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40)
2023(16826)
2022(13581)
2021(13010)
2020(10729)
2019(24274)
2018(24158)
2017(46727)
2016(25371)
2015(28549)
2014(28642)
2013(27730)
2012(25140)
2011(22277)
2010(22683)
2009(21020)
2008(20497)
2007(18276)
2006(16348)
2005(14611)
作者
(69545)
(58144)
(57713)
(55371)
(36860)
(27624)
(26194)
(22518)
(22100)
(20792)
(19584)
(19490)
(18415)
(18216)
(18081)
(17954)
(17162)
(17003)
(16937)
(16515)
(14613)
(14261)
(14104)
(13530)
(13231)
(13180)
(12907)
(12609)
(11629)
(11444)
学科
(102461)
经济(102347)
(77093)
管理(73388)
(55395)
企业(55395)
(49397)
方法(42680)
数学(37822)
数学方法(37089)
(34975)
农业(32678)
中国(30428)
业经(26421)
(22954)
地方(21536)
(21401)
(18191)
财务(18101)
财务管理(18045)
(17438)
(17399)
贸易(17384)
(17154)
银行(17132)
企业财务(17086)
理论(17060)
(16944)
(16249)
(15860)
机构
学院(350133)
大学(345120)
(144398)
经济(141362)
管理(136785)
理学(117426)
理学院(116318)
管理学(113985)
管理学院(113347)
研究(113029)
中国(89780)
(72649)
(71533)
科学(67646)
(67129)
(55429)
中心(55278)
(55269)
财经(54068)
业大(53231)
农业(51188)
研究所(49478)
(49133)
(45582)
师范(45141)
北京(44435)
经济学(43674)
(43003)
(40461)
财经大学(39425)
基金
项目(231501)
科学(183208)
研究(173681)
基金(167594)
(144224)
国家(142940)
科学基金(124358)
社会(110360)
社会科(104374)
社会科学(104351)
(91731)
基金项目(87124)
教育(80727)
自然(78861)
自然科(77068)
自然科学(77053)
(75696)
自然科学基金(75633)
编号(72822)
资助(68853)
成果(59352)
重点(51705)
(51209)
(50245)
课题(49574)
(48158)
国家社会(45614)
创新(44930)
教育部(44209)
科研(43993)
期刊
(164736)
经济(164736)
研究(103610)
中国(72924)
(67642)
(59330)
学报(50948)
管理(49431)
科学(47499)
农业(45572)
大学(41021)
教育(40579)
学学(38445)
(37310)
金融(37310)
技术(34152)
业经(31499)
财经(26556)
经济研究(25026)
(22779)
问题(22328)
(22081)
(18415)
图书(17629)
技术经济(17436)
统计(16860)
世界(16099)
农村(15911)
(15911)
理论(15770)
共检索到5328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锦华  龚钰涵  
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现阶段推进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文章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讨论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通过Vensim PLE软件构建成本分担模型,分析不同情景下各地区相关主体的因果反馈关系和未来发展走向。研究发现:(1)在保持各项成本和收益增长率不变情况下,社会和政府每年至多负担4%-6%新增流动人口市民化;(2)为减轻个人、企业等社会主体压力,各项经济成本应一定程度向政府部门倾斜;中央需通过增加财政事权比例,鼓励地方政府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3)各区域因自身条件和国家政策等异质性面临不同程度财政压力,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可依靠自身财力实施高市民化率,财政缺口较大地区需借助中央支持推行就近城镇化,但中部地区陷入地方自身财力缺乏和中央财政支持不足的两难困境。文章建议从财政开源、财政分担、财政转移等方面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并由此缩小城乡差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晶  
文章构建了一个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从社会子系统、资源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人口子系统等相关方面对城市吸纳农民工容量的能力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几种不同参数的调整方案对模型进行了仿真模拟。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天琦  
新型城镇化是国家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推进新型城镇化,离不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财政政策的调控支持。改革实践表明,财政政策支持城镇化发展的方式与内容不断健全与完善,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与互动协作关系也愈加契合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但是,随着改革进程的日渐深入,财政政策支持新型城镇化助推共同富裕仍面临诸多难点与挑战,为此,还要从明晰新型城镇化的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动态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财政供给、促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融合、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挖掘市场主体供给公共服务能力等层面入手,破除财政政策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力明  
农民工市民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核心是促进农民工获得作为城市居民的身份和平等权利并融入城市社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为此需要正确把握农民工市民化特定内涵,找出其中的难点,通过分析现行财政体制下城市政府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结构,理清城市政府制订准入条件背后的经济动因,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的公共支出责任,从财政体制改革和财政政策支持的角度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晶  
立足金融结构优化背景,借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能够赋能共同富裕,且经过内生性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正向调节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金融结构优化积极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晶  
立足金融结构优化背景,借助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优化能够赋能共同富裕,且经过内生性与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门槛回归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可正向调节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得出,金融结构优化对共同富裕影响呈“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金融结构优化积极效应在不同区域和不同金融发展水平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重秀   蒋文杰  
挖掘乡村消费市场是促进内需、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本文以2014-2018年中国家庭跟踪调查(CFPS)数据为样本匹配宏观数据,考察财政支持对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并以相对贫困深度作为共同富裕的代理指标分析其所发挥的机制作用。研究发现:财政支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消费结构升级;相对贫困深度的降低,共同富裕水平的提高起到了中介作用;财政支持促消费升级的发挥在低收入群体的兜底保障中更为突出。为此,应当继续发挥财政“输血”作用,同时与“造血”结合,精准布局关键领域、发挥兜底保障功能同时更要培育低收入农民的内生发展动力,提高乡风文明建设水平,引导低收入群体农民实现人力资本的积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姜爱华  
