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9)
2023(6377)
2022(4716)
2021(4130)
2020(3404)
2019(7163)
2018(7517)
2017(13614)
2016(7816)
2015(8908)
2014(9322)
2013(8578)
2012(7559)
2011(6704)
2010(6662)
2009(6243)
2008(6057)
2007(5535)
2006(5079)
2005(4728)
作者
(23256)
(19347)
(19128)
(18456)
(12200)
(9021)
(8783)
(7579)
(7459)
(6841)
(6630)
(6513)
(6344)
(6233)
(6150)
(5984)
(5756)
(5657)
(5588)
(5393)
(4988)
(4782)
(4749)
(4446)
(4432)
(4394)
(4340)
(4239)
(4002)
(3913)
学科
(28427)
经济(28387)
管理(20404)
(18338)
(14238)
企业(14238)
中国(11683)
(10315)
方法(8613)
业经(8266)
(8259)
(7845)
(7485)
(7130)
数学(6936)
数学方法(6845)
农业(6648)
地方(6625)
(5971)
银行(5951)
理论(5935)
(5878)
(5750)
(5744)
金融(5737)
教育(5509)
发展(5012)
(4996)
体制(4702)
产业(4607)
机构
学院(107821)
大学(107533)
(40302)
研究(40038)
经济(39265)
管理(36753)
理学(30850)
理学院(30470)
中国(30038)
管理学(29768)
管理学院(29579)
科学(25392)
(23907)
(21769)
(20807)
(19978)
研究所(18919)
中心(18031)
(17983)
业大(17203)
农业(17091)
(15745)
师范(15503)
财经(15233)
北京(14982)
(14801)
(14032)
(13806)
技术(13674)
(13129)
基金
项目(72302)
科学(56278)
研究(53320)
基金(50767)
(45272)
国家(44887)
科学基金(37473)
社会(33073)
社会科(31146)
社会科学(31139)
(29183)
基金项目(26169)
教育(24881)
(24467)
自然(23399)
自然科(22877)
自然科学(22868)
自然科学基金(22414)
编号(22184)
资助(20072)
成果(19065)
重点(16748)
课题(16478)
(15999)
(15258)
(14638)
国家社会(13878)
创新(13749)
科研(13459)
项目编号(13336)
期刊
(48333)
经济(48333)
研究(33163)
中国(26763)
(21392)
学报(20704)
科学(17505)
教育(17147)
(15692)
大学(15540)
管理(14642)
学学(14543)
农业(14227)
(10875)
金融(10875)
技术(9704)
业经(8783)
经济研究(7812)
财经(7686)
(7332)
(6706)
问题(6654)
(6328)
图书(6107)
业大(5664)
职业(5323)
科技(5282)
(5076)
论坛(5076)
现代(4830)
共检索到1710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成泓  
民诉当事人的具体化义务是指当事人应当就其主张进行详细表明,其主体是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以及第三人,客体是当事人的事实陈述。应负主张责任一方当事人的具体化义务的程度应依保障辩论主义实现的目的而定,而相对方的具体化义务程度主要根据应负主张责任一方主张的具体化程度确定。具体化义务可能因为证明责任减轻或事案解明义务得以减轻。具体化义务与修正辩论主义下的真实义务、诉讼促进义务、法官的阐明义务以及权利保障均有密切关联。我国民诉立法关于当事人主张或抗辩的规定不仅粗疏,而且存在重实体轻程序、违反诉讼认识过程性的缺陷。为此,法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壮华  
市场经济要求民事主体在法定范围内享有广泛的自主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权必然会在解决纠纷的诉讼中廷伸或体现,这就提出了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主体性问题。而当事人的主体性是通过诉讼中的处分原则、辩论原则、举证责任原则等来规范和实现的。因此,加强对这类问题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怡然  
诉讼观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诉讼理念,从诉讼理念出发研究诉讼制度直追诉讼的本质。在不同的诉讼观下,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这一制度有着不同的适用价值和意义。以自由主义诉讼观和社会诉讼观的视角论析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有利于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诉讼促进义务理论。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谢登科  
在线诉讼中的当事人程序选择权既源于当事人主体性理论,也源于诉讼程序的多元化和精细化为其提供的外在空间,法院在线上诉讼中经历着从"场所"到"服务"的基本理念变革也要求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从权利主体来看,在线诉讼中的程序选择权是各方当事人都享有的诉讼权利而不是专属于某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从利益性质来看,它是程序性诉讼权利而不是实体性诉讼权利;从行为效力来看,它是程序性形成权而不是程序性请求权。按照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概括性程序选择和具体性程序选择、合意性程序选择和单方性程序选择、积极性程序选择和消极性程序选择、事前程序选择和事后程序选择。《在线诉讼规则》虽然对不同类型程序选择权的适用范围、运行机制、法律效力等予以规定,但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晏玲菊  
