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79)
2023(11367)
2022(9066)
2021(8340)
2020(6668)
2019(14907)
2018(14523)
2017(27436)
2016(14666)
2015(16932)
2014(16932)
2013(16862)
2012(15780)
2011(14249)
2010(14291)
2009(13419)
2008(13482)
2007(11656)
2006(10712)
2005(10078)
作者
(41344)
(34762)
(34728)
(33426)
(22214)
(16320)
(15658)
(13414)
(13164)
(12275)
(12107)
(11416)
(11384)
(11129)
(11090)
(10555)
(10317)
(9892)
(9866)
(9360)
(8950)
(8423)
(8409)
(7988)
(7947)
(7876)
(7526)
(7154)
(6938)
(6892)
学科
(88170)
经济(88097)
管理(46285)
(40078)
(32384)
企业(32384)
方法(29986)
(28043)
数学(26685)
数学方法(26575)
中国(25277)
地方(21102)
(19245)
业经(16874)
(16282)
(14158)
(13883)
贸易(13874)
(13469)
(13245)
地方经济(13245)
财政(13047)
(12849)
财务(12832)
财务管理(12790)
企业财务(12287)
农业(12166)
(11796)
银行(11783)
环境(11761)
机构
大学(222261)
学院(219634)
(111059)
经济(109365)
研究(83812)
管理(79945)
理学(68341)
理学院(67539)
管理学(66653)
管理学院(66239)
中国(65274)
(56235)
(46686)
科学(44921)
(41714)
财经(41507)
(37847)
经济学(37659)
研究所(37246)
中心(35422)
经济学院(33722)
(31486)
财经大学(30570)
北京(30286)
(29767)
(29651)
(27945)
师范(27782)
业大(25268)
科学院(25094)
基金
项目(137995)
科学(110686)
基金(104446)
研究(103352)
(90111)
国家(89431)
科学基金(76682)
社会(72487)
社会科(68850)
社会科学(68834)
基金项目(53641)
(49137)
教育(46200)
自然(44695)
自然科(43705)
自然科学(43695)
自然科学基金(42972)
资助(42567)
(41582)
编号(38562)
成果(32766)
(32752)
国家社会(32383)
重点(31416)
(30958)
中国(29348)
教育部(28977)
(27630)
人文(27603)
课题(27471)
期刊
(130137)
经济(130137)
研究(77555)
(46904)
中国(45273)
管理(31748)
学报(29869)
科学(29808)
(28408)
大学(24010)
经济研究(23769)
财经(23053)
学学(22718)
(22282)
金融(22282)
(20109)
农业(19306)
教育(17599)
问题(17401)
技术(17054)
业经(16622)
(15828)
世界(14928)
国际(14135)
技术经济(12465)
统计(11369)
(10648)
经济问题(10534)
现代(9958)
(9900)
共检索到350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欧阳峣   李圣喆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集权与分权关系是大国经济治理中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均衡化视角提出一个分析框架,认为大国财政关系的关键在于实现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权力均衡,利益冲突则会使既有的财政体制失衡,而双方的利益调整将伴随着财政体制的演变。在这个框架下考察新中国财政集权与分权关系的演变过程发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主要经历从“统收统支”到“央地权力均衡”、从“放权让利”到“地方主义”失衡、从“分税改革”到“制度均衡”的探索,总的趋势是各级政府和区域利益关系的均衡化及相应的制度化。为此,需要通过制度化和法治化构建均衡化的长效机制:基本目标是围绕大国财政治理中的关键性问题,进一步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积极性的体制机制,即在走向均衡化的过程中构建中央和地方财政利益均衡的长效机制;基本任务是建立和完善职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即完成职责、财力和区域均衡“三位一体”的任务;基本要求是形成各级政府事权、支付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稳定制度,即遵循现代财政制度的事权、责任和财力协调的“三项原则”,构建有效的财税体制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卓珺  
改革开放以来,以分权为核心的财政体制转型已经历了30个春秋,从财政包干体制到分税制,现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分税分级的财政管理体制,但它并不完善。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其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逐步显露和爆发,直接导致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失衡,亟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本文在深入分析中国式财政分权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对财政分权激励下的地方政府行为以及宏观经济绩效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廓清了中国式财政分权与经济社会不平衡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思路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宋纤  
为促进经济史研究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推进对传统中国重大经济问题的深度探讨,揭示大国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展示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最新成果,《中国经济史研究》编辑部、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大国经济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经济史研究所联合举办“大国经济史:财政集权与分权模式演变”学术研讨会。该研讨会于2021年9月25日在湖南长沙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工商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森  
集权与分权的边际收益都是递减的,因此在政府间合理划分财政管理权限需要在二者之间实现边际收益相等。假定政府是利他的,追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则无论采用"自上而下"分权的思路还是采用"自下而上"授权的思路,都可以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实现均衡;但如果政府是自利的,则采用"自下而上"授权的思路比采用"自上而下"分权的思路更有利于在二者之间实现均衡。我国财政体制问题的症结在于我国政府间特殊的权力划分关系,要解决我国的体制问题需要实现由"自上而下"分权向"自下而上"授权的转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昕  史建民  闻德美  