主持人语: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共同富裕的重点、难点和焦点都在农村,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必由之路。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已经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彰显了中国特色财政制度优势。站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财政仍肩负着发挥主体和主导作用的重任。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锦华   游葭露  
提升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的要求,也是弥合数字鸿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测算数字素养对不同行业农民工收入差距的贡献度,系统研究了数字素养对农民工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业中数字素养与文化素养呈现“互补效应”,而服务业从“替代效应”逐渐过渡到“生产率效应”;第二,数字素养对制造业农民工收入差距的贡献度趋于提高,但对流通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作用呈弱化趋势;第三,城市包容性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而传统社会网络的影响正在减弱。本文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微观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田哲   雷琳  
全民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农户共同富裕,而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农户共同富裕的重要渠道。基于2012—2022年我国30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括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面板数据,创新性将数字乡村建设、农民工返乡创业与农户共同富裕纳入同一发展框架,以实证检验三者间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乡村建设有助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农户共同富裕;数字乡村建设可以通过农民工返乡创业正向影响农户共同富裕,且该结论具有一定稳健性;数字乡村建设的促进效应存在受教育程度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农户受教育程度较低地区以及与低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农户共同富裕的促进效应更强。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从全面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因地制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提出促进农户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向。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刘长明  董庆强  
马克思恩格斯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支撑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基石。革命导师正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条清缕析出剩余价值理论,揭开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进而建构起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开显出共同富裕的学理和法理基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维度视之,共同富裕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既然劳动是价值的源泉,那么,使创造价值的劳动者得到足够的份额、还富于民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天赋使命;夯实共同富裕的所有制基础,彰显分配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共同富裕是21世纪创新马克思主义常研常新的时代主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云赟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财政补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但这种赋能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相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及北方地区,在东部地区与南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更强。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在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鲍曙光  冯兴元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是增加农民收入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此对应,财政金融政策的主要着力点也应该是这两方面。其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从资金保障、事权和支出责任、资金绩效三个方面来推进;增加农民收入要从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流量方面)、促进农民财产形成与财富积累(存量方面)两个方面来着力。因此,论文从拓展农民增收空间、促进农民财产形成和财富积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层面梳理了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财政金融政策现状,分析了财政金融政策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改进思路和建议。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乔春华  
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弥补金融体系中农村居民融资短板,并通过促进农民增收和提升农村地区金融要素配置水平,推动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文章系统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直接效应和财政补贴的调节效应,并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对东部地区、高市场化水平地区以及高财政分权地区提升效果显著。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财政补贴能够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上述结论对深化数字普惠金融使用范围、制定财政补贴政策以及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罗明忠   魏滨辉  
共同富裕不仅包括物质的和经济的共同富裕,还涵盖精神的和生态的共同富裕。将经济公平扩展延伸至环境公平,把农村共同富裕划分为经济和生态共同富裕,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SARAR模型、广义空间两阶段最小二乘法(GS2SLS)、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探究农村数字化对城乡收入差距以及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村数字化不仅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还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双赢,且该作用效果在中西部地区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农村数字化对收入差距和生态环境影响存在单重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作用效果越大。可见,应加快推进数字乡村战略,持续提升农村人力资本,全面推动农村经济与生态共同富裕的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