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39)
2023(7324)
2022(5947)
2021(5752)
2020(4547)
2019(10402)
2018(10427)
2017(19933)
2016(10900)
2015(12791)
2014(12847)
2013(12696)
2012(12047)
2011(11044)
2010(11532)
2009(10932)
2008(11053)
2007(10362)
2006(9613)
2005(8555)
作者
(31699)
(26297)
(26201)
(25035)
(16721)
(12490)
(12050)
(10139)
(9779)
(9647)
(8860)
(8682)
(8520)
(8350)
(8110)
(7963)
(7841)
(7657)
(7626)
(7493)
(6746)
(6481)
(6449)
(6044)
(6035)
(5940)
(5927)
(5754)
(5352)
(5149)
学科
(44524)
经济(44489)
管理(33813)
(30705)
(24758)
企业(24758)
中国(18238)
方法(15424)
(15145)
数学(12849)
数学方法(12712)
业经(11542)
(11442)
地方(10804)
(9973)
农业(9748)
(9313)
贸易(9304)
(9131)
(9016)
银行(9008)
(8686)
(8658)
(8649)
(7904)
理论(7766)
技术(7749)
环境(7528)
(7478)
资源(7264)
机构
学院(162352)
大学(159711)
(65107)
经济(63427)
管理(60425)
研究(55455)
理学(50177)
理学院(49630)
管理学(48923)
管理学院(48593)
中国(43669)
(35242)
(32972)
科学(31477)
(27752)
(25903)
财经(25046)
中心(24708)
研究所(24560)
(23421)
北京(23293)
师范(23258)
(22455)
(22021)
(21615)
(20311)
业大(19309)
经济学(18827)
技术(18238)
师范大学(18225)
基金
项目(95988)
研究(77508)
科学(74313)
基金(65200)
(55210)
国家(54661)
社会(46882)
科学基金(45559)
社会科(44226)
社会科学(44213)
(38637)
教育(36585)
编号(34870)
基金项目(33693)
(32171)
成果(30012)
自然(26369)
资助(26312)
自然科(25513)
自然科学(25507)
课题(25208)
自然科学基金(25021)
(22829)
重点(21833)
(21548)
(21104)
项目编号(20797)
(20169)
(20055)
规划(19041)
期刊
(82166)
经济(82166)
研究(52814)
中国(38313)
教育(26277)
管理(24960)
(23512)
(21254)
科学(20165)
学报(20159)
(17273)
金融(17273)
技术(15808)
大学(15438)
业经(15381)
农业(14613)
学学(13637)
经济研究(12466)
财经(12368)
图书(11745)
问题(11366)
(10732)
(10315)
(8971)
论坛(8971)
书馆(8805)
图书馆(8805)
国际(8679)
职业(8437)
商业(8379)
共检索到2639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宝元  闫彩琴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童玉芬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力资源状况如何,以及人力资源是如何得到开发和利用的,直接决定了该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该文从人力资源的概念出发,对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进行了界定,并依据相应的现状资料和数据,论证了中国目前人力资源虽然总量巨大、但质量不高,因此人力资源的总体水平不高,得到中国目前依然是一个人口大国而非人力资源强国的结论;进而通过对中国未来人力资源走势的分析,认为中国未来在相当长时间内不会出现劳动力数量的绝对短缺,人力资源数量不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整体水平,整体水平的提高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和结构等。最后,文章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我国人力资源的一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俊霞  
我国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占有优势,但在质量上的现状却丝毫不容乐观。如何开发人力资源,变人力资源优势为人力资本优势,进而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成为中国的各级政府、企业、专家学者及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李宝元  蒯鹏州  李晓婷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曾晓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自然资源紧缺。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速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不仅能够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缓解人口与资源的矛盾,而且对改变经济增长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物质资本投资效益和自主创新能力等多方面产生长远的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2003年2月13日,我国第一部关于新世纪教育与人力资源战略问题研究的专著——《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报告正式出版发行。恰逢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际,正值新一届政府履新之时,报告一经发表,即引起巨大反响。不仅众多媒体迅速深入报道,而且报告中首次提出的许多重要观点也引发社会公众对教育的热切关注。 《报告》认为,今后20年,中国政府致力于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宏伟战略目标,就是创建世界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把教育大国发展成为教育强国;把人口大国建成人力资源强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课题组  
2003年2月13日上午,在教育部四楼会议室里,许多专家和新闻媒体的记者一起参加了教育部办公厅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会议的主要内容是由“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课题组负责人介绍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一书。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新世纪教育与人力资源战略问题研究的专著。全书通过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回顾了近百年来国内外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定量分析了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国际国内急剧变化的背景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出发,探讨了我国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勾画了未来50年,特别是未来20年的发展蓝图,并提出发展教育与开发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伟国  
战略人力资源审计是人力资源管理和审计学交叉发展的一个新兴领域,它是指按照特定的标准,采用综合性的研究分析方法,对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分析与评估,为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功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思路,从而为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科学支撑。战略人力资源审计对组织的战略功能是为寻求更加支持组织战略的人力资源战略提供前提与基础;而其管理功能,则是有效地发现问题,测量缺口,分析机理,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卫泽  
在知识经济发展、我国加入WTO、保持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在新世纪为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宏伟发展战略目标,必须重视我国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为此,要把教育作为重要的基础产业优先发展;要加强人才市场建设,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要大力构建人力资源开发的支持体系。从制度上、环境上、法律上、思想观念更新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全社会形成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培养的合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翟伟  康世瀛  
处于动态竞争环境的企业,需要不断地进行企业战略更新及战略人力资源更新,才能处于不败之地。但如何对战略人力资源更新与战略更新的匹配,是当前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海尔以三次战略更新进行深入分析,基于企业动态能力和战略更新理论,提出海尔战略更新和人力资源匹配模式,揭示两者互动协调的规律。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福垣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极为重要。近年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遗憾的是,我们一些同志对发展观的认识至今不到位,在许多地方的"十一五"规划中,仍然是只有增长没有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思想上没有真正理解什么是以人为本,没有实现思想观念的转变。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王庆娟  吕峰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是近十年来学术界讨论的焦点,也是许多人力资源实践者追求的理想管理状态。本文重点讨论了实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原则和具体方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臧兴兵  沈红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但公共教育经费长期短缺导致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面临重重困难。本研究探讨了公共教育投入不足的深层原因,从器物、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路向与制度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臧兴兵  沈红  
中国人力资源丰富,人才地理分布广泛,但由于受长期公共教育经费短缺、人力资源开发不足的影响,人力资源强国建设面临重重困难。公共教育投入不足有着诸多的深层原因,从"器物、制度与文化"三个层面分析了加大公共教育投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路向与制度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