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01)
2023(14632)
2022(12306)
2021(11669)
2020(9887)
2019(22389)
2018(22151)
2017(41083)
2016(22644)
2015(25882)
2014(25282)
2013(24589)
2012(22633)
2011(20457)
2010(20764)
2009(19714)
2008(19728)
2007(18094)
2006(16091)
2005(14632)
作者
(62899)
(52334)
(52272)
(49694)
(33348)
(24678)
(23798)
(20412)
(19883)
(18707)
(18013)
(17639)
(16993)
(16816)
(16567)
(16042)
(15717)
(15271)
(15094)
(14868)
(13170)
(12760)
(12634)
(11992)
(11798)
(11749)
(11642)
(11578)
(10627)
(10523)
学科
(88153)
经济(87957)
管理(81409)
(68492)
(61865)
企业(61865)
方法(39625)
数学(32578)
数学方法(32140)
(29348)
中国(27784)
(25448)
(21652)
业经(21561)
(19164)
银行(19134)
(18307)
(18130)
(17927)
技术(17422)
理论(17190)
(17188)
财务(17126)
财务管理(17079)
(16779)
金融(16772)
企业财务(16217)
(16188)
贸易(16175)
(15835)
机构
大学(318595)
学院(313936)
(133049)
经济(130345)
管理(123461)
研究(108280)
理学(103977)
理学院(102863)
管理学(101163)
管理学院(100533)
中国(88518)
(68743)
(68510)
科学(61747)
(53805)
财经(52297)
中心(49824)
(48402)
研究所(48121)
(47685)
(46563)
北京(43583)
经济学(41644)
业大(41402)
(39165)
(39157)
财经大学(39021)
师范(38737)
(37807)
经济学院(37204)
基金
项目(203711)
科学(162739)
研究(151247)
基金(151034)
(131260)
国家(130228)
科学基金(112367)
社会(100219)
社会科(94412)
社会科学(94389)
基金项目(77870)
(76692)
教育(70525)
自然(70203)
自然科(68708)
自然科学(68692)
自然科学基金(67515)
(65156)
资助(62246)
编号(59172)
成果(50421)
(47184)
重点(45905)
(44172)
国家社会(42616)
(42293)
课题(42083)
(41832)
创新(41545)
教育部(41305)
期刊
(152010)
经济(152010)
研究(99260)
中国(73806)
(57514)
管理(52752)
学报(47015)
科学(44806)
(42603)
大学(37159)
教育(36823)
学学(34615)
(34052)
金融(34052)
农业(28306)
技术(28299)
财经(27649)
经济研究(24674)
(23891)
业经(21275)
问题(19056)
(17278)
(16707)
技术经济(15986)
世界(15943)
统计(15785)
国际(15215)
(14874)
(14755)
科技(14593)
共检索到4978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刘鹏  孙燕茹  
文章结合自2004年以来中国政府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和政策改革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并基于这些政策分析与经验研究,提出当代中国政府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方面逐步转向嵌入型监管的观点,同时从监管意愿与监管能力两个方面,以及社会组织的吸纳能力、社会组织管理重点的分化、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化水平提高、社会组织管理手段多元化四个维度对嵌入型监管进行了深度解析,并论证为什么嵌入型监管的概念能够更好地描述和解释当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余晖  
监管在政府行政治理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至关重要。伴随着监管体制在中国的确立和发展,需要从全局高度来思考整个政府监管体制问题,重新明确监管体制建立的基本原则,反思现行监管体制的不足,提出下一步完善我国政府监管体制的战略对策和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樊瑛华  
中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要尽快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万能政府"和人治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真正树立起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信用政府的理念,使政府公共管理走上依法行政、以民为本、注重效率的良性发展轨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新光  
改革开放以来的4次政府机构改革,都是侧重于从横向调整政府的部门设置,但却没有从纵向减少政府的层级设置。而目前我国“地区”一级建制逐渐演变成了实体型政府,其工作重心也转向城市建设与市政管理;过去由议事、决策、行政、司法、财政为一体的县级行政体系被肢解,逐渐形成了“双重衙门体制;”乡镇政府又长期处于责任大、权利小、效率低的被动施政状态;村民自治也一直受到了地方行政权力的制约,且缺乏必要的经费保障,结果是造成乡村社会出现了管理上的“权力真空”。因此,中国下一步应按“撤地、强县、精乡、实村”的整体改革思路,撤消“地区”建制,强化县级政府功能,精简乡镇的政府机构和人员,充实村民自治必要的经费供给,建立和...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岭  
政府管制是中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不断加强的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本文主要从城镇水务行业监管体系创新、网络性产业监管体制改革与创新、公用事业公私合作与政府监管、社会性管制理论与政策四个方面,对第五届政府管制论坛学者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畅  
随着中国(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将有更多的跨国公司涌入,这给中国政府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如果不能提高政府效率,行政成本的增加将对跨国公司的总体规模形成制约。跨国公司对中国政府管理体制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中央政府的管理权限减少,转向以宏观管理为主;地方政府承担更多的管理职责;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推动了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向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方向转变。本文将跨国公司、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共同纳入到政府管理体制的研究框架,深入分析跨国公司影响下的中国政府管理体制变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岭  
