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2)
- 2023(9998)
- 2022(8955)
- 2021(8652)
- 2020(7159)
- 2019(16585)
- 2018(16671)
- 2017(32262)
- 2016(17638)
- 2015(19981)
- 2014(19793)
- 2013(19561)
- 2012(17914)
- 2011(16010)
- 2010(15816)
- 2009(14377)
- 2008(13882)
- 2007(12040)
- 2006(10428)
- 2005(8783)
- 学科
- 济(67060)
- 经济(66888)
- 管理(48300)
- 业(45449)
- 企(39118)
- 企业(39118)
- 方法(32606)
- 数学(26661)
- 数学方法(26359)
- 农(18141)
- 中国(17720)
- 学(16796)
- 财(16017)
- 业经(15946)
- 地方(14282)
- 理论(13819)
- 和(13428)
- 农业(11879)
- 教育(11592)
- 贸(11577)
- 贸易(11570)
- 易(11203)
- 制(10894)
- 技术(10393)
- 环境(10382)
- 务(10164)
- 财务(10104)
- 财务管理(10088)
- 企业财务(9570)
- 划(9322)
- 机构
- 大学(246156)
- 学院(242490)
- 管理(98687)
- 济(90920)
- 经济(88817)
- 理学(86349)
- 理学院(85355)
- 管理学(83881)
- 管理学院(83435)
- 研究(79598)
- 中国(56182)
- 京(52001)
- 科学(51382)
- 财(40874)
- 所(39690)
- 农(38104)
- 业大(37190)
- 研究所(36435)
- 中心(35235)
- 范(34026)
- 江(33815)
- 师范(33741)
- 财经(33444)
- 北京(32758)
- 经(30437)
- 农业(29855)
- 院(28737)
- 州(27840)
- 师范大学(27509)
- 经济学(26288)
- 基金
- 项目(171820)
- 科学(134397)
- 研究(126672)
- 基金(123967)
- 家(107193)
- 国家(106269)
- 科学基金(91257)
- 社会(79076)
- 社会科(73849)
- 社会科学(73824)
- 省(67253)
- 基金项目(66786)
- 自然(59850)
- 自然科(58430)
- 自然科学(58420)
- 教育(58295)
- 自然科学基金(57351)
- 划(56563)
- 编号(52607)
- 资助(50182)
- 成果(43167)
- 重点(37923)
- 部(37613)
- 课题(35661)
- 发(35655)
- 创(35591)
- 科研(33054)
- 创新(33037)
- 项目编号(32807)
- 大学(32466)
共检索到3452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历史、现实和理论都在证明和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真正给人民群众以平等、民主、自由,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是平等的,人民群众才能享受真正的、广泛的民主和自由,整个社会发展才逐步地趋于协调与和谐。新中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以科学社会主义立国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走向民主、自由、和谐、幸福。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要为人民群众争得民主与自由;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焕发人民精神,调动群众积极性;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鼓舞下,社会会有更多的创新创造;以正确的无产阶级政治引导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最明显、最突出、最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特征,是一个国家社会里最积极、最活跃的社会主义因素。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公有制必须坚持,这也是真正的立场问题、方向问题、根本问题。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完全可以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人民生活福利水平和极大地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路子。中国要有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公有制就要认识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终极目标,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体现,公有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明智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中国人民要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实践、自己的创造充满必胜的信心,对社会主义,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盛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要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社会主义最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是公平正义四个方面全面、正确、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最明显、最突出、最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特征,是一个国家社会里最积极、最活跃的社会主义因素。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公有制必须坚持,这也是真正的立场问题、方向问题、根本问题。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完全可以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人民生活福利水平,极大地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路子。中国要有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公有制就要认识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终极目标,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体现,公有制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明智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中国人民要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实践、自己的创造充满必胜的信心,对社会主义,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盛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要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社会主义最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是公平正义四个方面全面、正确、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明智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中国人民要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实践、自己的创造充满必胜的信心,对社会主义,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盛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要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社会主义最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是公平正义四个方面全面、正确、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明智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中国人民要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实践、自己的创造充满必胜的信心,对社会主义,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盛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要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社会主义最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是公平正义四个方面全面、正确、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最明显、最突出、最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特征,是一个国家社会里最积极、最活跃的社会主义因素。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公有制必须坚持,这也是真正的立场问题、方向问题、根本问题。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完全可以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人民生活福利水平,极大地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路子。中国要有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公有制就要认识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终极目标,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体现,公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明智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中国人民要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实践、自己的创造充满必胜的信心,对社会主义,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盛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要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社会主义最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是公平正义四个方面全面、正确、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明智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中国人民要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探索、自己的实践、自己的创造充满必胜的信心,对社会主义,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党全国人民努力奋斗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盛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要从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社会主义最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是公平正义四个方面全面、正确、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最明显、最突出、最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特征,是一个国家社会里最积极、最活跃的社会主义因素。坚持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在中国,公有制必须坚持,这也是真正的立场问题、方向问题、根本问题。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完全可以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人民生活福利水平和极大地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路子。中国要有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公有制就要认识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变革和发展的终极目标,公有制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然体现,公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社会主义社会优胜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能够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社会主义需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也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最大价值。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就是由于这个新社会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使人民过上民主、自由、和谐、幸福的生活。这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社会主义制度下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永不停息的任务,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需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来指导,需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需要依靠人民,同心同德发展经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寿思华
社会主义社会优胜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突出的表现是能够创造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生产力的更大发展。社会主义需要极大地发展生产力,也能够极大地推动生产力发展,这是社会主义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最大价值。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就是由于这个新社会可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以公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使人民过上民主、自由、和谐、幸福的生活。这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社会主义制度下极大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永不停息的任务,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书俊
人的存在不在于他的对象性或对象化,而在于他的对象性存在。对象性存在并不是现象或抽象的对象性存在,而是现实的,即包括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对象性存在。正是这种对象性存在,才真正展现出人的本质力量;也正是这个对象性存在,才真正完成了人与自然的统一。
关键词:
人与自然 对象性存在 和谐社会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岳巍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统计科学的关系在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特别强调要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越来越有紧迫的现实意义”,“是提高全党的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的根本途径”。并且指出,“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和干部,培养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和各项事业的专门家,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统计科学、统计实践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无论在整个统计活动,还是在统计活动的各个阶段中;无论在提高统计数字的真实性、科学性,还是在全面发挥统计的各种功能方面,都需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