文章通过设计城乡义务教育均衡评价指数,从纵向和横向计算了1995~2009年全国和各省区的指数值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计算各年度中央-省财政分权度和各省内财政分权度指标,并将其与义务教育均衡指数以及人均GDP指标结合在一起设计了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模型,运用STATA10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全国和各省层面上财政分权度与义务教育均衡的关系恰好相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于长革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将大量可支配财力用于支持经济建设,而社会事业发展支出长期不足,直接导致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不同步,GDP高度繁荣的背后却是公共服务供给的长期不足,亟需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进一步深化财政分权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中国财政分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迫切需要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配套:第一,清晰界定政府职能范围;第二,实施政府财政层级改革;第三,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凌江怀  李成  李熙  
本文利用我国1991—2010年的经济区域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和财政科技投入之间的关系。其结果表明,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弹性为0.179,长期弹性为0.327;财政科技投入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短期内,经济增长对财政科技投入冲击的响应处于较低的水平,但从长期看,这种冲击处于上升的趋势并最后趋于平稳。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在于,通过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的效率,能够有效推动经济内生集约增长,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黄德海  
政府权力的集中与分散是政府财力的集中与分散 ,是造成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经济持续与剧烈的波动不仅影响到了经济的均衡发展 ,同时也影响到了国家区域经济政策的选择 ,而国家下定决心解决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的手段仍然是政府权力在纵、横两个维度上的集中与分散 ,并通过政策程序来重新调度 (配置 )国家财力的流动方向 ,从而达到再造并维持满足其权力体系偏好的公平与效率秩序。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靳涛  李明昕  
财政分权和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城乡收入均衡化水平,本文对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与分析。研究发现: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和财政支出结构是有利于城乡收入均衡的,而中西部地区这种政策则不利于城乡收入均衡。一定限度的财政分权是有益的,但如果绩效考核体系偏重增长激励、城乡二元体制固化程度与城市倾向性较高,那么必然会进一步引致支出政策及相关配套政策扭曲,从而加深收入不均衡程度。财政支出政策应更综合、全面地承担起优化公共服务、改善民生的责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清  
根据凯恩斯学派的“需求管理”政策。财政支出的规模对社会总需求以及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起着重要调节作用。当社会总需求明显超过总供给,通货膨胀压力过大时,政府可以采取减少政府支出政策,减少需求;当社会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经济资源不能充分利用时,政府可以通过扩大政府购买支出政策,增加消费需求。所以说,财政支出和国民经济景气指标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下面根据时间序列动态均衡关系分析方法,对我国财政支出和经济景气指标关系做实证研究分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寇铁军  
集权与分权的财政思考寇铁军以分税制为核心内容的财税体制改革已处于实施阶段,这一改革举措对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分配格局,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具有推动作用。用分税制取代了财政包干制,使争论旷久的财政体制问题,有了一个基本的方向性的定论。然而财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虎  赵慧芳  
近些年来,我国财政年年出现赤字,并且赤字额呈上涨的态势。针对这种情况,有关学者对我国目前实行的财政政策持有不同的观点:有的认为仍是均衡财政,有的则认为是赤字财政。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时序变量的单整、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ECM)的技术,对我国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是否存在均衡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在得出两者之间存在均衡关系的基础上,估计出了这种均衡关系的具体形式,进而建立并估计了两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万里  
中国式财政分权下地方政府经济增长型激励导致政府职能的经济增长导向,而不完善的财政体制安排、官员产生的公共选择机制和人员自由流动的Tiebout机制的双重缺失进一步强化了政府职能的增长导向,社会管理职能却被大大忽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是政府社会性公共品供给不足,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导致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产生公共事务中的"集体行动困境"。进一步改革不能将焦点全部集中于地方政府,换言之,中央政府事权"下移"、经济增长型激励异化、过度的政府支出地方化和监督制约的缺位共同造成了地方政府行为的经济增长导向和经济社会非均衡发展。必须辩证看待转轨过程中的地方政府及其所处的制度环境,通过政治突破、体制突破...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阎坤  陈昌盛  
财政分权理论被视为当前财政理论前沿问题之一,由于在众多转轨和发展中国家掀起的一股财政分权潮流,使其得到理论界空前的重视。本文基于当前财政分权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状况、以分权制存在的经济学基础为前提,重点讨论了促使地方公共品有效提供的途径,全国性的均衡是否存在及其条件等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文甫  王召卿  郭柃沂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面临结构调整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财政分权和经济结构失衡的基础上,选择动态随机一般均衡分析框架,通过构建一个包含经济发达、经济欠发达两个地区和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的模型来研究财政分权对经济结构失衡的作用,然后对其作用的内在机制进行探讨。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加剧了经济结构失衡,而且一个地区的财政分权对另一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失衡有溢出效应;在这一作用机制中,财政分权所引起的地方政府投资水平、地方政府之间竞争、地方政府债务水平上升和地方政府投资的正外部性担任着重要角色。本文研究结论意味着,促使地方政府由投资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强化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可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