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67)
2023(6919)
2022(5749)
2021(5475)
2020(4544)
2019(10144)
2018(10555)
2017(18746)
2016(10853)
2015(11811)
2014(12189)
2013(11332)
2012(10348)
2011(9587)
2010(9838)
2009(9227)
2008(9412)
2007(8462)
2006(7680)
2005(7129)
作者
(32369)
(26925)
(26680)
(25785)
(17138)
(13060)
(12178)
(10304)
(10290)
(9766)
(9356)
(9094)
(9086)
(8793)
(8774)
(8210)
(7855)
(7799)
(7760)
(7580)
(7028)
(6842)
(6542)
(6334)
(6277)
(6057)
(5911)
(5911)
(5584)
(5536)
学科
(36097)
经济(36036)
管理(29916)
(24221)
(20680)
企业(20680)
(12967)
(12737)
方法(12325)
中国(11688)
(11402)
(10774)
(10417)
理论(9718)
数学(9616)
数学方法(9427)
环境(9304)
业经(9055)
(8681)
银行(8660)
(8557)
金融(8549)
(8381)
教育(7880)
地方(7726)
体制(7701)
(7020)
农业(6576)
(6512)
教学(6376)
机构
大学(151928)
学院(151075)
研究(58111)
(54719)
经济(53297)
管理(49407)
中国(42616)
理学(41019)
理学院(40414)
管理学(39500)
管理学院(39195)
科学(37621)
(33824)
(31134)
(30459)
(29567)
研究所(28318)
(25328)
中心(25123)
(23768)
师范(23479)
业大(23463)
农业(23005)
财经(22721)
北京(21674)
(20928)
(20478)
(20072)
(19465)
师范大学(18826)
基金
项目(96950)
科学(74926)
研究(71220)
基金(67821)
(60996)
国家(60471)
科学基金(49794)
社会(43096)
社会科(40638)
社会科学(40625)
(38910)
基金项目(35148)
教育(33803)
(33437)
自然(31791)
自然科(30920)
自然科学(30907)
自然科学基金(30339)
编号(28551)
资助(27252)
成果(25417)
重点(23072)
课题(22095)
(21024)
(20996)
(20056)
(19773)
创新(18514)
科研(18143)
计划(18116)
期刊
(69252)
经济(69252)
研究(49906)
中国(37328)
学报(30462)
(27032)
教育(26932)
(25321)
科学(24827)
大学(22276)
学学(20733)
管理(19171)
农业(17658)
(15503)
金融(15503)
财经(12818)
技术(12371)
(11117)
业经(10916)
经济研究(10292)
(9359)
(8887)
问题(8798)
图书(7497)
业大(7446)
职业(7441)
科技(7149)
(6844)
论坛(6844)
资源(6715)
共检索到2428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岳伟  刘贵华  
在机械论范式中,课堂是一个封闭的实体,课堂教学是一种追求确定性和践行程序化的技术操作。对秩序和确定性的迷恋使课堂的有机性被肢解,生命活力丧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需要进行课堂的整体性变革,即建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是遵循生态规律、蕴含生态理念、彰显生态精神和体现生态气质的课堂。注重内在联系、强调整体关联、倡导动态生成、推崇多元开放是生态课堂的核心价值理念。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环境、树立正确的课堂评价观、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提高教师课堂调控能力是推进生态课堂建设的重要举措。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晓冬  
课堂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最基本单位和最终环节,其目标指向必须是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需要。课堂教学改革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想真正有所突破,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整体推进。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陆春庚  
由于机械论范式的滥觞、教师仁爱心的缺失以及整体性思维的割裂,使得职校的课堂存在主体地位失衡、信息传递受阻、资源整合片面、课堂调控乏力、授教关系不顺等问题。在生态理念的关照下,可以从课堂的生命性,眼中有人;生活性,心中有术;生成性,教学有效三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变革,构建生态课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朝珍  
教师课堂行为是显性与隐性的统一,这种整体性存在要求课堂观察者超越对教师行为的显性关注,进一步了解其隐性教学行为。囿于显性教师行为的课堂观察存在着观察内容的浅表化、观察中的对立思维、难以引发教师的深层反思等问题。课堂观察的"视思维"本质使了解教师隐性行为成为可能,这种了解可以通过聚焦教学决策这一教师行为中介来实现。聚焦教学决策的课堂行为观察以教师对教学事件的处理为核心,观察步骤包括观察者对教学事件的感知、教学问题解决的假想替代、教师教学决策的探察与合理性分析、教师之间的教学认识论互动等。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龙宝新  张立昌  
