编号(8535)
基金项目(8240)
(8036)
成果(7864)
自然(7384)
自然科(7213)
自然科学(7211)
自然科学基金(7103)
资助(6698)
课题(6551)
重点(5978)
(5737)
(5604)
项目编号(5139)
(5051)
教育部(5051)
大学(4989)
规划(4921)
期刊
(17529)
经济(17529)
研究(13433)
教育(12101)
中国(8613)
(5924)
学报(5807)
科学(5711)
管理(5135)
大学(4675)
技术(4437)
学学(4133)
(3710)
职业(3488)
财经(3428)
(3028)
经济研究(2587)
农业(2518)
技术教育(2391)
职业技术(2391)
职业技术教育(2391)
经济学(2375)
(2223)
金融(2223)
图书(2200)
问题(2098)
(2013)
论坛(2013)
(1882)
业经(1863)
共检索到604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华  
“泰勒原理”作为课程领域的主导范式在西方世界盛行了近 30年。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西方特别是北美课程领域开始由“课程开发范式”转向“课程理解范式”。课程不再只被理解为纷繁杂陈的“学校材料” ,而被视作“符号表征”。从不同理论视域对课程符号进行理解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话语。不同话语之间通过“复杂的会话”而使课程领域不断走向自主 ,这预示着课程理论发展的未来方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小波  
文章从课程的目的、内容和评价三个方面介绍了国际中学的一门课程《知识论》在九十年代的新进展。八十年代课程内容结构松散 ,而九十年代《知识论》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更为合理、系统 ,它围绕其核心———对知识的追问和反思 ,集中于认识者、认识方式、知识领域和相关问题几个主题来确立课程目标 ,形成和谐优美的课程结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曾文婕  
近年来,以"课目教育学知识"为基础,西方教师教育课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在课程设计上,以发展教师课目教育学知识为导向重构已有课程,并增设各类课目教育学知识课程。在课程实施上,倡导"课目教育学识知"的教学理念,探索出双重作业驱动、五步认知引导和嵌入式实践等教学方式,开始关注师资的多方合作和教师教育者的培养。在课程评价上,明确了必须切实考察课目教育学知识的基本取向,开发了备课评价法和量规评价法等具体方法。我国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可以从中获得重要启示,从而凸显课目教育学知识的核心地位、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各门课目教育学知识的研究、充实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推动教师教育者的有效专业发展、优化教师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姚小鸽  张俊列  
对近三十年来西方关于施瓦布实践课程思想的研究进行梳理后发现:相关的研究成果数量整体较少,其影响力呈持续减弱状态;研究群体相对集中,主要为施瓦布的亲传弟子和其思想的追随者;研究主题比较聚焦,主要集中于实践可行性、思想渊源追溯、与泰勒原理的关系争论、学科结构和探究性教学以及时代价值探讨等方面。施瓦布课程思想学术代际传播的减弱、思想中内在的实践困境以及芝加哥大学教育系的关闭是导致其话语衰落的主要原因。在当前北美课程话语文化转向的现实背景之下,关于实践课程思想时代价值的研究会继续深化,且未来的研究会与施瓦布的整个思想轨迹和学术生活史的考察结合起来。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小怡  
西方消费需求理论的最新进展刘小怡传统的新古典理论把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看作是彼此独立的。因此,它不可能把消费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纳入其消费需求理论之中。这是新古典消费需求理论的一大缺陷。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哈维·莱宾斯坦(HarveyLeib...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焱  
20世纪90年代是自6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再度受到重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获得 较大发展的时期。本文从托幼机构教育、教学法研究、文化适宜性等三个方面,总结分析了20世纪 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西方学前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进展、变化及其原因,并对学前教育的 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戚啸艳  胡汉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及竞争优势发生了质的变化。许多公司已开始利用并管理其知识资本这一"第三资源",以图在新的竞争环境中获得和保持其竞争优势。因此,知识资本日益受到西方经济理论界、实践者以及会议组织者们的重视。西方知识资本理论就其内容而言,可以从概念、要素、管理和评估四个方面去考察(胡汉辉、沈群红,1998);就其发展演进而言,可大致将其概括为两个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中元  孙伟  陈涛  
本文首先介绍了西方渠道冲突理论的核心观点,然后分析了西方渠道冲突研究的新进展,最后综述了西方处理渠道冲突的策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赵明仁  黄显华  
本文目的是考察近20年来西方学者对“教学”的理解及其转变,从而了解他们教学研究的进展。探讨的结果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教学的基础成为普遍的观点,重视教学过程中意义的诠释与建构,将教学作为达致民主的工具;第二,教师学习作为重要概念进入教学研究者的视野;第三,教学研究中在寻求概念之间的关系方面,因果性解释逐渐式微,结构性解释日渐兴起。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培刚  方齐云  
从现有文献来看,厂商理论的发展可从如下两个方面去把握其脉络:一是在最大化模型方面,如果考虑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两权分离”)的现实,则作为厂商代表的经理并不必然追求最大利润目标,按照个人主义的原则,经理追求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目标,更为符合逻辑;二是从厂商内部组织去分析厂商行为,而不是把厂商当作一个黑箱(即当作一个利润最大化的转换机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蒋茵  王少非  
反馈研究有漫长的过去,但依然处于教育研究的前沿。西方反馈研究的新近进展告诉我们,反馈是关于任务表现的信息,对学习的改善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但并非所有反馈都是有效的。有效的反馈必须提供与目标相联系的信息,必须是描述性的,必须及时且持续,必须能让学生基于反馈采取行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颜鹏飞  高震华  窦珂歧  
兼容理论是西方市场经济理论的一大新思潮,其中一个重要主题是市场经济与各种所有制是否存在着内在的统一性和兼容性,亦即两者能否兼容、溶合、亲和、结合或磨合。它实质上是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关系)与生产力(主要是资源配置形式)矛盾运动的理论折射。若干西方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当代西方货币政策理论的最新进展导师:谢平研究生:廖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硕士论文提要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以货币中性与否为线索,论述了7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古典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两大主要宏观经济流派在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上的不同见解,及其对产出波动原因的相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