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2)
- 2023(9955)
- 2022(8438)
- 2021(7763)
- 2020(6633)
- 2019(15583)
- 2018(15105)
- 2017(28888)
- 2016(15510)
- 2015(18174)
- 2014(18221)
- 2013(18469)
- 2012(17784)
- 2011(16556)
- 2010(16542)
- 2009(15645)
- 2008(15484)
- 2007(13949)
- 2006(12317)
- 2005(11448)
- 学科
- 济(91995)
- 经济(91926)
- 管理(40465)
- 业(37319)
- 方法(35946)
- 数学(32509)
- 数学方法(32322)
- 企(28411)
- 企业(28411)
- 中国(23016)
- 地方(19669)
- 农(19461)
- 财(16762)
- 学(16615)
- 贸(16478)
- 贸易(16470)
- 易(16001)
- 业经(15445)
- 制(13824)
- 地方经济(13399)
- 农业(12828)
- 环境(12098)
- 融(11990)
- 金融(11988)
- 银(11743)
- 银行(11723)
- 和(11550)
- 行(11325)
- 体(10213)
- 发(10143)
- 机构
- 大学(245103)
- 学院(241020)
- 济(119071)
- 经济(117063)
- 研究(92045)
- 管理(87892)
- 理学(75027)
- 理学院(74122)
- 管理学(73098)
- 管理学院(72622)
- 中国(69886)
- 科学(52217)
- 京(51959)
- 财(50600)
- 所(47432)
- 研究所(43023)
- 财经(40703)
- 中心(40161)
- 经济学(39630)
- 农(39307)
- 经(37029)
- 经济学院(35611)
- 江(34939)
- 北京(33755)
- 业大(32512)
- 院(31977)
- 范(31332)
- 师范(31089)
- 农业(30995)
- 财经大学(30045)
- 基金
- 项目(152139)
- 科学(119902)
- 基金(112857)
- 研究(111571)
- 家(98057)
- 国家(97330)
- 科学基金(81999)
- 社会(74513)
- 社会科(70772)
- 社会科学(70753)
- 基金项目(58625)
- 省(55704)
- 教育(50339)
- 自然(49817)
- 自然科(48654)
- 自然科学(48635)
- 自然科学基金(47815)
- 划(47791)
- 资助(47261)
- 编号(42884)
- 部(35932)
- 成果(35842)
- 重点(34672)
- 发(34432)
- 国家社会(32314)
- 中国(31115)
- 教育部(31031)
- 创(30685)
- 课题(30053)
- 人文(29430)
- 期刊
- 济(135323)
- 经济(135323)
- 研究(77976)
- 中国(45561)
- 财(38479)
- 学报(36101)
- 农(35974)
- 科学(34117)
- 管理(31793)
- 大学(27290)
- 学学(25725)
- 农业(24450)
- 经济研究(23376)
- 融(22887)
- 金融(22887)
- 财经(21803)
- 教育(20341)
- 技术(19882)
- 经(18992)
- 问题(18215)
- 业经(17861)
- 贸(16870)
- 世界(15894)
- 国际(15143)
- 技术经济(14347)
- 业(14046)
- 统计(13220)
- 经济问题(11390)
- 策(11150)
- 现代(10780)
共检索到3710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小华
摆脱两极体制的桎梏后,中日在两国关系史上第一次告别了过去“一强一弱”型的模式,走向“两强并立”的新时代。对这一全新的双边关系前景,人们开始用两种不同的思维来考虑问题:政治现实主义认为,两大缺少战略缓冲空间的地缘力量中心必将在“安全困境”的作用下重复过...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杜庆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判断,提出了"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努力方向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解析了"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时代特色、发展路径、战略保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占斌 杜庆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判断,提出了"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努力方向和"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本文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解析了"加快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时代背景、思想内涵、时代特色、发展路径、战略保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巴殿君 吴迪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作为经济强国的日本已经不再满足于“经济大国政治小国”的地位,历届内阁开始要求与经济大国地位相适应的政治大国地位。日本政府在寻求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过程中,主要选择了以军事领域作为突破口,以成为军事大国带动政治大国目标的实现。具体体现在强化日美同盟、建立和完善有事法制、保持自主、高效的自卫力量与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四个方面。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常晓光
转为以内需为主导的日本经济,1990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为435.4万亿日元其中以个人消费为中心的民间最终消费支出达248万亿日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7%。日本人用于消费方面的支出与企业设备及住宅方面的投资相比,其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显得格外突出。根据日本总务厅每隔5年进行一次的全国性消费状况调查,1989年日本两人以上的普通家庭,月平均消费支出为305196日元,与5年前的1984年相比,增加了9.8%,而1984年与前一个5年的1979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贵中 谭远发