"高效课堂热"的形成具有多因性,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与多种教育力量交织共同促成了本次课改的发生。高效课堂改革在实践中并未完全秉承新课改的精神,致使其挣扎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急功近利与经验积累、抑教扬学与教学常理、操作套路与教育理念间的焦虑与煎熬中。加强理论攻坚与协同、构建教改累进机制、彻底解决"效""形"矛盾,是未来我国高效课堂改革持续、健康、深入推进的应然之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庆元  黄耀红  
机械论与生态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宇宙论,控制、分离与线性等现代课堂病理都可归为机械论主导。走出机械论带来的课堂误区,关键在于从生命关怀出发,确立课堂生态和谐的理念,追求课堂生活中人与人、人与课程及人与自身的和谐。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雷加斌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根本,课堂教学则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和每一位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教育一线涌现出许多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案例,但不论哪一种课堂模式,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充分彰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燕  
向"学习范式"转型是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学习范式"建立在对"学习"重新认识的基础上,认为大学的使命是产生学习,学生是大学的主体,学生学习是教学过程的中心。"学习范式"强调本科教育的整体性变革,与"传授范式"相比,两者在理论假设、使命目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师角色、评价标准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中国要建设一流的本科教育,必须向"学习范式"转型,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教会学生学习"成为提升中国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龙宝新  
塞勒的经济助推理论对课堂与管理之间的矛盾处置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它使助推成为继纪律与德育之后的第三种课堂管理力量。助推式课堂运作的原理是:由教师借助一切可以影响学生行动方向的情景因素,重构学生课堂行动的"选择架构",促使其自然做出符合课堂管理意图的预期行动。其中,基于"选择架构"的课堂行为塑造是助推式课堂的核心机制。而要迈向助推式课堂,就需释放生存危机信号、暴露关键信息、善用默认机制、制造压力氛围与突出重要选项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霞  
生态的本质是生命及其多样性,是整体性、开放性和共生性。以生态的眼光、态度和方法来观照、思考和分析课堂,则课堂应该包含开放的、多样性的目的,而不是单一的、预设的目的;是更加灵活、允许存在更大差异的,而不是狭隘、独有和同一式的;是平等和谐、充满生命活力的,而不是霸权控制、窒息心灵的;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精神交流场所,而不是可怕的"现代精神地狱";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启动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而不是千篇一律的知识加工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斌  
《资本论》第一卷具有它的独立性,可以独立存在。恩格斯曾经感觉到马克思打算在《资本论》后两卷论述的一些内容,可以根据第一卷的相关内容推导出来,进一步确立了《资本论》第一卷的独立性。但仅仅阅读《资本论》第一卷,难以理解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具有片面性的《资本论》第一卷也完成不了完全驳倒全部官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生前没有出版《资本论》后两卷的主要原因是马克思没有足够的精力,而影响马克思精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上的贫困、疾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牵扯及反动政权的政治迫害。当然,马克思本人的精益求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资本论》本质上叙述的是剩余价值的整个生涯,这也是《资本论》全部三卷的整体性之所在,其中,《资本论》全部三卷分别对应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只有全部三卷合在一起才具有《资本论》所论述的剩余价值理论的完整性或整体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余斌  
《资本论》第一卷具有它的独立性,可以独立存在。恩格斯曾经感觉到马克思打算在《资本论》后两卷论述的一些内容,可以根据第一卷的相关内容推导出来,进一步确立了《资本论》第一卷的独立性。但仅仅阅读《资本论》第一卷,难以理解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具有片面性的《资本论》第一卷也完成不了完全驳倒全部官方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任务。马克思生前没有出版《资本论》后两卷的主要原因是马克思没有足够的精力,而影响马克思精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上的贫困、疾病、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牵扯及反动政权的政治迫害。当然,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