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67)
2023(6098)
2022(5221)
2021(5114)
2020(4108)
2019(9937)
2018(9386)
2017(18282)
2016(10054)
2015(11266)
2014(11418)
2013(11077)
2012(10946)
2011(10040)
2010(10096)
2009(9292)
2008(9125)
2007(7618)
2006(6999)
2005(6553)
作者
(26439)
(22214)
(21899)
(21313)
(14458)
(10489)
(10124)
(8655)
(8566)
(8240)
(7496)
(7350)
(7275)
(7206)
(7205)
(6962)
(6514)
(6469)
(6366)
(6309)
(5623)
(5380)
(5341)
(5157)
(5136)
(4991)
(4944)
(4938)
(4525)
(4405)
学科
(42663)
经济(42621)
管理(28081)
(26068)
(19443)
企业(19443)
方法(16779)
数学(15567)
数学方法(15396)
中国(13386)
(12736)
(12601)
地方(9654)
(9124)
贸易(9118)
(8928)
(8691)
农业(8546)
(8316)
(7932)
(7821)
金融(7821)
税收(7729)
(7728)
银行(7722)
(7676)
(7479)
业经(7444)
(7352)
及其(6951)
机构
大学(135792)
学院(134874)
(64855)
经济(63667)
研究(53246)
管理(50350)
理学(42165)
中国(42098)
理学院(41712)
管理学(41197)
管理学院(40919)
(32512)
(28679)
科学(27690)
(26522)
中心(24360)
财经(24177)
研究所(23525)
(22150)
(20905)
经济学(20550)
(19935)
(19043)
(18998)
师范(18857)
北京(18853)
经济学院(18508)
财经大学(17859)
(16235)
业大(15670)
基金
项目(83725)
科学(66957)
研究(65159)
基金(61772)
(52723)
国家(52244)
科学基金(44499)
社会(42468)
社会科(40350)
社会科学(40345)
基金项目(30904)
(30678)
教育(30390)
(26838)
自然(26679)
资助(26640)
编号(26189)
自然科(26035)
自然科学(26030)
自然科学基金(25603)
成果(23373)
(20348)
重点(19279)
(19134)
课题(18836)
教育部(17913)
国家社会(17814)
(17626)
人文(17111)
(16959)
期刊
(74521)
经济(74521)
研究(51086)
中国(29699)
(24601)
管理(19729)
(19094)
金融(19094)
(18765)
教育(17912)
学报(16757)
科学(16504)
大学(13651)
经济研究(13282)
农业(13053)
学学(12352)
财经(12343)
技术(11182)
(10727)
(10408)
业经(10375)
国际(10191)
世界(9429)
问题(9232)
(7185)
理论(6861)
技术经济(6596)
图书(6340)
(6304)
论坛(6304)
共检索到227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志超   张慧玲  
在当代推行混合经济制度的国家,其政府一般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辅之以特定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必要的干预,即逆商业周期而动以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目标。这种财政政策虽然能够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它也因此否定了被传统财政理论视为健全财政政策的基本标准——保持政府财政年度预算收支基本平衡,结果导致政府财政经常性地处于年度收支不平衡状态,而更多的情况则是财政赤字状态。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扬  
“高增长低通胀”与宏观调控刘扬一、调控目标;高增长低通胀(一)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的多种组合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的集中表现,纵观改革以来的各次通货膨胀,每一次都是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发生的,可以说,我国改革以来经济运行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高增长、高通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马文涛  冯根福  李成  魏福成  
本文通过构建契合我国现实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剖析了宏观政策转型与通胀预期管理的关联机制。研究发现,1998年我国宏观政策由以行政性干预为主转型为以市场化调控为主的模式。在此之前经济处于预期陷阱之中,而在此之后宏观政策能在短期内遏制通胀预期。但是,受反通胀与稳增长之间抉择的影响,加上行政性干预对经济的主要作用渠道由对市场化调控的"溢出效应"转向基于微观预算软约束的"逆向选择效应","货币政策状态"与"信贷供给状态"可能出现不一致,从而对通胀预期管理构成挑战。据此,建议宏观调控应将管理通胀预期作为前提,并进一步明晰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破除对行政性干预的过度依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立  
宏观形势总体判断的依据(一)当前宏观调控面临的主要问题总体来看,我国当前宏观调控主要面临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流入冲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彦斌  刘哲希  陈小亮  