仲裁是诉讼外的重要的争议解决方式之一,已逐渐成为商事活动主体解决争议的优先选择。本文随机选取了时间跨度为1984-2006年100个国际商事案例,实证分析了当事人争议解决方式选择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争议处理地点法官制度、案件处理花费的时间、涉案金额等因素对当事人争议解决方式选择行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当事人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有助于解决争议解决成本的降低,但是,不同国家司法制度差异以及裁判结果不确定性等因素可能降低当事人选择仲裁方式解决争议的概率。因此,强化当事人对争议处理的自治权,是优化当事人争议解决方式选择行为和提高争议解决效率,促进司法制度完善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孙德强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采用的是“一调一裁两审”的处理机制。虽然调解也是该机制中的一环,但由于具有可选择性,因此,最具有法律意义的制度是劳动争议仲裁和劳动争议诉讼制度。而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与劳动争议诉讼当事人在衔接中存在严重的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高壮华  
民事诉讼结构 ,是民事诉讼最基本的理论问题 ,是立法者设计各项民事诉讼制度的前提 ,也是当前面对市场经济进行审判改革必须厘清的问题。适应市场经济的法律定位 ,通过对民事诉讼结构作系统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以期能对民事诉讼结构的构建有启示作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侯玲玲   王全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汪静  李晓琴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近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此背景下的法学职业教育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推进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改革。通过运用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知识传授与司法实践模拟教学相结合,以国内民事诉讼为基点与拓展国际民事诉讼法知识相结合,诉讼能力与非讼能力培养相结合,法律职业技能训练与法律伦理素质教育、法律思维培养相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延伸课堂相结合,培养民事诉讼法学任课教师的立体素质等具体措施,实现加快发展职业教育背景下的民事诉讼法学立体教学模式改革。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蒋尧明  
随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诉讼浪潮的来临,我国急需建立专家证人制度,而注册会计师要想成为专家证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和能力。注册会计师作为专家证人的基本职责是提供专家证言,形成专家报告,但专家报告要想被法庭所采纳,必须满足证言采信的一系列条件。注册会计师作为特殊的诉讼参与人,如果其提供的专家报告存在虚假陈述,就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孝彦  
加强和完善对农民工权益的法律保护是必要的。为了解决农民工权益的保护问题,应当取消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前置的规定;应当扩大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把农民工讨薪诉讼纳入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在涉及农民工的相关诉讼中,应当降低证据保全和财产保全的适用条件;应当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在争议的案件事实最终真伪不明时,由雇主承担败诉的风险;应当建立帮助农民工追讨欠薪的检察长追缉制度;应当针对农民工完善欠薪支付令制度并建立农民工诉讼案件执行的绿色通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福录  唐侠  
最高法院于2008年9月1日公布了《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该规定在全面梳理现有规定的基础上,对民事诉讼时效进行了较为系统地修正、整合和完善。学习、掌握民事诉讼时效新规定的意义和内容,有助于当事人正确保护其合法权益。本文试就民事诉讼时效新规定的出台背景及意义、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五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民事诉讼时效新规定能有所裨益。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军岭  李率锋  郭宇燕  屈军  
本文以2011-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民事诉讼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民事诉讼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相较于产品类等诉讼,资金类民事诉讼与公司治理之间的负向关系更加明显;民事诉讼通过影响融资性负债而非经营性负债促成了其与公司治理之间的负向关系。拓展性分析发现,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弱化了民事诉讼与公司治理之间的负向关系。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彦超  姜国华  
法律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保护投资者利益是依法治国的重要课题之一。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掏空行为,不仅伤害了中小股东,更伤害了债权人利益。资金占用规模持续上升加剧了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为了约束大股东行为,债权人会通过引进法律这一外部治理机制解决代理冲突,通过诉讼参与公司治理,保护自身的利益。基于手工整理的中国债务诉讼数据,本文发现,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比例越高,越容易引起债权人诉讼,特别是在债权人对公司控制力较弱时,这一关系更加密切;上市公司被债权人起诉后,从第2年开始,资金占用情况得到抑制,表明法律诉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约束大股东行为,影响公司内部治理,保护债权人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