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49)
2023(3558)
2022(2948)
2021(3112)
2020(2446)
2019(5726)
2018(5881)
2017(9050)
2016(6504)
2015(7624)
2014(7939)
2013(6953)
2012(6906)
2011(6539)
2010(7077)
2009(6406)
2008(6715)
2007(6590)
2006(6110)
2005(5868)
作者
(17286)
(14442)
(14107)
(13752)
(9219)
(7068)
(6648)
(5810)
(5524)
(5521)
(5076)
(4848)
(4711)
(4652)
(4558)
(4516)
(4501)
(4336)
(4269)
(4254)
(4120)
(3648)
(3485)
(3484)
(3391)
(3369)
(3286)
(3117)
(3013)
(2974)
学科
教育(20000)
(15845)
经济(15820)
管理(13317)
中国(12279)
(10068)
理论(9351)
(9014)
企业(9014)
(8246)
教学(7203)
方法(5624)
(4688)
(4611)
(4350)
(4334)
发展(4190)
(4066)
研究(3917)
思想(3803)
数学(3694)
(3686)
技术(3678)
学校(3651)
政治(3631)
数学方法(3497)
业经(3489)
高等(3463)
学法(3447)
教学法(3447)
机构
大学(96391)
学院(88255)
研究(35622)
教育(30681)
(25930)
师范(25827)
(23500)
(23475)
经济(22521)
管理(22311)
科学(21522)
师范大学(21402)
中国(20343)
(18806)
理学(17751)
理学院(17327)
(16846)
研究所(16795)
管理学(16648)
管理学院(16419)
北京(16257)
中心(14478)
技术(14388)
(13992)
职业(13707)
(13307)
(12124)
教育学(11819)
(11518)
财经(10412)
基金
项目(45642)
研究(41719)
科学(36310)
教育(28981)
基金(28034)
(23443)
国家(23007)
社会(22131)
成果(21671)
社会科(20415)
社会科学(20408)
编号(20302)
(18957)
(18578)
课题(18361)
科学基金(17994)
(16048)
基金项目(13077)
规划(12788)
项目编号(12243)
重点(12114)
(12067)
(11947)
资助(11851)
(11652)
研究成果(11386)
教育部(11021)
(10871)
(10832)
阶段(10804)
期刊
教育(52423)
研究(42016)
(33578)
经济(33578)
中国(31026)
学报(15414)
大学(12896)
技术(12692)
职业(12322)
(12293)
科学(12194)
(10882)
学学(9985)
管理(9070)
技术教育(8141)
职业技术(8141)
职业技术教育(8141)
农业(7274)
图书(7137)
(6991)
论坛(6991)
财经(6989)
(6167)
(6037)
金融(6037)
高等(5992)
(5983)
书馆(5558)
图书馆(5558)
成人(5404)
共检索到1605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池野正晴  钟启泉  
本文以波尔诺夫(O.Fr.Bollnow)的思想为线索,从人类是怎样一种存在的角度出发,揭示教育"对话"的本质.考察真正"对话"的意义,阐明"对话与讲授的两极构造"的内涵,倡导"走向对话教育"。作者强调,学校教育的课题是.不仅借助"对话"来展开教育,而且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对话",一种真正的对话能力的准备。唯有借助这种对话教育,现代的人们才能以真正人类的姿态,摆脱非人性化的重大危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扈中平  
“独白”最早受批判于教学活动中 ,但“独白”更应被理解为传统教育的一种典型实践形态 ,本文从对象、方式、内容及结果四个方面揭示了“独白”式教育的实质 ,并秉承教育交往理念 ,希望用“对话”式教育来对“独白”式教育进行改革。本文对“对话”式教育的内涵及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 ,希望完成教育理念 (从“塑造”到“交往”)、课程观 (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之后完成教育实践形态 (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向华  
对话是平等者之间一种共生的交往关系。对话可以从本体性和非本体性、理想性和描述性两个不同的角度概括,而与理想性密切相关的伦理性特征尤其重要。对话的教育意蕴体现在教育目的、教学、学习、师生关系等方面。教育若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幸福美好地生活,那么利用对话理论构建现代教育,重塑一个以对话为特征的教育世界应成为人类教育发展的一种追求。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燕  
“对话”已成为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话语, 众多教育实践工作者正在积极地探索与践行对话式交往的种种形式。不过我们发现,“对话”中也出现了诸多“伪对话”景象,这难免会阻滞新课改的顺利推行。所谓“伪对话”是指,没有真正领悟“对话”的思想精髓,不是把它看作一种教育观,而仅将之等同于言语上的问答,貌似“对话”实为独白,与新课改基本精神背道而驰的教育行为。本文旨在剖析“伪对话”的表现与实质,并由此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以期引起“对话”热中的冷思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朱亚萍  
