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16)
- 2023(11500)
- 2022(9107)
- 2021(8439)
- 2020(6859)
- 2019(15099)
- 2018(15418)
- 2017(27796)
- 2016(15660)
- 2015(18017)
- 2014(17888)
- 2013(16608)
- 2012(15083)
- 2011(13397)
- 2010(13769)
- 2009(12275)
- 2008(12117)
- 2007(11256)
- 2006(9953)
- 2005(9092)
- 学科
- 业(47207)
- 济(47133)
- 经济(47050)
- 管理(46858)
- 企(37146)
- 企业(37146)
- 中国(22646)
- 技术(17693)
- 农(17341)
- 制(15420)
- 业经(15022)
- 方法(13802)
- 财(13699)
- 理论(12803)
- 学(11801)
- 技术管理(11795)
- 教育(11532)
- 银(11342)
- 银行(11310)
- 地方(11294)
- 农业(11085)
- 行(10878)
- 体(10779)
- 数学(10179)
- 数学方法(10013)
- 融(9777)
- 金融(9770)
- 工作(9169)
- 教学(9105)
- 贸(8764)
- 机构
- 学院(205723)
- 大学(200964)
- 管理(74126)
- 济(74007)
- 经济(71771)
- 研究(70119)
- 理学(61746)
- 理学院(61050)
- 管理学(59877)
- 管理学院(59477)
- 中国(53158)
- 京(43697)
- 科学(42722)
- 财(37385)
- 江(36327)
- 所(35713)
- 农(33342)
- 中心(32733)
- 研究所(31790)
- 范(30927)
- 师范(30575)
- 技术(30069)
- 州(28603)
- 业大(28582)
- 财经(27819)
- 北京(27724)
- 院(26198)
- 农业(25596)
- 职业(25408)
- 经(24972)
- 基金
- 项目(131980)
- 研究(104996)
- 科学(103789)
- 基金(89423)
- 家(77364)
- 国家(76534)
- 科学基金(65197)
- 社会(63539)
- 社会科(59726)
- 社会科学(59715)
- 省(56505)
- 教育(51142)
- 基金项目(46618)
- 划(46516)
- 编号(46217)
- 自然(38887)
- 成果(38736)
- 自然科(38020)
- 自然科学(38008)
- 自然科学基金(37351)
- 课题(34579)
- 资助(33914)
- 创(33196)
- 重点(30454)
- 发(30350)
- 创新(29937)
- 年(28895)
- 项目编号(28018)
- 部(27757)
- 性(26398)
- 期刊
- 济(92978)
- 经济(92978)
- 研究(63687)
- 中国(57695)
- 教育(43137)
- 农(31776)
- 学报(31416)
- 管理(31335)
- 财(30765)
- 科学(28067)
- 技术(25278)
- 大学(24082)
- 学学(21769)
- 农业(20745)
- 融(20654)
- 金融(20654)
- 职业(17268)
- 业经(16889)
- 图书(16411)
- 经济研究(14275)
- 坛(13730)
- 论坛(13730)
- 财经(13504)
- 书馆(12219)
- 图书馆(12219)
- 科技(12129)
- 经(11882)
- 技术教育(11787)
- 职业技术(11787)
- 职业技术教育(11787)
共检索到335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韦生源
职业化与义务化相结合,有利于满足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当代社会对养老服务队伍体系既提出了职业化、义务化的要求,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养老服务体系已走上职业化道路,义务化也在加强;我国一些地区也有了一定的实践尝试,但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政府和社会应关注养老服务职业化、义务化建设,采取有效改进与创新措施解决问题,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化养老事业的需要。
关键词:
养老方式 养老服务队伍 职业化 义务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娜仁图雅
内蒙古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由"独生子女"政策引发的"失独""空巢"等问题越来越多,而一旦老年人失能或进入高龄状态,更需要身边时时有人照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和机构养老模式已无法解决养老的问题。面对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多样化的需求,优化内蒙古社会化养老服务业体系的机制变得十分迫切。本文运用统计一般描述法,在对内蒙古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强优养老服务体系机制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养老福利 养老需求 政府购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存英 赵秋梅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由政府主导的单一养老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庞大的老龄人群养老服务需要,因此,应着力构建政府、社会、全民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加强政府引导职能,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创新养老服务方式。
关键词:
老龄化 服务体系 养老机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谷彦芳 柳佳龙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城乡一体、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农村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论文基于伊瓦思的福利三角理论与农村实际情况,提出构建包括国家、市场与家庭在内的和新型城镇化相适应的新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俊鹏 龚瑾
本文分析了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研究了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内容,并就如何构建科学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战略体系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职业化 专业化 战略体系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鹏虎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市场各方努力下,供应链金融目前已成为金融业的热点和金融资本角力的焦点领域。近年来,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模式不断创新,金融科技应用逐步深化,服务效率逐步提高,服务成本日趋下降,风险管理能力也得到迅速提升,成为公司金融最具创新活力和技术含量的业务。在供应链金融发展中,代表着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屈昌辉
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增多的"4+2+1"家庭人口结构使我国传统居家养老的基础已发生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迫切需要在居家养老基础上寻求一种能够大规模、低成本解决养老难题的办法和路径。通过构建以社区养老为主的养老服务产业体系,可以保持老年人的居住习惯和生活环境,居家养老大部分功能得以延续,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符合我国老年人生活特点和需求状况,还可以按照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等个体状况选择分段养老,从而实现大部分老人养老问题在社区内完成,特殊和少部分人群通过养老院或者其他适宜方式养老,可以大规模、低成本解决目前面临的养老难题,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
关键词:
社区养老 养老服务体系 养老服务产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卢钦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持农村稳定,缩小城乡差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建立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有效途径。
关键词:
新型农村金融体系 新农村建设 有效途径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莉 王萍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一大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经济转型、城市化进程这一特殊背景中尤显复杂性,面临形势极为严峻。智化养老作为现代科技与养老服务有机结合的现代养老模式,代表了未来养老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我国试行建设的智能化老年社区进行探析,剖析养老现状,试着从中窥探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趋势,这对于加快转变养老服务模式调整,打造高质量的老年生活,以及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老龄化社会 智能化养老 养老服务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唐小茜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国社会经济进入了高速的发展时期,国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医疗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我国人均寿命得到了有效地延长,这就使得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明显,这就对我国的养老服务以及养老服务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张岩松等著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一书结合当前我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及挑战的分析,对社会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充分的论述。笔者基于浙江省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社会分层视角下‘老漂族’社会支持网络现状及重构对策研究"(2018QN005)的研究结合本书认为,我国应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来解决我国眼下和未来的养老问题。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丽丽 韩梦娟
由于社会结构和经济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农民有着不同的市场化动力和能力,前者导致农民在就业地区选择上存在着差异,后者使得农民在就业领域选择上存在着不同,结果是在我国形成了本地务工、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强工弱农以及以夫妻分工为基础的弱工强农等多种家庭劳动力配置形态。因此,家庭劳动力配置方式成为农村养老实践的决定性因素,应根据政策情境、人口构成和产业结构等方面发生的变迁,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针对性强的养老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