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12)
- 2023(6366)
- 2022(5140)
- 2021(5202)
- 2020(4079)
- 2019(9521)
- 2018(9368)
- 2017(15516)
- 2016(9371)
- 2015(10893)
- 2014(10807)
- 2013(10171)
- 2012(9621)
- 2011(9143)
- 2010(9079)
- 2009(8177)
- 2008(7952)
- 2007(6841)
- 2006(6281)
- 2005(5986)
- 学科
- 济(35071)
- 经济(35041)
- 中国(19230)
- 教育(19016)
- 管理(16330)
- 方法(14079)
- 业(13512)
- 数学(12735)
- 数学方法(12623)
- 学(11213)
- 贸(9435)
- 贸易(9429)
- 企(9399)
- 企业(9399)
- 易(9315)
- 理论(8129)
- 农(8063)
- 发(7345)
- 财(6549)
- 发展(6359)
- 关系(6322)
- 展(6237)
- 教学(6229)
- 制(6005)
- 出(5642)
- 银(5599)
- 银行(5592)
- 行(5528)
- 融(5495)
- 金融(5495)
- 机构
- 大学(134346)
- 学院(124800)
- 研究(56361)
- 济(56335)
- 经济(55419)
- 管理(38355)
- 中国(37545)
- 理学(32486)
- 理学院(31967)
- 管理学(31478)
- 京(31408)
- 管理学院(31205)
- 科学(29493)
- 教育(28499)
- 所(27862)
- 范(27330)
- 师范(27222)
- 研究所(25528)
- 财(23828)
- 师范大学(23106)
- 中心(22507)
- 北京(21830)
- 院(19889)
- 经济学(19772)
- 财经(19292)
- 经(18027)
- 江(17657)
- 经济学院(17647)
- 农(15554)
- 研究中心(15534)
- 基金
- 项目(77859)
- 研究(65399)
- 科学(63824)
- 基金(56552)
- 家(49008)
- 国家(48523)
- 社会(41734)
- 科学基金(39912)
- 社会科(39328)
- 社会科学(39323)
- 教育(38022)
- 基金项目(27564)
- 编号(26870)
- 划(26302)
- 省(26240)
- 成果(25588)
- 资助(23528)
- 课题(22163)
- 自然(22045)
- 自然科(21529)
- 自然科学(21523)
- 部(21469)
- 自然科学基金(21211)
- 中国(19813)
- 重点(19547)
- 教育部(19435)
- 年(18352)
- 发(18178)
- 国家社会(17906)
- 性(17845)
共检索到2069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在中国"的教育学,发展目标已经从"教育学中国化"走向"中国教育学"。"中国"是一种"态度"、"立场"、"视角"、"方法"和"典范"。有资格称之为"中国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现为凝练中国特色、推出中国原创、形成中国体系和提升中国影响。三大挑战构成了"中国教育学"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障碍:如何处理传统与现实的关系;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何处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其中,处理好自我与他者的关系是构建中国教育学的关键所在。中国教育学必须回应西方甚至人类的普遍关切、需要,在接轨度、贡献度、转化度、参与度方面持续提升,才可能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学理论。
关键词:
中国 教育学 原创 世界 贡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寒天 李梅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教育学科的科研活动与研究成果日趋国际化。有赖于日益多元化的研究主体和相关激励政策,英文论文发表量逐年攀升;本土教育学英文学术期刊也相继出版,成为世界了解中国教育研究的窗口。然而,中国教育研究的质量和实质性国际影响力仍有待进一步探究。本文通过对8位域外非华裔知名教育学者的访谈,探讨中国教育研究在走向世界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进而探究提升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及其在世界知识生产体系中地位的潜在路径。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亨利·M·列文 范皑皑
中国各层次的民办学校正在大规模增长。本文正是要设定一种情景 ,从而更多地理解和引导这种现象。作者首先解释了在拥有庞大公立教育系统的国家缘何出现私立学校。基于埃斯特尔·詹姆斯的划分 ,私立学校是对过度需求、差异需求以及非营利组织大量出现的回应。中国的特点是在公共教育资源短缺的地方存在过度需求 ,特别是在中学阶段那些无法就学或是达不到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入学标准的学生中 ;差异需求也明显存在 ,民办精英学校的出现为学生在现有公立教育体系之外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其次 ,作者讨论了评价私立学校功能和运作的四个目标 :自由选择权、效率、公平和社会凝聚力。再次 ,他提出三个政策性工具以使私立学校达到上述目标 ...