探索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政府监管转型路径,对政府监管效能提升和政府监管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尝试研究数字经济时代的“效率—风险”互动原理,并在分析数字经济时代新型市场失灵对政府监管挑战、政府监管体制改革成效、数字经济时代政府监管转型典型模式与现实约束的基础上,提出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政府监管转型路径。研究发现:(1)数据化、平台化、智慧化和动态性是数字经济时代推动政府监管转型的重要特征。数据属性、平台属性和技术属性是“效率—风险”互动原理的驱动因素,为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政府监管转型提供理论基础。寡头竞争型市场结构、平台数据的权属问题、产品或服务新型外部性、数字技术应用以及新时代政府监管体制改革,迫切需要推动中国政府监管转型。(2)一体化综合监管的北京模式、“一网统管”的广东模式和“制度、平台、场景”系统迭代的浙江模式具有典型性。思维约束、经济约束、技术约束、平台约束、数据约束成为制约数字经济时代政府监管转型的现实约束。(3)在数字经济时代,需要基于整体治理视角,构建“内容、载体、机制、监督和评价”5个维度的中国政府监管转型路径。本文研究为把握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政府监管转型的基本方向,探索政府监管转型的实施路径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现实依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乃善  李思奕  
招投标监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招投标法律不完善、与实践招标活动不匹配、招投标监管制度设计不合理。提高监管效果,必须不断完善招投标法律,创新招投标评标与运作模式,在监管机构设置、监管内容明确、监管手段创新、建立招标人与投标人"双向保证金"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澈元  
市场体制完善主题下中国政府的治理成本走向与转型的初始条件及转型方式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转型前两个阶段政府治理成本的“制度范式”分析, 归纳出影响政府治理成本的制度因素: (1) 过高沉淀成本; (2) 善治理念缺失; (3) 制度安排的非协调; (4) 成本分担结构凸现治理成本; (5) 学习成本与渐进式改革的局限性。作者认为, “制度范式”分析为市场体制完善阶段政府治理成本的合理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宏观层面主要确立完善治理理念; 中观层面主要推进转型制度的安排与变迁; 微观层面主要进行组织技术的改造。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钟灵娜  刘红芹  贾尚栩  
中国的官员晋升是只看重短期的现职表现,还是存在长期的人才培养。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本文引入社会流动理论中的"赞助式流动"与"竞争式流动",帮助解读中国党政领导干部的甄拔体系。但由于人才培养不拘形式,不易系统捕捉,本文基于干部任职的年龄划线,回推任职的小步快跑,运用官员提拔到特定级别的"年龄",作为组织栽培意愿的代理变量,进一步考察组织"栽培意愿"与派任地"增长速度"间的关系,发现上任年龄越轻的官员,越可能被派往更易表现的职位。这一发现显示在中国的政府人事体制中,虽然看重官员的能力与绩效,以此为选拔、擢升的标准,但同时也存在组织部门主导的人才培养,将甄选锁定的官员尽早调往发展势头较佳的地区,锻炼其主政的能力,同时考察其相对绩效,形成一套系统的政治精英培养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世林  
本文研究了近年来中国政府经济治理主要模式——"项目体制"的基本内涵、理论与运作机制,并试图论证项目体制与经济发展及其各种经济问题的内在关联。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政府在经济治理上依靠专项项目形式自上而下来动员下级政府和市场企业,并促成了地方政府经济治理的项目化,最终演化为政府经济治理的项目体制。这种体制引发了部委、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项目竞争运动,激发了地方政府"跑项目"、"大办项目"和"拉项目"的热情,从而推动了项目经济大繁荣。虽然项目体制是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解释之一,但它仍然是一种"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也是以政府项目垄断权为主导的粗放经济发展模式,它从市场决定领域退出势在必行。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传铭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组织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社会救助领域,政府与社会组织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伙伴关系是大势所趋。本文着眼于社会救助领域,分析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角色扮演及相互合作存在的问题,对二者建立合作关系面临困境的深层次原因进行了研究,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政府与社会组织新型合作关系的路径选择。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志远  
政府创新是政府发展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相较于从制度变迁理论的新旧体制转换视角对政府创新做出的经典解释,政府过程理论的“偏离”假设,为从政府在现实与法理的“摆动”中寻求体制机制创新的解释提供可能,丰富了其存在的理论必然性与现实必要性。现实政府往往在适度、过度以及多重“偏离”所形成的合力中实现发展。但从制度的“路径依赖”看,法律和现存制度并不具有使那种正向“偏离”合法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想将其——至少是高效地将其纳入现有的法律和制度,需要进行有目的性的政府干预。而体制机制创新正是最为典型的干预手段之一。中国政府职责体系的优化路径,能够典型地反映清单制度作为体制机制创新对“偏离”现象发挥的关键作用,揭示其功能实现的基本逻辑。这对于政府创新研究具有突破性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徐乐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和经济方针,在坚决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和金融势力的同时,对外商银行实施"利用"与"限制"政策,即利用外商银行已有的经营外汇业务的人力、资力以及与国外的业务关系,指定其担任外汇指定银行,在客观上使之成为新中国对外贸易的桥梁;但是,外商银行也必须接受新政府的严格监督和管理,只可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依法经营。由此,外商银行凭藉特权而获取的巨额利润消失,其业务客观上为新中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服务,虽有微利可得,但无暴利可图。特别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美国对华实行经济封锁,在华外商银行的业务进一步减少,以至濒于停顿状态,不得不宣布停业清理,相继撤离中国。到1956年底止,只剩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