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7)
- 2023(1972)
- 2022(1498)
- 2021(1676)
- 2020(1163)
- 2019(2908)
- 2018(3022)
- 2017(3788)
- 2016(3374)
- 2015(3923)
- 2014(4118)
- 2013(3211)
- 2012(2989)
- 2011(2893)
- 2010(3125)
- 2009(2467)
- 2008(2329)
- 2007(2221)
- 2006(2073)
- 2005(2016)
- 学科
- 教育(18351)
- 中国(8139)
- 教学(5292)
- 理论(5200)
- 学(3316)
- 思想(3159)
- 革(3138)
- 改革(3100)
- 发(3048)
- 发展(3027)
- 政治(3024)
- 高等(2984)
- 展(2905)
- 思想政治(2902)
- 政治教育(2902)
- 治教(2902)
- 德育(2874)
- 研究(2813)
- 教育改革(2763)
- 学校(2450)
- 学法(2334)
- 教学法(2334)
- 生(2211)
- 教育学(2200)
- 计算(2178)
- 算机(2175)
- 计算机(2175)
- 机化(2158)
- 计算机化(2158)
- 管理(2152)
- 机构
- 大学(38665)
- 学院(33585)
- 教育(25113)
- 范(16829)
- 师范(16806)
- 研究(16071)
- 师范大学(14225)
- 京(10237)
- 职业(9921)
- 教育学(9848)
- 科学(8581)
- 技术(8475)
- 所(7661)
- 北京(7539)
- 教育学院(7222)
- 研究所(7016)
- 江(6861)
- 职业技术(6780)
- 院(5785)
- 中心(5765)
- 技术学院(5619)
- 管理(5464)
- 教育科(5212)
- 教育科学(5175)
- 州(5136)
- 研究院(4812)
- 中国(4672)
- 济(4547)
- 理学(4486)
- 京师(4426)
共检索到633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道德教育应诉诸个体的理性自觉而不是道德的威权,并把个体的理性自觉和道德智识的提升建立在开阔的伦理资源之上。交往对话应成为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理性自觉 伦理资源 对话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德胜
对话与灌输各有不同的价值观和德性,在运行过程中有着不同的道德意蕴,发挥着不同的道德教育作用。对话是人性使然,滋养、丰富着人性,灌输则有非人性化的倾向,是对人性的扭曲;对话是敞开性的,反对权威,与创造性密切相关,灌输则是封闭性的,依赖权威主义,压抑了生命活力,堵塞了创新可能;对话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对话还涵养着爱与信任、平等与民主、勇气与共享等美德,而灌输则表现出对人的漠然,其背后的价值逻辑是专制与服从,教唆人们自恋和利己,对德性有贬损作用。
关键词:
对话 灌输 道德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茂聪 王培峰
网络道德危机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网络文化合理性的不足或缺失是网络道德危机的深刻社会根源。网络交往伦理的核心价值取向包括自由、开放与规范、秩序、理性的统一,公共意识与个体文化自觉的统一,对数字的尊重,有限共享与互惠的统一。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必须面向以网络文化为交往媒介的网络交往伦理的重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代人走出唯理性世界困境的普遍追寻,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同样如此。生活世界是人存在的基本事实,其基本属性是实践性,生活世界是一个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世界。生活是道德存在的根据,也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整体性、实践性、生成性是生活世界道德的主要特征。“回归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要走进方方面面的生活、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的学习应当是生活的、实践的,而不能简单归结为知识的、思想的;道德教育要培养的是不断去生成新的道德世界,并不断自我超越的生成性的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晓静 朱小蔓
道德是有理性相伴随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建立在理性认知与选择的基础上,我们正是对人、物、事及其关系有所认知才形成特定的态度和情感,并采取相应的行为。知识是道德理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校道德教育要以知识教学为基础。通过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知识的教学进行道德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必然选择。
关键词:
道德 理性 知识 道德教育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沈嘉祺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警示,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德胜
人权教育研究的展开,首先要面对的是其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人权与道德有共同的人性基础,人权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权利,人权具有道德性;与道德意味着走出自我、走向他人不同,人权突出权利和对个人的保护,将义务留给他者,尤其是国家。人权教育是道德的教育,本身就是道德教育的一种形态。但与道德教育侧重义务不同,人权教育突出个人基本权利;国家对人权的尊重是真正的人权教育,而道德教育则主要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友爱与公正中。人权教育与道德教育可以相得益彰、互为阈限。
关键词:
人权 道德 人权教育 道德教育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燕
“对话”已成为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话语, 众多教育实践工作者正在积极地探索与践行对话式交往的种种形式。不过我们发现,“对话”中也出现了诸多“伪对话”景象,这难免会阻滞新课改的顺利推行。所谓“伪对话”是指,没有真正领悟“对话”的思想精髓,不是把它看作一种教育观,而仅将之等同于言语上的问答,貌似“对话”实为独白,与新课改基本精神背道而驰的教育行为。本文旨在剖析“伪对话”的表现与实质,并由此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以期引起“对话”热中的冷思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叶飞 楚燕
生活世界包含了日常生活世界,但并不等同于日常生活世界。日常生活世界中的道德及道德教育往往是自在自发的,有着浓重的实用主义、自然主义、经验主义的色彩;而道德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自由自觉的,有着一个理想性、超越性的维度,所以它需要从这种自在自发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正因如此,道德教育向自觉的文化生活的回归,同样也应当成为学校德育回归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邓达 田龙菊
为了应对新世纪以来日益弥漫全球的精神危机,遏制物质主义的泛滥,重建人们的精神家园,以内尔.诺丁斯为首的精神关怀道德教育倡导者,对美国盛行的品格教育进行反思,以关怀伦理为基础,以为了幸福为目的,在理论和行动上掀起了美国学校道德教育的一股新势力,并日益显现为美国学校道德教育在21世纪的新走向。精神关怀道德教育的合理精神和积极的作风给予了我国学校道德教育重要启示。
关键词:
美国 道德教育 精神关怀 内尔·诺丁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扈中平
“独白”最早受批判于教学活动中 ,但“独白”更应被理解为传统教育的一种典型实践形态 ,本文从对象、方式、内容及结果四个方面揭示了“独白”式教育的实质 ,并秉承教育交往理念 ,希望用“对话”式教育来对“独白”式教育进行改革。本文对“对话”式教育的内涵及实现条件进行了分析 ,希望完成教育理念 (从“塑造”到“交往”)、课程观 (从“蓝本”到“文本”)的转变之后完成教育实践形态 (从“独白”到“对话”)的转变
关键词:
独白 对话 交往 审美化 文本 公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义保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作为一个物种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人类现代文明离不开自然界生态文明,我国的生态道德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投入较大,但是收效却不理想。针对生态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找出相应对策,多管齐下,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道德 教育 思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许洁英
一、历史背景 美国的教育与宗教紧密相联。最初的学校都是由教会开办,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宗教的理想,扩大宗教的影响。早期的学校都开设宗教课程,对学生进行宗教道德教育。本世纪以来,美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当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时,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就相对冷淡了。一些学校也取消了宗教课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丽荣
中日是两个意识形态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鲜明特征;在道德教育的传统、历史以及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等方面,又有着共同之处。研究这些不同点和共同点,对我们的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日本 中国 道德教育 比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次林
德目是人类道德经验的凝结点和传递道德经验的抓手。但是,传统的德目概念及其"美德袋"道德教育受到了挑战。作者提出德目是由概念、情境、动机构成的三维结构,德目教育就是德目三维要素的互动与整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