通过结合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修正沈利生(2003)测算外贸依存度的"总活动法",用修正的"总活动法"测算总外贸依存度,可以从市场的角度定义出口依存度、国民经济进口依存度、生产进口依存度、消费进出口依存度和总投资进口依存度并给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对15个经济大国的外贸依存度按照由高到低排序,中国的总外贸依存度排序第10,出口依存度排序第7,进口依存度排序第10;中国的生产进口依存度高于总投资进口依存度,后者高于消费进口依存度,中国是消费进口依存度最低的国家。产品竞争力、跨国企业全球资源配置、第三产业发展、消费市场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决定中国外贸依存度的变化。各国GDP的高低与外贸依存度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新房 王亮亮 苗永旺
中国与日本既是近邻,又是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两国经济交往密切,两国只有积极合作,不断提高相互依存程度才能实现共赢。两国贸易相互依存度、投资相互依存度和生产相互依存度三个指标对中日两国经济相互依存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菊花 骆华松
着力于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学科之争、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内涵之争。地缘经济学既不从属于也不会取代地缘政治学;地缘政治学、地缘经济学对客观世界在时代特征、国际关系、国家利益、国家安全、领土等关键要素上存在不同见解,国家联盟、争夺领域、争夺地域、博弈手段在地缘政治时期和地缘经济时期亦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殊途同归并有着深刻的互动作用。中国的现实是经济大国正在崛起、区域合作如火如荼地发展,但面临严峻的地缘政治环境,中国地缘战略应以地缘经济为重心,地缘政治为根本。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地缘经济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谭祖谊
外贸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并不必然意味着经济对外依赖程度的增强。一国外贸依存度、一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以及一国经济对外依赖程度,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组经济范畴,可以分别用一组指标体系来描述它们。
关键词:
外贸依存度 相互依存度 经济开放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丽君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家集团间较量的焦点从政治领域转移到经济领域。为此,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地缘政治的涵义以及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去分析和研究冷战前后地缘政治的发展及对国际关系的重大影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去洞悉世界的发展方向——地缘经济必然代替地缘政治,并以此来作为制定国家经济政策和外交政策的重要依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毛汉英
在对19世纪末和20世纪西方代表性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理论进行重点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历史和现状特点,阐述了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的基本格局与发展态势,即:北部地缘政治关系紧密,地缘经济发展较快;西部地缘政治关系持续发展,地缘经济合作前景广阔;西南部为地缘政治破碎带,地缘经济极具潜力;南部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关系总体良好,但南海问题是不稳定因素;东部地缘政治热点问题敏感复杂,地缘经济结构相对稳定。最后提出了改善提升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关系与发展地缘经济的"北联、西进、南合、东拓"地缘战略及对策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姜鹏
国际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利益交互系统,在系统中存在着众多战略层面的施动—反馈模式。地缘政治大国的安全战略选择决定了它与体系其他主要成员间的互动方式,互动方式决定了其可能面临的结构性压力,并最终影响到大国崛起的兴衰成败。通过本项研究可以发现:海陆复合型崛起大国的战略模式可以分为"区域陆权"战略、"全球海权"战略和"区域/全球海陆并举"战略。如果崛起大国尚未形成稳固的陆基周边环境,那么追求"区域陆权"战略是最优选择;如果拥有稳固陆基周边环境,那么追求"全球海权"战略是最优选择。而"海陆并举"战略因"同色竞争"原理,既可能同周边国家陷入"区域陆权"优势的安全困境,也可能同"全球海权"国家陷入争霸战争。因此,"海陆并举"战略往往容易造就一个反对自身崛起的海陆权力联姻。此外,追求单一的"差色互补"原理容易实现海陆功能分异背景下的战略结盟,进而影响大国崛起战略的操作实施。
关键词:
地缘政治 安全战略 崛起战略 中美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敏 王铮
对Mundell-Fleming模型进行扩展,得到多国(地区)GDP溢出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国际金融危机后中、美、日、俄、欧、印的经济形势以及这些国家间的合作或竞争关系进行了地缘政治经济学的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中美经济、中日经济都存在一定的互补性;中欧之间的GDP溢出作用相对较小;美国与欧盟、日本之间的GDP溢出互为负向;中日、中欧是金融政策利益共同体;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给中国经济带来较严重的不良影响,并会对欧元造成进一步打击;日本货币量的扩张会加剧通货膨胀,并给其他国家带来不良影响。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高淑琴
本文主要论述世界地缘政治经济转型的不同阶段中自然资源所扮演的角色和历史作用,试图建立起自然资源与地理环境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关系,尤其是对我国周边地缘政治和外交战略的影响。自然资源要素影响世界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途径和方式方法是本文核心论题之一:自然资源对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格局、国际环境都产生重要的影响,并通过世界贸易、工业文明和国家战略在改变着传统安全的概念,自然资源通过改变世界贸易的结构,改变国际经济要素和政治环境从而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分析了自然资源要素是如何促进世界经济分工与国际法发展:自然资源的开采使用,地理分布与工业发展密切相关,人类对自然资源开发使用的意识发展与某些国际法的确立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