2021年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稳中有进,但也面临一定下行压力,需要不断完善与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从而保证经济平稳运行。本报告从“政策目标设定的合理性”“政策整体效果”“政策力度”“政策传导效率”“政策空间”“预期管理”“政策协调性”七大维度对2021年中国宏观政策及其效果进行系统评价。总体上看,2021年中国宏观调控的目标设定合理,而且通过跨周期调节与逆周期调节的有机结合,既保证了政策空间的充裕度,又在经济稳定与金融稳定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不过,宏观调控也存在一定的改善空间。一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力度应有所加大,从而更好地熨平负向的产出缺口与潜在增速缺口。二是宏观政策的传导效率需进一步提升,从而促使宏观政策“稳健有效”。三是在实施中国特色预期管理的同时,可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四是宏观政策协调性有待加强,要实现宏观政策“三策合一”,从而更好地应对经济的“三重压力”。这些举措将有助于2022年宏观政策更好地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迎秋  
本文对中国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政策操作经验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比较研究,得出了中国经济在起飞阶段保持国民经济以(9±09)%~(9±19)%的速度持续增长,同时容忍3%、最多不超过6%的通货膨胀,既是前一个时期经济实践和政策操作成功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今后政策操作的一个首要目标与归宿,为实现低通货膨胀而牺牲国民经济的适度高增长,实际上并不经济这样一个基本判断与政策主张,进而通过大量实证分析得出了继续深层推进制度创新和积极倡导技术创新是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能否实现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目标的长期的和根本的政策选择的逻辑结论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德华  
印度外贸研究所莎丁达尔·巴拉哈教授、L·沙胡副教授以及印度领事吴立民先生,1994年12月7日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介绍了当前印度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汝银  
一、两种不同的改革路径一个人之所以要赞成和支持经济改革,是因为根据他的预期,改革可使他的境况得到改善。当存在着多种改革路径时,尽管“条条道路通罗马”,但理性的人们不会舍近求远或舍快求慢,而会极其现实地选择一条预期净收益最大的路径,选择一条最能使自身境况不断得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军扩  
一、1992年我国经济工作取得巨大成就1992年,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精神的鼓舞下,我国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国民经济在上年全面回升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新的高速增长。据统计,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当年价格计算达到2393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45元,比上年增加320元,首次突破2000元大关。这样的增长幅度是我国自1985年以来最高的,在全球范围内也名列前茅。特别是与1992年世界经济普遍萧条的情况相比较,更加显示出我国改革开放给经济带来的活力。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牛秀起  
面对全球性金融市场危机输入的通缩压力,央行在不到两月内连续三次降息并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宏观政策导向明显向"保增长"倾斜。但同时,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却并未完全消除。面对通胀和通缩压力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文涛  
文章从中国宏观政策现实出发,分析了预期形成机制对宏观政策搭配及通胀预期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学习型预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不仅能刻画预期通胀与实际通胀之间的趋势一致性与持续偏离,还能反映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物价预期指数和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消费者预期指数的变化情况。从通胀预期管理角度看,宏观政策搭配不仅受基本面因素制约,还受公众预期形成机制的显著影响,并且应适时地由传统的"一松一紧"模式转变为"双松"或"双紧"模式。在当前形势下,宏观政策应侧重于"精确制导式"的定向调控,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完善经济供给面,以配合总需求并锁定政策目标。同时,通过积极沟通,塑造和稳定公众对宏观政策的预期,扩大政策调控空间,以实现经济平稳增长。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马文涛  
文章从中国宏观政策现实出发,分析了预期形成机制对宏观政策搭配及通胀预期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基于学习型预期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不仅能刻画预期通胀与实际通胀之间的趋势一致性与持续偏离,还能反映中国人民银行所公布的物价预期指数和国家统计局所公布的消费者预期指数的变化情况。从通胀预期管理角度看,宏观政策搭配不仅受基本面因素制约,还受公众预期形成机制的显著影响,并且应适时地由传统的"一松一紧"模式转变为"双松"或"双紧"模式。在当前形势下,宏观政策应侧重于"精确制导式"的定向调控,加大经济体制改革力度,完善经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在2011年两会对全年经济增长、物价涨幅和经济政策定基调的基础上,2011年2月的经济数据公布基本勾画了2011年的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态势,即保增长约束让位于民生目标,而改善民生要求在控通胀以确保实际收入和稳增长以确保名义收入间实施平衡。但是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