关键词:
过度需求 差异需求 政策目标 政策工具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培云 郑淑荣
席卷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强烈地震憾着中国教育。它既直接作用于教育,又通过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间接地作用于教育。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相互强化,既表现为在“课程开发”、“教学方法”、“资源管理”与“学校管理”上的表面性显影响,更表现为在教育价值、教育功能与教育目标等方面的深层次潜影响。这种潜影响将改变教育的内在结构,对教育存在的某些规定进行修正与拓展,从而引发教育的变迁。因此,在文化的深层次结构上,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向教育和教育改革发出了严正的挑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冯志亮
中国加入WTO后,教育面临着来自自身发展的要求和来自国外的竞争这双重挑战,中国教育将如何进行改革,以适应“入世” 以后的严峻挑战,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考察中国教育的现状,其本身值得关注的问题仍然不少,“入世” 以后中国教育又必将面对一些紧要问题需要作出应对,中国教育面临改革和发展的契机。
关键词:
入世 中国教育 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姚云 康瑜
中国教育研究领“域进口”“和孤芳自赏”的现状必须改变,教育研究需要在国际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影响世界教育发展的能力。通过了解SSCI数据库的特点、分析教育学科在其数据库中的地位,本文指出中国教育研究成果要走向国际,必须树立教育研究成果的国际意识,遵守共同的学术规范和加强学术期刊的国际交流。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兵波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永智 马陆亭 姜朝晖 万作芳 郭元婕 王晓燕 金紫薇 王利利 储朝晖
构建中国教育学,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教育强国的理论需要。中国教育学的三大支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和国教育实践和数字技术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中国教育学文化品格以中国魂;共和国教育实践特别是新时代的教育实践赋予中国教育学知识生产以实践脉;数字技术发展赋能中国教育学同步发展以动力源。构建中国教育学,亟须明确其总体定位、核心概念、重大命题和基本范畴,重点是坚持以人的发展为微观逻辑主线,以教育的社会功能实现为宏观逻辑主线,形成微观教育学和宏观教育学的基本雏形。在方法论上,需要处理好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思想继承与理论创新、本土化与国际化、学科立场与跨学科借鉴等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应然求索如果说上面实然描绘我国教育学百年的画面是“形”于外的话,那末教育学研究者对教育学的应然的思考就是“神”于内了。盖实然重于事实的求“真”;而应然倚于价值的求“善”、“美”。这一个百年求解的问题,我国教育学研究者或常以教育学科学化、中国化和现代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鲁洁
中国教育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史,自上一世纪末期西方教育学传入中国以来也已有百年的时间。在这百余年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既有过全盘西化,也有过全盘苏化的经历。80年代以来,一方面中国的教育学随着教育事业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有了新的发展。但另一方面,在中国教育学的学术领域内,对来自国外的教育学的思潮、理论和各种科学成果,不作具体分析的简单移植,一种新的全盘西化现象也还存在。对于中国近百年的学术与文化发展历史所作的反思使得许多有识之士深深感到,包括教育学在内的各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本土化问题是关系到我国学术发展前途的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本世纪中国的教育学在史册上即将画上句号。对作为学科或课程的中国教育学,试鉴察其史实,寻觅其逻辑。这“阴晴圆缺”的教育学百年,大致是旧中国近50年,新中国近50年。也许可以说有四次热潮;两度曲折,一小一大。试论其实然沿革,试论其应然求索,就教于同行,再...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胡适、陶行知等邀请杜威访华以来,杜威研究先后出现诸多意义不一的范式,这些范式多是围绕杜威教育理论本身展开分析,忽视了杜威这个人及其理论形成方式。这个人曾长期考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剧烈社会变迁,探索美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新教育"。如果像杜威这个人学习,便应考察当代中国近三十年剧烈社会变迁,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急需何种"新教育",进而生产中国教育学。
关键词:
杜威研究 社会变迁 中国教育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瞿葆奎
第三阶段(1949—1956)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0月1日...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走出"国子监",中国的现代学术体制也逐渐成型。中国教育学正是在现代学术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从引进知识、理论,到建构课程,直至进入大学体制完成其"学科建制"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建立的过程,同时也是它与中国教育思想中断、与中国传统文化分裂的历史过程。
关键词:
现代学术转型 中国教育学 学科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