简·韦拉所著《如何倾听,怎样沟通——成人对话教育的原理与实践》一书,吸引并激发了成人教育理论研究者探究成人对话教育的浓厚兴趣,基于对话教育与成人教育基本原理及精神的高度契合,尝试对成人对话教育的要义与旨归、价值与诉求、定位与践行等方面的内容作一推介和阐释,以此推进具有成人教育特色的教学方式的探究与实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道德教育应诉诸个体的理性自觉而不是道德的威权,并把个体的理性自觉和道德智识的提升建立在开阔的伦理资源之上。交往对话应成为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蒲蕊  
人在交往中学习和生活 ,师生交往是学校中学习与生活的基本方式。师生交往的深层意义就在于通过交往中的学习 ,使人成为人 ,使人过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现实的学校教育中 ,师生交往被窄化为教育或教学的背景、手段、条件 ,从而使师生交往失落了其应有的深层意义。为了实现师生交往的“成人”目的 ,需要在交往中实现真正的学习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程红艳  周金山  
民主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要而根本的元素。民主理念含义丰富、分歧众多,其主要共识为:民主是目的与手段的合一、精英民主与多元民主的有机融合、程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相互协调。借鉴阿玛蒂亚·森的概念,民主对于学校教育的贡献被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建构性的,民主理念对现代学校教育的根本性影响体现在阶级的教育被改造为大众的教育;其二是工具性的,民主改变学校中权力、信息、知识供给等系列的要素配置方式,使得学校决策更为合理、资源分配更有效率。民主运用于学校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民主自身存在选票逻辑和街头逻辑等不稳定因素;民主固有的平等主义与学校能力本位的精英主义存在冲突、大众权威与教师专业主义存在冲突;民主程序运用于未成年人的受限性。学校教育应避免民主程序的滥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马维娜  
追求教育理论与教育事实的自觉对话 ,是自觉研究意识与自觉方法论意识的重要体现 ,而教育理论与教育事实互为装点的形式对话和互为当然前提的失真对话 ,只能导致二者间互不理解的各自独白不负责任的盲目研究。文章试图提出教育理论与教育事实之间多元理解的融通式对话形态 ,并认为由此可能带来适切于一群人、一类人的教育研究类型的拓展与放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武升  
教育既传承和创新着文化,本身又具有文化内涵,是文化的一部分。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是教育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积淀、丰富而成的。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包括物质的文化内涵、精神的文化内涵、主体的文化内涵、制度的文化内涵和课堂教学的文化内涵等。提升学校教育的文化内涵需要教育从粗放型发展方式转变为内涵型发展方式,真正实现由教育家按教育规律办教育,改革办学评估标准和方法,把学校文化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周玉霞  李芳乐  
如何培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生活环境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各门学科关注的焦点,本文回顾了问题的定义、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解决和知识的关系、问题解决的认知机制,分析了问题解决的内外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学校教育中问题解决教学的启示作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安世遨  
当今时代是对话的时代,当代人具有强烈的对话诉求和显著的对话特征。"对话人"的人性假设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对历史上各种人性学说的整合包摄,更与当代哲学取向相契合。对话人具有一系列新的人格素养和特质,它是具有对话意识与能力、生成对话理性、展开对话人生的人。建构这种新时代的对话人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教育应从构建对话体制、实施对话教学、开展对话管理、修炼对话审美、铸就对话生活、建构对话公民等方面对自身进行变革和再造,以形成一种对话教育,用对话教育去建构对话人。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班建武  李凡卓  
当前,学校教育开始有意识地主动观照并有选择地吸收部分大众文化进入学校课程体系。学校教育的这种做法,反映了教育关注日常生活,向生活世界回归的价值理念;也是社会民主化发展在教育中的体现,有利于教育创新。同时,学校教育对大众文化的观照和选择性吸收,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教育的资源,丰富了教育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对青少年学生的认识与价值引导。但是,大众文化的商业性和消费性将会削弱学校教育的传统价值根基,同时,大众文化的当下性和感官刺激性则容易导致学校教育丧失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涵养与提升功能,而大众文化的犬儒性也不利于学校教育培养具有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人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苏娜  
教育变革的"意义"意味着对教育变革本身(目标、知识等)的认知与理解,意味着在教育变革中坚持正义原则,促进社会进步、教育创新与人的发展。学校作为变革的基础,须以责任与使命重塑学校的精神气质,构建尊重个性与差异的学校教育目的,以合作和共生构建学习型组织,追求诗意的教师生活,回归课堂的生命教育本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